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節日電視?—電視批判論壇第30期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4 18:52:48



傳統習俗與民族性格


【特邀嘉賓:高旭東】主題發言: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中國各個節日中放假時間最長,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例外,儘管那時叫做"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這麼一個隆重的節日,其中必然蘊涵著文化,而在今天,春節已經變成各位和家人相聚、看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走親戚的一段時光,她蘊涵的文化反而不為人所注意。
     今天的年輕人還喜歡過西方節日,譬如愚人節、情人節,尤其是聖誕節。前幾天有人告訴我説,聖誕節在中國越來越火了,再這樣下去可能要和春節分一點春色了。我説,這正是中西文化融合和交流的結果,你沒有看到,當中國人熱衷於過聖誕節的時候,美國也在討論是不是將春節也列為美國的節日?而事實上,西方的節日和中國的春節有可比性的,也只有聖誕節。這兩個節日,代表著中國文化與基督教文化的重大差異。
如果從電視批判的角度看,那麼需要從文化的角度好好批判一下春節聯歡晚會。因為現在的晚會幾乎都是一些應時的歌唱和搞笑的小品,很難將我們民族這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表現出來。在我看來,我們的春節聯歡晚會應該有一些更恢弘大氣的集體節目,像奧運會的開幕式或者閉幕式,從而能表現出中華文化的氣勢和特徵,併為男女老幼都喜聞樂見。因為春節是全球華人的節日,春節聯歡晚會應該擔負起凝聚全球華人的重大使命。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高旭東老師,您曾經用月亮比喻中國民族的陰柔性格,用太陽比喻西方民族的陽剛性格,您認為中西節日傳統習俗的形成與我們不同的民族性格有什麼樣的關聯?
【特邀嘉賓:高旭東】我們中國人是農業民族的傳人,農業民族講究風調雨順,和風細雨,性格也比較平和,即使大暴君秦始皇也要修築長城,長城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是防禦性的,而不是侵略性的。而遊牧民族比較強悍,經常侵略別國。中國從古以來,歷受遊牧民族之害,從匈奴到滿清,中國總是受北方的強悍民族的侵略,中國版圖的擴大往往不是靠著侵略別人,而是靠著自己較高的文化同化侵略者,而我們的春節正是一個農業民族的象徵,一年之季在於春,從這個角度講,中華民族不以侵略,而以融合的國際關係姿態應該是當今世界得以弘揚,使各民族能夠平等相處,取長補短,而不是以霸權的姿態在文明衝突的旗幟下動輒侵略別人。關於中西的民族性格,我已經在我的論文裏進行了詳細的闡發,在此不在具體説明。只是結合春節來説明中國民族性格的當代意義。

中西節日的異同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中國最聖大的節日是春節,西方最聖大的節日是聖誕節,兩位老師能具體談談這兩個節日間的異同嗎?
【特邀嘉賓:李慶本】在西方,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是聖誕節。一般而言,聖誕節期間,人們會選擇去教堂,唱讚美詩、吃聖餐。聖誕樹,是節日期間特有的裝飾。孩子們也會從聖誕老人那裏得到聖誕禮物。我所在的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有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從他們那裏,我得知過去我們對西方其實由許多誤解。以為中國的傳統節日是最重視家庭團聚的,好像西方更看重個人自由。其實不是。在西方的一些國家,聖誕節也是家人團聚的最好機會。有的留學生寧肯請假,也要回國跟家人團聚。在西方,人們在過聖誕節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統一的形式。比方説,吃聖餐,起源於《新約福音書》中“最後的晚餐”,即耶穌在被捕前最後的一次晚餐上曾拿起餅和酒説:“這是我的身體和血,是為眾人免罪而捨棄和流出的。”基督教會據此而將其演化為聖餐禮。但在吃聖餐的具體做法上,會有很大的區別,天主教中,聖體用無酵面餅表示,信徒不許飲葡萄酒;東正教允許信徒飲葡萄酒,使用發酵面餅;新教則是用一般麵包和葡萄酒。羅馬教會規定公曆12月25日為耶穌聖誕日,東正教和其他東方教派則是在1月6日或7日過聖誕節,時間都不同。
【特邀嘉賓:李慶本】不同的教派會有不同的儀式,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的氣候條件都形成不同的過節習慣,相對來説,德國人的聖誕節會安靜一些,英國在節日期間則要大吃大喝,開化粧舞會,載歌載舞。在澳大利亞,聖誕老人的形象決不會身穿大衣,頭戴皮帽,而多數情況下,是身著短褲、背心,還有赤著胳膊的,這是由於氣候的原因。可見,西方文化內部並非沒有區別。相反,在節日期間,有一些儀式則是東西方文化共有的。如家人團聚。英國人過新年也有守歲的習慣。所以要講中西文化的差異,不能絕對化。
【綠極極】這兩種節日經過演變,到了今天,也有許多現代化的表現。她們的起源和性質是不同的,春節更具有民俗和民族性,這不僅有文化背景的差異,也有演變過程的差異。而今,信仰的味道和節日氣氛有了更多的差異。
【特邀嘉賓:高旭東】作為宗教民族的最大節日,聖誕節並不是關於聖誕老人的節日,而是關於耶穌降生的節日,因為在基督教看來,人類在伊甸園裏因為偷吃了樹上的果子,犯了原罪,背離了上帝,所以被上帝趕出了伊甸園,並且有了死亡和痛苦,而耶酥基督本身是沒有罪的,但是他卻要為了達成人和上帝之間的和解,不惜以自身釘死在十字架上帶走人類的罪惡,使人可以得永生,所以紀念耶酥降生的聖誕節就成為相信基督教的西方民族最盛大、最隆重的節日。而中華民族是一個世俗的農業民族,從先秦開始,就相信天道遠,人道近,相信國將興、聽於人,將亡、聽于神。孔子就“不語怪力亂神”,並説,“敬鬼神而遠之,可為知矣。”我認為,沒有佛教在東漢進入中國,而使中國産生了道教,中國壓根就不會産生宗教,所以,從總體上看,中國的文化是倫理的和審美的,而不是宗教的。而作為一個不怎麼相信上帝的世俗民族,他超越個體生命的方式就是靠著族類的延續。所以中國人特別講求孝敬父母,崇拜祖宗,同時又很看重生育子女,以接續生命之流,這就是孟子為什麼説“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中國作為一個農業民族,又特別看重春天在四季當中的作用。


責編:青葉、立雙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