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白振聲、徐萬邦訪談
作者:邢立雙 發佈時間: 2003-1-23 16:01:06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以前,過年可以有多種形式,小孩拿著燈籠走街串巷,現在人們卻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節晚會,您認為這是一種習俗的變化嗎?您怎樣看待這種變化?
【特邀嘉賓:徐萬邦】首先説"過年"的時間概念。古代所説的春節,意為春天的節序,曾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有時則泛指整個春季。以年曆正月初一為新年之始,起于漢武帝太初元年行《太初歷》後,一直延續至今。過年的最短節期,應該是從除夕夜到大年初一一整天。最長節期應是從舊一年的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開始,到新一年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前後共二十多天。一般也要過六、七天,即從除夕到大年初五(稱"破五")。新中國成立後,每逢春節,政府都放假四、五天,最近幾年利用週末倒休,又出現了春節黃金周,對旅遊業的發展大有促進。關於過年的形式,準確地説,應該叫春節期間的節日活動內容。假日我們把節期視作7天,就絕不會産生只有看春節晚會電視節目這一項活動的誤解,而應該把春節7天假日的活動內容都包括進去。這種活動首先指的是休閒娛樂及走親訪友,而不是指某些特殊崗位因工作需要不能休息,或個人需要加班加點,不得休息。
    另外,還要特別注意一點,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統一國家,全國除漢族之外,還有55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約有20個民族有過春節的傳統習俗。現在,春節已成為整個中華民族的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因為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所以在同時過春節的情況下,各民族春節的具體活動內容又有五彩紛呈的特色,僅僅一項看春節晚會是不能概括和掩蓋它的光彩的。過年既然是一種習俗,那麼過年的具體活動內容當然應該是一種習俗。過去沒有除夕電視春節聯歡會,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才有。從無到有,就是變化。除夕看電視節目已有十多年了,成習慣了,逐漸就習俗化了。人們常把"風俗"、"習慣"連用,學術上稱"慣制"。對於這種變化,我認為是好的,進步的。民俗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傳承性,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與生産力水平的提高,作為精神層面的文化,其中包括價值取向的習俗,當然也會發生變化。可以説變化是絕對的。春節聯歡晚會電視節目寓教于樂,思想健康,形式多樣,氣氛熱烈,色彩繽紛,美侖美奐,我認為這是很好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老師,年三十您看春節晚會嗎?您喜歡看什麼樣的節目?
【特邀嘉賓:徐萬邦】我比較喜歡看的節目有小品、相聲和反映親情、友情的節目,其次是民族歌舞。相聲、小品給人以歡笑。平時比較累,難得一笑。但是我希望笑是發自內心的,笑源於生活;笑要笑得開心,有情趣,有品味。我還希望和大家一起笑,與群眾休戚相共的感覺很美好,很純真,很高尚。但是,我不喜歡在電視畫面外配笑聲,因為這種笑聲不一定與觀眾合拍。陳佩斯、朱時茂、郭達、趙本山、宋丹丹、黃宏、趙麗蓉等人的小品我很欣賞,笑料多,品味高,沒有表演的痕跡,百看不厭;馬季、牛群、馬三立。姜昆等表演的相聲包袱抖得響,沒有説教味,很有思想和教育意義。另外,我喜歡親情友情的節目。我渴望被節目感動,希望以熱淚清洗自己蒙有塵埃的心靈。淚光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沖毀一切隔閡。節目做得好,可以讓人在感動中體味到親情的溫暖,體味到真愛的幸福。中國的社會是倫理社會,我們在這種環境裏被熏陶,被感染。因此有這種渴望和期待。可以説,純潔無私的愛是我們生活的精神支柱,真誠無欲的情是我們生活的七彩陽光,被節目感動是一種享受。因為它代表著感動人的高尚情操。我喜歡民族歌舞,是因為我是學習和研究民族文化的。我在民族大學生活了四十多年,也到過了不少民族地區。我熱愛少數民族文化,在欣賞民族民間藝術中學習是種享受。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春節晚會已經成為中國人過年的一個文化大餐,有人認為春節晚會是一種民俗現象,有人認為不是民俗現象,老師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徐萬邦】我認為春節晚會是一種民俗現象。第一,從"民俗"一詞的概念來説,它是民間社會生活中傳承文化的總稱,是一個國家或地區,一個民族世世代代傳襲的基層文化,通過民眾口頭、行為和心理表現出來的事象。從春節晚會的節目來看,其中有許多是屬於我國各民族傳統文化範疇內的東西,只不過傳播手段變了。過去是表演者直接面對觀眾,觀眾是"零距離"接觸與欣賞;現在是坐在電視機屏幕前觀賞,視覺距離好像很近,其實可能遠隔千山萬水。這其中的習俗傳承就是要看演出,只不過是把戲臺上的劇搬到了演播廳的舞臺上,把街上和露天場地表演的舞龍舞獅社火搬到電視中。民俗是廣大百姓之習俗。春節晚會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擁有最多觀眾的節目。每當春節將臨,全國多數人都在關注著春節晚會的準備情況。連續看了十多年,假若突然沒有了,許多人會感到缺了點什麼,這種心理説明已經形成了慣例和習俗。若沒有春節晚會,不少人會有種剛開始實行春節期間不讓放鞭炮時的冷清感。第二,我們站在外國人的角度來解釋一下"現今中國春節"這個詞組,全面的解釋中,肯定要涉及到春節的活動內容,其中電視春節晚會是重要一項。
    為什麼要站在"老外"的角度來看呢?因為民族是由具有相同文化的人群組成的,而民族意識又是在與非我民族人的接觸中感知的,和其他民族不同的習俗就是我們民族自己的習俗。第三,此項活動是春節這一大習俗中的一個小項目,當然不能剔出來不算。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今年春節晚會的總體設計關正文先生説:"今年晚會我們首先還得尊重傳統,然後我們會全力在創新上進行努力”。請問老師您怎麼看尊重傳統與創新的關係?
【特邀嘉賓:徐萬邦】尊重傳統和尊重創新都是必要的,也是應該的。確切地説我們應該尊重好的傳統和尊重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創新。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她的長處和短處,這種長短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傳統文化中。因此,對傳統也要有個清醒的認識,好的傳統給我們以民族自信心和前進的動力;壞的傳統就是民族進步的絆腳石和思想桎梏。如封建家長制,官本位等思想也是傳統,我們就不應該發揚。創新是歷史發展的需要,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新的東西,事物怎麼會向前發展呢?可以説創新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因此,春節文化應該做到既發揚好的傳統,把我們民族的文化精華通過電視傳播出去,同時還要創新,使我們的民族文化、民族藝術發揚光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人説他很懷念80年代的春節晚會。現場的人不是很多,但是年味卻非常濃。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不大的舞臺上。現在進步了,舞美燈光,還有各種高科技的東西一起上,讓人眼花繚亂的,平時看這種節目多了,這樣春節晚會反倒顯得沒有個性。請問老師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徐萬邦】節日要有節日的氣氛,這種氣氛要音響、色彩和群眾的情緒來構成和烘托,從而達到感染觀眾,引起共鳴的效果。調動一些手段來營造節日氛圍很有必要,但是不要追求豪華造成浪費,不要虛張聲勢,擾亂視聽就可以了。另外,人們的藝術欣賞品味是眾口難調。春節晚會的策劃者和編導者應該把自己的目光從演藝界轉向廣大勞動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和勤勞智慧的人民中蘊藏著藝術節目的富礦。多深入生活,走群眾路線,真正抱著為觀眾服務的態度去辦晚會,路會越走越寬,節目會越來越好。不論怎麼説,有一點是潛在的,也是客觀的。那就是中央電視臺的春節晚會有表率作用,有導向效果,影響面大。所以希望編創人員持謙虛謹慎、精益求精的態度,爭取奉獻給老百姓一頓美的精神大餐,讓觀眾吃出愉快,吃出文明,吃出健康,吃出文化,吃出回味來。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春節晚會是電視節日文化中的一部分,老師您能從學術角度來談談它的功能嗎?
【特邀嘉賓:徐萬邦】若把春節晚會作為節日文化的一部分來看,我想它有如下功能。首先,它在繼承、積澱和宣傳弘揚民族文化方面有重要作用。每一次春節晚會都較集中地展現了中國文化的藝術,例如:歌舞、音樂、戲曲、曲藝、服飾,甚至還有外景中拍攝的古建築及民居等。收視率很高,就是在宣傳弘揚。錄像帶和光盤可以保留下來,就是積澱。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印象,當然也是一種積澱和傳承。新節目是在已有的文化積累的基礎上創造的,其中的繼承性和延續性更容易理解。其次,它能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給觀眾以藝術享受,同時,使人在歡笑中放鬆心情,更感到節日的喜慶。第三,能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大家一起看節目,欣賞的對像是相同的,情感是相同的,過的節是相同的,相同的東西越多,越有凝聚力。第四,能進行民族文化教育。看文藝節目是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方式。懂得了自己不懂的東西,是知識教育,節日健康的主題,是思想教育;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是藝術教育。第五,能提高民族自信心。我們看到自己民族有豐富多彩、光輝燦爛的文化藝術,我們會感到自豪和增強自信心。第六,能繁榮民族地區經濟,節目中展示的民族歌舞及民族風情,會吸引一些人到民族地區去旅遊觀光,去投資建廠,去做生意。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每年春節晚會結束後都會有一些批評聲,金越導演説"每次做完都有遺憾,批評聲是正常的"。老師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徐萬邦】這非常正常。首先是眾口難調,自然就會有批評聲。其次,遺憾的造成往往是編導者沒有去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不過,有批評聲也説明大家關心這臺晚會,如果大家都不理睬,可能問題就更大了。我希望把今年的意見交給明年的編創人員,這樣,遺憾就會變得愈來愈少。畢竟:眾口南調也得調,多向觀眾去求教,集思廣益細推敲,終能贏得齊聲好!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節日晚會,必有歌舞,為什麼春節晚會歌舞那麼多?
【特邀嘉賓:徐萬邦】根據考古學和原始社會史的研究,節日很早就同跳舞相結合,有節就有舞,舞又以歌來伴和節奏,歌舞由娛神的目的發出,逐漸起到勞動者自己的鬆弛、休息和娛樂的作用,後來又發展為節日禮儀,併發揮出加強及調解人際關係的效益。"歌舞節目"可以分為三種節目來分析,一是歌,二是舞,三是歌與舞結合在一起。春節晚會的歌多數是頌歌和抒情歌,舞主要是情緒舞而非情節舞。這類歌容易調動群眾的好心情,這類舞便於營造熱烈的氣氛,形成歡樂喜慶的場面。一句話,歌舞類節目多是為了表現出節日的熱鬧和歡快。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對今年的春節晚會,老師您有什麼好的想法? 
【特邀嘉賓:徐萬邦】談對今年春節晚會的想法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節目已經基本確定。我回答這個問題是為了明年、後年甚至以後很多年。我希望在晚會上,看到一些反腐敗的英雄和為民謀利的優秀黨員、幹部,讓全國人民祝福他們新年快樂,對他們的工作成績表示感謝,他們的出現也能起到榜樣的作用。我也希望在晚會現場看到各級領導,他們和我們老百姓一起過年,這可以使全國人民上下一致、同心同德,一起享受節日的快樂,一起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我們的論壇是《電視批判》論壇,本來是對電視文化進行評判。由於春節將至,我們請老師來談一些有關春節文化和春節晚會方面的話題,不知老師您第一次作客《電視批判》論壇,有什麼感受?
【特邀嘉賓:徐萬邦】能來這兒作客非常高興。"批判"一詞通常給人的感覺是批評的含義成份佔得多。今天我來這兒主要不是批評電視的,只是對春節文化、節日電視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儘管現在的電視節目有許多不如意的地方,總的來説,我對電視文化節目還是持肯定意見,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來這兒作客的人能暢所欲言,這是一種進步,它體現了對客人言論自由權利的尊重,也表現了該節目創辦者的民主作風和膽識,説明了對廣大網友的信任。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這個論壇作客,也希望有更多的網友與客人交流。祝《電視批判》越辦越好!


責編:邢立雙

 共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