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李希光、史安斌訪談 |
作者:張文娟 邢立雙 發佈時間:
2002-10-25 13:41:41 |
|
李希光教授訪談
【網絡主持人:絲路】李老師, 您認為國外的電視新聞有哪些好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又有哪些不足是我們應該避免的? 【特邀嘉賓:李希光】關於西方的電視新聞製作,我想在新聞採訪、報道,和製作方面有很多專業化的程序和技巧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這方面中國確實落後很多。主要學習的方面:一個是西方電視工作者的敬業精神,這表現在他們的新聞敏感,新聞報道的時效上;還有對事業的追求精神,特別是西方電視記者,對新聞事業終身奮鬥的精神,是中國電視工作者所缺乏的。我是國慶節期間到了CNN那兒做了一次考察,我在那裏發現,他們整個電視臺,放在一個大的“玻璃”裏。所有到亞歷山大去的人都可以隔著玻璃墻看到電視工作者每個人所做的工作,在他們最重要的新聞中心,相當於我們中央電視臺的新聞中心,有一個大概300人的工作大平面,所謂300人的工作大平面,就是每個工作人員,每人有一台電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 腦、一台編輯機,一台工作桌,平時是150台,如果沒有突發事件正常是150台,這是24小時工作的,周工作七天,每時每刻的都有150人在這裡上班。如果遇有重大突發事件,那麼這300人可能到新聞中心大平面裏來工作,在這樣一個大平臺裏我會發現和中國的電視臺有一個很大的不同,為什麼呢?在這裡這300個人,他們互相干什麼大家看得到清清楚楚。
【網絡主持人:絲路】請問李老師,中國的電視與網絡媒體如何真正實現國際化傳播? 【特邀嘉賓:李希光】從當前的全球傳播看,中國的電視媒體,還遠遠沒有達到全球傳播的程度,比如:我們雖然有幾家電視臺在美國開闢了頻道,但是呢?效果不是令人滿意,最不令人滿意的地方是沒有人看,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挑戰。我們國家的電視臺,你可能有錢購買它一個頻道,你也可以通過默多克互相交換一個頻道。但是,默多克的頻道到中國來大受歡迎,觀眾踴躍,廣告商排隊購買廣告時間,而我們到美國落地的頻道,由於沒有觀眾,不僅沒有廣告支持,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可持續發展的資金來源。為什麼會沒有觀眾呢?因為中國的媒體産業無論是報紙産業,還是電視産業,只談媒體的産業化及商業化,市場化,媒體的資本運作,只談媒體的商業運營,而不談中國媒體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那就是新聞改革。如果中國的媒體不從新聞改革入手無論你如何進行資本運作,産業化,市場化,你都無法在國際全球傳播的競爭中,佔領你的市場,站穩你的腳跟。
【網絡主持人:絲路】李老師,您認為在全球化語境下,我們的電視新聞媒體應該有什麼樣積極的應對策略,才能避免被妖魔化? 【特邀嘉賓:李希光】中國媒體在全球化語境下,面臨的挑戰就是自己身上的標簽,比如:美國媒體在引用中央電視臺的報告時,他總是在中央電視臺前面加一個字“中國的政府電視臺” 或者“中國的國家電視臺”。在全球化語境下,媒體前面加上“政府”或者“國家”,就會引起國際社會對你媒體産生不信任感。因為今天我們雖然不贊成思想政治全球化,只提經濟全球化,但是事實上當前的全球化,已經成為事實上的美國價值觀的全球化。美國價值觀相信新聞自由觀點,作為新聞自由,本來不應該受政府的控制,更不該由政府來辦電視臺。如果一家電視臺前面加上政府的電視臺,或者是政府辦的電視臺,美國的公眾和許多西方國家的觀眾就會認為這家電視臺是一家“非法”電視臺。那麼他們就會認為,這家電視臺播出的任何新聞,宣傳的都是不可以相信的。這對中國在全球化時代傳播自己的聲音,樹立自己的形象,將帶來很大的阻礙。
【網絡主持人:絲路】李老師,我國的高等新聞教育院係和主流媒體,如何面對當今時代培養出更高素質的大批新聞媒體人才? 【特邀嘉賓:李希光】新聞學教育是一種職業教育,也是一種人文教育。他的辦學跟辦醫學院、法學院、商學院一樣,是培養專業人員。作為一種職業教育,新聞學院強調的首先是人文精神;第二是職業道德;第三是職業技能,這跟培養一個醫生是一樣的。 我們首先要我們的新聞學院的學生,要關心人,要他把作為一個新聞工作者,視為人生最崇高的職業,因為他不是為自己活的。他為最廣大的公眾而工作。在醫學院裏,一個沒有拿過手術刀的人,是無法上手術臺的;在新聞學院裏,同樣也有這樣一個道理。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強調它的新聞學教員,要有一種媒體的從業經驗,否則我們的新聞教育就會變成一種瞎子摸象的教育。關於技能的培養,清華大學新聞學院,強調新聞學的核心,就是採訪、寫作。採訪和寫作,是新聞記者一生中都在不停學習和改進的,在這方面沒有什麼頂點而言。 所以清華大學把新聞採訪寫作課,作為清華大學全校四門精品課之一開設。目前,清華大學已經把新聞採訪寫作,與清華大學另外三大最受歡迎的課如:大學物理、計算機程序設計和生物力學並列。這表明:我們記者的看家本領,採訪寫作已經榮幸的在中國最高學府登堂入室,為此,我個人不僅感到驕傲,而且我也為中國的新聞工作者感到驕傲,由於他們的豐富經驗的積累、出色的工作,已經使清華大學的校領導,清華大學這所最高學府認識到新聞寫作這樣一個簡單的技能與大學物理,計算機設計是同等重要的學科。
【網絡主持人:絲路】李老師,有人説現在的電視人都很浮躁,不注重學習,所以電視節目使得一些有文化的人都不愛看,您認為是這樣嗎?作為資深的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學理論家,您能為電視人提點建議嗎? 【特邀嘉賓:李希光】電視人的浮躁與我們的新聞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在西方電視媒體上,電視新聞的最有名的主持人,都是新聞記者出身。比如CNN的最有名的亞裔女主持人韓玉花,她在給我的學生講課時説:她之所以今天能成為CNN一個有名氣的主持人,主要是因為她在當主持人之前,她做了17年的記者。她首先是從報道警察局開始,報道那種社會新聞,小偷、搶劫、販毒等,就是這些最艱苦的新聞報道,才使她有了今天。韓玉花對我的學生説,她的新聞播出稿,都是她自己親自寫的,而且採訪的提綱與採訪人的溝通,採訪選題的制定都是她自己在做。她説:如果一個主持人本人不是記者,那麼他就是一個念稿員,不是主持人,什麼叫念稿員呢?就是別人寫稿子,他拿來念。 我們新聞教育,過去幾十年來,把主持人定為文藝界人士,不定為新聞工作者,其結果是主持人關注的是自己的表演才能,而不是自己的採訪寫作技能。韓玉花説:她的成功在於她不會表演,她身上的一切素質,來自於自然。就是説她是自然的,而不是表演的,中國的主持人看上去浮躁淺薄,主要就是表演的成分太多,自然的要素太少。自然要素的缺少主要就是他們脫離人民群眾,脫離社會,整天坐在播音室裏,坐在演播室裏,他們接觸的就是話筒、化裝師、燈光師,與社會接觸少是因為他們不去採訪。 所以將來的新聞教育,要設法把電視的主播、電視的主持人當成新聞記者來培養,而且電視的主播一定要從新聞記者中選拔,而不是從新聞畢業生中直接尋找主持人。在中國和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的一個差別在哪?美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是越老越香,中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是越年輕越香,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幾大有名主持人ABC廣播公司的彼德 傑尼斯看上去60多歲了,ABC的夜間節目主持人Ted Kopphe也70多歲了,CNN的丹 拉司看上去也是60多歲的人了。美國電視臺很少用年輕漂亮的女子作主要節目的主持人,因為美國公眾更相信穩健的、成熟的男子,但是我這裡沒有任何性別歧視的意思,因為公眾更相信重大的新聞和重要題材的談話,出自老練、可靠的資深新聞工作者口中。
【網絡主持人:絲路】李希光老師,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新聞”?請就此問題發表您最後的高見。 【特邀嘉賓:李希光】我們需要真實的、及時的、公正的、視覺化強的、突出人性的電視新聞。
【網絡主持人:絲路】請李老師對《電視批判》與央視國際提出一些建議與希望,好嗎? 【特邀嘉賓:李希光】央視國際的《電視批判》聊天室學術水平高,特別是網友的問題非常專業,很多問題是網友經過認真思考提出來的。作為今天的嘉賓,我感到非常榮幸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各位網友討論這些專業問題,很多問題我今天回答的不是讓我自己很滿意,我希望在回去之後,再認真思考,進行研究。有機會我再回來央視國際的《電視批判》論壇,與各位網友深入交談,也歡迎各位網友有時間到我們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的網站,瀏覽我們今天談到的有關話題的研究文章或報告。
責編:邢立雙
|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