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輿論監督?-第44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9:03:15



聚焦央視新聞頻道改革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隨著受眾市場的逐漸細分,頻道專業化成為中國電視媒體發展的新趨勢;而信息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又為頻道專業化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請兩位教授談談5月份央視即將開播的新聞頻道的意義和優勢。
 【特邀嘉賓:喻國明】現代傳播的競爭表現為規模化競爭,規模化也是和特色化聯絡在一起的,新聞頻道的開播,事實上就是這種規模化和特色化的産物,它使傳媒的新聞樣式更加豐富、更加集中、更具有跟受眾之間的約會特徵。從規模化、特色化競爭的角度來説,社會要求我們的媒介在加寬、加厚、加細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所謂“加寬”,就是為中心性的新聞提供更多的相關事實和背景資料的網絡化的呈現,以便於使人們能夠在一種參照係的關照之下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心性的新聞事實;“加厚”就是要立體化的,多側面的,功能系列化的去展示新聞事實的多側面的社會事實和社會含義,以便於讓社會有一個豐富的選擇空間,使社會上的不同利益集團把握這個新聞事實,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加細”就是人們需要更加真切的,更加貼近地深入到新聞事實的內部,這就提出了一種新聞樣式。我們習慣了的新聞報道方式一般都是從外部觀察新聞事實,所謂的外視化的新聞,而加細的要求要使我們的媒介人成為一種社會過程的參與者,從內向外透視、感受一個重要的社會過程和社會事件,它給予社會的要比外視化的新聞更加豐富,更加細緻。新聞頻道的這種專業化的運作有利於央視在新聞傳播領域符合社會對這三種趨勢的要求。
【特邀嘉賓:展江】新聞頻道在國際上歷史並不長,但是通過對戰爭等重大突發事件的報道,已經迅速成長起來。第一家新聞頻道創辦至今也不過23年,直到91年海灣戰爭才讓全世界認識到一種新的新聞傳播樣式的價值。因為在此以前,以美國為主的商業電視,採用的是新聞、廣告加娛樂的三合一模式,遇到突發事件,難以進行連續跟蹤報道。CNN的崛起,也有賴於有線和衛星技術的支持,它打破了這種三位一體,而隨時可以進行突發事件的報道。人類進入二十世紀,雖然科學技術、政治、經濟、文化有長足進步,但是突發事件的發生仍然不可避免。相反,似乎還有增多、增大的趨勢。比如在長期和平的歐洲,90年代中期、後期,就發生了比較大的戰爭。CNN啟發了很多國家的電視界,大概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歐洲、美國、亞洲包括香港、台灣地區,新聞頻道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成為一種電視新軍。它特別適合報道重大持續性的國際事件。舉例來説,美國傳統的三大電視網是,CBS、NBC和ABC,他們採用的都是和央視一套類似的三合一模式。而在這場伊拉克戰爭中,出現了新的三大電視網,那就是CNN、MSNBC、FOX,特別是後者,風頭大大超過其他電視媒體。
    即便是和平時期,依託我們這麼大的國家的豐富資源,辦一個新聞頻道,絕不會出現資源枯竭的情況。當然需要我們解放思想,開拓新的新聞領域,而不能到處設置禁區。這樣,它的優勢、它的獨特的文化,一定會讓它在國際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也能夠更好的為國內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提供可靠、準確、及時的信息。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兩位專家談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新聞頻道?
【特邀嘉賓:展江】中央電視臺創辦新聞頻道是國人人心所向,新聞改革的一個重要的舉措。而且在2003年這個新世紀的開端,和我們國家進入改革開放這樣的重要時刻推出,應該説凸現了它的重要性。這也是我們的國家、社會、公眾對新聞傳播規律形成新認識的産物。相信它對於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的發展,將起到前所未有的推進作用。新聞頻道的推出,將意味著新聞這種特殊的精神交流活動,在電視這種強勢媒體的運作下,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滿足公眾的知情權,同時為我們今天所處的社會環境提供各種必要的監測,更好的發揮電視的社會雷達作用。
【特邀嘉賓:喻國明】我覺得可以概括為三個角色:第一,中國社會的環境守望者。其含義包括,對於社會上的重大事件,對於跟老百姓密切相關的事件和現象,我們的媒介尤其是新聞頻道應該及時報、客觀報和充分報。所謂及時報就是要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所謂客觀報就是不要有某種主觀預設,而是要在客觀平衡的基礎上相信老百姓的判斷能力,並依靠老百姓的自覺,使群眾從過去的弱者的地位逐漸上升到能夠了解一切,判斷一切並能夠自覺的從事一切,成為掌握自身命運和社會的主體。充分報就是指媒體的這種對於事件報道的量和重點要跟老百姓的需求相對位,避免出現那种老百姓欲知的事件,媒介語言不詳,而老百姓不想知道的事情,媒介卻連篇累牘;第二,新聞頻道應該成為中國社會主流人群的信息管家,所謂信息管家是指它應該站在社會主流人群的立場上,蒐集、整理、解讀相關的資訊,其要點就是要有一個當前社會發展的問題單,為社會的主流人群解決那些實踐當中的現實問題、中心問題提供信息支持、知識支持和智慧支持。第三,新聞頻道也應該成為公眾意見的意見領袖,善於對各種事變做出理性、建設性的判斷,為社會大眾讀解時政發展的價值影響提供權威的、有啟發力的意見。

【高正奎】大家晚上好,今天想請嘉賓談談新聞頻道的開通對未來的電視新聞報道起到什麼樣的促進作用?
【特邀嘉賓:喻國明】新聞頻道的開播意義是多重的。對於觀眾而言,它有了一個監測環境,社會守望的一個新的平臺;對於新聞媒介而言,新聞頻道的開播事實上是我國媒介産業新的發展階段的標誌。它標誌著我國新聞媒介適應新的發展特點,有力的保障老百姓知情權的一個新的階段,實際上我國新聞媒介在管理目標這個社會導向方面的一個重大的轉型。

【貓咪mm】請問兩位老師,你認為央視的新聞頻道如何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在新聞的採集上,是否更應該靠自己的記者,主動出擊,增加敏銳性,而不是“外電消息”或“某某通訊社訊”。
【特邀嘉賓:展江】作為國家大臺,央視應有高效而有規模的采編隊伍。在基本信息的採集上,恐怕要依靠自身。估計自採新聞(包括和地方檯的協作)應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媒體是開放性的,大而全是目標,但也不一定能完全實現,所以開展媒體間協作,特別是採用國際大媒體的信息作為一種補充,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時甚至是大量的。如這次伊拉克戰爭,即便央視派出記者隨軍採訪,所獲得的資源也是有限的。據我所知,央視這次就合法了使用了美聯社、路透社、CNN、半島電視臺的新聞素材,其他國際大臺也是一樣。所以,既要寄託自身,又不能排除協作。
【特邀嘉賓:喻國明】首先,要倚重本土的資源,著眼于本土的視角,在新聞的採集上首先要做的是“百經助我”,為我所用,更加開放地利用一切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了解時代的資訊來源,因為,我們目前還是一個傳播領域的弱國,對於外電,境外媒介的某種資訊的依賴是一個短期內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對於西方媒介的內容一是要積極的利用,二是要做本土化的解讀。隨著我國在國際社會經濟實力的增長,我國的傳媒實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擴張,中國傳媒走向世界首先不是媒介自身單方向的努力的結果,而是中國的政治,中國的經濟,中國的文化融入世界的一個綜合邏輯的延深。當然,在一些重要的事變的發生地,我們應該更多的有自己的記者,有自己的提問,有自己的解讀,有自己的專家隊伍,這樣對於提升中國媒介在國際傳播舞臺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也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在重要的問題上的媒介表現常常是決定一個媒介影響力的關鍵時期和關鍵場合,如果説我們不能全面打贏目前的國際傳播舞臺上的“戰爭”,那麼至少在這樣的一些關鍵點上,我們要有自己盡可能上佳的表現。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半在空”網友問:現在"説新聞"似乎比"播新聞"更受歡迎,象《新聞聯播》有沒有可能朝"説"的形式發展呢?請兩位專家談談你們的看法。
【特邀嘉賓:展江】我不贊成“説新聞”。我前面已經説過,央視在學習外國先進電視新聞形態方面,非常認真,學的也不錯。如果説有問題的話,我想是指內容要有更多地改進。我們看外國電視臺,新聞主播的形態和《新聞聯播》沒有什麼差異,這是一種莊重嚴肅的方式。當然,如果播報的內容與觀眾關係不大,觀眾就會盡而遠之。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觀眾對某些節目不滿意,希望有變化,這是一種反撥。但是,“説新聞”很不可取。首先,它不利於在單位時間中傳遞最大量的信息;其次,越重要的新聞,往往越具有嚴肅性,説的形式與這種嚴肅形式不吻合。而且,不免會出錯,隨意性太強。當然一些輕鬆的、帶有娛樂性的節目不在此列。
【特邀嘉賓:喻國明】之所以“説新聞”比“播新聞”更具人氣,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過去的新聞官氣太足,而説新聞的方式更具親和力,但是,這畢竟是形式上的一種分別,對於新聞的播報而言,內容永遠大於形式,新聞改革關鍵在於新聞把關的價值趨向的轉型,即真正的以社會為本位,以受眾的需要為本位。至於是説還是播,是不同的媒介風格的選擇問題。作為一家負責任的嚴肅媒體,應該以一種嚴肅認真權威的方式來播報新聞;而一家通俗的媒體,如果它重在娛樂性的表現某些新聞的內容,説新聞的方式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但要記住,這不是新聞報道的正劇,而是以娛樂化為訴求的一種新聞包裝而已。

【noanswer?】我想請教兩位老師,以時空連線為代表的連線形態,在借鑒國外先進的傳播樣式上做得如何?
【特邀嘉賓:喻國明】電視傳媒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它的形象性;二是它的即時性。它給予人們觀察社會的一個窗口,連線的形式最大的好處有兩個:第一,它在同一時空有一種互動、交流;第二,它適合於不同觀點對一個新聞事實的聚焦、剖析。目前,央視在使用連線方式方面,它的時效、即時特點發揮的還令人滿意,但是在觀點的交鋒,意見的多樣性方面還應該做更多的工作,一個理想化的連線節目應該是對今日重點新聞進行及時的、多側面的價值判斷和意見呈現,給予人們把握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以一種解讀的線索與參照,這是媒介對於社會的最大的責任。

【noanswer?】請問兩位老師, 連線形態的演變反映了新聞發展的什麼規律?
【特邀嘉賓:展江】我對電視的形態基本是外行,但也看過一些節目。我的看法是這樣,央視在學習國外電視形態方面,是非常認真和虛心的。連線這種形式,體現了新聞的現場主義和時時傳播的優勢,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形式。當然,有關的內容一定要跟上。時空連線的內容通常也是電視觀眾關心的,也有少數節目不如人意。連線中,問和答的內容不能引起觀眾的興趣,有時形式稍微呆板一些,但已經是很不錯了。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網友“yq117”問: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電視傳媒,他們對一些重大新聞除進行動態性報道外,在追蹤深入報道方面一般都採取哪些形式和方式增強其信息傳播的完整性呢?
【特邀嘉賓:喻國明】一般而言,新聞報道的廣度與深度的開拓一般沿著這樣的一些功能面展開。一是要聞報道,突出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二是背景分析,強調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三是深度展示,以呈現最具新聞價值的新聞事實的細節;四是新聞評論,其中包括民眾意見、學者意見、官方意見這樣多層面的意見兼容,以便為人們的價值判斷提供一個參照框架。這樣一些功能面的開拓應該視為新聞報道的基本展開領域。
【特邀嘉賓:展江】電視通常被認為是缺乏深度的媒體,所以有這麼一句話:“在電視上得消息,在報紙上得解釋。”它通常是以時效和連續報道見長,而邏輯性和深度解釋則是它的弱點,比不上報刊。但是,電視新聞工作者也採取了一些舉措,主要就是創辦深度報道節目。像美國的《60分鐘》、《20/20》,央視的《新聞調查》、《焦點訪談》等,就有這種特點,也出了不少好節目。

【煙草2599】請問老師,您剛才説透明化有賴於多方媒介的聲音,請問像鳳凰衛視的《天天讀報》和《鏗鏗三人行》節目那樣大膽引用海外媒體對內地的指責,以及相當大膽的言論可以為中國大陸媒體所借鑒學習嗎?
【特邀嘉賓:喻國明】事實上鳳凰衛視還是有所顧忌的,對於中國狀況的評價有更加嚴厲和負面的方面。但是,從現實的角度來考慮,我們在積極的面對這些負面的批評意見的前提下,還應該考慮中國社會的承受能力,一切以中國社會發展的利益最大化作為判斷一個新聞節目好和不好的最高標準,不要一味的為了泄憤而批評,批評不是目的,批評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我們這個社會的健康發展,沒有批評是一種令人悲哀的社會局面,過度的破壞性的批評也不利於我們的社會發展和老百姓的利益。

【煙草2599】請問老師,您認為即將進行攀登珠峰行動的大型直播有什麼樣的意義,對這次直播有什麼樣的希望?
【特邀嘉賓:展江】 有一定意義,但不可誇大。因為它和大多數人的生活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貓咪mm】請問兩位老師,你們是否關注了央視《2003,站在第三極》的電視報道,今天從海拔6500米傳回了電視信號。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在6500米發回電視信號。你認為這是一種新聞報道方式的突破嗎?
【貓咪mm】正確的是:21日發回了電視信號,今天看到了電視畫面報道。
【特邀嘉賓:展江】 這是技術方面的突破,也很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媒體更深入的介入公共事務。


責編:張文娟 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