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聞傳播理念?-第45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05:45



點評央視突發事件的報道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在重大突發事件或者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的傳媒應當有什麼樣的反應?
【特邀嘉賓:陳昌鳳】在重大事件和社會危機時,媒體應當充當社會動員機制,有利於化解社會危機。具體來説,第一,可以設置議程、引導輿論。從社會學的角度説,大眾傳播有社會動員的功能,它能幫助大眾解除舊的社會、心理方面的約束,接受新的理念和行為。所以新聞傳媒可以充當一種社會動員機制,可以設置議程、引導輿論。這個引導不光是政治方面的,比方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可以幫助化解社會危機。引導也不是發宏論,喊口號,事實即立場,有時報道一個事實,就可以代表一個立場。第二,傳媒要做好輿論監督和社會公器。受眾調查顯示,在群眾最關心的3個問題中有一個,是73.1%的人認為應當揭露社會醜惡事物,説明這方面的確有需求。

【走在大路上】有人説央視對“美伊戰爭”的直播報道可以載入中國電視新聞發展史冊,兩位老師如何看待這一説法?
【特邀嘉賓:陳昌鳳】美伊戰爭的報道,的確是中國傳媒打破多年的慣例而打的一次勝仗。它改變了中國傳媒的形象,讓西方人刮目相看。我們不缺少新聞敏感,不缺少新聞資源,也不缺少能報道重大事件的人才,我們也有很強的技術手段。關於它的正面評説,都在意料之中的,所以我不多説。現在我想從精益求精的角度談一點問題。十六大以後,新聞改革的一個突破點是美伊戰爭報道。但是,我們是在第三者的立場上,無論從哪個角度説,事件離我們還是比較遠的,所以才會直播。為什麼緊接著的“非典”我們的媒體失去了這份能動性?要總書記和總理親自發話,才去報道。
    我們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我們的臨陣發揮還是有些問題的。比如説,我們的新聞敏感點,有時落得不是地方。比如,在剛剛開戰的時候,電視接通駐地記者,問他在什麼地方?記者説,他背後是大海,大海有多美麗。其實這不是大家關注的點,在一些事件的報道上,我們的媒體有點隔靴搔癢。
【憑欄看劍2】新聞不想和政治走的太近,但是離開政治,那就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新聞了。
【特邀嘉賓:陳昌鳳】美伊戰爭的報道,給受眾很多的期待,可能是體制上一下子放開,或者説因為自上而下的放開給了大家一個釋放的機會。但是媒體的實際操作,還是走在慣性思維上。比如説3月22號晚直播美軍中央司令部開戰後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中央一台、四台和九台都在播,我不停地倒著看,感覺一台那次是失敗了,直播了一半之後中途放棄了,趕緊切換,白岩松趕緊補場、救場,用電話採訪駐地記者。一台的直播也是用同聲傳譯,但翻譯很滯後,聽了人家三五句話才譯出一兩句,這一兩句話還常常不準確,觀眾那時恐怕都被惹得急眼了。幸虧有九台英文直播,四台也有同聲傳譯。那次四台做得比較好,而且完了之後立即播背景資料介紹美國中央司令部,有畫面有文字圖表,做得挺好的,然後是三台都有專家點評。在這樣的重大報道方面,做好充分的人才準備和思想準備是挺重要的,這樣才能收到報道效果。
【特邀嘉賓:龔文庠】 美伊戰爭的直播的確是一個轉捩點,給我很深印象,因為在“911”事件發生的同時,我也在看電視,當時把中國的媒體與鳳凰衛視進行比較,感到很不理解,為什麼在國際上如此重大的事件,甚至可以説不需要很高的水平來判斷這個事件的重要性,我們的媒體卻保持沉默呢?當時和一個同事通電話,我説:我們的央視真算不得一個大媒體,我的同事生氣地説:央視就不算是個媒體。當然,後來我們也知道上級的考慮和央視的苦衷。無論如何,據我個人看,我們對“911”的報道,所採取的態度是弊大於利。因為新聞媒體的基本職責是告知新聞,特別是重大新聞,這一點做不到,就是失職。這一次對美伊戰爭的報道,我們中國媒體的表現已經相當於一個國際大媒體,我雖然不知道背後決策的過程是什麼,但至少我為這一個變化感到欣喜。我認為美伊戰爭,美國勝利了,但它也有失敗的地方,因為打勝之後的麻煩還有一大堆,而對中國媒體來説,是獲得了一次大勝利。它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先例,就是中國新聞媒體也可以這樣做,也有能力這樣做,它讓受眾看到真正的國際新聞應該是這樣的。
【biao46】涉及到報道中國自己的內容時就委瑣了。

【老災山】怎麼樣看待非典的新聞報道?很多人都説媒體説的不可信,是因為當時沒有及時地報導出來。
【特邀嘉賓:陳昌鳳】 “非典”的報道有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報道缺席,那時許多人都是通過境外媒體以及人際傳播獲得信息,結果出現很多的謠言。我看到有新加坡的讀者在報紙上提問:為什麼那麼多國家的人都不來新加坡旅遊了?而許多中國遊客卻去新加坡?是中國人不怕死嗎?其實是因為我們沒有報道,不僅國內沒有報道,境外的也沒有報道。這樣的時候我們的媒體失職了。而那時全世界的媒體都在關注“非典”,4月10日前一個月,《紐約時報》的報道有一百二十篇,大量是關於中國的。現在大眾傳媒正在努力地報告真相,所以他們是在儘自己的責任。在“非典”時期,最令人尊敬的除了醫務工作者就是新聞工作者,他們也在冒很多的風險,他們的工作是值得尊敬的。不管怎麼樣,大眾傳播的信息一定是比人際的更準確的。但是,似乎現在我們的媒體又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這種一哄而起的現象,是中國文化和新聞體制的結果。媒體需要冷靜,需要理性。
【憑欄看劍2】媒體需要冷靜,需要理性,的確是這樣。現在新聞自覺不自覺的都會被敵對勢力多利用, 這次非典就是一個例子。為什麼每年非洲有3000人死於霍亂不見報端? 而非典卻得到了各國媒體的青睞?


責編:張文娟 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