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媒介變化與審美文化創新學術研討會》精華輯錄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1-28 20:50:13



張法教授發言主題:電子媒介、審美景觀與哲學意義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華美學學會審美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導張法發言,主題是電子媒介、審美景觀與哲學意義。
【特邀嘉賓:張 法】我想從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的文化觀念和利奧塔的電結構哲學玄思為引發,談電子媒介産生以來三種最重要的與視覺形象相關聯的電子媒介,電影,電視,電腦對全球在美學、文化和哲學上的影響。
    一、電影的出現,改變了由小説為主體的美學觀念,應合了美學理論從摹倣到表現的轉折,同時産生了古典哲學到現代哲學的主潮轉變。
    現代性在西方的發生,與印刷文化的産生大致是同步的。建立在印刷文化上的小説也於此時産生,小説成為西方現代性以來最主要的審美形式。小説的生産方式,作家的獨創與西方的個人性相契合,小説的創作過程也體現了作品與現實的歷史的密切關聯。小説理論的主潮是摹倣理論和典型理論。電影創作變作家的個人性為導演/演員/美工/攝影/剪輯一體化的集體性和企業性。其生産流程以剪輯為最後結果,在攝影過程中出現的藝術的現實的真實關係只表現為初級階段,這種真實關係在最後剪輯中經過質的改變,蒙太奇成了藝術的本質,現實必須經過變形、變體、變意,才能成為藝術。現代哲學和美學上的重要觀念,荒誕,表現,直覺,無意識,通過電影與現實的關係都能得到具體的理解。
    二、電視的出現及其普遍化,不但在時間上與從現代向後現代的轉變大致同步,而且在美學上的或哲學上的轉變也支持了從現代向後現代的轉變。
電影作為藝術具有美學的統一性。電視則變成了對世界的全方位覆蓋。它把各種不同領域的內容都整合到自己的節目表和欄目筐中,電視的內容體現了後現代的碎片,電視的形式錶現為後現代的拼貼,電視節目前後之間,如從政治新聞到幽默小品,從歷史追憶到電視購物,不同的邏輯前後並置,一個節目之間,不斷地穿插廣告,形成兩種敘事的相互戲諷,電視以一種嶄新的方式突出了一個後現代的景觀。後現代哲學與後現代美學都在電視形式上得到了具體而生動的體現。平面與深度,碎片與整體,中心與邊緣,結構與解構,原意與詮釋,都在電視形式中得到了新的後現代的呈現。
    三、電腦的出現,改變了由電視主潮的美學觀,它把後現代的拼貼深入為一種全球化的播散,産生了從後現代哲學與美學向全球化哲學和美學整合的轉變。
    從現代性在西方興起以來,一個統一的世界史才得以形成。統一的世界史經過幾個世紀的演化在電腦時代,它的豐富性和本質同才得到一種最本真和最生動的呈現。儘管電視呈現了一種後現代的多樣性碎片結構,但它還是用一種節目表方式用整體統治著碎片,後現代的多樣性是以“有”的方式存在和被管理著的,互聯網卻使一個後現代的碎片在全球流動,這是一種難以有序管理的“無”的流動。它與電視、電影、報紙等其他媒介的“有”一道構成一種有無結構。一種最徹底的民主在互聯網中實現了,古典的時空結構在互聯網中被改變了,從書籍、報紙到電影、電視,都是一種有序線型性邏輯,電腦結構呈出了一種新的層級性結構、循環性聯結和無邊性邏輯。多媒體的聯結和全球性的結構在電腦中得到了最生動的體現。
    四、媒介本身就是一種世界觀。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媒介與世界、與美學、與哲學、以及與一個我們正置身於其中的嶄新的全球化時代的關係。
【現場主持人:王一川】張法教授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媒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觀,新媒介就是新的世界觀,我由此似乎不難得出如下推論:新媒介就是新的生活方式,媒介的變化就是直接導致了生活方式的變化,那麼這樣一來,媒介的變化在生活中具有根本的革命性的意義。所以我想,這樣一個新銳的觀點肯定會引起我們現場的嘉賓、在線網友的熱烈探討。下面請羅筠筠女士發言,她發言的題目是:傳媒——當代文化的搖籃。 

【現場同學】問張法老師:“媒介本身就是一個世界觀”很嚇人,可否從形象(或舉例)上加以闡釋?
【等待的是太陽】“媒介本身就是一種世界觀”這個觀點很有新銳性啊!
【特邀嘉賓:張 法】媒介就相當於一個取景框,取景框的構造不同,看到的世界就不同。
【手揮五弦】其實,所有的“看”何償不是一個取景框呢?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我們自己所想看到的東西,對於那些你不想看到的東西,就是放在你面前,你也會視而不見。

【現場同學】郭麗問張法教授:今天的會議,對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介批判大於褒揚,但這種批判多是從傳統媒介和既成文化的角度出發的,難道網絡就沒有適合自己的審美創新天地?您看過Flash動畫嗎?流氓兔、小小的flash動畫,網友自己創造的flash 、MTV 十分有創意!請予以評述。謝謝!
【特邀嘉賓:張 法】 網絡當然會創造適合自己的審美新天地,只是這個新天地的具體特徵還未清晰,各種藝術和審美形式被網絡“組織”起來之後有何種變形,還未清晰起來。

【特邀嘉賓:徐碧輝】請問張法老師:“媒介本身就是一種世界觀”,這種提法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媒介既然被稱為媒介,它的功能和作用就終究只能是人們看世界的一個仲介或途徑。人們的世界觀最終還是取決於自己的思想情感。你能否進一步解釋一下這種觀點?
【特邀嘉賓:張 法】 仲介不同,世界也就不同,這像中國畫和西方畫及古埃及畫,畫的方式(媒介)不同,對同一個客觀世界,三者呈現出的卻是三個不同的世界。這種不同的世界是由不同的媒介所産生出來的。


責編:青葉、立雙、詩曼

 共19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第17頁  第18頁  第19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