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開放度 本土化 傳播藝術 |
作者:胡智鋒 蘭孝兵 發佈時間:
2002-9-25 15:18:16 |
|
—— 中國電視引進節目特質探析
中國中央電視臺國際部的電視人在繁忙的電視業務實踐中不滿足於完成節目的創作,他們還積極探索、總結自己的經驗,力求提升為更具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層次。出版了數百萬字的電視叢書。為探討和構建中國電視節目的跨文化傳播與交流框架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央電視臺國際部現有《正大綜藝》、《環球》、《人與自然》、《國際影院》、《世界各地》、《動物世界》、《佳藝大世界》等眾多優秀電視欄目。這些優秀引進節目及他們可貴的理論探索,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重要啟示呢? 一、 開放度:體現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重要標誌 1、 開放的廣度。中國電視在近二十年來的引進節目過程中,隨著對外開放範圍的擴展,經濟實力的增強,購買能力的提高,引進節目的國家、民族和地區範圍也日益擴大。從早期的港臺、日本、美國、俄羅斯及歐洲的英、法、德等國為主,逐漸拓展到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如韓國、印度等,還包括拉丁美洲的部分國家以及南歐、北歐等地區,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中國日漸拓展的世界性眼光和國際化視野,相信這一廣度上的拓展還將繼續擴大下去。 從引進節目的品種和類型來看,改革開放初期,主要引進的是國外境外的經典影片和情景性較強的電視劇。近年來,我們在引進各類專欄節目如科技類、文化類專欄節目和綜藝類專欄節目等方面也加大了力度,特別是一些邊緣交叉形態的節目樣式不斷被引進,為中國觀眾帶來了別樣的享受。 從引進的方式來看,由單個節目的引進發展到整體的引進,如佳藝類節目,就是通過公司合作的方式將其整體性引進中國的。 隨著廣度的拓展,中國電視引進國外境外節目的視野更為廣闊,品種更加豐富,方式更加靈活多樣。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電視節目的國際化水準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2、 開放的高度。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要求民族文化整體的取向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中國電視節目的引進同樣也要站在這一高度上來予以把握。概括地説,中國電視節目的引進要達到上述高度,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加以考慮和審視。第一,國家整體文化格局構成的需要。一般我們把國家的整體文化格局分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三個主要部分,在引進節目過程中必須考慮到所引進的節目在我國的整體文化格局構成中佔據的位置,有些可能符合了主流文化的價值取向,有些可能更接近精英文化的價值取向(如許多經典影視作品、世界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等),還有一些更適合大眾文化取向和口味(如一些綜藝娛樂性節目和電視情節劇等),從這一高度出發來規劃引進節目的比例。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在長期實踐中較好地把握了這一點,總體引進比例比較適當。第二,民族文化版圖建構的需要。從這一角度出發,中國電視引進節目不能簡單“硬譯”或直接搬入,而是要考慮考慮民族文化版圖的整體建構需要。如有些體現著世界性、國際性、人類性意義的,具有現代意識的節目,其中有的從眼前看,可能離我國的實際國情和發展水平有距離,比較超前,但從長遠發展來看,則是民族文化版圖建設中必需的。如比較追求個性發展的影視作品,如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的環保類、公益性影視作品,可能只要稍加處理,就會填補我國民族文化版圖中的薄弱部分。而另有一些涉及異域民族文化的歷史。、涉及宗教等特殊領域或比較複雜的意識形態問題的節目,則需要非常慎重地對待。在尊重異域文化的同時,還要剔除其與我們民族文化版圖建設不合適的部分,以使我們民族文化版圖建構在引進電視節目中得到健康的、合理的、進步的營養。第三提高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的需要。引進節目不能只考慮新鮮、有趣、可視性強,還要考慮到是否有利於提升中國電視觀眾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不同品種、類型的,不同價值取向的引進節目,應有不同的判斷標準但不管何種標準都不能離開其思想道德內涵和科學文化含量,是否健康,是否先進,不能離開依這一基準所作的判斷。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在他們的實踐中對上述問題的考慮日漸自覺,並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3、 開放的深度。我們在引進國外境外電視節目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那就是一些經典的影視産品給大家留下記憶是最為深刻的,而且有的經典作品不斷地被重新拍攝、重新製作,形成了不同的版本,而幾乎每一版本都有其獨特的價值。這些經典作品在觀眾中産生了非常大的影響。如世界名著改編的《巴黎聖母院》、《安娜 卡列尼娜》、《基督山伯爵》、《紅與黑》等,我們都引進過多種版本,但每一版本都同樣受到觀眾的關注。還有一些經典影視作品如《魂斷藍橋》、《亂世佳人》等,觀眾們時至今日依然百看不厭。更有一些西方電視傳媒投資巨大的頃力之作,如《千年滄桑》、《失落的文明》等大型系列專題節目,以其深邃的歷史文化內涵在觀眾中産生了空前的反響。在引進節目中,重點投入那些具有經典意義的影視作品,這是體現我們開放深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本土化:跨文化交流中民族文化主體導向的重要體現 跨文化交流到底要遵循怎樣的方針和策略,追求怎樣的目標和目的,這是我們引進節目中必須考慮的問題。我們認為跨文化交流,具體到引進國外境外電視節目中,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體現我們民族文化的主體導向,一言以蔽之,就是本土化的目的和目標、方針與策略,亦即:"洋為中用","以我為主",豐富和提供我們民族自身的文化。 1、 引進的內容。不論是那個國家、民族和地區,不論是什麼品種和類型,也不論是何種引進方式,我們首先關注的還是引進節目的內容,這些引進的內容應當符合我們民族文化建設時代性和戰略性的需要。如從目前民族文化建設的時代性需要看,體現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現代科學技術內容應當是最為主流的需要,它對於反對迷信,倡導科學,促進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而從民族文化建設的長遠戰略性需要來看,體現未來世界可能性的各種優秀影視産品,體現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和各個地區不同歷史時期較高文化成就的優秀影視産品同樣是我們引進的重點。 2、 文化品格和審美品格。引進節目中體現民族文化主體導向的重要部分是文化品格和審美品格,即按照我們民族的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和審美趣味去選擇、發現、加工、改造並不是意味著對引進節目的隨意篡改和曲解,而是保留其符合我們文化需要的部分,剔除其不符合我們文化需要的部分,並用各種形式,按照我們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審美情趣去藝術地修飾,使其成為建構我們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在大量的節目譯製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經驗。通俗地表達,就是由簡單的"硬譯"變成具有創造性和藝術性的"轉譯"。 3、 表述方式。這主要體現在表述語言中。眾所週知,語言是體現人類思想文化,進行文化交流的最直觀的載體。語言的表述,各民族、國家、地區都有其獨特的方式和樣式、習慣與特徵,這也是跨文化交流中我們經常感到最棘手、最困難的部分。由於國家、民族和地區的差異,在語言表述層面上經常會面臨溝通、交流的較大麻煩。如何既尊重異域文化,又能夠體現我們民族文化的國有特徵,這是表述方式方面我們將長期面對的課題。當然我們又要看到,隨著引進節目的逐漸增多,我們民族固有的表述方式也處於不斷變動狀態。在表述方式或者説語言表述層面,看來把握合適的"度"是最為重要的。既保持一些引進節目原生狀態的語言特製,再加上一些本民族長期形成的語言表述習慣,在這二者之間保持適當的張力,既尊重異域文化,又能給我們自己的文化帶來和補充新的營養。 三、傳播藝術:中國電視引進節目的表現特徵 1、主體視點。毫無疑問,電視節目的主體是傳播者,它包括了電視信息傳播類節目的從業者和電視藝術的創作者。但對電視引進節目來説,則存在著雙重主體。一重主體是被引進節目的原創者,另一重主體則是引進節目的各個環節的"轉譯者",包括引進節目的翻譯、編輯、製作等環節的工作人員。因此,談到電視引進節目的主體特點,情形就比本土製作的電視節目更為複雜。一方面我們需要尊重、理解引進節目原創者的主體視點,即尊重被引進節目原創者看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另一方面,引進的過程對於我們而言必然是要遵循以我為主的方針和原則,所以"轉譯"過程中,我們自己的主體視點即我們看問題的立場、角度和方式應成為把握和駕馭引進節目的主導。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在加大主體視點的滲透力度上形成了日漸成熟的思想和方法。在引進《千年滄桑》和《失落的文明》等大型系列專題節目過程中,為了突出我們民族的、國家的以及媒介的主體視點,對原節目進行了大量的處理。在保持原節目風貌整體不變的前提下,加入了大量的中國權威學者人士的談話和演説,對該節目進行了創造性的整理、加工,使之既保留原節目特色,又突出我們自己的主體視點,這一創造性處理博得了廣大觀眾的普遍認同和高度評價。 2、"屏幕魅力"。電視引進節目由於其語言載體、敘事風格和藝術表現與我們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如何能對中國觀眾産生魅力就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如果用翻譯的要求來作比喻,引進電視節目做到“信”相對不難,做到“達”則相當不易,而要達到“雅”的境界即産生“屏幕魅力’,則需經過相當艱苦的藝術再創造。從中央電視臺國際部推出的許多優秀引進節目的成功經驗來看,除了自己主體視點的準確把握,還要充分地調動電視的各種手段和方法,依照“轉譯”者的文化積累和藝術想象力,通過翻譯、配音、錄製、字幕及各種特技等方式手段來增加屏幕魅力。這其中尤其是語言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如何將異域文化的語言“轉譯”為符合我們民族審美情趣的語言,進而既展現異域文化的獨到之處,又散出我們民族的獨特文化藝術魅力,這是一個永遠值得探討的跨文化傳播與交流的重大問題。 3、“時機”與“賣點”。不可否認,東西方文化的經典名作包括影視經典作品具有長久的價值與魅力,但是對大多數影視産品來講,在傳播過程中選擇恰當的“時機”,尋找獨到的“賣點”,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在引進世界名著名片的過程中,許多“時機”與“賣點”的選擇是恰如其分的。如《一曲難忘》、《居裏夫人》等名片的推出恰逢我國政府提出“科教興國”戰略方針之時,這些片子所貫徹的科學品質、教育品格和文化品位恰好符合了當時時代的主潮流,因此播出後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並得到中央領導的關注和讚許,而《正大綜藝》、《國際影院》、《人與自然》、《動物世界》、《環球》等重多名牌欄目也常常注意選擇和引進那些符合當下時代潮流和觀眾興趣的“時機”和“賣點”來推廣引進節目,在這一點上,中國電視引進節目還有巨大的空間等待我們開拓。總之,中國電視引進節目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引進現象,而是需要站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上的制高點上,以積極的開放姿態來探索跨文化交流中“本土化”的內容、品格與方式,來探討有中國特色的電視傳播藝術特質。只有這樣,中國電視的引進節目才能在中國電視節目體系中,在跨文化交流與傳播中,在探索先進文化發展方向進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作出更為重大的貢獻。
|
共1頁 第1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