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白振聲、徐萬邦訪談
作者:邢立雙 發佈時間: 2003-1-23 16:01:06



                             白振聲教授訪談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春節馬上就要到了,我們還是先談談與春節有關的話題吧!放鞭炮是中國人過年的一種重要習俗,據説是為了嚇跑“年”這種動物,鞭炮也能驅除妖魔鬼怪,可現在很多城市禁止放鞭。您能從民俗的沿襲與社會環境變化的關係來談談這個現象嗎?
【特邀嘉賓:白振聲】放鞭炮的習俗民間也稱放“花炮”、“炮仗”,古時稱“爆竹”。古代人們迷信鬼神,認為鬼神給人帶來災禍,因而要想方設法避鬼、驅鬼以保平安。據認為用火點燃竹子時發出畢剝的響聲可以驅鬼。南朝梁宗懔的《荊楚歲時記》稱“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心辟山臊惡鬼。”這大概是中國古代以爆竹驅鬼最早的記述。北宋王安石的《除夕》詩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詩句,經過隋唐五代到北宋時,過年放爆竹,已在民間相沿成俗了。
    至於説放鞭炮是“為了嚇跑‘年’這種動物”,大概是民間一種説法,尚無明確的文獻記載。由此看來,春節放鞭炮的習俗,若從南朝梁算起,至今也有1600多年的歷史。然而,當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部分城市卻出現了不準放鞭炮的禁令。
    文化人類學的觀點認為,文化是由人們創造而又為人類自身服務的。隨著人類需要的不斷增長、變化,文化也處於不斷變化中。春節文化也是如此,它也有一個産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如果某些環節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且與社會發展的步伐不合拍,就會被逐漸淘汰。像貼門神、放鞭炮在今天我國的部分城市地區可能就遭到了這樣的命運。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隨著改革開放,西方文化的涌入,現在很多年輕人越來越熱衷於過洋節,如聖誕節、情人節等,從民俗學角度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白振聲】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逐步走向世界,包括洋節、洋年這樣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國是很自然、很正常的。青年人求新、求異,想了解、體驗一下洋年、洋節也在情理中。從文化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文化傳播現象。但追求時尚也不一定意味著拋棄傳統。因為中國的年青人畢竟是在中國這塊土地上長大的,他們有著自己民族文化的根。作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它的某些內容可能會因時代的變化,原有的功能的消失而被忽視,但春節所蘊涵的深厚中華文化理念、文化情結,對絕大多數人來説是不會丟棄的。大可不必為他們擔心。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下,我們怎樣做才能建設好我們的民俗文化?
【特邀嘉賓:白振聲】多篩選精品,加大宣傳力度。今日的電視媒體,就是努力建設優秀民俗文化的最好選擇。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老師,春節文化的核心是什麼?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 
【特邀嘉賓:白振聲】春節文化的核心,我認為應該是凝聚倫理親情,企盼美好未來。春節的一些習俗可以凝聚親情,愉悅身心,強化社交,傳承文化。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 按理兒説,能夠留下來的都是民族精品,春節習俗發展到今天,為什麼有些人不喜歡,不願意接受了呢?
【特邀嘉賓:白振聲】春節習俗內容很多,如除塵、辦年貨、貼窗花、貼年畫、貼門神、守歲、包餃子、祭祖、吃年夜飯、放鞭炮、拜年、走親訪友、小孩買新衣、得壓歲錢等。如今,有些人對這些不感興趣是可能的。畢竟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社會環境與過去相比都發生了變化,有些習俗也許不合時宜了。但對春節不感興趣,或不願意過春節的人,恐怕是及其個別的。大概不會有代表性或典型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各個民族在一起過春節,會不會由於民族習慣上的差異而導致風俗方面的交融和抵觸呢?
【特邀嘉賓:白振聲】我國有56個民族,其中許多都有與漢族一樣在農曆正月初一過春節的習俗。但在內容和形式上卻不盡相同。有的民族過春節或過年的時間因所用的曆法不同而不一定在農曆正月初一這一天。有的民族則沒有過農曆春節習俗的傳統。儘管如此,由於漢族是我國的主體民族,人口眾多,分佈遍及全國各地,所以春節習俗對各地少數民族有一定影響。習俗的吸納與交融是必不可免的,但絕對的抵觸則十分罕見。這與我們中華民族在數千年曆史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多元一體文化格局有關。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由於我國的各個民族相互長期密切交往,漢族的“春節”自然而然也就融進了少數民族的民俗生活,這會對他們本民族本土年節産生什麼影響?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特邀嘉賓:白振聲】漢族春節習俗對少數民族的影響是深刻的。其中積極的影響是主流,如凝聚骨肉親情、傳承家庭倫理、加強人際交往、增進社區團結、重視天時節令、不忘農時稼穡等等。但是消極影響也是有的,如春節期間的一些禁忌等。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小時候盼著過春節,覺得特有意思,長大了倒覺得春節離自己越來越遠了。即使到了春節,也沒了那種感覺,不知是春節變了,還是自己出了問題。不知專家是否有同感,你們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特邀嘉賓:白振聲】對過春節,兒時的感覺與長大後的感覺不一樣,過去的感覺與現今的感覺不一樣。我們也有同感,大概人皆如此吧!究其原因,我想不外乎是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客觀來講,是時代的變化,社會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如20多年前,電視還很不普及,而現在它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主觀看,由於時代的變化,特別是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春節的期盼,在內容上必然會有差異,這些都是正常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下,我們怎樣做才能建設好我們的民俗文化?媒體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特邀嘉賓:白振聲】多篩選精品,加大宣傳力度。今日的電視媒體,就是努力建設優秀民俗文化的最好選擇。


責編:邢立雙

 共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