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第49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13:03



如何借鑒國外媒體先進經驗


  【畫眉99】我們的新聞頻道與CNN\BBC等國外新聞頻道相比較,有什麼不足,怎樣才能辦出特色?
  【特邀嘉賓:明安香】現在由於我們的新聞頻道在四檔主要新聞節目上面與央視一套是完全一樣的,所以現在我們的新聞頻道的節目24小時全天滾動的過程當中,其餘的節目給人初步的感覺好像是CNN的標題新聞頻道。這樣的話給人感覺到新聞的信息量還不夠,如果現在把新聞頻道和一套的新聞區別開來,和央視一套的新聞頻道互補的話,就應該把我們的新聞頻道辦成是綜合新聞節目,要對新聞事件特別是重大新聞事件盡可能進行現場的、直播的、有深度的新聞報道,甚至形成一定的新聞報道的板塊。這樣才能夠充分的滿足我們的觀眾對於了解國內外新聞事件的充分的信息需要。舉個例子來説,最近兩天實際上國際上有幾件重大的新聞事件,和我們也是有很大關係的,一個是吳儀副總理兼衛生部長親自率代表團參加世界衛生組織大會,向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各國表明了我國政府對於中國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的高度重視,和對非典疫病採取的果斷措施,同時又成功的挫敗了少數台獨分子和個別國家企圖在世界衛生組織中製造兩個中國和一中一台的陰謀。吳儀副總理在大會上作了精彩的發言,如果我們的新聞頻道對這次會議的過程能夠進行現場實況直播的報道,我想這會使我們的新聞頻道在觀眾心目中大大得分。
  另一件事,聯合國安理會這兩天剛剛協商通過取消對伊拉克制裁的決議,中國在決議的表決中投了贊成票。而在決議的表達過程中,安理會成員國的代表包括我國代表闡述了決議中沒有充分表達的我們的一些觀點和意見。如果新聞頻道能夠對這個決議通過的情況進行現場直播或實況轉播的話,這也是會很受觀眾歡迎的。對於我們國家的公眾,進一步熟悉和了解國際社會的運作情況,也是有好處的。所以總的來説我感覺,新聞頻道是我們國家新聞事業特別是電視事業的一個重大突破。在短短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實現24小時滾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要真正的樹立起我們新聞頻道的品牌,充分滿足我國公眾和社會各界及時了解國內外重大事件的需要,充分滿足我國公眾知情權的需要,還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還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二位老師在國外留學多年,國外的哪些電視新聞節目給你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它們吸引你們的地方體現在哪?
  【特邀嘉賓:董關鵬】英國的電視我喜歡約翰斯諾主持的《第四頻道新聞》,每天五十分鐘雜誌型新聞節目,節奏明快、分工細緻,策劃細緻到主持人的舉手投足,粗放之處也居然包括了對直播中的暫時性信號終端等"穿幫"的有意暴露等。還有傑瑞米派克斯曼主持的《新聞之夜》,主持人的刁鑽成為了節目的特色,高官平民一律平等,沒有貴賤之分。曾經有十一次相同問題的追問使得政府某高官下臺,中國不需要完全相同的主持人,但主持人説話的可信度方面,電視新聞界還真的催生這樣的一個人。
  美國的當屬拉裏京和丹拉瑟,兩個人的風格不太一樣,拉裏京不拘小節,節目的演播室像是自己的私人辦公室或者甚至是家中的會客室,各色人等都有可能隨時成為演播室的客人,而其貌不揚的主持人口中始終不停的是來自世界各個地方的資訊,拉裏京的觀點總是那麼容易被人判別,嚴肅之餘也常常弄些搞笑之作或是煽情之舉,拉裏京的成功是在有太多是中國可以借鑒的了。丹拉瑟的特點是永遠都那麼措辭謹慎,衣著嚴謹,紳士派頭和新聞文風相得益彰,他説的話永遠都是那麼言簡意賅,多一個字常常都是累贅。當然還有CNN24小時新聞臺的《國際記者》節目,作為資深記者的克裏斯蒂安亞曼鋪,以專業的視角與新聞界的同行探討時事的來龍去脈,整合了本電視網不能直接獲得的信息資源。BBC24小時新聞臺的《艱難的談話》節目的主持人薩巴斯蒂安更是把調查行記者的能量發揮到極致,在證據面前總是窮追不捨,讓理虧的對方總是"強詞奪理",最終電視還是還觀眾以事實的本來面目。
  作為學者,目前我最看好的中國新聞主持人有王志、白岩松、敬一丹,還有沒有做新聞節目的張越,他們的個性就是他們成功的最大希望,當然任何一個主持人都不可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某一個主持人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節目。
  【特邀嘉賓:明安香】在國外考察訪問的客座研究的過程中,特別是過去的一年訪問美國的過程中,我對美國幾大電視網晚間類似我們的新聞聯播節目,評價一般。比如ABC的今晚新聞、CBS的晚間新聞和NBC的夜間新聞,都是在傍晚五點半到六點、七點播出,總計分別是半小時的時間。但是,其中插播的廣告不少,據我初步統計了一下,都是半小時裏要插7分鐘到10分鐘的廣告,也就是真正的新聞節目總計20分鐘左右。其中的國際新聞,更是微乎其微,除非和美國的國家利益有直接關係。但是給我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的還是幾大電視網的一些新聞版塊的節目。比如説,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每個星期日的《面對新聞界》節目,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60分鐘》、《20/20》節目,還有美國廣播公司的《本週新聞》節目,這些節目按我看就是能夠根據觀眾的需求,集中的深度的報道一些美國觀眾、美國公眾的最為關心的一些重大問題。這些節目一般都是一個小時,有時甚至長達兩三個小時。我認為他們的這種板塊節目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能在新聞專訪中,對政治家和有關的專家,提出一些當前美國公眾最關心的、最敏感的問題。
    雖然我們看到自從“水門事件”以來,美國的新聞自由已經有了很大的滑坡,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具有相當的自由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的新聞報道和幾大電視新聞網,受到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的壓力。他們為了爭奪觀眾市場,有時不得不代表觀眾,提出一些人們最關切的問題,以便提高收視率。因此我認為,美國的、國外的新聞版塊的節目,有些報道編輯的手法還是值得借鑒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據説,國外的節目主持人必須有過多年的新聞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而我國的主持人很多是大學畢業就出鏡,請問二位老師國外的這種用人方式有可借鑒之處嗎?
  【特邀嘉賓:明安香】在這方面,美國新聞界表現相當突出。美國幾大電視網的重頭新聞節目主持人清一色是高齡的“大老爺們”。例如,美國廣播公司(ABC)《今晚新聞》(News Tonight)節目的主持人彼得詹寧斯(Peter Jennings),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晚間新聞》(Evening News)節目的主持人丹拉瑟(Dan Rather),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夜間新聞》(Nightly News)的湯姆布洛考(Tom Brokaw),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拉裏金(Larry King ),公共電視網的吉姆拉合爾(Jim Lahher)等,都是美國一流的老牌新聞節目主持人,也幾乎個個都是七十開外的年齡。我把這種現象戲稱為“老生當家”。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美國公眾感到,重頭新聞節目經常涉及到國內外的重大突發新聞事件,這樣的新聞節目由社會閱歷豐富、新聞工作經驗老到的“大老爺們”來主持、來闡釋,有説服力、有權威性,讓公眾信得過。特別是在重大突發性新聞事件爆發的時候,這些主持人冷靜沉著,處變不驚,給公眾以鼓舞。他們在長期新聞報道中形成的信譽,可以增加新聞報道的公信力。再加上美國電視發展的歷史比較長,興盛于20世紀40年代,廣泛普及于五六十年代。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名牌記者和主持人。這就形成了當今這一支老牌主持人隊伍。當然在美國,也有少數人對這種現象有不同看法。但是總的來説是認同的。
  相比之下,我國電視的普及時間較短,基本上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今只有二十年左右的時間。一批老的新聞主播因為年齡等原因已經退下,一代真正意義上的新聞節目主持人尚在形成過程中,這就形成了我國當今大學一畢業就有可能主持節目的情形。這種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一些重頭新聞節目上,能夠逐漸培養出一批新聞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豐富的主持人,公眾的感覺上可能會感覺的更好一些,也有可能進一步提高新聞頻道的權威性。
    【特邀嘉賓:董關鵬】我想用兩分法來看待這個問題:一方面新近畢業生的好處是基本功紮實,上手快,可能深度和可信度遠遠不夠;而另一方面的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優勢是穩重、準確、犀利、深度,但熱情以及形象畫面就不那麼理想了。要知道國外再老的主持人也經常擅于做最誇張的年輕人的動作。中國的主持人這樣做會被罵的。並非所有節目都需要老辣的特質,譬如越來越多的純資訊性節目和早間節目等,年輕人要保持學習的心態,還是有改進的空間的。這同時也是對目前中國高校中的新聞與傳播專業教育的重要挑戰,不是技校,而是大學,但是大學也不是博拉圖的"學園",不能與實踐脫節太遠。新聞傳播專業的老師千萬不能當業餘觀眾,並與之“同流合污”。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聽説董老師見過美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丹拉瑟,可以説他是美國公認的的口才最好、風度最佳的主持人,觀眾從飽經風霜的拉瑟身上看到了當代美國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最理想的氣質:成熟、權威、魅力。請問二位老師,丹拉瑟能為我國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提供哪些可借鑒的經驗?
  【特邀嘉賓:董關鵬】首先是自身素質的打造,要有自覺的熱運行與冷思考的結合,適合的時候要給自己叫停,收拳以後再打出來的才能是重拳;其次是還要保持終身學習性,專家都沒有萬能的,主持人就更是如此,該出手時就出手,出不了手時就該充電了,不管你是博士也好,還是教授級的高級記者;第三是認準自己的風格,迎合某種流行的方式只有失敗,風格不是一天形成的,但是不能矯柔造作;第四是體制的支撐與打造,背後編輯班子的支撐是勝利的最重要保障,目前雖然每天我都要起早,天不亮就要趕到電視臺是件辛苦的事,但是《媒體廣場》的編輯同仁們讓我把起大早也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因為他們的支持是專業的,毫無保留的;第五是天天嘗試創新(至少是形式的)與保持興奮的狀態,這是丹拉瑟的原話。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國外的電視新聞發展的較早,相對來説較成熟,在電視新聞的傳播數量、時效方面做得都很好,如CNN,BBC等,他們能給我們帶來哪些經驗,二位老師能舉例説明嗎?
  【特邀嘉賓:明安香】國外的CNN、BBC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的新聞傳播中影響比較大,我認為原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兩條:第一條就是強調新聞的及時性,就是一旦有重大新聞發生的時候,他們就會力爭第一時間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這是因為在傳播學和心理學裏面,有一個發現,就是受眾和觀眾在接受外部信息的時候,總是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效果。也就是説,受眾和觀眾在一個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最先接受到誰對這個新聞事件的報道,他就對這個新聞事件形成第一印象,而這個第一印象很顯然是受到搶先報道的媒體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遲報或者落後報道對受眾或者觀眾的影響就很小了。觀眾和受眾一旦形成了第一印象以後,他的觀念就很難改變。即使要改變,也要花成倍的力量去糾正,所以新聞媒體都必須搶先報道。CNN和BBC在這方面做的都是比較突出的。第二個就是注重採用客觀報道的手法,因為要想從意識型態上做到客觀報道是不可能的,每個記者編輯都要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都要受到自己的立場觀念的影響,但是用客觀報道的手法來報道新聞事件卻是可行的。採用的客觀報道的手法就可以避免新聞報道裏面的偏頗。這樣就能夠盡可能地擴大受眾的影響面,從而也擴大了媒體的影響。
  比如説BBC在重大的國內外新聞事件發生的時候,就很善於運用客觀報道的手法,甚至在英阿戰爭的報道當中,也採用了這個手法,招致了英國政府和一些英國人的批評。但是由於他們採用了這種客觀報道的手法,他們的影響面是很大的,這是誰也不能否認的。第三,他們要盡可能的進行獨家報道,我認為獨家報道是增強新聞報道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附加值。也就是説,有了獨家報道,我們的新聞報道的價值就大大提高了。CNN作為一個後起之秀,在美國的眾多的電視網當中能夠崛起,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進行了獨家報道。所以我認為,我們的電視報道,我們的新聞頻道的報道,應該在這幾個方面,特別是獨家報道的方面,要下大功夫,而且我們的央視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條件。這樣我們的央視新聞頻道就有可能逐步成為中國的CNN。
  【特邀嘉賓:董關鵬】BBC二十年代創辦,九十年代開播電視新聞頻道,用了將近七十年,美國用了將近六十年,而中央電視臺從1958年到2003年僅用45年時間就完成了這個飛越的過程,所以,這種借鑒和學習是要在一種自信的基礎上進行的,而且不能忽視國情的差異。簡言之,CNN與BBC新聞節目的經驗之談在於(1)學者等級規範與嚴謹(2)信息資源的豐富和遍佈全球的記者網絡(3)強勢的品牌包裝策略,如BBC世界臺的宣傳語是:Demand A Broader View(需要一個更廣泛的視野),CNN的宣傳語是 Be the First to Know(第一個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的人)(4)充分的互動形式,兩者依靠的強大網站,即使在單純的網絡媒體領域也都居於領先地位,再加上與傳統媒體的珠聯璧合。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董老師曾在國外媒體做過主持人,現在又在央視做《媒體廣場》的主持,不知董老師在兩處做主持有什麼的感受?請問二位老師,他們的傳播理念與我們是否一樣?
  【特邀嘉賓:董關鵬】 兩個節目的類型很不一樣,嚴格上説沒有可比性。原來的節目是純新聞主持人,沒有學者的味道。現在的身份雙重性其實給了我很多迴旋的餘地,説句玩笑話作為“播音口誤最多的”新聞頻道主持人卻得到了觀眾的寬容,因為我是一位學者,我很喜歡我目前的節目,不僅是因為與製片人和節目組眾同仁的合諧配合、相互扶助,更因為我知道媒體廣場更像是一個電視新聞與其他形式媒體新聞的共享平臺。我們的節目把昨天和今天來自不同媒體的新聞帶著您橫著看、豎著看,在媒體瀏覽部分是對海量信息的蜻蜓點水,在媒體導讀部分對媒體精華淺嘗轍止,是給你留的“家庭作業”,媒體聚焦是採用多種媒體的聲音關注相同的話題或事件,當然最後還有媒體言論,聽聽天下媒體都是怎麼説的,又有些什麼奇言怪論,或是真知灼見。我們的製片人李棟是一個才子,辦法和點子特多,好多巧妙的節目形態都已經在設計規劃中,還是剛才那句話,亮點要一點一點向大家展現,不合適的地方要請大家多提醒。國內外的主持經驗在職業理念方面沒有看到不同,需要強調的是並不優越的物質環境,一兩百人擠在不可思義陜小的辦公室做中國最受關注的新聞頻道的節目,這個經驗的本身就讓我有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與壓力。
  英國的BBC沒有專門讀報的節目,但是在各檔新聞當中都有專門的讀報時段,英國的報紙非常注意與電視的互動與珠聯璧合,中國的報紙目前還恐怕沒有發現我們媒體廣場給他們提供的這塊新大陸,或者至少是新的展示平臺,當然,我們自己還得更主動。做新聞這一行BBC的一位老總説過,主動主動,你就得主動,用在這裡應該還合適吧。

  【畫眉99】明老師,您可以簡單介紹國外新聞傳播理論研究的現狀嗎?您認為國內新聞傳播理論研究是否和國際接軌,對中國的新聞建設是否具有指導意義?
  【特邀嘉賓:明安香】我最近剛從美國進行考察研究一年回來,從目前我了解的情況來看,美國包括西方國家國外在新聞傳播理論的研究上,沒有什麼特別重大的突破。比如説我曾經像美國大學的教授專門想徵求一下給新聞學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開列的新聞學特別是傳播學的數目,結果有一位美國教授非常熱情地給我回了一封信,他正好也以通信聯絡的方式向美國新聞學院傳播學院最有影響的一些教授徵求了一個傳播學的書目,結果他根據這些教授的回復,羅列出了一個書單,按各位教授推薦書的次數,依次排列,結果發現推薦名次最高的前十名書目,只包括了一本地地道道的傳播學著作,也是地地道道的傳播學學者寫的,而其餘的基本上都是新聞學、傳播學領域以外的專家教授寫的。而這一本書就是我們國內很多人都知道的,由約翰利特爾江寫的《人類傳播理論》,現在已經出到了2003年版。由此可見,近年來新聞學、傳播學方面美國學界沒有人們期待的更大的突破,也就是説新聞學傳播學的研究已經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學術平臺。從這個方面來説,我們國內的新聞傳播理論特別是傳播學理論已經基本上和國際接軌,我們的傳播學研究對中國新聞的建設,已經産生了很多指導性的作用。


責編:羅石曼、張青葉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