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媒介變化與審美文化創新學術研討會》精華輯錄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1-28 20:50:13



金元浦教授發言主題:審美文化創新的現實語境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金元浦教授發言的主題是:審美文化創新的現實語境。
【特邀嘉賓:金元浦】創新無疑是藝術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審美文化創新説到底是對當代現實提出的問題的創造性回答。首先,當下的創新必須依據今日審美文化發展的語境。那麼,今日審美文化發展的語境是什麼呢?我想主要提這樣幾個方面:第一,媒介革命與視覺文化的轉向;第二,審美的日常生活化和日常生活的審美化;第三,消費時代的來臨與消費主義的興起。第四,文化藝術仲介機構的高速發展;第五,內容産業的興起;第六,建立文化藝術産業的對位性機制——市場條件下的文化藝術保護機制。
    先説媒介革命與視覺文化的轉向。現代高新科技革命對人類當代文化的發展正在産生著以往所無可比擬的巨大影響。當代科技的發展引起當代社會主導傳媒形式的變化,而主導傳媒形式的變化則引起了原有藝術生態格局的全面變化。從世界範圍來看,現代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技術、傳播技術自動化技術和激光技術等高科技的發展,現代科技的廣泛運用於各類文化藝術活動之中,在文化領域掀起了新科技革命的旋風,已經導致新興文化形態的崛起和傳統文化形態的更新。文化生産方式工業化,實現了從文化手工業到現代文化大工業的深刻變革,直接導致文化工業革命。文化作坊讓位於文化工廠,社會文化大生産取代個人文化小生産,極大解放和發展了文化生産力。高新技術的産生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不僅導致所有傳統藝術形態的升級換代和現代更新,而且創造了大量嶄新的藝術形式。
    在世紀之交文學藝術發生了文化的“轉向”中,最為搶眼的景觀是視覺圖像的“轉向”。今日的視覺圖像鋪天蓋地,無所不在,它已經“帝國主義式”地佔領了文化的大片領地。不管是觸目皆是的街頭廣告,還是熱浪疊起的居室裝修,不管是電視臺的“歡樂總動員”,還是電影《大話西遊》,不管是流行歌曲MTV ,還是電視報道美國轟炸阿富汗塔裏班,不管是城市白領們翻閱的時尚雜誌,還是打工仔喜歡的卡通讀物,我們都離不開圖像,我們生活在一個視覺圖像的時代。
    無疑,人們今天的的經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視覺化和具象化了,人們更加關注視覺文化。 人們如今就生活在視覺文化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成了區分當下與過去的分水嶺。 因而繼文化研究,怪異理論和黑人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之後,西方興起了視覺文化這個時髦的、也有爭議的研究交叉科學的新方法。視覺圖像成了從事攝影、電影、電視、廣告、美術、藝術史、社會學及其它視覺研究者共同關注的中心,也給我們另一種藝術的欣賞和接受方式。這樣一個巨大的轉型,給當代藝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也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和無法估量的需求。需求是終極的動力源。有需求必定有發展。
    第二,當代社會與文化的一個突出變化是審美的日常生活化與日常社會生活的審美化。審美已不再專屬於藝術,審美性也不再是區別藝術與非藝術的根本要素。這一現象在已引起全球藝術家、美學家、藝術理論家以及文化學家、社會學等的廣泛關注。西方美學家艾迪拉多.德.弗恩特在題為《社會學與美學》 的一篇文獻綜述中曾指出:西方的社會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審美化(aestheticization)過程,以至於當代社會的形式越來越像一件藝術品,審美化正在成為當代社會的重要組織原則。德國美學家藝術理論家維爾什也認為:我們的社會正在經歷著一種美學的膨脹。它從個體的風格化、城市的設計與組織,擴展到理論領域。 今天的審美活動已經超出所謂純藝術的範圍、滲透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藝術活動的場所也已不再是與大眾的日常生活嚴重隔離的高雅藝術場館,而是百姓可以自由出入的空間,如城市廣場、購物中心、超級市場、街心花園,藝術接受休閒化與日常生活化了。在這些場所中,藝術活動、審美活動、商業活動共展並存,交錯進行,互惠互利。由之,高雅文化與大眾通俗文化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面對這種當代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方式,我們的藝術家、藝術工作者必須密切關注,深入思考,轉變觀念,適時調整戰略,抓住創新的契機。
    第三,在當代消費社會,文化已經商品化了,文化商品進入了消費。 商品的價值已不再是商品本身是否能滿足人的需要或具有交換價值,而在於人們對個體慾望的滿足。美國後現代理論家傑姆遜曾經這樣描述道:西方消費社會包括:“新的消費類型;人為的商品廢棄;時尚和風格的急速變化;廣告、電視和媒體迄今為止無與倫比的方式對社會的全面滲透;城市與鄉村、中央與地方的舊有的緊張關係被市郊和普遍的標準化所取代;超級公路龐大網絡的發展和駕駛文化的來臨 ……”,依照這一標準,當代中國都市已進入一個準消費時代。藝術活動日益深刻的市場化、商業化與産業化;藝術産品的生産無不受制于消費社會的無形的手操控和撥弄。文化藝術生産機構與傳播機構(如出版社、畫廊、音樂廳、博物館等)的種類與性質的變化,各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藝術的仲介機構出現;與之相應,“新媒介人”階層(比如藝術經紀人、傳媒仲介人、書商、文化公司經理等)出現,我把他們界定為“後知識分子”,他們處在精英知識分子和大眾之間,他們對藝術家熟悉,又有很強的操作能力,能用消費的方式把藝術推向大眾。總之,我國文化藝術場域發生了整體轉型,它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文學”和“藝術”了。但我國當代的藝術從總體上看並沒有對這種文化的轉向作出積極的有實踐意義的回應。
    第四、傳統的藝術消費是直接的面對面交流的藝術,其形態是藝術交往的自然經濟狀態。它不需要像藝術仲介機構、文化傳播、經紀人等這樣的中間環節,所以説過去的精英的藝術和社會貴族階層等很少的一部分人的消費,是象牙塔即很小的一個圈子裏的東西。實際上藝術仲介機構是隨著工業化發展而來的,工業化的發展給藝術的消費增加了一個流通、傳播的環節,而且這個環節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 原來的藝術創作可能是社會上的少數人才能做的一些事情,但可能有很多人做,而能真正能傳下來的東西也只佔很小的比例。但是,隨著各種市場的仲介環節、各種現代傳媒的發展,它們所起的作用就是把少部分人的創作,用現代的複製技術和市場手段,讓社會能夠更為廣泛的接受、了解藝術,滿足了大眾的需要。這種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這十幾年來,數字技術的出現和廣泛運用,傳媒變成一個能量巨大的環節,兩頭小中間大,傳媒過剩的現象。造成傳媒過剩的主要原因就是藝術創新不足,沒有足夠多的原創的藝術提供給傳媒。
    第五、內容産業的興起。傳媒發展了,需要節目,需要內容來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所以,內容産業就應運而生。 “內容産業”是90年代中期西方興起的新興産業。歐盟Info2000計劃中把“內容産業”的主體定義為“那些製造、開發、包裝和銷售産品及其服務的企業”。 內容産業的範圍則包括在各個媒介上的印刷品(報紙、書籍、雜誌等),音像電子出版物(聯機數據庫、音像製品服務、一傳真及光盤為基礎的服務以及電子遊戲、動漫畫),音像傳播(電視、錄象、廣播和影院等),用作消費的軟體等。世界上的大型傳媒集團都把自己定位於內容産業商或內容提供商。
    第六、當前文化藝術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建立文化藝術産業的對位性機制:市場條件下的文化藝術保護。對文化産業懷有疑慮的人主要是懷疑文化産業的發展會嚴重打擊甚至摧毀傳統的經典藝術或探索性的先鋒藝術等精英文化藝術,那些不能或無法進行市場化經營的藝術種類和非盈利的文化藝術活動將會遭到滅頂之災。其實這是站在原有的計劃經濟的基礎上思考問題的方式。這裡的關鍵是,文化産業是在市場條件下建立起來的,與之相應的藝術保護也必須以與市場適應的方式來建構。所以,新的文化産業的發展必須將文化藝術分為經營性(以盈利為目標)和非經營性(以非盈利的文化藝術建設為目標)兩大部類,在建立市場性經營性的文化産業的同時,還必須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對位性互補的文化藝術的保護方式,二者相輔相成,形成當代文化發展的合理架構。解決了這一問題,就解決了文化産業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的觀念問題。對今後文化産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藝術本身來説,當下的藝術創新必須注意當代藝術範式的多樣化或多元共生;注意將藝術創新作為一個複合工程;而藝術産業的發展則取決於創意,今日的藝術是一種“創意産業”。
【現場主持人:王一川】謝謝金先生,剛才他從現實語境同媒介的關係的角度提出來審美文化創新的問題,尤其我覺得他這個觀點很有意思,媒介不是單獨的在空中對審美文化發生它的作用,而這種作用必須要依賴於特定的語境才起作用,才達到它的現實的效果,所以我看到金先生的發言,我想起美國學者麥羅維茨寫的一本書《非地點感》強調了媒介要在特定的情境中發揮作用。目前網上在線人數已經達到6400多人,比上午的3000多人翻了一倍,感謝各位的參與。也感謝網友的參與,下面請彭吉象教授談另外一個問題:大眾媒介與文化産業”,他對文化産業的前景要提出自己的剖析。

【手揮五弦】 想問一下金元浦老師,視覺文化的轉型對我國的文化産業發展有沒有特殊的意義?在中國當前,研究視覺文化的主要側重點有哪些呢?
【特邀嘉賓:金元浦】 視覺文化的發展對我國文化産業的發展有重要意義,過去我們主要以文字方式獲取信息,現在更多地以視覺圖象獲得,研究院視覺的主要側重點除了電影、電視、廣告……的分類之外,將來更重要的對像是對“人的身體”的關注。

【手揮五弦】金教授,上午王德勝教授曾談到他對大眾文化的創新持懷疑的態度,對此您能不能談一下?
【特邀嘉賓:金元浦】現在語境和今天看起來炫目的,“日常生活審美化”中確實存在著“審美的空洞”,或“審美的缺失”。但是過去人們談到創新時的基本看法是審美的創新和創造總是由一部分文化藝術才能完成的,那是與過去的藝術創造形式相適應的,但現在,現代媒介傳輸方式下的大眾文化,已不同於過去的俗文化,它以自身的互動、交流、高速傳播方式,及自身獨特的民主化方式創新的。比如它是很多人共同參與才能創造的。所以,簡單地按過去的模式看,似有錯位,而現在語境的和條件變了。


責編:青葉、立雙、詩曼

 共1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