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音樂節目?—第37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6-16 16:15:32



 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現狀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兩位老師一位是作曲家,一位是聲樂專家,能否從你們各自的專業角度談一談中國電視音樂節目的現狀?
    【特邀嘉賓:呂紹恩】我認為中央電視臺的音樂節目總體來説是好的,當然還希望更豐富一些。我作一個建議,就是今後在播出交響樂或室內樂等高雅藝術的時候,最好在電視屏幕的下方,同時打出簡譜的樂譜,這對於傳播高雅音樂將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大家都知道,五線譜是意大利人發明的,簡譜是法國人發明的,以後傳到日本,又傳到中國。許多中國樂迷都能看懂簡譜。我在許多外國交響樂的MTV中從未看到在交響樂演奏中,同時打出樂譜的先例。我建議,咱們中央電視臺要先創這個新。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羅曼羅蘭説:"個人的感受,內心的體驗,除了音樂和心靈之外再不需要什麼了。"當心靈和音樂融合在一起時,已不需要想這音樂究竟表達什麼內容,僅需用心靈去感受,去遐想,二位老師能否談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特邀嘉賓:呂紹恩】歌德説過一句話:所有的藝術形式中,以音樂最具靈性。一般的來説,世上對音樂感受最多的人,和充分能體會到音樂魅力的人,是廣大的樂迷們,而不是我們這些從事專業音樂工作的人。我只記得,在我考入音樂院以前的業餘音樂愛好者中,欣賞音樂時所得到的幸福,是我考入音樂院以後的幾十年再也沒有得到的幸福。因為搞了專業以後,搞作曲的人,每聽一部作品,理性佔了上風,因為他要聽取作品的寫作技巧,結構佈局;而搞聲樂的人就要聽,他的演唱技巧的運用;搞器樂的人,就會注重他的技巧、音色,處理樂曲的特點,由於對這些理性的因素的側重,專業的音樂家對音樂美的傾向,已不同程度讓位給理性了。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從古至今,音樂一直是我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今天,電視已成為強勢媒體,您認為如何通過電視媒介來發展高雅音樂?
  【特邀嘉賓:糜若如】我覺得高雅音樂通過電視媒介來發展是非常形之有效的方法,因為大家都能來聽、來看高雅音樂,但是高雅音樂的起步我覺得可以分成層次,開始的講解可以搞得通俗易懂一點,一開始講特別深奧的東西不容易懂,所以得首先讓觀眾都來喜歡它,循序漸進,最終來發展高雅音樂,提高觀眾對高雅音樂的鑒賞能力。
  【特邀嘉賓:呂紹恩】原來的中央電視三台是戲曲音樂臺,以後把戲曲音樂臺的戲曲部分,單獨成立了十一頻道,我們原以為三台肯定是音樂臺,沒想到竟然改名為綜藝頻道,令全國樂迷大失所望。我建議,綜藝頻道還好改回來,並建議每天一三五七九的單小時,播放高雅音樂、古典音樂,每天的雙小時,即二四六八零,播放流行音樂。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音樂電視是電視音樂作品中重要的表現形式,聲音和畫面的完美結合,給了我們美好的享受,請問兩位老師,你們如何看待音樂電視這種表現形式?你們認為好的音樂電視的標準是什麼?
  【特邀嘉賓:糜若如】好的音樂電視我覺得最是有好的音樂、好的畫面,給人們一種美好的享受。現在我們有些電視音樂的作品産生一種情況,就是假唱。有一個觀眾對我説,糜老師我覺得有的作品畫面和聲音對不上,或者説畫面中的口型是裝腔作勢,不是一種歌唱狀態。有的字的母音應該張大口型,但是畫面中的口型卻是小小的,一看就知道他是在對口型,不是在歌唱。我們希望這種狀況越少越好。還有一個觀眾問我,他看了《音畫時尚》這個節目,感覺一些老歌唱家的年齡在節目當中的聲音和歌唱的聲音是兩回事,給人感覺他也是在對口型,聲音是他年輕時的聲音,形象卻是現在的形象,讓人覺得不舒服。
  【理查德3】只要能給觀眾以享受,我覺得你所説的"假唱狀態"也可行,畢竟音樂電視有別於現場演唱。

  【yln22】請問好的音樂作品必須需要包裝嗎?如果要,怎麼包裝? 
  【特邀嘉賓:糜若如】我認為,好的作品不需要怎麼包裝,什麼樣是好的作品呢?它能感動人,人們一聽就喜歡,有的甚至可以傳唱,你不需要怎麼包裝,他都是好的作品。音樂寫得不好,或者你唱得也比較差,靠包裝通過媒體來烘托自己,或者來混一個臉熟,我覺得這並不可取。
  【阿火原動力】包裝也是音樂電視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節日慶典!】兩位老師,《同一首歌》在中央電視臺欄目排行中高居榜首,它的人氣這麼旺,您認為主要原因是什麼?
  【特邀嘉賓:糜若如】《同一首歌》緊緊地和人們的心連在一起,《同一首歌》曾經在民族大學拍了一段,他的題材把各個階層人的心聲都表達出來,它不是很嚴謹,但是很大眾化。我認為,有時候它甚至是粗線條的,但是它很受各階層人的歡迎,因為它貼近人們的心聲,貼近人們的思想。

  【高正奎】在《同一首歌》大型歌會的某一期中,有一位嘉賓這樣説:"假如沒有音樂.......",請問,在人的生活中,音樂的地位是什麼?
  【特邀嘉賓:呂紹恩】我建議你看一本書,那是六十年代中國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作曲家馬可寫的《生活中少得了音樂嗎?》。它可以幫你解決好多問題,我現在簡單説一下我的看法。可以説,自從有了人類就有了音樂。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農民承擔了艱苦的勞動,他們在勞動中歌唱號子,以減輕負擔和統一行動。勞動之後,人類就知道用歌唱來抒發他的情感。以後音樂從民間進入宮廷、寺廟、以及形成固定的曲牌,被宋代詞人不斷的填詞利用,終於形成元曲,在舞臺上既表演又歌唱。五四運動以後,交響樂、室內樂以及為電影配樂與話劇一起傳入我國,抗日戰爭時期,涌現了大量的群眾歌曲,統一著全國人民的意志。解放後,我國的音樂又積極地擔負著反映時代、反映各基層人民的思想感情,音樂已貫穿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試想,我們每天晚上看電視,如果沒有音樂的話,可以想像該有多難過,所有的電影電視劇,更離不開音樂。體育運動會、入場式、閉幕式甚至於戰爭,更少不了士兵的號角等等,所以生活中實在是少不了音樂。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央視有《音畫時尚》、《同一首歌》、《中國音樂電視》、《交響世界》、《音樂擂臺》等欄目,不知二位音樂專家是否喜歡看這些節目,有什麼好的建議和意見嗎? 
  【特邀嘉賓:呂紹恩】《同一首歌》、《中國音樂電視》和《音樂擂臺》都很好。《音畫時尚》我提一個意見,這個欄目的名稱有些詞不達意,什麼叫"時尚"?意即當前流行的。如果我們把過去的老歌,和老歌唱家都請出來演唱的話,那是音樂經典,不是時尚。對《交響世界》我提點意見,既然叫交響,那顧名思義這個欄目是專指播出交響音樂的,但是事實上我們現在播出的還有歌劇、室內樂、藝術歌曲等等,這就不合適了。所以我建議,把它改為《音樂經典》比較合適,如果一定要叫《交響世界》的話,那也應該同時推出《歌劇世界》、《合唱世界》、《民樂世界》,這才全面。


責編:詩曼、青葉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