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批評?—《電視批判》第26次論壇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3-6-23 16:01:04



嘉賓與網友傾情互動


  【今日電視】很多專家教授都説自己平時不看電視,兩位老師也是如此嗎?兩位老師平時都看什麼電視節目?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確實因為平常的工作太忙,坐在電視機前的時間越來越少,但是,對《國際新聞》知識性的專題,《實話實説》都是經常要看的。當然,對於大家都熱門的電視劇也是要看的,但偶爾也看看娛樂節目,輕鬆一下。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據我所知,在現在的這種時代裏邊,真正能夠做到不看電視的人非常少。國外有人曾經做過研究,讓一批實驗者不看電視,最多的人堅持了不到一個月就不能夠忍受了。現在的人,不靠媒體光靠自己的直接經驗,其實是很難了解世界的。我也經常看電視,特別是作為一個影視研究工作者,更需要看電視。我看的比較多的是新聞和電影電視劇節目,當然根據工作的需要也還要有目的的選看一些節目和欄目。我覺得,從電視上我們可以得到比生活直接接觸到更廣泛的內容。

  【高正奎】鍾大豐教授:請你談談電視電影,CCTV-6有多少節目屬於電視電影?什麼樣的電影是電視電影?電視電影的優點在哪? 
  【網友嘉賓:趙寧宇】我是電影頻道《邊説邊看》欄目主持人,就這個問題談談我個人的看法。電視電影是專門為電視臺播出而拍攝的電影節目,不走電影院平臺播出,這是電影發展過程中,和電視融合而産生的新事物。緣起于歐美,我國近年隨電影頻道開播而産生,水平提升也很快。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電視電影是專為電視拍的電影節目,它在形態上更接近電影,但是它針對的是電視觀眾,在製作的技術上也是按照電視的要求進行的。和電影相比,它的製作成本比較低,也更注重故事的講述,而不像現代電影那樣,創造許多給人以非常強烈震撼的視聽奇觀。

  【不看電視做不到】從古希臘至今,喜劇的創作都要難於悲劇,而我認為中華民族又是一個缺乏幽默的民族,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喜劇創作似乎停滯不前,幾乎沒有可圈點的作品,二位老師如何評價我們的喜劇創作現狀?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你説的這個問題恐怕從歷史上來看,在古希臘的時候喜劇和悲劇是共存的,而且都有了非常巨大的成就。根據我閱讀希臘戲劇的知識來看,很難説它們哪個難,哪個不難。因為,在當時悲劇和喜劇是嚴格的分開的,喜劇詩人不寫悲劇,悲劇詩人不寫喜劇。當時的喜劇,像阿裏斯托芬就是現在我們知道的古希臘最有名的喜劇家,他的作品可以説是和三大悲劇詩人是齊名的。當時他的喜劇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針對當時的政治和社會問題進行諷刺、批判,表示他的觀點,是非常自由的,甚至於在演出中間,演員對社會的某些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喜劇非常活躍。不能説從古希臘開始,喜劇比悲劇難,難是在我們當代,尤其在我們中國,其實中國的戲劇中間有很多好的喜劇,在現實中間中國的喜劇確實比別的題材發生的慢,這其中的原因很多,這和中國長期的封建社會的封建意識對人類的桎梏有關。你説中國人缺少幽默我也不完全同意,因為中國人是東方人,他比較含蓄,他的表現方式跟西方人不一樣,做為電視劇,喜劇確實應該發展,真像你説的可圈可點的作品太少了,但是,多少也還有一點,像《宰相劉羅禍》、《康熙微服私訪》我以為就是不錯的電視喜劇。

  【yq117】作為電視批評的參與者(電視觀眾),應該注意和掌握哪些基本的批評原則和方法,來更好的介入批評?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要進行電視批評,首先要考慮在什麼媒體上發表這些批評,根據不同媒體的特點,和所針對的觀眾來提出你的觀點。但是我想,不管是在哪進行批評,都應當注意把批評的觀點和你所評論的作品緊密的結合,針對作品的藝術表現來進行分析,而避免只進行一種情緒化的發泄和簡單的好壞判斷。只有和作品緊密的結合,你的批評才有可能被人們所接受,才有説服力。

  【今日電視】我認為只有那些真正紮根生活的電視劇才能深入人心,那些嘩眾取寵只擺花架子的電視劇沒有長久的生命力,請兩位老師簡單談談目前國內電視劇存在的創作弊病有哪些?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很同意你的觀點,電視劇特別是現實題材的電視劇,觀眾在觀看電視劇的時候,是在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之對照。因此,胡編亂造的東西肯定不能被人們所認可。當然,電視在表現手段上也需要不斷的創新,有些藝術手法在開始會讓人覺得比較生疏。但只要能夠創造感人的藝術效果,會被人們逐漸接受的。所謂嘩眾取寵,是指那些缺乏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只靠花哨的手法來吸引人的注意,這種東西當然不會有生命力。
  【綠極極】什麼是歷史的佔有和消費?學習歷史的意義是教育後人和歸納人類的發展,要不誰會知道"馬克思"和《資本論》。
  【網友嘉賓:趙寧宇】理論化些説,就是使歷史高尚化和視聽消費化。現實也是一種歷史,基於世界觀和人生觀,以及視點。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給網友朋友們提出兩個問題:1、如果請你來"電視批判"作客,你能公正、客觀和科學地説真話嗎?2、 你最喜歡電視文化中的哪三種形式?為什麼?
  【喜歡做DJ】真話是要説的。
  【高正奎】我想第一點很容易回答,我沒有必要去掩飾什麼。
  【綠極極】不論是誰,"真正"意義的客觀批評是很難做到的,但只要態度是認真的,都值得鼓勵。説真話已經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了,憲法規定人們有言論自由!至於形式,那要就事論事了。
  【樹樹梧桐】回答:1、能。2、一是有濃郁古典文化色彩的影視作品(如《緣分的春天》、電視劇《紅樓夢》等);二是思辨、理性的作品(如《雲上的日子》、電視電影《菊花茶》);三是歌曲演唱會(如《同一首歌》等)。因為它們使人高尚、美好、快樂。

  【樹樹梧桐】請問羅教授,現在中戲許多學生都活躍在中國電視劇導表演領域,這種現實需要對中戲的專業教育訓練有什麼影響?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謝謝你對我們學院的關心,確實從多少年以前,我們的教學中間已經增加了影視導演和影視表演的內容,所以我們的畢業生能到電視界來工作是受了訓練的,那麼這種影響到今天就發展得更大了,原來導演係和表演係教學中仍在堅持,而且不斷地在增加。現在已經成立了電視藝術系了,所以大量的畢業生走上了電視的崗位,這是我們電視文化、電視事業發展對我們藝術教育的要求。我曾經和原來的老廣電部長開過玩笑,我説廣電局應該給我們學院撥款,因為我們的學生80%都到了電視崗位,而且我們的老師也介入了電視劇的創作,編導演都有,這也叫與時俱進吧。
  【網友嘉賓:趙寧宇】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的畢業生是國內影視劇創作力量的主體,北京廣播學院的畢業生是電視新聞和欄目的主要創作力量。這是我國教育體制留下的傳統。現在國內各大學都在開辦影視專業,學院派的陣容會繼續擴大。試想,清華大學、四川大學、西南民院都在培養影視工作者,作為影視的近親──戲劇的學院為影視輸送人才當然是順理成章的了。

  【樹樹梧桐】請問鍾大豐教授,據介紹,您現在是北京電影學院國際交流學院院長,請您介紹一下國外關於電視批評和影視文化批評方面的情況。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一般的來説,電視批評在各個國家都是相對薄弱的。較常見的電視評論,電視作為一個媒體,它包含的內容十分廣泛,更多的評論是針對具體的電視節目類型進行的,而在學術意義上的批評和文化批評,主要局限在學術領域當中,而不是在大眾媒體上。在對電視進行的文化批評研究方面,從70年代以來,形成了一種文化批評學態,他們把當代人文科學和傳播科學的理論引入到對電視的研究當中,著重探討電視在傳播中間的文化和藝術形態機制。

  【明月夜!】中國電視劇只有古裝戲能夠走出國門,請問中國當代的電視劇如何走向世界?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中國的電視劇中間,古裝戲出國比較容易些,因此它可以了解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文化。現代戲出國是有一定的難度,這恐怕跟東西方的文化背景、生活觀唸有所不同有關,但是,你要是真正的反映我們當前生活的戲,也不是完全出不去,主要是我們的有些觀念和我們有些生活習慣西方人不理解。我舉個例子,有一次我跟國外的人搞國際交流,我介紹他一個非常好的中國戲,而且是歷史戲,就是《鐘魁嫁妹》,當時他就不理解,他説哥哥怎麼能干涉妹妹的婚姻呢,這就是東西方觀念的不一致,也就是我們的人文環境和人文觀念和西方的不一樣,所以現代戲出國有一定難度。
  【網友嘉賓:趙寧宇】古裝戲出國首先源於國際關係的多元化和不平等。當今世界格局,中國了解世界很多,世界了解中國甚少,很多外國人對中國毫無了解,認識水平停留在很低的水平上。因而,國外一般觀眾對我國這些年的情況極度缺乏了解。由於歷史和政治原因,後殖民主義帶來的不平等交流現狀,強勢心態對第三世界崛起的陌生和恐懼,使得很多國家(強力電視節目購買國家)的觀眾不敢於去了解一個強大的中國。於是,反映我國當代生活的影視劇作品在海外缺乏市場。只有在我國的國力與國際影響力達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時,中國影視産品才會有國際市場。於是,今日我國只有古裝戲能出國,因為他滿足了海外觀眾的獵奇心態。當然,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喜歡做DJ】羅教授:在電視臺製作節目的過程中能不能聽聽觀眾的意見然後再進行製作,可以這樣嗎?是不是延長了製作週期。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如果有條件的話先聽聽觀眾的意見是非常好的,可惜確實有很多客觀原因,你所説的延長了製作週期就是原因之一。

  【喜歡做DJ】鍾大豐教授:電視觀眾大多看一些平民化的節目,那麼在他們看節目的同時接受點兒高雅的節目,是不是有助於觀眾的欣賞水平?這會給電視臺帶來了壓力嗎?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我個人認為,所謂平民化和高雅不是截然對立的。無論整個電視媒體還是電視劇這一節目樣式,無論在西方還是在中國,其主要的文化品格,都是通過通俗文化形態表現的主流文化內涵。電視媒體作為一種商業化的媒體,需要面對最廣大的觀眾群體。這決定其必須採用通俗文化的外在形態。而要被盡可能廣大的觀眾喜愛和接受,它又必須滿足在社會經濟和政治結構中佔主導地位的社會力量的意識形態。預期觀眾面越大,這種思想內涵的主流性就越明顯。真正比較純粹意義上的精英文化的東西在電視/特別是電視其實是很少見的,在中國也是如此。即使電視中有些節目涉及的是帶有精英文化色彩的命題,其呈現也必然需要經過通俗化和大眾化的改造,同時期內涵也必然收到形態的制約而産生某種轉化。當然在中國,由於政治和社會體制等各方面的原因,主流文化和通俗文化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使兩者之間的矛盾顯得比較突出。但他們又並不是截然對立的。事實上在許多商業上成功的電視劇身上,兩者都以特定的方式並存著。所以,只要處理好兩者的關係,並不一定是壓力,反而是動力。

  【黑雪39】我們的批評是為了解決電視存在的實際問題還是在解釋"批評"本身的內容?
  【喜歡做DJ】批評是更好地服務電視。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對電視本身的問題和對批評的再批評都是電視批評的任務,所不同的是,針對不同的對象要探討的問題是不同的。所以我在一開始就説,電視批評必須考慮它的預期受眾,針對預期受眾的問題和需要,來進行批評。
  【yq117】要使批評真正發揮作用,首先要搞清為什麼要批評,批評的標準方法以及批評的藝術,特別是批評者所持的態度。但是這些只是方法,其根本目的是電視文化如何更好地服務於時代,服務於大眾,起到對社會現實生活的引領功能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我以為先把批評搞清楚了最終還是要解決實際問題,不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是空洞的,空對空是繁榮不了批評的。所以我也建議我們的論壇可以就電視臺的某些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和辯論。

  【高正奎】電視節目如何做到平民化的節目高雅性?
  【網友嘉賓:趙寧宇】首先要提高的是觀眾的審美,電視還有導向作用的。迎合最終是沒有出路的,因為萬物在發展,迎合則意味停頓。不幸的是,我們經常在電視節目中看到停頓。

  【時時廣播】您剛才提到報刊銷售率(調查業稱為閱讀率)、電視收視率、電影的票房,是不是可以理解為只有被更多的人接受才是好東西、好作品?如果一些人所謂的藝術長時間沒被大眾接受,它是不是有問題?是不是該存在?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恐怕不能這麼簡單地説。從傳播的角度來講,所有人表達意見都希望能夠被人所接受,但是接受需要一定的條件,有些思想和觀點可能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理論準備,才能夠理解,並不證明這些東西就是不好的。但是在商業化的社會中,大眾媒體是不可能等待太長時間的。所以,一些過於超前的藝術,在大眾媒體上可能會得到失敗的結果,這並不證明他們的創造沒有為人類文化作出貢獻,但是在大眾媒體上的大部分作品是要求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否則媒體就無法進行正常的再生産。
  【時時廣播】我同意您"但是在大眾媒體上的大部分作品是要求能夠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否則媒體就無法進行正常的再生産"這句話的觀點,媒體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然後才是一些所謂超前的藝術。生存是根本,它適應很多媒體。

  【喜歡做DJ】在節目製作前先民意調查電視觀眾喜歡什麼樣的節目,還是在節目播出後聽聽觀眾對節目的想法或意見,請問羅教授哪個好?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製作以前聽取觀眾的意見,播出後聽取觀眾的看法,都需要。如果觀眾能這麼參與,我們的批評也就有希望了。而且電視臺也在這樣做,當然現在還是不夠的,現在我們戲劇演出之後在現場就開觀眾座談會,有的觀眾的意見很尖銳,使得創作者都無地自容。我覺得我們這個電視批判欄目就可以起個這個作用,你對電視節目有什麼建議就可以發貼子,你看了什麼節目之後也可以發表你的看法,這不就是文藝批評最好的批評形式之一,我相信這個欄目以後會這麼做的,也是我對這個欄目的期待與期望。

  【hulunbeir】鐘教授,影視作品市場上主要賣點是什麼呢?作品本身的藝術內涵還是導演和演員的陣容?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這要具體分析,對於不同的觀眾人們期望從電視上得到的不一樣。對追星族你當然要用導演和明星作賣點,對於一些在思想和文化內涵上有獨特創造的影片,它會吸引相應的觀眾。正因為情況是很複雜的,所以影片的宣傳推廣本身就是一門需要深入研究的學問。

  【喜歡做DJ】現在很多電視臺推出"你點我播"的電視劇播出形式,請問羅教授這樣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不是改變了以往電視臺做主觀眾為被動的局面了嗎?那電視臺是不是沒有了"自主權"?
  【網友嘉賓:趙寧宇】中國的電視劇形態和世界其他國家有一定不同。由於電視的空前發達和電影的示威,中國電視劇實際上承擔了電影的一部分功能,稱之為電視故事片甚至更恰當。以現今中國電視劇"期貨"式的生産方式,觀眾還無法真正的點播電視劇節目,或者影響情節的走向。能夠有的影響在於影響創作者和決策者下一部製作的走向,而無法影響正在播出的這一部。美國電視劇的一種是在週末現場直播或連續錄播,製作者必須依靠觀眾的取向調整作品的策略,這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接近於雙向的交流,如《FRIENDS六人行》《ER急診室的故事》等,影響和經濟收益極大,NBC收入的一半都靠一部《FRIENDS六人行》。但是這樣意義上的電視劇在中國還沒有。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這還是在探討中的形式,據我所知還沒有實現,但是我以為在互聯網上會先實現。電視臺要實現還會有一定的時間,電視臺無論如何還要有自己的自主權。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要點播不健康的電影,那是不可能播出的。

  【hulunbeir】羅教授,我聽過這種説法:由於電視劇越來越被大眾文化邏輯所支配,電視劇的藝術性、實驗性、多樣性、前衛性,越來越失去發展空間,請問您贊成這樣的説法嗎?能談談您的看法嗎?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你説的問題在實際上是存在的,這不是大眾化而産生的,這是商業化而産生的。
  【高正奎】我並不是贊成你的説法。電視劇的製作是被大眾文化邏輯所支配,但是他是基於這種文化,而又是高於這種文化的製作。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我認為電視本身就是大眾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不存在基於還是高於的問題。
  【網友嘉賓:趙寧宇】好萊塢的電影也面臨過這樣的問題,世界各國都面臨過和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大家的解決辦法式預期觀眾的群類細化和頻道專業化。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有什麼樣的節目。有多少數量的觀眾,就有多大規模的節目,還是多元化在解決問題。

  【hulunbeir】羅教授,請問您認為專業電視製片人的出現對電視製作來説,最大的好處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網友嘉賓:趙寧宇】簡單的説,電視製片人的出現是使電視節目製作由作坊式的生産提升到工業化的水平和規模上。
  【hulunbeir】請問羅教授,在一部影視作品問世之前,製作人是根據什麼來判斷作品的市場的呢?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一個製作人對觀眾最具敏銳感,他要是不熟悉觀眾的胃口,那是註定要失敗的,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去迎合觀眾的口味,所以一個好的製作人,要求他有很高的素質。
  【網友嘉賓:趙寧宇】經驗,所以有一窩蜂現象;追求,所以有孤芳自賞;投機,所以有血本無歸;調研,積澱,規律,風險意識,好的製作人要有多方面的能力。但優秀製作人未必能成功,成功的製作人也不都優秀,這就是現狀。

  【hulunbeir】如果大家都多點追求,電視劇是否會更加豐富多采?你認為我國未來十年或者更長時間需要什麼樣的電視人呢?
  【網友嘉賓:趙寧宇】其實中國電視劇一直在高速發展,今日之國産劇質量比五年十年前有了空前的提高。雖然我們都有很多不滿足,但進步是明顯的。數年前,國産劇鬥不過港臺劇,但是現在,國産劇已頗有席捲港臺之勢。發展是硬道理,文化的認同國力的增強也有重要作用。
  【網友嘉賓:趙寧宇】不拘一格降人才。
  【樹樹梧桐】看來還是運氣(市場)"那只看不見的手"在作祟。
  【網友嘉賓:趙寧宇】而且是不止一隻手。

  【樹樹梧桐】請問鍾大豐教授,在你參加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國外同行是如何評價中國的電視劇文化的?
  【特邀專家:鍾大豐教授】客觀的説,國外對中國的電視劇的了解還非常有限。電視劇的海外市場主要是海外華人,他們在對電視劇的理解上面,和國內是有所差距的,但處於對中國了解的願望,多數能夠拿到海外的電視劇還是能夠受到他們的歡迎的。
  【網友嘉賓:趙寧宇】海外華人電視臺的影響力極其有限,與大型電視網完全不能比擬。因此,熱播海外一類説詞只是宣傳口號。我在國外時,外國友人們對中國電視劇幾乎都沒什麼了解,而且他們認為沒有了解的必要──我們不必在意這些,但這是現實。 

【s秋水伊人s】請問兩位專家,電視批評的標準是什麼?有幾種標準?一個理想的批評環境是什麼樣的呢?
【yq117】請問兩位專家,批評都應該掌握哪些基本的原則;批判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什麼?
【特邀專家:羅錦鱗教授】的確,批評是應該有標準,過去只講政治標準和藝術標準,但是時代前進了,關於政治標準的內容也拓寬了,但是今天來講,所有的電視文化應該維護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要提高觀眾的思想情操,給大家健康的美的享受。那麼,現在電視文化是多元的,因此藝術標準也應該是多元的,但當前我以為最嚴重的是多元不等於混亂,而更為嚴重事故是,沒有公正、科學、客觀和具有説服力的批評,更多的是吹捧。吹捧是要禍害文化的發展的。


責編:張文娟、邢立雙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