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第49期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13:03 |
|
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
【畫眉99】董老師,作為新聞頻道的主持人,您認為新聞頻道主持人應該具有什麼樣的素質,新聞頻道主持人面臨哪些方面的挑戰? 【特邀嘉賓:董關鵬】最重要的素質是首先要做一個學習型的個體,在滿足對主持人基本素質的要求之上,新聞節目主持人更要做半個專家,而且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廣博的視野和擅于聽取多方意見的姿態。每天變化的世界給新聞節目主持人的挑戰太大了,像臺裏的一位同事所説的,要熱愛你每天的挑戰,因為它總是一個無休止學習的過程。就我本人來説,從理論到實踐在國內外都有了一段時間的經驗,但新聞頻道的直播經歷對我依然是嶄新的挑戰,在這個學習的經歷裏,取勝的辦法只能是更多的努力,用最短的時間塑造觀眾喜聞樂見的,可信賴的新聞品格。我恐怕要和大家一起拭目以待,關注新聞頻道的主持人和這個頻道一起成長。
【高正奎】董老師:你是《媒體廣場》的主持人,你是如何處理主持人、學者之間的關係?假如讓你選擇,你會把《媒體廣場》選擇在什麼時間播出?播出時長是多長? 【特邀嘉賓:董關鵬】《媒體廣場》是融匯來自不同媒體的新聞資訊,如果是學者型的主持人做這個工作的話,肯定有不少優勢,與我的學者研究也有相當的重合。做好這個節目也得處理好了主持人和學者間的關係。按目前節目的定位,高信息量、快節奏恐怕就只能適合在早間播出,等將來加強言論與深度以及中外媒體的橫比、縱比,午飯後的時間,或者是下午的晚些時候可能也比較合適。時長方面肯定不會超過半個小時。中央電視臺和其它臺做讀報的節目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新聞資源匱乏的電視臺在開辦早期不得不以早間讀報來彌補自身采編力量的不足,開辦中期又不得不以整合各媒體資訊資源的形式填充自我采編不足形成的巨大空白。因此是不得已而為之。中央電視臺開辦《媒體廣場》這樣的節目是服務於觀眾理念的一個延伸,在央視的龐大新聞采編資源構成的主線新聞節目以外,還向觀眾提供一個了解更多媒體對相關新聞事件的報道與視角,更全面了解變化中的新聞事件本身,因此這是錦上添花。當然我們更有壓力,因為這個花添不好倒成畫蛇添足了。從學者的角度我想,這個節目長遠發展還將成為一個電視媒體與紙媒體、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有關新聞資訊的交流平臺。在其中,就是希望觀眾能夠獲益,期待有一天,節目能夠做到看了我們的節目就不用上網或是讀報紙了,全球傳播時代電視新聞頻道也要把整合以後的新聞服務送到你的眼前。
【永遠支持你!!】請董老師回答!現在您主持的《媒體廣場》也是新聞的的一種形式,但在現在電視上卻不多請問你對這種讀報的形式是否認同和喜歡您覺得這種新聞方式會有發展嗎?謝謝!! 【特邀嘉賓:董關鵬】在給網友高正奎的回答中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這種形式的節目不可過於膨脹,以每日一到兩小時以內的總量為限,做到精緻是不容易的,但是這必須是追求的目標。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未來的精品節目中應該也有一檔這樣的節目,我和同仁們努力的路還很長,你的支持很重要。順便説一句,整合媒體資源的讀報、讀刊、讀電視,或是廣義的雜燴拼盤型新聞節目過多就説明那個電視頻道新聞資源嚴重不足了、觀眾可能不在乎這些,只要好看就行,但從職業精神的角度來講新聞從業者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現象的,至於學者就更要有跟進的評價了。
【菊蟲】董老師,您好,鳳凰衛視的《有報天天讀》用文化氛圍強調品牌,板塊有特色,您有沒有把自己主持的節目與它相比較過?能談談嗎? 【特邀嘉賓:董關鵬】楊先生的《有報天天讀》確實是上乘之作,但是,我們的節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具有可比性。《媒體廣場》播出在早間6點半,採取的是新聞直播的方式,因此是比較原始的對不同媒體當日新聞的整理,而楊先生的節目首播在下午,是錄播方式,更重言論與比較品評。我想,在一段時間內,從形態和受眾的角度,兩個節目還是平行的,不一定有交叉。在節目磨合一段時間以後,我們有打造形式多樣的週末版的打算,如果言論與點評成為我們的重點,你也許在我們的節目也可以看到一些耳目一新的驚喜,畢竟剛開播嘛,我們的亮點還得一點一點得給您看。
【菊蟲】我看第一期的媒體廣場時發現(其它的沒有條件看到),新聞極少引自廣播電視網絡,大都是報紙,似乎有一點名不副實,也許這只是我過於注意形式了。 【特邀嘉賓:董關鵬】謝謝網友敏銳的觀察,我也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有著與你同樣的願望。希望有一天我們的節目真的成為一個廣場,讓各種不同的媒體資源匯聚在這裡。目前基本上是技術的問題,我們稍後就會讓你看到變化的。其實我們已經有引述過廣播電視、互聯網站甚至是手機短信的信息資源了,在完成第一階段的安全播出與技術磨合之後,我們的第二個目標是全景掃描海內外的媒體,關注國內外的新聞時事,而不僅僅是有限的國內媒體的國內的事情了。
【菊蟲】主持人的風格與節目的風格相作用,相相輔相成,董老師在主持媒體廣場節目時給自己的表現、風格的定位是什麼? 【特邀嘉賓:董關鵬】以我在國外也做主持時候的經驗到是不希望過早給自己一個定位,更談不上用風格來形容自己在節目中的表現。我想,作為新聞傳播學領域的學者,如果完全體現真正的日常生活中的自己,就應該離我想像的《媒體廣場》主持人不太遠了。但是電視畢竟是一個苛刻的藝術,比如我的發語詞太多,口語化比較嚴重,語速慢條斯理,但是經過二十幾天的打磨,好像覺得自己跟觀眾走得更近了。每一條播報的,或是轉述的其它媒體的新聞都是我自己認真思考過的。 【漫遊世界】某一主題節目的風格我看是由某個主持人創作群體來決定吧,只有不同的主持人創作群體的個體風格,才有主題節目的鮮明特色。
【高正奎】新聞頻道的主持人在對新聞進行報道過程中,常常夾雜著一些觀點,你認為這些觀點應該代表他本人?媒體?還是政府呢? 【特邀嘉賓:董關鵬】 做為國家級的媒體,發佈的每一條言論,表達的每一個觀點都必須是負責任的,因此,主持人在節目中的觀點至少代表的是電視臺這個媒體的觀點,如果政府的某一個部門是新聞焦點中被批評的對象,那麼媒體和它的主持人也將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還事實以本來的面目。觀點的發表應該是以受眾和人民的知情權為第一考量的標準。有句話想説得是:我不支持某些海外媒體在節目之後的字板上聲明本節目觀點為主持人和嘉賓個人觀點,不是***臺的觀點的這一作法。只要是在你的媒體上發佈的任何討論與辯論,媒體就該對此負起責任。 【菊蟲】可是,專家嘉賓也有不權威時、無知的領域,如果時時以無所不知的權威面貌出現,而不在恬當時候實事求是地説明此是一家之言、個人觀點,是不是反而是不負責任的體現 【漫遊世界】在這種情況下,不懂裝懂是絕對不允許的,發表不負責任的觀點也是不允許的,這樣新聞職業者的道德問題。 【菊蟲】光靠道德來約束不行,得形成一定的較固定模式、制度保障,不是嗎? 【特邀嘉賓:董關鵬】關於專家的使用,我在其它問題裏已有回答,無所不知的專家不存在,讓專家無所不知的媒體本身就是一無所知的,更談不上責任的問題了。 【菊蟲】 我想具體地請教一下老師,比如央視論壇這樣的節目中,評論員們從來不説“我認為”,都是以應該怎樣的語氣來評論,而伊拉克戰爭中專家們正襟危做的分析也常在第二天就被證明是無稽之談,。。。。怎麼看? 【漫遊世界】我想是政府同意的個人觀點吧,新聞事實的報道必定是通過一定的帶有主觀意識的記者、主持人、節目編審人的具體操作,要完全擺脫主觀解釋是不可能的。在不違背事實的前提下,我們需要主持人的思想。
責編:羅石曼、張青葉
|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