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劉揚體、童道明訪談
作者:張青葉 發佈時間: 2002-12-19 12:26:25



                           劉揚體老師訪談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電視劇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城鄉人民文化生活中,電視劇已經擁有“文化寵兒”的地位,那麼先請劉揚體老師簡要談一下中國電視劇的現狀好嗎?
【特邀嘉賓:劉揚體】最近一個時期我看的電視劇不多,這個問題,我只能按照個人所見所識來作一些分析。
    [現狀一] 第一句話是我國電視劇發展很快,每年生産近萬部集。隨著觀眾欣賞要求的提高,欣賞趣味越來越多樣化,電視劇的題材開拓與藝術表現形態也越來越豐富。現實題材幾乎涉及工、農、商、學、兵,經濟、政治、文化、科教、體育、醫療、旅遊等各個領域。所謂言情片、警匪片、武打片、歷史劇、歷史傳奇劇、歷史名人傳記劇、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以及借一點歷史因由敷衍成篇的鬧劇、戲説劇,還有象《大明宮詞》這種有待成熟的新編歷史詩劇,總之,各種類型爭奇鬥艷,看起來的確如此。政治題材表現最多的是反腐反貪,《蒼天在上》、《天網》、《大雪無痕》、《黑臉》、《最高利益》、《黨員二楞媽》、《紀委書記》、《省特邀賓:劉揚體老師
委書記》等等,大受歡迎。軍旅題材方面,陸、海、空三軍,武警、特警、交警、法警、稅警、邊防、消防和海關緝私,電視劇都有所描繪。《西部警察》、《英雄無悔》、《無悔追蹤》、《九一八大案紀實》、《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永不瞑目》、《刑警本色》、《黑洞》、《黑冰》等等,都曾吸引大量觀眾。
    [現狀二]從電視劇的思想和藝術內涵看,我國多數電視劇,就那些受到觀眾喜愛的現實題材電視劇而言,它們都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面向現實,貼近百姓生活,能從不同角度反映出百姓的呼聲、情緒和願望,在屏幕上再現改革開放以來生活變革的歷史進程。恐怕,也正是這一點,才使得《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空鏡子》、《生活秀》這一類電視劇倍受觀眾喜愛,贏得很高的收視率。
    [現狀三]再從藝術特徵方面看,好的電視劇描繪生活的視角是多維的,它們不但能以這樣的視角描繪當代生活,能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生存處境,而且能把鏡頭對準處在生活變革進程之中,敏銳地感受到生活的嚴峻與艱辛、生活的柔情與暖意,能夠善待自身和他人的尊嚴而未放棄生活信念的普通人。《激情燃燒的歲月》、《空鏡子》、《生活秀》、《永不放棄》、《至愛親朋》、《大哥》、《一年又一年》,以及早些時候的《牽手》、《咱爸咱媽》、《非常代價》,和更早一點的《渴望》、《籬笆女人和狗》等等,都曾因此而受到觀眾歡迎,並贏得廣泛的好評。
    [現狀四]我國電視劇進入千家萬戶之後,不僅擁有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的觀眾,而且有了懂得藝術能夠欣賞美的大眾。馬克思早就説過,生産不僅為主體生産對象,也為對象生産主體,藝術對象創造出了懂得藝術也能夠欣賞美的觀眾。是不是我估計得樂觀了?但我認為觀眾裏邊確有很多很有見地的批評家,他們在熒屏面前並不總是跟著輕飄飄的感覺走,並不總是人云亦云。這是最令人振奮的事。這一點,可以説正是我國電視劇能否健康發展的基礎性的前提。
    [現狀五——存在的問題]電視劇生産與市場的聯絡越來越密切。由於市場不規範,法制不健全,信息不對稱,契約不完全,社會文化心態新秩序還沒完全建立,所以,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我國觀眾對電視劇的批評從來沒少過。有的問題已經成了頑疾。關於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我想待會兒再做一些比較細緻的分析。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劉老師您曾經説過:“在我國的電視娛樂節目中,收視率最高的是電視劇。它所反映出的審美趨向大致上與我國現存市場經濟秩序、社會結構秩序和社會心態價值體系的運轉,及運轉中有序無序交錯的複雜態勢是同軌並行的,而這種情況作為一種文化現實,又是我國現存文化格局賦予大眾傳播媒介的一種質的規定。”那麼請您簡要談談電視劇的審美選擇和審美趨向問題好嗎?
【特邀嘉賓:劉揚體】審美選擇説到底是一種文化選擇。要擺脫小家子氣,擺脫陳舊的狹隘的或貌似現代實則倒退的思維方式的干擾,就需把審美思考放在觀照全局的文化坐標上。文化中心主義已是明日黃花,文化大交流、大競賽、大融會的時代業已到來。但文化並非只有同質性。最重要的是守護好、建設好、發展好自己的精神家園。如果在自身的精神儲備中沒有比較充分的文化自覺,在審美性質選擇中沒有一點文化戰略即當代生存戰略的眼光,要想完全擺脫平庸,抵制低俗文化的糾纏,那是不可想象的。
    下面我想簡單地説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電視劇審美創作的立足點,毫無疑問,立足點應該是中國的歷史和現狀,而又應該把改革開放的最新進程作為描繪與思考的重點。一些優秀電視劇往往都是因為他們的編導能夠站在時代的交錯點上去觀察生活,從新碰撞所迸發的精神火花中去獲取創作激情與靈感。八十年代前後,《女記者的畫外音》、《新聞啟示錄》、《巴桑和他的弟妹們》、《雪野》、《外來妹》、《籬笆、女人和狗》都是因為他們的編導能夠把新舊蛻變中人際關係的調整,社會心態的變遷與人文生態環境的變革,人的潛能的發揮與價值觀念的更新,行為模式的更迭與人格心理意識的重建,很好的表現出來。因而,受到了觀眾的歡迎。
    第二,我國電視藝術工作者面臨著三種文化——外來文化、本土文化、港臺文化的激烈衝撞。這種衝撞不可避免而且並非壞事。它在電視領域所造成的文化情境,一方面已經使得包括電視劇在內的影視文化的格局更加開放,使人們更快地走出封閉,更全面地看待本土文化,更關心現代化進程,更理解審美需要與審美構造的多元性。 但同時也應看到,文化碰撞並不總是帶來的益於社會價值心態新秩序的積極效應。無可否認,無論西方或港臺文化都存在著價值的悖謬的東西,我們只能有選擇地汲取。另一方面傳統文化中以封建血緣觀、家族觀、權利觀、人情觀、等級觀為表現形式的負面文化因素,依然在某些地區、某些領域發生作用。新舊交替捲入大量的負值現象,構成新文化新文明無可回避的干擾場。所以,新型的電視審美文化的産生絕非一帆風順,它所面臨的挑戰是多方面的。第三,在審美選擇中應確定以“我”為主的審美氣度。要從生活出發,要關心感情、操守、價值、意義、激情和詩意的真正歸宿。要有文化戰略的眼光,也就是要有守護、擴大和發展好我們自己精神家園的文化自覺。要把電視劇審美趨向的重點,放在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上。尤其要放在文化素質的基礎素質,即人格心理意識和科技文化意識上。心理意識中最需要花力氣最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建立新的人生精神支柱,造成新型的道德風尚。電視劇如果能把這上面的問題和思考納入自己的審美視野之中,在藝術構思中,舍得投入最大力氣,並因此給社會奉獻出更多的優秀作品,那就不僅功在當代,也做了後代受益的事。一個民族,如果沒有精神追求,恣意嘲笑崇高,扭曲人性,放逐靈魂,蔑視道德、廢馳法制、窒息意義,那是很可悲的。藝術不應加入到可悲的大合唱中去,扮演讓理智呻吟、金錢獰笑的“報幕人”。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視覺文化正在興起,電視劇在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請問當前電視劇的品質及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特邀嘉賓:劉揚體】視覺文化已經成為人們的 “第二經驗世界”,在這個世界裏,電視劇佔有很大的份額。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劇,已成為某些人生存狀態中一種特定的生活方式。
    [電視劇的品質]前面已提到,從好的方面看, 它們——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劇中的多數作品,在總體風貌上都顯現出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格調和情緒,在審美意蘊上充滿參與、推進新生活進程的內在熱情。 人是人的尺度,只有生命才能體驗生命,只有存在才能照亮存在,看得出來一些優秀編導很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們能以極大的熱情去關心和表現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表現普通人的命運。平民化、生活化,熱切期盼生活中發生的一切有價值的變革,都不但能提升自我的價值,而且能印證社會的進步。這一點是我國電視劇最值得重視的品質,也是它們贏得大量觀眾的主要原因。《情滿珠江》、《和平年代》、《英雄無悔》、《無悔追蹤》、《永不放棄》等等,都因此而博得廣泛好評。當然,還應當提到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中國是共産黨領導的國家,描寫辛亥革命以來的革命者,描繪革命歷程、塑造革命英雄偉人形象的電視劇,也在主流媒體的大力倡導中受到觀眾歡迎。其中的佼佼者以《長征》為代表,更打破了“小屏幕、家庭觀賞,只宜兒女情長”的陋見,電視劇能否營造出昂揚奮進的氣勢,能不能給人大氣磅薄的感受,看了這些劇也就讓人感到可以給過去的這一爭論劃上句號。
    早幾年我曾用假(虛假)、俗(低俗)、淺(膚淺)、浮(浮華、浮躁)、鬧(胡鬧、胡編亂造)來概括,現在看仍然沒完全解決。展開一點講,一是審美創造的立足點擺搖,一些電視劇媚俗化傾向愈演愈烈。這與娛樂性失度和非英雄化傾向增強有關。平民化、世俗化不等於審美的深度化和高度化。藝術不應違背真善美的要求,不能取消文化觀照應有的深刻性,不能不顧及人文精神的提升。人文精神也是分層次的,藝術由情感的層面向人性層面行進時,應該在人性的高度、人性的自由度,人格力量的健全和完善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這不是拔高。因為生活在前進,觀念變了,人際關係也變了,對真善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好,一些本來可拍好的劇也會留下不少遺憾。我們現在有各種式樣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的言情片(都市言情、農村言情、兩岸三地言情、海外言情),但以愛情為中心內容而又成就比較突出的卻不多,近一時期,能與《牽手》相頡頏的,寥寥無幾。這與審美創造的立足點問題沒解決好,很有關係。文學作品改編存在的問題也很多。
    其次,歷史題材電視劇,缺乏尊重歷史,尊重傳統文化精神的現象也很突出。這個問題待會兒我想再作比較細緻的分析。
    第三,注重市場賣點和娛樂性的電視劇,審美價值混亂,沒有方向感。《橘子紅了》究竟在傳遞什麼信息?《雷雨》、《阿Q正傳》的改編,不是在糟蹋名著又要借名著的號召力來賺錢,那又是在做什麼?武俠武打片,即使是從名著改編的,真正沒有拋棄原著人文精神的,可以説還沒見到。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網友【hulunbeir】曾經問:我聽過這種説法:由於電視劇越來越被大眾文化邏輯所支配,電視劇的藝術性、實驗性、多樣性、前衛性,越來越失去發展空間,請問您贊成這樣的説法嗎?能談談您的看法嗎?
【特邀嘉賓:劉揚體】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水平。我試著説説我的看法。 英國文化研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費斯科認為,大眾文化同日常生存需要相關,這種相關性,是大眾文化存在和發展的根源。 德國新電影學派的學者也認為,大眾文化注重的是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它為大眾提供日常經驗的社會視野,由此形成了一種新的公共信息空間。按照這種邏輯,大眾文化自然而然就被稱為平面文化沒有深度感的文化。情形是否如此呢?是,又不是。泛俗的媚俗的大眾文化 確是如此。但文化是發展的而且是不同文化的互動中發展的。先前的俗有可能變成後來的高雅;高雅藝術也會以非高雅的形式存在,或向某種非高雅轉化。不久前,三大男高音午門演唱的炒作化、廣場化、普適化,我們既不能説它是是高雅的後退,也不能説它就是通俗的提升,而是交融的前奏,是前奏中的相互傾斜……。西方馬克思主義代表人物著名美學家阿多諾也曾認為,大眾文化沒有衝突沒有發展,違反了文化的內在精神,所以它是物化現實的一部分。但他晚年也已注意到大眾文化在發展,受眾也不是完全被動的。再説,我國電視劇的實驗性、前衛性,我看並未形成氣候,藝術性、多樣性倒是存在的。《秋白之死》、《圍城》、《鳳凰琴》、《黑槐樹》、《昌晉源票號》。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劉老師談談現實題材長篇電視劇如何才能拍好看? 
【特邀嘉賓:劉揚體】這個問題太大。電視劇有不同的類型,觀眾的欣賞要求,有很不相同的層次。所以,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從如何給電視劇定位談起。電視劇究竟拍給誰看,以誰為主體,它的審美內涵應該以什麼為主導,它的發展方向是什麼,它應該走什麼樣的路,這些問題無論在理論或在實踐上都有不少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有的問題一時搞不清楚不要緊,我們可以在交流和討論中盡可能取得共識,然後在此基礎上來回答我們所關心的問題。
    長篇電視劇要拍好看,首先要把如何給電視劇定位問題解決好,現在電視劇與市場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市場化將電視劇非本質的屬性即商品性這一面突出出來了。因為有錢可賺,有人免不了很興奮,就在理論上為低俗作品大唱讚歌,説“電視只配傳播低俗文化,電視就是娛樂工具,電視劇不是藝術品,而是娛樂性商品”,説這種話的人也許出於某種商業利益;比如,想讓生産者有利可圖,看電視劇的人更輕鬆一點,但他們卻忘了凝視中國國情,忘了考慮平庸、膚淺、媚俗為什麼會成為某些電視劇的通病,忘了考慮為什麼這樣的電視劇觀眾歷來都嗤之以鼻,更忘了考慮在現代文明的歷史進程面貌,在全球化的文化傳播、交流與競賽面前,我們是拿低俗娛樂性作品還是富於民族特色、閃爍著民族精神火花的作品去參與競爭。不是不要娛樂,誰都不能抹殺人類需要娛樂的天性,誰都無法取消藝術本身所具有的娛樂功能,但是在國民素質亟待提高,法制亟待完善的社會裏,過度誇張娛樂功能,將它引向低俗化,以至阻斷審美感性與理性的深度交流,在喪失自我參照性的前提下,大肆張揚以低俗文化為前導的娛樂性,那會是什麼結果,恐怕是不難想象的。
    所以我想明確説一句,電視劇雖然具有商品屬性,但又不同於其他商品,它依然按照藝術的規律在創作,它蘊含著自己的理想和激情,它的讓人分享的是心靈的撫慰與激勵。站穩腳跟,順應國情和民心,順應藝術本性和藝術規律拍電視,這是拍好長篇電視劇的前提。
    從藝術上看,長篇電視劇的藝術構造,集中在題材開掘、情節構造、人物刻畫、審美表達這四個方面:1、題材開掘上馬虎不得,要避免平庸,就不能不在深入認識現實、深入感悟生活、深入理解觀眾的審美期待上下工夫。我們社會仍在轉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秩序、社會結構性變革的新秩序、社會人文心態新秩序尚在建立,很不完善,亟待健全。新舊秩序交錯、新舊思想衝突,不同利益集團顯性與隱性的對抗,引出的種種問題錯綜複雜。不少現象是社會變革中的副産品,我們在價值標準顛倒,價值內涵扭曲,價值片斷的客觀性、公正性失去依據的事態面前,應當有清醒的頭腦。凡是能促使先進科學技術、先進生産力、先進文化得到發展,能讓人體味到歷史的偉力,人生的意義,生活的多情,生命的可貴,具有長遠生命力的新思想、新力量、新事物、新狀態,都可進入審美的視野。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價值扭曲、精神事態的現象,作為藝術衝突與審美審視中毋庸回避、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樣可納入藝術視野。納入是為了將它們置於情感、道德、人格與人性的深度對比中,這樣才能拍攝出觀眾為之動容的電視劇。2、情節構造,要講究敘事方法,要有懸念,懸念總是與曲折有致的情節聯絡在一起,平鋪直敘很難抓住觀眾。再有要在深層結構上下工夫,要在節奏、氛圍、時空處理、意向組合、意境生成上多下點工夫。3、人物形象塑造,現在有不少電視劇有故事無人物,有人物無真實情感,有情感濫用,卻沒有産生美感的價值。最須防止的是語言無物,面目可憎,痞氣十足,正氣毫無。在應防止在淺層次類型化上兜圈子,類型化是通俗作品常見常用的表現手法,寫好了同樣出個性,但老是在淺層次上兜圈子,絕出不了有大成就的好作品。4、審美表達,現在不少劇缺少的不是表達,而是表達出來過於膚淺,卻把審美趣味,有故事,有情節就是沒意義,表達不是直露,不是喊口號。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問劉老師,為什麼歷史劇在我們的劇本創作和拍攝當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特邀嘉賓:劉揚體】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這就為歷史題材的創作提供了十分豐富的題材資源。這是一個幾乎取之不竭的富礦。是其他許多國家難與我們爭論短長的。歷史題材受到青睞,還由於有官方的重視,為了弘揚傳統文化精神,用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有各地方為了挖掘本地名人資源,或出於為經濟、為旅遊、為文化建設為不同名目這搭臺那搭臺的考慮,也很重視它;再加上歷史題材較之現實題材有更多可自由想象、可自由揮灑的創作空間,而且,在市場操作上也有利可圖,所以藝術創作者和製片方也都很樂意採用這類題材進行拍攝和創作。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那歷史劇分哪些種類呢?
【特邀嘉賓:劉揚體】從現狀看,大致可分為:歷史正劇:比較尊重歷史,對史料篩選和史實的選擇比較慎重,對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既尊重前人的評價又不墨守成規,這也就是説,它所使用的歷史尺度,一頭連接著過去,承認人是歷史的結果,而不是歷史的起點;承認一切歷史都是歷史的産物,而不是隨心所欲的塗抹物。另一頭通向未來:即它所讚美的不是那些腐朽的理應被埋葬的東西,而是對歷史所蘊藏著的可通向現實和未來的、有生命力的東西,有自己的評價和發現,同時在藝術構造上也比較尊重電視劇的創作規律,能用審美的方式塑造出思想性格比較鮮明的人物,因而能給人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如《努爾哈赤》、《大唐名相》、《滿江紅》、《戰國》等等;(《努爾哈赤》讓人耳目一新)。悲劇:《甲午海戰》、《林則徐 》等等;《太平天國》在題材的深度開掘上徘徊歧路,顯得很尷尬。鬧劇——戲説類:《戲説乾隆》、《戲説慈禧》、《康熙微服私訪記》等等;這一類的藝術品味,差異很大。始作俑者是《戲説乾隆》。它戲噱歷史、調侃人生,逞心快意地張揚娛樂性、消遣性和趣味性。還有由古典文學名著改編的電視劇: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它們曾經創下極高的收視率,它們的播出對文學名著的普及起了其它傳媒無法起到的良好作用。有的只能叫古裝劇:借一點歷史因由,敷衍成篇。如《皇嫂田桂花》。這一類也可放在鬧劇裏。真正好的鬧劇,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是其中的佼佼者。還有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它們多取材于辛亥革命以後共産黨領導的革命鬥爭。這一類型如果細分,也有正劇、悲劇,歷史偉人劇或傳記傳奇劇之別,如《長征》、《中國命運的大決戰》、《百色起義》、《孫中山》、《毛澤東》、《李大釗》、《華羅庚》、《馬寅初》等等。歷史故事傳説劇:主要是根據野史及民間傳説或名人佚事演繹出曲折的故事,有一些含有正劇的因素,但在史實的選擇上距歷史真實甚遠,由此寫成的電視劇可以叫歷史故事或歷史傳説劇:如《楊家將》、《唐明皇》、《武則天》、《康熙王朝》)、《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另有一類也許可以叫做新編歷史詩劇:如《大明宮詞》。儘管這一類型還很不成熟,還排不成陣勢,但成熟的可能性卻不能排除。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春節就快到來了,您能談談備受大家關注的春節聯歡晚會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內涵?
【特邀嘉賓:劉揚體】如果要寫我國視覺文化史,春節聯歡晚會定要大書特書,佔較多的篇章。多少年來我們有春節,但是沒有為這個節日舉辦的電視聯歡晚會,時代的大發展,中國自身的大變革,人民群眾的強烈願望,和傳統的盛大節日所需要表達的歡樂心情,就這樣被電視人的創造結合在一起,不期然而然地成了億萬中國人的一種文化慶典。現在,大家都看到這個獨特的聯歡晚會帶有禮儀性,帶有全民參與性,延續下去必將成為一種文化風習,有人把它稱為“新民俗”,我看也對。所以,我曾在一篇文章裏説過,春節聯歡晚會所表達的社會文化心理、社會娛樂要求,一旦形成全民觀賞的模式,那就很難突破,而且也沒有必要隨意要求它突破。
    春節聯歡晚會的文化內涵:1、文化內涵從根本上講不是被人為地賦予的。它必須尊重客觀的要求,春節晚會的導演們常常説眾口難調,覺得這是最大的難處。其實,換一種看法,這正是春節晚會所擁有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內在優勢。可以因此而放手避免藝術選擇的單一,可以完全擺脫藝術形式的單調,可以完全拒絕有悖于節日氣氛、僅只為著適應個別行業、個別群體、個別主觀意圖和個別人欣賞心理所提出來的偏執需求,可以把整臺晚會的總體構思集中在節日氣氛的營造及對社會文化心理情緒的宏觀把握上,即對社會娛樂欣賞訴求的悉心提煉和時代情緒的傾心表達上。再創造的整體化意向規定、制約著它的分類化安排。這裡所説的提煉無非是要求它執著于節目審美品位與欣賞要求的整體調節:晚會氣氛的歡樂、祥和,喜慶、溫馨,要求綜合在晚會中的節目,形式多樣,具有熱烈、明快、開朗、樂觀的格調。氛圍渲染愈充分,格調表達愈恰如其分,愈是有利於晚會總體組合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的發揮。
     2、春節晚會的文化內涵,從根子上説,來自傳統文化的積澱,晚會的精神,晚會的風貌,處處都在迴響著呼應著傳統文化精神的深情召喚。但是,我要特別講一句:在這個前提下晚會的文化內涵又應該將重點放在自己的創造上。沒有創造就沒有文化,文化就是我們的創造。節目要出新,藝術水平不能降低,傳播組合形式可以出新,一切電視化手段的運用在服從上述要求的前提下都可出新。對節目內容的審查也不應單向化。相聲為什麼不可以諷刺?誰説諷刺就不能帶來歡樂?表現親情友情真愛摯愛的節目,為什麼就不可以情到深處淚自拋?表現兩岸三地四地至愛親情的節目,為什麼不可以流出歡樂的眼淚?誰説一掉眼淚就破壞了祥和的氣氛?難道連喜淚和悲淚都分不清嗎?如果説一掉眼淚就是“煽情”,那麼,我要説接受這樣的“煽情”其實是在分享喜悅,而不是咀嚼悲哀!何況,沒有哪一個聰明的編導會在節目總量上對這類節目不加控制。3、既然是慶典,既然帶有儀式性,既然要享受歡樂,春節晚會的節目就沒有理由在審美要求上降格以求。要打破“行幫制”和“門戶之見”,春節晚會的創作演出班子不能年年歲歲自我克隆。為什麼不可以各省大聯合,每年每省各自提供一兩個代表它那個省的好節目來呢?
    CCTV在節目整體要求、組合形式上可以適當調節,這有什麼不好?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問嘉賓,春節它蘊含的傳統文化對我們的經歷會産生什麼影響呢?
【特邀嘉賓:劉揚體】春節既是民族文化的一種創造,又是我們民族歷久彌新的傳統,它包容著廣博豐厚的文化積澱,儲存著我們民族無比豐富的情感。創造不但需要自信心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對客觀世界有比較科學的認識。春節能作為節日肯定下來,至少表明我們先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週而复始的日子分成四季,歲暮年初正是盤點過去瞻望未來的好日子。這些,絕不是隨隨便便可以確定下來,並得到全民族認可的。傳統能夠得到保存能夠讓人厚愛,至少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它承載著民族的向心力。共同的文化心理不但是民族之所以成為同一民族的條件,而且是這一民族有別於它種民族的內在標誌,這也就是被稱為精神基因的東西。這種基因並不來自某一天才的恩賜,而是源自民族的生存方式。正是這種與別人不同的生存方式構築成了民族向心力最厚實的基礎。二是它涵蘊著民族的凝聚力。它的恒在性永恒性來自它所具有的通向未來的昇華指向和傳承價值。這種價值並不直接表現為價值本身,更不表現為可量化的物質財富,而是更多地表現為它所珍藏著的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在微觀上因人而異,但在宏觀上卻是歷久彌新,任何人都別想詆毀它消解它。無論我們走到那裏,只要是炎黃子孫,一到春節他的思親之情、歡樂之情、團聚之情,辭舊迎新,回首過去、祝願明天之情,還有與人分享這一切之情,就會油然而生。為思親他潸然淚下,為了團聚,他可以不計千里萬里,為了享受春節的歡樂,那更是可以把人人都變成放爆竹的孩童。人的強大與其所依傍的民族和社會群體的存在狀態是分不開的,人的強大更與情感的磁力場所包含著的巨大精神力量分不開。我們可以責怪某些人為什麼不怕受傷害也要去放爆竹,不怕不衛生也要吃糖葫蘆,但對這種寧可冒一丁點險也要享受一下春節的歡樂的心情,我是非常理解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現在請您談談今晚做客CCTV.com《電視批判》論壇的感受好嗎?
【特邀嘉賓:劉揚體】這種瞬息萬里,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的互動式體驗,給了我全新的感受。我不僅可以感受到隱身在互聯網這個“虛擬世界”後面的非虛擬的心靈的跳動,還感受到了這種不見面的在場性賦予我的奇妙的實存感,和由此散發出來的思想的魅力。互聯網上的許多欄目未見得都能讓我有這樣的感受。所以,我衷心希望《電視批判》今後越辦越好,影響越來越大。


責編:邢立雙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