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身體的原因,近年來我們並不容易看到我國著名戲劇藝術家、翻譯家英若誠的身影。然而不久前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來訪,卻驚動了他頻頻亮相,不僅在新聞發佈會上談笑風生,而且還從病榻上起身到保利劇院觀看了劇團演出的《威尼斯商人》。在他對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讚賞和對“他們如何處理夏洛克”的勃勃興致中,我們無疑可以看齣戲劇對這位老藝術家的致命誘惑。時值中國國家話劇院成立不久,北京人藝50週年的院慶將近,北京的話劇舞臺眼看進入了一個火熱的夏季,於是記者也得以因戲劇的名義走近英若誠的病榻,聽正在打著吊針的老先生暢談他對當今戲劇甚至是影視藝術的獨特看法,其間不乏警醒之意。
■電視註定要粗製濫造
近期北京的話劇舞臺上好戲連臺,且觀眾反響熱烈。這應該是每個鍾愛戲劇藝術的人非常樂於看到的現象。“戲劇這玩意兒是個很奇怪的現象,按説影視的觀眾不知要比它多多少倍,觀眾還是對於活的表演、需要買票的戲特別熱衷。”這樣開場之後,英若誠突然開始説起對電視“不敬”的話:“我曾經説過‘電視註定要粗製濫造’,引起了大家的震驚和不滿,我至今不悔。(電視)還真是命中註定要有這樣的結果,你看現在電視有多少頻道,天天看就是看不完,必然出現節目荒。這樣的情況下,怎麼弄那麼多節目,還要精彩?好節目少,人們就越來越懷念看得見的表演,懷念觀眾、演員能夠直接交流的節目。”他進而表示:“我很希望不這樣,希望出高質量的作品。但這談何容易,人類在藝術的問題上是悲哀的,以戲劇為例,你説咱們現在超過希臘悲劇了嗎?超過莎士比亞了嗎?喜劇超過莫裏哀了嗎?不一定。”在他看來,電視要成為藝術當中重要的部門,要做的事很多,包括減少臺,減少頻道,使得節目的製作精緻起來。
■劇作家決定劇院的風格和受歡迎的程度
英若誠認為,在中國,雖然也有大作家寫電視的東西,但是似乎還沒有人因為寫電視作品,真正從文學角度被公認為大家。而戲劇則不然,從幾百年前英國的莎士比亞到上個世紀中國的曹禺,至今無不受到後人的尊敬。英若誠列舉了從十九世紀以來世界著名的幾個高水平劇團,如瑞典親密劇院、愛爾蘭都柏林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等等。他説,這都是劇作家決定劇院的風格和受歡迎的程度,比如瑞典因為斯特林堡,愛爾蘭有葉芝、沁孤,莫斯科大劇院有契訶夫,這些劇作家的作品使得這些劇院得以標榜於世界。
這樣的提法,是在提醒我們對中國戲劇的原創現狀感到擔憂,自曹禺、老舍之後,我國優秀的劇作家就十分罕見,而如今話劇舞臺上原創作品的缺少,是無法讓人忽視的明顯缺憾。
■劇院的最佳模式是不養閒人
英若誠盛讚剛剛來訪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認為該劇院自建立以來一直常盛不衰有許多獨到之處。除了該劇院對戲劇靈活的排演方式與上個世紀50年代的人藝注重挖掘生活的方式十分接近之外,其組織結構英若誠更是認為會對我們的劇團體制提供有益借鑒。他説,皇家莎士比亞劇團不養閒人,劇團只養7個人,全是導演,7個人開會就可決定演齣劇目,決定誰演,再去找人,簽約演戲。從創作路線上,則選擇名著,選擇後充分發揮人的創造力,開銷低,巡演也方便。這樣劇院的威信越來越高,演員也以演他們的戲為榮。相比我國一養就是一個大的劇團,恨不能連存車處都養起來,使得劇團連生存都成問題,皇家莎士比亞劇團反而證明不養閒人很有生命力。
(來源:新華報業集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