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嘉賓與特約嘉賓的互動
【網友嘉賓:張金嶺】我認為,電視既是一個提供即時新聞資訊的新聞媒體,又是一個提供多元文化的傳播機構。請問劉老師,您認為電視在這兩者之間,孰輕孰重?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認為,電視主要是新聞資訊的新聞媒體,傳播文化是它的副産品。也就是説,電視在報道新聞和傳播其它內容的時候,同時也傳播了文化。但不能説它提供文化機能是它的主要任務或者唯一任務。
【高正奎】難道電視只能傳播新聞?我認為它傳播新聞只是電視的一部分。
【黑雪39】請問兩位老師,新聞的採集是不是有目標要求?一般可以上電視播報的新聞必須要現場圖片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 新聞採集是有目標要求的,這個目標就是要報道的事實是不是重大,報道的事實是不是新鮮,報道的事實能不能有利公共利益。當然,對於政治新聞而言,它的目標要求還帶有意識形態的性質。電視播報新聞既有圖像新聞,又可以有文字新聞,還可以有口播新聞,但就電視傳播的特點而論,它主要報道的是圖像新聞。
【網友嘉賓:欒軼玫】與國外相比,目前中國電視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
【特邀嘉賓:劉建明】中國電視目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是:轉換編播機制,提高運行效益;提高電視人的待遇,吸引高素質的人才;建立和完善電視節目的製作流程和採購市場。
【網友嘉賓:張金嶺】有個問題想問兩位老師。我們未來的電視人,或者説是未來的新聞工作者,其主體的專業知識背景會是什麼呢?
【特邀嘉賓:劉建明】新聞工作者在未來的專業知識背景是:科技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的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統一。這個話的意思是,在不久的將來,即使在今天,記者也要掌握高科技知識,同時,對當代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探索,獨立地去發現世界、及時的解釋世界的新變化,為人類認識嶄新的生活不斷提供廣闊的視野。
【特邀嘉賓:董關鵬】在西方和中國都一直有一種爭論,到底需要以新聞傳播為專業的人才進入傳媒還是以其他學科為背景的人才進入傳媒工作。我想,這個難以一概而論。國外傾向的意見是本科一般不開設新聞傳播單一學科的專業,而在研究生階段鼓勵任何專業背景的人學習新聞傳播專業。因為他們認為,本科學習新聞傳播的人有可能在就業以後出現知識面狹窄、後勁不足的現象,甚至毫不相干專業的某些人在掌握媒介技術和熟練手段以後,就會憑藉其專業優勢超過這些新聞傳播係的畢業生。我們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充分考慮了這方面的因素,因此我們把研究生作為培養的主要出口,在本科生階段我們推出了特色的“二加二”模式,學生在進入清華前兩年學習清華大學的任何專業,在後兩年轉入我院學習,這些學生有著文理滲透、兼容並包的優勢和雙學科背景。比如我現在的學生中,就有既學過法律,又在學新聞的學生,還有以前是學習水利、環保、化工等專業的,他們在未來參加新聞工作以後很顯然會有一半新聞專業本科畢業生所不具備的優勢。當然,學校提供的教育只是一個基礎之基礎,個人在新聞傳播業的發展還在於自主設計的有效型不斷學習。
【網友嘉賓:張金嶺】董老師,您認為廣大的電視受眾,如何參與電視這一媒介的“批評”,也就是説我們要建立怎樣的電視批評機制,才對我們電視的健康發展有益?
【特邀嘉賓:董關鵬】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都在教科書中讀到,用“傳播”這個詞彙代替“宣傳”,就是強調了傳播的三個特點:雙向、共享、互動。電視和因特網來比較,缺乏的就是互動的功能,這就需要電視去想方設法彌補這個功能。如果有更多的網友兼電視觀眾加入到央視國際的這個論壇中來,就已經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了。當然,更重要的是目前的電視機構要廣開言路,系統建立和建設“外腦集團”,加強研發力量,以全球視野不斷提高現有節目的水平。在這裡,觀眾的意見永遠都是最不容忽視的。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現在,我們央視國際網絡正依託母體——中央電視臺,探索具有網絡電視媒體特色的新媒體文化,二位老師能就此提一些建議和意見嗎?
【特邀嘉賓:劉建明】央視國際作為中央電視臺的網絡媒體有了良好的開端。最近半年來,它似乎以一種新的面孔正在打造新的品牌,在傳媒文化理念、傳媒文化底蘊和傳播內容的文化氛圍上力圖改造從附屬媒體的身份,成為媒體文化頻道的一支獨秀。其它媒體的網站大都沒有擺脫"網絡版"的窠臼,只是給網友們受閱媒體提供了一條電子渠道。央視國際既依託中央電視臺,又拓展了新的視野,具有獨家節目,同時抓住文化這個主題做深做透,應當是今後的努力方向。因此,我建議:(一)要把文化主題擴充到社會各領域,突出電視文化的特點,挖掘當代文化的精華,把文化概念實體化、確定化。(二)不求數量,要求質量,每一個專題做深做細,結合案例剖析,做點意識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全社會的文化鑒賞力。(三)抓緊做好寬帶網大面積入戶之前的準備工作,為設置央視網絡的圖像新聞頻道、影視藝術頻道、電影頻道和娛樂購物頻道搞好硬體建設和人才儲備。寬帶網全面開通,就是網絡盈利時代的到來。誰動作慢,準備滯後,誰就輸掉未來。
【特邀嘉賓:董關鵬】在電視為王的時代,中央電視臺必須主動出擊,捍衛王者的傳媒地位。央視國際網站是重要的基地,但是要擺脫僅僅是中央電視台資訊服務部門和節目預告部門或者哪怕是內容檢索部門的瓶頸,而成為完整的具有長遠發展目標新媒體實體統籌規劃未來就會出現不同的效果。網絡新媒體也需要落地,央視國際是不是也應該探討創辦像《財經》、《新聞週刊》這樣的資深雜誌?讓新媒體也走入非網友的視野,當然在網絡方面也就是主頁方面,也還有大量的可塑造空間,減輕央視門戶網站的感覺,而創建資訊豐富的中國新聞集成之綜合網站,會有很重要的意義。中央電視臺的資源當然也是不可忽視的,大量在線視頻的播出將使央視國際網站脫穎而出。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兩位網友嘉賓也談談今天的感受,併為我們提一些建議。
【網友嘉賓:張金嶺】今天晚上作客央視國際網站,與兩位老師和各位網友探討“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這一話題,收穫頗豐。一方面,從兩位老師那裏得到了很多深刻的啟發;另一方面,從各位網友那裏也得到了許多獨到的見解。謝謝各位網友,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再次與大家進行溝通和交流。
【網友嘉賓:欒軼玫】今年5月我第一次看到《電視批判》的時候,感覺很興奮。“電視批判”首先反映出中國電視人的一種“自省精神”與“清醒意識”,這對於電視這樣一種大眾文化而言,是一種建設性的推動;“電視批判”的出現對WTO後的中國電視界意義尋常。WTO後中國電視將面臨來自國外媒體,國內他類媒介以及電視自身三方面的挑戰,各種節目形態從理論探討逐漸過渡到現實操作。這期間大量的現象需要反思,總結,調整,校正----“電視批判”的橫空出世可謂“恰逢其時”;“電視批判”提供了一個平臺,將“學者,市場,受眾,政府”四方面與媒介息息相關的級成部分聯絡起來,通過溝通達到共同繁榮的目的;“電視批判”還提供了一種角度,與以往對於電視的“闡釋”“總結”的研究視角不同,從否定,批判的角度來審視電視,這種“逆向”視角的引入可能帶來人們對於電視積極與消極方面的更深入認識,這種視角有助於給容易流於浮華,表象的電視文化一個深度的可能。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電視批判屬於媒介批評範疇,二位老師都是第一次作客電視批判,能談談今天的感受嗎?給我們提一些建議可以吧?
【特邀嘉賓:劉建明】電視批判作為媒介批評的分支,是最重要、最有生氣的媒介批評領域。因為電視的影響大,對社會的影響深度沒有任何媒介可以和它相比。另外,電視集中了多種媒體的特點和優勢,節目製作的難度大,出現問題的概率相對也大。開展電視批評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提高電視節目質量的主要途徑。
【特邀嘉賓:劉建明】開展電視批判需要經常化,成為電視工作者提高業務素質的一項學習任務。開展電視批判需要加強批評理論的修養,掌握電視批判的基本原則與方法,但又不能總是停留在坐而論道階段,應當結合具體案例、具體作品進行深入分析。樹立正確的電視批判觀非常重要,每個參加電視批判的人和涉及的作品的作者,都應以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的不同意見。無論是肯定或否定的意見,都應當受到歡迎,對確實錯誤的意見本著"雙百方針"的精神開展誠懇的批評與反批評,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特邀嘉賓:劉建明】結束語:今天我們討論了許多問題,各位網友提出了十分有益的見解,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的論壇已接近深夜,我們懷著倦戀的心情相互告別,我們將在下一次節目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繼續交流我們的觀點。謝謝各位!晚安!
【特邀嘉賓:董關鵬】結束語:時間很快,通過新媒體的形式在線訪談還是首次的經歷,我想我是很欣賞央視國際開闢的這個論壇的,用最先進的技術作為平臺探討時為王者的電視的表現,本身就是對全球化時代、網絡時代所提出挑戰的回應。批評是敞開思路的,也可能是主觀的,但是所有的主觀就會合併為統計學上的客觀。再次感謝央視國際讓《電視批判》這個統計學的客觀中有我一份主觀的空間,希望以後還有更多的機會向專家和網友們學習。作為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對外合作與交流的主管,也歡迎各界對我們的批評和指正!謝謝!並祝晚安!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我們的論壇到此結束了。感謝兩位專家及網友嘉賓,從你們與網友的交流中,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也感謝諸位網友的參與!沒有你們的支持,我們的節目無從做起!各位朋友,下周我們同一時間再會,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