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第50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14:19



電視評論節目的未來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面對21世紀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的嚴峻挑戰,我國的電視評論將走向何方?

 【特邀嘉賓:涂光晉】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電視評論大致呈現了以下幾種發展趨式:一是融合化趨勢,包括新聞報道與新聞評論之間的相互滲透與融合;不同媒介之間評論樣式的相互借鑒與融合;同一媒介不同樣式之間的相互穿插與融合。二是開放化趨勢,包括選題範圍的開放,選題方式的開放,議論方式與結論方式的開放。三是個性化趨勢,包括電視評論欄目的個性化,節目的個性化和主持人的個性化。四是多元化趨勢,包括價值的多元、觀點的多元、審美的多元。五是專業化趨勢,包括論題的專業化,解讀的專業化與評論者的專業化。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但是報道出來的新聞作品其真實性與實際的實事之間總是存在著一定的距離,尤其是評論性的節目,怎樣報道,怎樣評述才能縮短這種距離?
  【特邀嘉賓:周小普】首先新聞人、媒體要出以公心,不能有偏袒,也不能有私利--偷懶也是一種私利;其次是要調查清楚,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昏昏,要有責任感。再有就是説話時注意方法,要有專業知識。現在央視有一個不利因素,有的記者沒有受過專業教育,新聞採制學習是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學會的,如果師傅也是不那麼清楚的,就會造成一些主事的人眼光有限,或操作不當,會在這中間拉大了與事實的距離。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電視新聞評論是電視媒介的旗幟,它經常針對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或重要問題表示態度、申明主張。一般來説,最常見的是代表著什麼樣的立場表態呢?
  【特邀嘉賓:周小普】新聞是社會公器,立場應該是非常明確的: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這不應該是空話,應該真正落在實處。但我們的機制沒有這方面的保證,所以經常發生偏差。保證新聞的社會公器,需要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也需要社會機制的保障,後者經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媒體的言論沒有很大的聲音,不為受眾關注,這是我們媒體的弱項,電視也是這樣。言論節目應該反映鮮活的、每日每時的困惑、新的感悟、思考,提供解釋、理解、判斷,不應該有太多顧忌、不應迎合人言,人云亦云,應該時時注意"與時俱進"。

  【半在空】兩位老師,我覺得目前新聞評論主要還是專家及精英分子在做,能否增強民眾的參與?
  【特邀嘉賓:周小普】我同意你的意見!評論也應該是有多層次的,新聞評論一般是比較精英的評論,也應該有益於百姓接受和百姓密切相關的評論。這種評論不一定是判斷性和評價性的,可以是意見性的。比如像鳳凰臺的《鏘鏘三人行》。特別是在形式上應該有所變化,即使是話題不變的話。還有可以邀請一般的民眾參與這些討論,目前的評論多是由媒體人和其他專家參與的。這種人員構成,也是過於精英化的,可能為一般百姓不喜歡。
  【yq117】周老師講的很客觀,我覺得形式應服從內容,要擴大群眾的參與,一定要改變一種形式、一個模式的做法,要善於在探索中創新。
  【半在空】但如果加大民眾參與,一系列問題也會跟著出現,比如民眾的參與熱情,參與能力也包括節目本身的形式等。
  【漫遊世界】新聞評論應當走精英與大眾相結合的路子,這樣的評論才能適應不同層次的需求,吸引更多的觀眾,産生較大的影響。

  【王志鵬同學】周老師您好,現在圍繞數據廣播的探討很多,數據廣播實際上是廣播與互聯網優勢結合的産物,那麼您認為互聯網對電視的結合會不會成為新的強勢媒體?對今天的電視新聞會不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謝謝
  【特邀嘉賓:周小普】暫時不會,將來會。傳播方式的改變肯定會影響到內容的表達。
  【王志鵬同學】謝謝老師,我想問那是不是更加注重新聞傳播的時效性了?謝謝
  【特邀嘉賓:周小普】是。不光是時效性,互動性也會加強,而且會有更多來自社會各界的信息。

結束語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時間過得真快,一眨眼就要結束了,談了這麼多問題,不知二位老師做客《電視批判》論壇有什麼感受?能給我們提些建議嗎?
  【特邀嘉賓:周小普】我認為《電視批判》論壇辦得很有必要。應該是以學術立足,應該是用客觀的眼光,批判的眼光來看待中國的電視,實實在在地推動它的發展。這種角色目前在我們的社會上,還是缺項。我希望你們承擔起這一任務。我相信,果真如此,你們必定會辦的紅紅火火。另外我非常欣賞你們這一個階段的內容,媒體批判確實需要這樣針對某一個問題,談深談透,這對媒體、對學術研究都會有益。只有媒體自身得到完善,才會對中國、對中國人有益。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祝你們前途遠大,興旺發達!
  【特邀嘉賓:涂光晉】第一次參加這種形式的“電視批判”活動,我認為這種批判和這種交流是非常有益的,也值得大力提倡。電視媒介需要輿論監督,電視媒介本身也需要公眾的監督;電視需要對現實做出批判,電視自身更需要受到某種專業性的、學術性的批判。這種批判不僅會提高電視本身,也會提升受眾對於電視的分析與鑒賞能力。從來貼中可以看出,有大量關注電視新聞節目的熱心觀眾參與這一討論,也有很多目前在讀的新聞學子介入這一討論,我們的發言只是個人的一點理解和思考,但是,如果能引出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更多的批判,那將是我們最願意看到的。中國的電視需要更多人關注,也需要更多人參與,願我們今後有機會繼續進行有關中國電視的探討。
  【漫遊世界】今晚討論要結束了,我這個新聞門外漢辭不達意,在各位朋友面前丟醜了,感謝二位老師、主持人和網友,再見啦!

  【特邀嘉賓:周小普】結束語:感謝網友們參與論壇,希望你們下次更積極一些,多提一些問題。我覺得今天我在開頭話中的希望沒有實現,但願下次不要還這樣。謝謝!
  【特邀嘉賓:涂光晉】結束語:希望今後提出更多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對於中國電視來説也存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的問題,但願這個問題不要出現在《電視批判》上,謝謝大家!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今天,我們的論壇到此結束了。感謝兩位專家及二位網友嘉賓。今天,你們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地電視新聞課。你們與網友的交流使我們受益匪淺。也感謝諸位網友的參與!沒有你們的參與,我們的節目無從做起!各位網友,我們下週三論壇將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新聞事業研究室主任時統宇老師和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徐泓老師他們將繼續討論“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請大家關注!謝謝!晚安!


責編:張青葉、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