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劉建明、董關鵬訪談 |
作者:邢立雙 發佈時間:
2002-11-14 16:08:31 |
|
劉建明老師訪談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劉老師,您説過:中國的記者不需要“無冕之王”的彩帽,他們用筆再現歷史,是中國改革的推動者,在這您能詳細地解釋一下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在《媒介批評通論》中,提出過上述結論,目的在於強調,我國的記者和人民的命運息息相關。他們從事新聞報道的崇高使命,就是用自己的筆和攝像機展示真實的生活,忠實地報道中國當前正在進行的這場跨世紀的改革實驗。他們不需要、也不追求任何像無冕之王這類清高的頭銜和誇獎,而是嚴肅地、負責地引導社會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堅決履行輿論監督的職能。 就這一點而言,我國的記者並沒有淩駕一切的權力,他們既是人民的代言人,又是國家整體利益的維護者。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推動中國社會走向輝煌,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他們需要的是解放思想、腳踏實地的探索,真實有益地報道現實生活的一切。他們不是第四權力,更不是社會事務的評判者,而是新清華大學劉建明老師 生活的參與者,和人民和國家管理者一道捍衛正義的事業,推動國家的進步,而不是高高在上、站在人民和管理者之外的無冕之王。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劉老師,你平時看電視嗎?就目前我國的電視節目狀況,你能談一談個人的想法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經常看電視,出於職業的關係,我主要看的是新聞節目。總的看,我國的電視節目內容豐富,頻道多,電視文藝節目的生産量很大,每年有幾萬部。但精品少,總體質量不高,許多電視作品比較粗糙。為了改善電視節目的播出質量,應當在節目生産和播出的選擇環節中引進競爭機制,其中包括人才競爭、製作競爭和節目採購競爭。只有競爭才能産生優秀節目,淘汰劣質節目。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劉老師,高雅的節目和電視的高收視率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你怎樣看待這一問題? 【特邀嘉賓:劉建明】這種矛盾是不可調和的,也是無法調和的,這取決於電視傳播的性質和國民的文化素質。電視是大眾媒體,它的大部分內容應當是通俗化、大眾化的。高雅的節目主要面向文化層次比較高,特別是面向專業工作者,無須指望達到很高的收視率。電視節目始終存在普及與提高的問題,隨著兩個文明建設程度的提高,一般受眾的欣賞水平會逐漸提高,高雅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也只能逐漸擴大受眾群,在未來某個時候才能顯著地提高。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董老師,電視節目怎麼做才能既滿足觀眾的需求,又能發揮它的引導功能? 【特邀嘉賓:劉建明】電視節目滿足觀眾的需要,是一個總話題。不同內容的節目滿足受眾需要的標準是不同的,因此這個題目應當按節目的類型來研究,不同電視節目的質量能否使受眾滿意,因節目內容的不同而需要作不同的分析。就電視劇而言,一部好戲受到觀眾的歡迎至少有三個要素,第一是要有一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的好故事,不是缺少情節的談話劇、居室劇或辦公室劇:第二是劇中的人物要有鮮明個性,有震撼人心的遭遇或大無畏的行為,這一切不是嬌柔造作、無病呻吟,而是真實、自然地再現,令人感嘆、回味無窮:第三,無論歷史劇還是現代戲,應當反映重大題材,特別是要反映當前的突出矛盾,提出和解決人民倍加關注和思索的現實問題,反映時代的重大主題,歌頌人民奮鬥精神和偉大業績。 對於電視新聞節目而言,受眾需要觀看的是每天國內外發生的大事,他們需要快點兒看到,迫切希望了解事實真相。他們不喜歡聽空話、舊話,對聽過幾十遍、幾百遍的話,他們失去了興趣,這樣的新聞沒有受眾。觀眾要了解的是事實,而且是新鮮的事實,這是電視新聞報道的規律,也是一切新聞媒體的報道能夠引導受眾的關鍵。空話、舊話從來不能引導觀眾洞察現實、展望未來,更不能啟發他們的思想,恰恰引導少數觀眾醉心於坐而論道、只説空話不幹實事的壞毛病。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劉老師,新聞可以通過技術手段涵化,您能解釋一下電視新聞的涵化手段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所謂涵化,是指媒體運用暗示的方式對新聞事實附加某種意義,把新聞事實加以意識形態化。新聞事實的涵化往往發生在政治、經濟新聞和道德觀念比較明顯的新聞。電視新聞的涵化大體有三種手段:一是選擇不同的事實具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動機,表現不同的思想傾向:二是機位不同,鏡頭拍攝的角度不同,包含著評價事務的態度不同,通常表現為記者的讚揚或反對、肯定或否定、突出或貶損的立場:三是報道分量的大小、多少,反映記者對新聞的重視程度和突出事實意義的程度;四是在新聞內容提要中是否出現、如果出現排列的順序的前後,説明媒體對新聞評價的程度不一樣。電視新聞頻道的記者為了突出某條新聞的重要性,一般把它列入新聞提要,更為重要的新聞,則把它放在頭條或前幾條。這些涵化電視新聞的手段,能夠強化新聞的意義,表達電視臺對事實的評價,比記者直白地講道理更能引導受眾的思考,使受眾對事實有更深刻的感受。新聞涵化,符合新聞報道的本性和傳播要素。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劉老師,您能談談對媒介進行批評時,應該遵循的規範和標準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媒介批評不僅有一定的規範與標準,而且有高度的責任感和社會價值觀。媒介批評不應是隨意的、主觀的或不負責任的。媒介批評的規範一般包括(一)時空通觀的規範;(二)整體照應的規範;(三)效果實證的規範。媒介批評的標準有兩個,一是意向標準,即對媒介現象的思想傾向作出批評或評論,包括是非標準、倫理標準、歷史標準和法律標準;二是再現標準,是對媒介行為和媒介作品的表現形式作出評論和分析,包括媒介及其作品的完美度、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作品形式的獨創性、語言文字的準確、生動與優美程度,等等。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劉老師,媒介批評的思維方式有幾種,您能跟我們談談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媒介批評的思維方法對不同的批評者可能有不同的選擇,但大體不能超出下列三種:一是,結構主義的方法,二是,系統論的方法;三是,定量與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媒介批評中,這三種方法可能同時結合在一起運用,也可能單獨運用一種方法,也可能使用兩種方法。還可能使用一種方法為主,另一種方法為輔。方法是靈活的,在批評實踐中還可以創造新的方法,不能墨守成規。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劉老師,您做過媒介批評方面的研究,今天您能跟我們談談媒介批評的主體指的是什麼? 【特邀嘉賓:劉建明】近幾年我初步對媒介批評有所探討,發表了10幾篇論文和一本專著。媒介批評具有廣泛的社會性,正是指批評的主體分佈在社會各個領域,其中主要有受眾、新聞傳媒的管理者、業界人士、傳播學研究者。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問劉老師,您能跟我們談談媒介批評的內容包括哪些呢? 【特邀嘉賓:劉建明】媒介批評的內容和媒介批評的標準可以説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二者構成了媒介批評活動的主要指向、目的以及批評的出發點。就批評內容來看,主要有媒介的管理批評、法治批評、專業批評和評選批評。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在協調經濟效益與節目的文化品味之間的關係方面,請問老師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就我個人的觀點,經濟效益好的節目能夠做到文化品位更高一些。任何電視節目都應當是藝術品,要在選材、製作和文字解説上注入典型化、藝術化和文化底蘊。如果對那些經濟效益好的節目僅僅重視廣告商的興趣、以達到廣告商的滿意為標準,勢必降低它的文化品位,由於收視率低,市場效益不可能好,取得的僅僅是廣告經濟效益。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報紙需要思想家,二位老師能談談電視需要什麼樣的思想家?網絡需要什麼樣的思想家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 這個問題很複雜,但我認為,報紙需要的思想家和電視、網絡需要的思想家不會有什麼根本不同。一般的説,新聞媒體需要對人民和國家非常忠誠的工作者,他們具有捍衛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勇氣和決心;他們對政治和社會問題有很強的責任意識和敏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能辨別真偽是非,並且敢於説真話,實事求是地反映他們要報道和説明的問題。這樣的思想家必須了解國情民情,具有廣博的政治理論知識和修養,有高尚的道德和人格。也許人格的力量對於電視工作者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比如,對人的尊重、樸實、誠懇、説老實話、和藹可親而又有追求真理的執著精神,都是電視工作者必備的思想品質。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有人説網絡媒體不可能取代傳統媒體,那麼劉老師怎麼看待它們之間的關係呢?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贊成這種觀點。網絡媒體有很多優勢,但其他媒體也有自己的優勢,各有存在的土壤和文化需要。他們之所以能夠並存,因為他們在傳播信息方面可以互補。比如,報刊適於發表深度報道和長篇研究社會問題的文章,有相當一部分讀者需要紙媒體,而電視很難承擔這個任務。我預測,網絡對電視將構成嚴峻的挑戰,在不久的將來寬帶普及並提高播放質量後,它和電視將不會有任何差別,二者可能融合為一體。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現在,我們央視國際網絡正依託母體——中央電視臺,探索具有網絡電視媒體特色的新媒體文化,董老師能就此提一些建議和意見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央視國際作為中央電視臺的網絡媒體有了良好的開端。最近半年來,它似乎以一種新的面孔正在打造新的品牌,在傳媒文化理念、傳媒文化底蘊和傳播內容的文化氛圍上力圖改造從附屬媒體的身份,成為媒體文化頻道的一支獨秀。其它媒體的網站大都沒有擺脫"網絡版"的窠臼,只是給網友們受閱媒體提供了一條電子渠道。央視國際既依託中央電視臺,又拓展了新的視野,具有獨家節目,同時抓住文化這個主題做深做透,應當是今後的努力方向。因此,我建議:(一)要把文化主題擴充到社會各領域,突出電視文化的特點,挖掘當代文化的精華,把文化概念實體化、確定化。(二)不求數量,要求質量,每一個專題做深做細,結合案例剖析,做點意識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鑒賞力。(三)抓緊做好寬帶網大面積入戶之前的準備工作,為設置央視網絡的圖像新聞頻道、影視藝術頻道、電影頻道和娛樂購物頻道搞好硬體建設和人才儲備。寬帶網全面開通,就是網絡盈利時代的到來。誰動作慢,準備滯後,誰就輸掉未來。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春節又快來臨了,劉老師能否就往年的春節晚會,談一些自己的想法?對2003年的春節晚會給一些建議,可以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最近幾年中央臺電視的春節晚會,總的説節目質量還可以。春節晚會能夠體現祥和、歡樂、熱鬧的節日氣氛,就達到了目的,不能期望節慶節目具備很高的藝術水準,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這不是優秀藝術作品的評獎會,更不是優秀藝術作品的展示會,不能以高雅藝術品位的標準來衡量春節晚會的好壞。儘管如此,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仍希望春節晚會的節目應排練的更好一些,格調更高一些,藝術內涵多一些。以我個人之見,2003年的春節晚會需要增加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歌曲和曲藝節目,少一些粗製濫造的、缺少旋律、哼哼呀呀摸不著調的所謂流行歌曲;藝術家們要創作一批思想蘊涵深刻、充滿藝術匠心的相聲、小品、快板、大鼓等短小精幹的段子;把我國各種傳統戲曲的優秀片段拿來演出,但戲曲節目不宜拖得太長。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電視批判屬於媒介批評範疇,二位老師都是第一次作客電視批判,能談談今天的感受嗎?給我們提一些建議可以吧? 【特邀嘉賓:劉建明】電視批判作為媒介批評的分支,是最重要、最有生氣的媒介批評領域。因為電視的影響大,對社會的影響深度沒有任何媒介可以和它相比。另外,電視集中了多種媒體的特點和優勢,節目製作的難度大,出現問題的概率相對也大。開展電視批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的主要途徑。 開展電視批判需要經常化,成為電視工作者提高業務素質的一項學習任務。開展電視批判需要加強批評理論的修養,掌握電視批判的基本原則與方法,但又不能總是停留在坐而論道階段,應當結合具體案例、具體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樹立正確的電視批判觀非常重要,每個參加電視批判的人和涉及的作品的作者,都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的不同意見。無論是肯定或否定的意見,都應當受到歡迎,對確實錯誤的意見本著"雙百方針"的精神開展誠懇的批評與反批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責編:邢立雙
|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