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生活?—《電視批判》第21次論壇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2-12-29 16:50:56



    2002年11月20日晚7:30,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賈磊磊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曉明教授兩位文化學者作客《電視批判》論壇,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生活”這一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兩位專家指出:電視已經構成當代精神、文化生活的最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生活是被電視節目誘導變化。電視也同樣在帶給人們愉悅的同時,也帶給人們獲取這種愉悅的代價,這種完全視覺化的影像語言形態會使它的觀眾心理處於一種“退行狀態”。 
    今天網友們的踴躍參與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對《電視批判》論壇的關注和支持,使這個論壇成為一個平等對話與交流的平臺和社區。

賈磊磊教授(左)、劉連喜主任(中)、陳曉明教授(右)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嗨……網友們,又和大家相會網絡了,我們的論壇馬上開始,你們的“熱力”是否已經“鏈結”到我們論壇了呢?今天我們邀請到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賈磊磊教授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陳曉明教授兩位文化學者,我們今天探討的主題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生活”。下面請兩位專家問候一下網友。
【特邀嘉賓:賈磊磊】開場白:諸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今天晚上在網上能和大家有一個交流的機會。
【特邀嘉賓:陳曉明】開場白:各位網友大家好,我是陳曉明,今天很高興能以這種方式和大家交流。


【特邀嘉賓:陳曉明】:電視虛構了當代生活

    電視已經構成當代精神、文化生活的最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我們的生活是被電視節目誘導變化。這種誘導是如此強有力,它通過我們的觀看,通過我們全部主動的接受而潛移默化影響我們。在所有的經驗中,親歷性的經驗都使我們深信不移,電視節目正是以這種親歷性—親歷現場的類同性,使我們進入角色,構成這個現場的"當事人"。所有那些紀實報道、和現場對話的節目,都構成一個真實的世界,而這個真實的世界卻是精心製作的結果。"精心製作"就包含了虛構的成分,我們所認為的新聞報道是紀實報道,作為確實發生過的事件,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新聞"卻總是以特定的需要,並且以特定的角度被報道出來,特別是眾多的"新聞"匯集在一起,以圖像的形式呈現於人們的面前,製造了一個人們親歷現場的交流時空,這就是在虛構"客觀世界"也是在虛構我們的生活世界。更不用説眾多的藝術化的電視節目,它們更加明顯,也更加狂妄的虛構形式,在滿足我們的觀賞願望的同時,把我們帶進了它的時空。但電視也不得不面對它的後果,當它的接受大眾越來越多的生活已經被虛構化了時,我們日常生活也越來越具有藝術化特徵(文學化或審美化的特徵),電視節目卻不得不努力趕上當代現實,並且疲於奔命。生活本身顯示出的傳奇性,不僅令電視節目相形見絀,而且抹平它們之間的真實界線。


【特邀嘉賓:賈磊磊】電視對生活的影響和改變


    現在幾乎沒有人不看電視,甚至沒有人一天不看電視。電視對我們的生活來講真是太重要了。但是,世間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電視也同樣—它在帶給人們愉悅的同時,也帶給人們獲取這種愉悅的代價:這不只是説一個長時間看電視的人臉上會沾滿電子塵埃;也並不是説看電視會使你頭痛失眠,精力減退,性情暴躁;而是説電視這種完全視覺化的影像語言形態會使它的觀眾心理處於一種“退行狀態”。 
  我們知道,影視藝術是二十世紀科學與藝術的“混血兒”,它們在人類以藝術的形式反映生活的進程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逼真性,人們一度認為:“攝像機是不會説謊的”,它永遠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個與真實的世界相對應的影像的世界。但是,時常被我們所忽略的是:作為一種視聽語言,影視藝術的存在本質決定了它的表意方式愈發達,愈健全,其影像化的程度就愈高,似真性愈強,與對文學語言的閱讀相比,人們對影像語言的接受就更為簡單、更為直觀。而這種影像語言就愈阻斷觀眾自身的感受力和想像力,觀眾就愈遠離語言的現代形態,而退回到對原始語言的感知方式之中,退回到夢幻王國之中,影視藝術的這種“過分影像化”的傾向,使觀眾直觀的感受方式取代了文學閱讀中想象性的閱讀方式,從而在審美世界中改變人對藝術的欣賞習慣,同時限定了人在審美世界中的自主性與創造性。 
  我們還應當看到,電視藝術形式與其他藝術形式的一個重要區別就是,讀者在欣賞文學性藝術作品的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相應的文化素養,最起碼的要求是要識字,這樣才能讀懂文學藝術作品的字面意義,這種對藝術的欣賞方式決定了對文學藝術的理解,必須要借助於讀者的判斷力和想象力才能完成,既便就是對最通俗、最粗淺的文學作品,對於一個不識字的讀者來説,也無異於是天書一部。而對影像藝術的觀賞則完全不同。影像藝術“省略”了一個文化的識別過程。它以直觀的、感性的語言符號直接作用於觀眾的視覺與聽覺系統,使觀眾非常容易迷戀其表面的絢麗。 
    電視的退化作用,不僅來自於它所表現的某些內容,同時也來自於其固有的影像語言形態。儘管現在電視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伴生之物,我們幾乎沒有一天能夠離開它的影響,但也許正是因為它如此頻繁而又深入地介入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之中,我們才更應當深刻地了解它的內在本質,洞悉它可能給我們帶來的種種潛在的消極影響。為的是即使我們不得不通過它來了解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的種種變化的時候,即使我們也需要用它來調解我們疲憊的身心的時候,也不會深陷其中而不自拔。 


責編:青葉、立雙編輯整理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