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1月13日晚7:30,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建明,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助理董關鵬做客《電視批判》論壇 ,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這個電視人和熱心的觀眾長期思考的問題,以及電視新聞報道應當有什麼理念,觀眾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媒介批評怎樣關注電視等話題,展開了熱烈地交流和探討。
法國作家巴爾扎克説過: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今晚兩位嘉賓與網友暢所欲言,表達了傳媒學者及專業從業人員獨特的思考和認識。
董關鵬(左)、劉連喜(中)、劉建明(右)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各位網友大家晚上好,歡迎你們準時登錄我們的電視批判論壇,我是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兩位專家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劉建明老師和董關鵬老師;與他們一塊兒來的還有網友嘉賓:清華大學欒軼玫博士和中央民族大學張金嶺碩士,我們歡迎他們的到來。下面請他們分別做個開場白吧!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今天我們的談話主題依然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在這方面,兩位老師既有做電視的經驗(董老師現在還是我們央視的主持人),又有電視理論知識的積累;兩位網友嘉賓也是新聞專業的高材生。我們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儘快提出來,與他們展開交流。現在開始徵集問題嘍!
【特邀嘉賓:劉建明】大家好,我是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劉建明,今天有機會在央視國際和大家交流,非常榮幸,首先謝謝各位!
今天我們在一起談論電視這個話題,幾乎關係到每個人。因為當今每天人類花費在電視上的時間達到35億個小時,看電視是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的電視節目能否為我們的生命補充豐富的營養,給人們提供旺盛的精神動力,是每個電視人和熱心的觀眾長期思考的問題。這主要涉及電視新聞報道應當有什麼理念,觀眾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媒介批評怎樣關注電視,等等,這些問題需要學界和業界進行廣泛的討論。
【特邀嘉賓:董關鵬】開場白:大家晚上好,我是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董關鵬,既是研究國際傳播的學者,也是電視一線的從業者。很榮幸有今天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向網友們學習。
【網友嘉賓:欒軼玫】晚上好!各位網友,我是清華新聞傳播學院的欒軼玫,很高興與大家分享對電視的關注與思考。
【網友嘉賓:張金嶺】大家好,我是中央民族大學新聞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今天作客央視國際網站,能夠與大家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這一話題展開討論,進行交流,感到很高興。歡迎大家踴躍跟帖。
【夢想批評】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多媒體的信息時代,中國的電視業正在進行一場深刻變化,怎樣理解和看待中國的電視文化理念變化的重要性。
【特邀嘉賓:董關鵬】我不是研究文化的專家,我的知識背景更多的是政治學、公共政策學和傳播學。我想,多媒體的信息時代就是在要求暫時“為王”的電視必須學會兼顧其他媒體的所長,兼容並包。電視文化理念也就出現了立體的多元化趨勢,但總是不能脫離全球化時代,媒體技術超級發達,前所未有競爭出現的這個大背景。
【黑雪39】兩位嘉賓都是研究新聞與傳播的,請問:如果你們是記者,自己選擇的話,你們會選擇什麼樣的新聞報道?比如體育、戰爭、明星和普通的新聞。為什麼?
【特邀嘉賓:劉建明】這三者如果真實地發生在我們眼前,或通過採訪獲得它們發生在遙遠的地方,如果它們具有新聞價值的話,都需要報道。但是,不可能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時間或版面上,這要看哪一個事件和公眾的關係最密切,哪一個事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最大。我們要把最重要的新聞放在媒體的顯著位置上來報道,比如,戰爭和明星相比,自然我們首先要報道戰爭,並給予更加突出的位置。如果明星的生活人們感興趣的話,也要適度的報道。
【黑雪39】好,説得好。希望對有意義的東西多報道,沒有什麼意義的少一些。
網友【夢想批評】關注媒介批評
【夢想批評】電視批評作為電視觀眾欣賞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請兩位老師談一談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批評?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們需要的是實事求是的批評,還需要中肯的批評,這種批評能夠指導電視人正確的認識電視,儘快提高電視節目的質量。
【特邀嘉賓:董關鵬】我認為有兩種批評的存在:一種是純學術意義上的批評,它屬於文化研究的範疇,秉承法蘭克福學派的遺風,旁徵博引,尖銳犀利,學術價值是它追求的最高標準。但是我想我們今天探討的電視批評是鋻於學者和業界之間的一種在動態提高現有電視節目質量和整體水平過程中的商榷、考量與建設性意見。“建設性”這三個字十分重要,不是一味地批評,而要指出正確或至少可行的改進和提高方式。我身邊的很多朋友,他們都認為越是欣賞一個電視作品或電視節目,就更應該心懷善意,富有建設性的去批評它。
【夢想批評】兩位老師怎樣看待時下的品味低下和從“炒星熱”居高不下以及不負責任的惡意炒作呢!
【特邀嘉賓:劉建明】對這種情況不要過於悲觀,在任何國家、任何時候都可能出現新聞炒作的現象,惡意炒作也是難以避免的。隨著媒體文化的普及和新聞倫理的提高,這種炒作會越來越少。在當前情況下,我國剛剛出現媒體繁榮的狀況,人們對媒體內容有各種各樣的需要,少數媒體想通過炒作招攬受眾,切一塊“廣告蛋糕”,擠進競爭的行列,是可以理解的。但我想,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煉和痛苦的反思,少數媒體的這種炒作總會消停下來。
【夢想批評】兩位專家是否認為電視傳播多頻道的開設能為更加有力的公眾討論提供一個批判論壇呢?互聯網能不能提供?
【特邀嘉賓:董關鵬】電視不需要那麼多的頻道,但是媒介確實需要多頻道的。因特網的出現,就是在補充電視的這個論壇的功能。電視很難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上做到現實互動,但因特網可以。電視頻道的擴張必須慎重,目前氾濫的上星頻道沒有什麼在發揮“論壇”的作用,倒是在不厭其煩地重播低質量的肥皂劇。未來的中國電視觀眾,期待的是小康社會的高質量電視産品,這跟頻道的多寡完全是兩碼事。
【布萊爾2】很對!
【夢想批評】當今媒介文化有何意蘊?大眾傳播全球化形式的崛起改變了日常生活的經驗性內容,然而同其他研究領域相比,傳播領域的重要性有多大?
【特邀嘉賓:劉建明】經濟全球化正在擴展自己的範圍,政治全球化似乎也露出了某些苗頭。比如,東西方在許多重大問題上能夠取得一致意見,這在十年前、二十年前或三十年前是很難見到的。這些全球化現象的發展取決於信息全球化的推動,也就是説,大眾傳播媒介的全球化是政治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重要推動力量,因此,傳播領域對於全球化的發展不是可有可無,也不是重要不重要的問題,而是一種動力。
【夢想批評】兩位老師怎樣理解頻道專業化、節目對象化、製作社會化、競爭有序化、管理規範化等。
【特邀嘉賓:董關鵬】頻道專業化已經包括了你後邊説的四個“化”,這是要對目前中國電視説的話。
【高正奎】那麼面對上面的四個“化”,電視人需要做些什麼?
【特邀嘉賓:劉建明】頻道專業化或者節目對象化要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辦好綜合頻道。沒有一個影響力很強的綜合頻道,頻道專業化和對象化不可能把電視辦成大眾傳播媒體。如果一個電視臺僅僅是小眾臺,這就是電視人的失敗。目前我們國家電視節目的製作還沒有達到社會化的程度,因此制約了電視節目的質量提高。所謂電視節目製作的社會化,是指經過批准的任何電視片製作企業都有權力生産電視産品,那將會造成空前的電視節目競爭,一批優秀的電視作品將在這場競爭中誕生出來。競爭的有序化是指競爭的充分市場化,市場化的成熟標誌就是:按照市場遊戲規則來運作,而不是按照行政規則來運作,市場遊戲規則的核心就是競爭法制化、交易法制化。當前,我國電視節目市場離市場遊戲規則還相當遙遠。
【夢想批評】兩位老師是怎樣看待“一種高品味的文化正處於受到一種美國廉價文化的淹沒的危險性”呢?這種正在入侵的膚淺文化不僅僅是對一種更豐富的高品味文化的民主發展構成一種野蠻的威脅,而且被認為是徹頭徹尾的意識形態問題。
【特邀嘉賓:董關鵬】全球化的時代有人説也是美國化的時代,但我覺得並不儘然。在發展中國家也出現了信息向發達國家逆向流動的趨勢,半島電視臺已經很好的挑戰了美國的新聞媒體。中國的媒體和其向世界廣泛介紹中國文化,在量上無法與美國的相同內容輸出相提並論,因此這是先天的不足。中國的近鄰日本也有成功的案例,他們既學到了西方最先進的機械的、電子的、生物科技的和信息技術的精華,也保留了幾百年沒有變化的榻榻米和和服,而且日韓兩國其實也在輸出大量文化産品影響中國,也就是所謂的“日流”和“韓流”。説它是意識形態問題,我覺得略有誇大,但是危機感卻不是應該沒有的。
【夢想批評】有人説“電話是一種對話媒介,傳播中通常需要至少兩個人的參與,印刷文化是一種熱媒介,電影也是熱媒介,電視是冷媒介”,那互聯網是什麼媒介呢?兩位老師怎樣理解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媒介的文化呢?
【特邀嘉賓:董關鵬】我不同意你引言當中的觀點,儘管可能是經典論述。全球化的時代、互聯網的出現已經要求所有傳統媒介都要兼有冷熱的功能,因為互聯網作為一個全新的媒體,它就是兼具冷熱的功效的。在全球化的時代,所有的媒介都必須成為對話的媒介,否則就會被淘汰出局。
【特邀嘉賓:劉建明】我不贊成麥克盧漢關於冷媒介和熱媒介的界定,實際上,電視是最熱的媒介,所以,麥克盧漢的説法令人費解。互聯網也是最熱的媒介,再過幾年或若干年,互聯網充分寬帶化,它和電視將沒有什麼區別。那個時候,我們可以在互聯網上看圖像新聞,看電視劇和電影,它將代替電視,或者説它和電視融合為一,將成為全方位的文化媒介。
【夢想批評】兩位老師怎樣看待當下網絡界流行的那種浮躁、華而不實、信息虛假、捕風捉影、概念炒作、互相抄襲等現象呢?
【特邀嘉賓:劉建明】社會是複雜的,人也是複雜的,一種新的傳播工具的出現,各種各樣的人都想利用它表演自己,所以,各種浮躁和虛假的信息以及伴隨著各種炒作便氾濫起來。它不會消失,但在法制嚴格的社會也不可能過度的氾濫,只有嚴格的監管才能把它控制在不危害社會公共利益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