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央視全新新聞頻道傳播效果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嘉賓,新聞頻道已經試播三周,兩位嘉賓認為它的傳播效果如何?
【特邀嘉賓:張西明】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從兩個層面去看,從宏觀層面來説,這肯定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性的進步,就是説我們有24小時播出的新聞頻道,這對於渴望及時的新聞的中國受眾來説,這當然是一個了不起的突破。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它的宏觀傳播效果當然是非常積極的。從另一個微觀的層面上來説,就是一個一個的欄目去看,一檔一檔的節目去分析,我們可以説還存在起伏不定、參差不齊這樣的狀況,不好一概而論。但是我們也可以做一些具體的分析,比如説過去央視在綜合頻道裏只有三四檔的新聞節目,它對主持人、編輯、記者的要求和挑戰遠沒有現在那麼強烈,等到開始24小時新聞頻道啟動之後,對記者、編輯、主持人包括後期製作的人員,方方面面的考驗和壓力驟然加大。以往一些沒有表現出來的問題現在都表面化了。所以大家一方面感到對有這樣的新聞節目感到高興。另一方面又對有些大牌的主持人、名記者他們的表現有些失望。這並不是説記者的能力退化了,而是觀眾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這個提高是因為出現了一個新聞頻道這樣一個新的平臺。比如説,現在最熱門的新聞——珠峰登頂,前幾天曾經有一位頗為知名的談話節目的主持人採訪了60年代我國最早登上珠峰的老登山隊員。
他問了這位老登山隊員一個問題,你們當年為登上峰頂在最後5米用了5個小時的時候,你們5個隊員很多人都凍掉了手指,終身殘廢,這樣做值得嗎?這個問題的提出當然在情理之中,但這位主持人此時明顯地表現出缺乏對以往歷史的了解,因為60年代的珠峰衝頂在當時可以説是中國社會的“精神原子彈”,具有特殊的社會心理意義,這不是21世紀的今天人們用簡單的物物交換、物有所值等等市場觀念能夠理解的。但遺憾的是,我們的主持人顯然缺乏這種歷史觀,所以當他問出這個問題之後,以往形成的許多印象可能頓時就受到了損害。尤其對於老一輩的觀眾來説,就認為他顯得有些淺薄,或者是無知。所以説新的新聞頻道的開出,是一場對電視人全面的考驗和挑戰,在這個舞臺上的表演剛剛開始。
【特邀嘉賓:閔大洪】由於是初創階段,非常到位的傳播效果當然還不可能馬上形成。除了整點新聞以外,欄目新聞的特色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兩位嘉賓認為試播的新聞頻道有哪些欄目收到了良好的傳播效果?
【特邀嘉賓:閔大洪】新聞頻道開設了很多新欄目,包括著重報道型的直播節目,也包括深度報道型的專欄節目。但是現在是起步階段,還沒有達到品牌欄目的地步。比如説,《中國週刊》我是比較喜歡的,它採取電視雜誌的形態,將一週發生在中國的大事,給予綜述。由於製作時間相對較長,應該説,做的還比較精緻。
【yq117】我覺得,《央視論壇》、《新聞會客廳》從形式到內容開辦的就很好,這些新聞欄目具有很明顯的解釋和詮釋新聞的意義,引深了新聞報道,使廣大觀眾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新聞的整體,看了以後感覺到很全面很深刻。
【特邀嘉賓:張西明】我的印象和閔老師的差不多,大部分的欄目都還處於一個起步的階段,現在還不是特別成熟和穩定,因為受朋友之托,我曾經連續三個星期天特別關注《每週質量報道》,這檔節目在我看起來它的一些特點很具有代表性,製作水平起伏不定,一些選題考慮得很細,而另一些又顯得很粗糙,我想這就與它是剛剛開始的一個欄目,很多工作還體現出了因人而異的特點,一波人工作做得多一些,考慮得週全一些,節目就顯得好,而另一些人準備得倉促,節目就不那麼好看,一句話,還沒有形成一種比較穩定的機制化運作,限於時間我不可能對節目的內容分析得太具體。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新聞頻道剛剛推出,因此它開播本身的意義要超過它自身內容的意義,人們過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它的開播這件大事上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受眾一定會對新聞頻道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總結新聞頻道開播三周來的得失,不知兩位嘉賓認為目前新聞頻道在操作上還有什麼不足?
【特邀嘉賓:閔大洪】央視一套在長期的運作中,對新聞報道的運作做了大量的探索。如早上的《東方時空》,中午的《新聞30分》,晚上的《現在播報》,也有《焦點訪談》和《新聞調查》這樣膾炙人口的節目形態。新聞頻道是從一套當中分離出來的,如何創造有自己特色的欄目,是當務之急。在直播方面,也需要得到各有關方面的支持,比如外交部新聞發佈會,國務院臺辦,國務院新聞辦的一些重要的新聞發佈會,都可以通過新聞頻道直播。
【新聞的生命】我注意到新聞頻道的一個欄目叫《數字觀察》,欄目是想用社科研究方法進行民意調查,請兩位老師給予評價!我感覺這好像是精確新聞報道一類的報道形式,請張西明老師結合美國類似的電視新聞報道做些比較。
【特邀嘉賓:閔大洪】我覺得這個欄目很有意思,關鍵在於要做的好看,主題要是觀眾關注的熱點問題。以往報紙上,例如《北京青年報》有這樣的專版。在伊拉克戰爭中就對人們是否願意當戰地記者進行了調查。新聞頻道的《數字觀察》在表現形式上,也要使用電視語言來表現。
【特邀嘉賓:張西明】很抱歉,我還沒有看過《數字觀察》這一檔節目,但是我想它是對一段時間特別有新聞價值的一些數字進行的概要分析。這類的新聞在美國的一些全國性的廣播電視網和一些地方性的廣播電視台中也都有出現,有些比較嚴肅,有些則比較輕鬆,如ESPN這種娛樂、體育類的電視網,它也會在每週做一些當周的精彩的NBA的投籃回顧,類似姚明獲得了多少個兩雙,或者是科比投中了多少三分等等這樣一些數字。它確實是有一些精確新聞報道的特點,但同時在綜合類的新聞頻道中,這類節目更多地起著一種概括覽要的作用,起著對以往重大新聞的回顧,或者對未來新聞介紹背景的作用,簡明扼要,令人印象深刻。中央電視臺的《數字觀察》是否有這樣的特點,待我看過之後再説。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張西明老師,國外有些新聞頻道運作得比較成功,它們有哪些經驗是可供我們借鑒的?
【特邀嘉賓:張西明】比如説美國的CNN、FOX、MSNBC、CNBC,英國的BBC、日本的NHK,以及“911”以來一舉成名的卡塔爾的半島電視臺,都是世界知名的新聞頻道,其他比如像法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中國的香港、台灣等等也都有比較成功的新聞頻道,我們的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屬於後來者,但願能後來居上。説到可以借鑒的經驗,這是個非常大的話題,但是我想以下幾個方面是必須要有所突破的,否則我們的新聞頻道就不可能崛起於世界新聞頻道的叢林之中,不可能脫穎而出,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些方面就是人員方面,包括業務素質、知識的積累、外語水平等等,但是年輕漂亮並不必然是一個重要的人力資源的標準,因為真正的大臺和成功的新聞頻道必須有一批充滿智慧、經驗豐富的大牌主持人、製片人和編輯記者。他們往往並不年輕,相反有許多已經白髮蒼蒼,但他們吸引觀眾不是自己的容顏,而是他的理性和智慧。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資金和技術,很多觀眾質疑中央電視臺為什麼不能實況轉播許多國際上的突發事件,最根本原因還在於我們缺乏雄厚的資金和技術手段。
【yq117】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和財富,高素質的人才首先要求的就是先進的、創新的理念。
【特邀嘉賓:閔大洪】我想事情是由多方面組成的,學者在寫文章時或今天與網友討論時,都要突出某一主題,這可能是片面的深刻性。對於電視新聞人來説,理念問題無疑是很重要的。
【特邀嘉賓:張西明】舉例來説,到1996年中央電視臺派駐布魯塞爾的記者顧玉龍才在赴任前從物資處申領了一台筆記本電腦,儘管當時CCTV國際頻道的信號已經覆蓋著歐洲,但是由於技術等原因,沒有能夠接收。電話閱讀《新聞聯播》的問題使電話費太昂貴,讀10分鐘的《新聞聯播》相當於看一場《泰坦尼克》電影,日積月累的費用讓顧玉龍無法承受。這種情況就是技術和資金的限制。現在當然大有改觀,但像派水均益大伊拉克前線隨時通過衛星傳回直播信號,還是使中央電視臺無法經常承受,一些地方電視臺更難以想象。第三個因素就是制度性因素,我們的電視新聞在很大程度上還不能按照新聞的規律去採訪製作,往往受到各種行政的干預,舉例來説,中央電視臺很多人感到《新聞聯播》等節目實現直播壓力極大,高度緊張的編輯幾乎每個人都有為此做惡夢的經歷,有人説,幹這活至少少活幾年。原因就在於一些領導總是強調新聞無小事,但是新聞是生活的反映,現實生活中誰都可能出錯,新聞也一樣,但有些體制和行政命令的干預似乎沒有考慮過這樣允許出錯、允許糾錯的新聞規律。所有這些因素我們都有必要借鑒西方新聞頻道的一些成功做法。歸根到底,按照電視本來的規律去做電視,去報道新聞。
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個電視臺內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和淘汰機制,最後鍛鍊出優秀的中國電視人。也只有這樣,才能全面地參與國際新聞頻道的競爭,別人能報的,我們也能報,別人能評論的,我們也評論,最後形成中國自己的聲音,形成我們中國的電視新聞頻道。
【菊蟲】也許這種壓力正是使今天的《新聞聯播》常常語言空洞的重要原因吧!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央視新聞頻道7月1日將正式開播,兩位嘉賓是否認為新聞頻道面臨著巨大挑戰,你們對它有著何種期待?
【特邀嘉賓:閔大洪】 新聞頻道儘管在多年的期盼下開播了,但面臨的挑戰是巨大的。從外部看,挑戰首先來自電視傳播技術的發展,主要是衛星直播電視,人們會越來越容易地直接接收境外電視節目;其次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傳送的節目包括新聞類節目也會越來越多;最後隨著央視新聞頻道的開播,勢必促使地方檯對新聞節目甚至頻道的改革力度。從內部看,既存在資源整合也存在資源重新分配。今天我們談的內容主要是圍繞電視新聞業務,實際上新聞頻道的經營也是十分重要的問題。新聞頻道開播使中國電視人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借助這一平臺可以使以往萎縮的機能得以恢復,使蘊藏的能量得以釋放。央視一套在發展過程中有一個寶貴的經驗,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欄目(包括主持人和記者)。新聞頻道應在“常態”和“非常態”(重大、突發新聞事件發生時的直播運作)狀況下的播出都要展現很強的實力。在“常態”狀況下,能否在較短時間內,形成有影響力的若干欄目,是其成敗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