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節日文化與節日電視?--《電視批判》論壇第32期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3-5-16 16:21:41



                          節日文化與節日電視

【高正奎】前幾天,有個朋友這樣説過春節:一到春節全家老小都在看電視,好象就是圍著電視過大年,而自己原有的東西全沒了,這真是中國人的可悲呀,請問各位你是如何看的呢?
【特邀嘉賓:徐萬邦】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不要把春節的時間僅僅局限到除夕之夜,而把它擴展到整個春節七天的假日。在這七天的假日每一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不會感覺到僅僅是看電視。另外,電視是靠觀眾自己掌握的,你願意看就看,不願意看就可以安排其他活動。假如每一個人都能走出家門,到街上去看看或者到村子裏去看看,還有可以到旅遊景點去看看,就不會有只看電視的感覺了,就會有過節的感覺了。

【xs4435】白老師您好!我們平常習慣了忙忙碌碌的快節奏生活,春節突然閒下來,一時還不太適應。請您幫我們出出主意,怎樣過春節才更有意義?
【特邀嘉賓:白振聲】平時工作很忙,突然間閒暇下來一時的確會存在不太適應的感覺。我想,你能不能在春節的假期,通過和家人的團聚,和朋友的交往,多跟他們進行交流,把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一些想法,多和這些親人和朋友作交流,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緩解緊張氣氛。另外,參與一些文化娛樂活動,看看電視,聽聽音樂,看看電影,甚至於去逛逛市場,這些都能夠緩解自己的緊張情緒,使自己的情緒能夠逐漸平穩下來。春節這樣做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你不妨試一試。
【xs4435】謝謝白老師!有您的指點,我一定能過一個充實、愉快的春節!謝謝!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下,我們怎樣做才能建設好我們的民俗文化?媒體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
【特邀嘉賓:白振聲】多篩選精品,加大宣傳力度。今日的電視媒體,就是努力建設優秀民俗文化的最好選擇。
【特邀嘉賓:徐萬邦】在西方文化的強烈衝擊下,我們一方面要注意學習西方文化的先進部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堅持我們自己文化的優良傳統。假如我們不分良莠,一概吸收或一概拒絕;一概繼承或一概否定,都是不對的。我特別要説一點,就是不能在一切方面都提倡和西方文化接軌,我們假如失去了自己獨特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其中當然也包括民俗文化,那麼中華民族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我認為注意不注意,繼承和弘揚優秀民族文化,是關係到民族存亡的大問題。在此過程中,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都會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

【高正奎】那麼對於網絡媒體應如何加大宣傳力度?
【貓咪mm】我覺得CCTV.com《電視批判》搞這種關於民俗、民族文化的討論,就是一種網絡媒體對民族文化的宣傳。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沒錯!就是宣傳民族文化。正像央視國際劉連喜主任在《夢想新媒體文化》中提到的:“作為一種嶄新的媒體,央視國際必須有自己的概念、自己的內容、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表述方式和傳播理念及自己的文化。央視國際網絡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發展理念,那就是‘傳播中國,視聽全球’;央視國際網絡也明確提出,以傳播文化為己任,致力於先進文化的傳播,首先傳播中國的先進文化,同時傳播人類的先進文化。”傳播的先進文化中當然包括我們今天談的節日民俗文化和節日電視文化。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現在大家過春節的意義不僅止于傳統習俗方面的意義,還有春節帶來的經濟效益,很多商家都在考慮怎樣在這個期間多賺錢,請問專家如何運作才能既保護了我們的傳統文化,又發展了經濟?
【特邀嘉賓:白振聲】"文化搭臺,經濟唱戲"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許多地區為發展經濟而創造的一條十分成功的經驗。春節本身就是個幾乎不論男女老幼人人都參與的巨大文化市場,許多優秀的傳統民俗文化可以借此機會大力挖掘、開發、展示、宣傳。商家順勢參與,既是在搶佔一次難得的商機,也是一種對春節文化市場的支持。因此,地方政府和社區有關部門因勢利導十分重要。
【yq117】節日的文化促進和拉動了節日消費,從人們的吃穿住行等方面起到了日常所沒有的消費拉動作用,如人們在穿上更講究時尚、個性,在生活方式的選擇上更加多樣化,促進了物質消費和精神産品的消費,這也是節日文化所帶來的巨大社會效應。
【特邀嘉賓:徐萬邦】我覺得商家在春節期間甚至是春節前後採取很多辦法促銷,想多賺錢,這是很好理解的,在世界各國幾乎都存在這種現象。從傳統的意義上來講,我國過去在春節之前民間就有趕廟會、辦年貨的習俗。現在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了,購買力增強了,需要的商品更多了,尤其是中國人比較喜歡送禮,過節期間走親串友,帶些禮物是很自然的。第二點,春節期間電視在播出節目之中,插播很多廣告,這當然也是一種商業行為,對商家和電視臺是互利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我認為,這種做法與保護傳統文化之間並沒有什麼衝突,假如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傳統文化,那麼我覺得,把這兩個方面嚴格的區別開來,不要放在一起來談,但這並不是説,要反對文化産業的舉辦,也不反對利用一些文物古跡和其他歷史文物舉辦展覽會或旅遊活動,只不過在這些活動中要注意對文物的保護。還有一點,在商業演出活動中,不要隨意演繹和改編傳統的民間藝術作品。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如趙麗蓉和鞏漢林主演的小品《如此包裝》,所諷刺的那種現象,最好不要出現。
【keke88888】春節是人們走親訪友的最好日子,在回顧一年工作成敗的同時,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已成為人民過節的習俗!因此在節日裏,商業應努力加強服務,更好地引導消費,服務於民!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二位老師,節日電視節目是不是熱鬧就好?
【特邀嘉賓:白振聲】節日電視不一定越熱鬧越好。熱鬧氛圍固然必要,理性啟迪萬不可少。節日需要氣氛,無熱鬧就無氣氛,但是,光有熱鬧,沒有理性,看過去就不能留下什麼,所以,在熱鬧背後,節目還要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給人以一種啟迪,一種向上的精神。
【yq117】我認為文化內涵是第一位的,但熱鬧的形式更不可缺少,這就是內容和形式的有機統一,這就是內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真正效應。
【特邀嘉賓:徐萬邦】這不一定。過節當然應該熱鬧,所謂熱鬧就是氣氛熱烈,心情愉快和場面景象繁盛活躍。除熱鬧外,還應該體現出中華民族重親情、重友誼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正因為愛家,過節時才回家團圓;正因為愛國,才想在春節期間體會重溫和享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滋味和情趣。假若只是熱鬧,熱鬧過後可能會有種突然空落的感覺;若在熱鬧中寓有深情,就會給人留下長久的回味。大家可以把的千絲萬縷的情感在節日裏匯聚成熱鬧的大場面。也正是這千絲萬縷的情把我們的中華兒女團結在一起。如果光想著熱鬧,而沒有一種內涵,沒有一種團結向上的精神,這種熱鬧是沒意義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自從有了電視,電視也就成了我們生活的一個部分,同時電視也成了一種文化現象,電視一方面成了春節文化現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為傳播春節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各節目組在年末也紛紛奉上了自己的節日大餐,兩位專家,你們認為電視應該如何營造我們的春節文化氛圍?
【特邀嘉賓:白振聲】首先應該向為春節活動作出辛勤奉獻的中央電視臺及地方電視臺的節目組同志表示衷心地感謝。正是你們的努力,才使中華百姓每年春節都享受到一次難得的節日文化大餐。諸多優秀的節日電視內容豐富了我們的節日生活,使我們的精神得以放鬆、愉悅。電視在營造春節文化氛圍方面,我認為應該堅持兩個結合:即中央臺的綜合節目與專題節目結合;地方檯的全國性節目與地方特色結合。
【特邀嘉賓:徐萬邦】春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節日。節日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它的群眾性。群眾越廣泛,數量越多,節日的氣氛越濃。節日的另一個特徵是有相對穩定的活動內容。節日的活動內容越豐富,越熱鬧,越有節日景象。電視春節聯歡會節目是節日裏的一項重要活動。從目前看,單靠它還不行,沒有它也不行。只有把它放進春節活動中來看才能看出它對營造節日氣氛的作用。既然春節是全世界華人的節日,電視節目就應該反映世界各國華人社區的節日活動,各個民族的節日活動。尤其要注意反映那些有民族特點、地域特色和傳統風格的節日活動。眼光不應局限于城市,更應該聚焦邊遠農村和窮鄉僻壤;不要僅僅做個標題式的報道,最好能反映一些典型活動的全過程。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城市;小到一個哨卡,大到一個地區。另外,節日旅遊是新景象,也可報道旅遊景點的節日活動。總之,我們通過電視可以感受到普天同慶,舉國同樂,中華民族同喜的節日氣氛。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過年是辭舊迎新的時候,二位老師怎麼看過去的這一年電視的發展?
【特邀嘉賓:白振聲】對於過去一年中國電視的發展,簡短地説,我認為:成績可觀,仍有缺憾;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yq117】給我的一個很深的感覺和印像是,電視的各個頻道的內容更豐富了,更貼近實際、貼近大眾了,和我們的時代步伐同步了,吸引力更強了。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二位專家你們好,你們能談一談節日文化的發展趨勢嗎?
【特邀嘉賓:白振聲】關於節日文化的發展趨勢,這大概是個屬於未來學的問題吧!我個人才疏學淺,確實難以回答。但網友們一定有很好的想法,很想聽聽。不過,我只説一點看法,即節日的種類很多,如有宗教性的、生産性的、娛樂性的、祭祀性的、紀念性的等等,但它們大體上又可分成兩大類,那就是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一般來説,傳統節日要比現代節日更有生命力。
【特邀嘉賓:徐萬邦】節日文化相互滲透,這是文化的發展趨勢之一。一般來講,文化都具有傳播功能和滲透能力,所以各種文化之間的影響、聯絡和相互融合是隨處可見的普遍現象,這可以説是文化的生命力的表現。節日文化作為一種綜合文化事象,它的相互滲透表現為縱向與橫向兩個方面。縱向指時間,世代相傳;橫向是指地域、範圍與群眾性越來越廣。我們講橫向滲透,首先是作為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族節日的滲透,例如春節、元宵節等早已被一些少數民族接受;少數民族節日文化向漢族節日滲透,例如春節時上演的少數民族歌舞等;其次,在少數民族節日中的相互滲透;另外,外來節日的滲透,較典型的例子是聖誕節、母親節、愚人節等。第二個趨勢是,各族節日中的中華民族共性越來越多。中華民族是個多元一體的共同體,共同的經濟、歷史、自然環境形成了各民族共有的文化傳統及心理素質。如:對龍的寵愛,對牛的敬重等。上述講的是傳統節日發展中的趨勢。近年來,新生的節日發展趨勢有:官辦的特點較突出;政治性、慶賀性的特點較突出;為發展經濟服務的較突出;文化藝術特色較突出;參與國際活動和強調中華民族共同性的特點較突出;廢止陳規陋習類節日風俗的特點較突出。總之,節日文化的滲透是相互的,多方面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二位老師談談怎樣對節日文化進行開發和利用?在此過程中,電視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特邀嘉賓:白振聲】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逐漸重視了對節日文化的開發和利用,近年來所取得的經濟與社會效益更令人矚目。節日所帶來的商機,節日文化所創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人們已有目共睹。比如節日期間人們走親訪友、出外旅遊,等。以電視為主導的新聞媒體要大力宣傳、展示、烘托節日氣氛,各級領導還通過電視向人們拜年,祝福新春快樂,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加強了人們之間的友誼。另外,通過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挖掘、展示中華民族絢麗多彩的傳統文化,從中起到弘揚民族文化、寓教于樂的效果。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專家,怎麼樣在今天信息化社會已經向我們走來的形勢下還能夠過好我們傳統的春節?或者過得比以前還要愉快,還要高興?
【特邀嘉賓:徐萬邦】過年在古代有一個重要的含義就是慶豐收。"年"字的象形寫法就是一株成熟的谷穗。古代百姓主要是靠種莊稼來生活的,若無戰亂和苛捐,取得好收成就等於有了好日子,就可以過個好年了。如今信息時代,給我們提供娛樂的工具多了,如電視、電影、網絡等。一定的物質基礎,可使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極大的提高和改善。另外,社會環境也好了,和平年代的歡樂、祥和氣氛,這些都足以使我們的春節過得更愉快。對於一般人來講,工作順利,家庭和睦,兒女有出息,心情好,生活好,過年自然是高高興興的。所以,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保證,同時還要加大治理社會環境的力度,上下齊努力,共同創造出一個好的生存環境,使老百姓能安居樂業。


責編:邢立雙、張青葉

 共5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