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文化?—《電視批判》第15次論壇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2-12-29 16:55:08 |
|
全球化時代,關注中國電視的未來
【網友嘉賓:雲慧霞】王老師您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中國電視應該有怎樣的走向? 【高正奎】引用央視國際的理念:視聽全球,傳播中國。把國際上先進的文化帶給大家,把一個完美的中國呈現給世界。 【王岳川 】當今世界,全球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但是,人們卻在全球化中進一步誤讀東方,甚至以西方中心主義的視野看東方,將全球化理解為:現代化=西化=全球化=美國化=基督化。這其中,現代化指的是一種科技制度層面,西化是指後殖民文化層面,美國化則是指霸權化和世俗化層面,而基督化指的是宗教層面。如此比附,將科技、經濟、軍事和文化統統納入其中,用一串等號來詮釋現代化的內涵。似乎全球化就等於世界性的單一化。這裡面問題很多,不可輕易放過。 從歷史上看,現代化是從500年前開始的。而500年前後,現代化在某種程度上可説是中化或東化。中國文化對西方的啟蒙精神和人文環境提供了可貴的文化資源:更早一些的西方人像馬可 波羅,非常讚賞並學習中國文化。四百多年前,意大利出版了《中華大帝國史》,作者門多薩描繪了幾近完美的中國形象,其中包含幾近神話的對東方文明的喜愛和追隨,轟動了整個歐洲。宋明文明的燦爛,使當時歐洲人心目中像天堂一樣富麗堂皇和繁榮的巴格達、拜佔庭都難以望其項背。 可以説,中國文化和經濟對世界性的現代化曾經有思想資源之功,怎麼能説現代化就是西化呢?應該説,在未來的探索中,整個人類需要東方,現代化不是“西化”,而且曾經“東化”。起碼,應是西化與東化的互相整合。伏爾泰寫于1745年的《人類思想史新提綱》中就認為:“吃著印度、中國等東方古國土地上生産出來的食糧,穿著他們織就的布料,用他們發明出來的遊戲娛樂,以他們古老的道德寓言教化習俗,我們為何不注意研究這些民族的思想?而我們歐洲的商人,則是一等找到可行的航路便直奔那裏的。當你們作為思想家來學習這個星球的歷史時,你們要首先把目光投向東方,那裏是百工技藝的搖籃,西方的一切都是東方給與的”。 中國電視應該有自己的聲音,不應該僅僅是對美國、日本、香港電視模式的挪用。應該調動電視手段,輸出中國文化精品,使中國的思想文化、藝術文化、和實用文化都能通過不斷的輸出而減少西方對中國的誤讀。 【魯西牛】請問程總編和王教授,你們怎麼理解文化帝國主義? 【王岳川 】文化帝國主義的提法不僅賽義德提過,而且湯林生也提過,其主要含義在於第一世界傳媒文化對第三世界文化形成一種文化掠奪和文化擠壓,因此第三世界弱勢文化無法直接與第一世界強勢文化抗衡,只能被動接受他們的文化價值觀,於是全球化使得全球文化本質化了。但是在我看來,第三世界對第一世界的文化接受不會是全盤的,而是有文化過濾、文化變形、文化對話的,這樣多元的文化有可能使文化帝國主義有可能瓦解。 【網友嘉賓:戴登雲】現在西方輸入中國的某些大片以西方的審美標準來主導中國的審美標準,就是文化帝國主義的一種表現。但是,文化殖民從來不是單向度的。對西方來講,文化殖民的過程包含對他者弱勢文化的局部認同,從而就可能局部地改寫自己。對中國而言,文化受殖民的過程從來都是接受與批判的過程。在接受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如果中國更具有批判精神,就有可能既認識了西方,又重新認識了自己。文化帝國主義不可怕,怕的是我們自己喪失了自己的眼睛。 【王岳川 】 請程老師回答:有一個問題爭論很大,電視文化或者説電視傳播文化與書面文化或者説文字具有怎樣的關係?是不是前者取代後者的關係? 【高正奎】是一個相互發展的關係,不存在誰取代誰的關係。文字越品越有味。 【yq117】我認為他們是一個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傳播文化和書面文化二者的載體雖然不同,但誰也脫離不了誰,只能共同促進,共同發展提高,這就是他們發展的共同特徵。 【程大利】電視傳媒和紙介質不能互相取代,永遠不能。電視取代不了後者,後者也不能取代前者。但是,兩者的性質不同,電視傳媒由於製作週期短,即時性、快餐性、娛樂性導致了它的簡單化,人們在看電視的時候也無法停下來思考,特別是對人們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所抑制,因為看電視的時候受眾很被動,思考空間太少,久而久之,形成視覺依賴。美國有一項調查:學齡前兒童看電視有利於智力開發,而入學後,特別是到了中學常看電視的孩子思辯能力明顯下降,特別是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緩慢。這就説明,影視不能代替閱讀,特別是自然科學,是離不開文字和圖書的。如果我們倡導個人化的獨立思考精神,還是要倡導讀書生活,倡導文字閱讀。我們在讀書的時候可以掩卷思考,可以回味詞句,可是這一切在電視文化中都不可能。所以前者永遠取代不了後者。 【王岳川 】請程老師回答我的第二個問題:新世紀的電視文化具有怎樣的形態? 【程大利】這個問題我真的還沒有思考,我可以反問你嗎? 【王岳川 】新世紀電視文化有可能更加多元,但將增加科技文化、思想文化、藝術文化和素質文化的成分,降低搞笑、肥皂劇和低俗文化的成分。當然,這有待於電視製作人群體和觀者群體的良性互動。 【水榭聽香45】請問王教授:在電視這種強勢媒體越來越主宰大眾心理、價值判斷和審美取向的形勢下,怎樣才能使電視質量積極提升,防止其走向墮落。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的? 【王岳川 】一個是借鑒海外高品味的文化節目,比如説:《探索》、《國際文化》、《東方奇觀》等等;第二,增加電視從業人員的文化層次和電視嘉賓的思想魅力,使電視更多的具有思想對話的光彩和藝術品味的氛圍,這樣有可能防止其走向低俗化。 【sansanr】歷來如此,凡是産生在民間的藝術形式最終都得被佔據文化主導地位的精英階層“接管”,構成他們的新式舞臺。詩詞曲賦,小説影視,無不如此。當知識精英將主流文化注入以技術傳媒為基礎的藝術形式之後,該形式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數量激增,失去的卻是樸實無華的天然去雕飾。對此疑惑,不知嘉賓有何高見? 【王岳川 】你好,謝謝你的問題!知識精英進入傳媒以後,有可能如你所説使思想數量激增,失去的是樸實無華的東西,但是,我們作為高校老師難道不正是在失去一些本然的東西——異化,而獲得復歸嗎——全面發展。民間藝術形式不會因為精英的參與而喪失。精英參與民間文化有時候又可能會改變精英的心靈編碼,您説呢?
【主持人】幾位網友嘉賓,你們認為中國當前的電視批評存在的問題是什麼? 【網友嘉賓:洪麗】中國的電視批評應該還沒有完全走向正規化,專業化,所以就我的了解而言,似乎更多的是一種沒有跳脫出來的過激之辭,而比較到位的、具有建設性的批評不太多,所以關鍵是有一群了解電視媒介傳播同時具有較深的文化修養的學者、文化界人士,認真地關注大眾傳媒,作出比較深入的評議。 【網友嘉賓:雲慧霞】我認為電視批評應該與電視創作實踐相結合,與影片反映的時代的、社會的文化內容緊密相連。同時電影批評歡迎拓寬現有的評論範圍,爭取更大的對話空間。 【陽光蘭心】現在一個主要的問題就是批評與創作脫節。 經常會有一些專家級人物來幫做電視的分析一些創作中的問題,提一些建設性意見。但電視是任何人都無法獨立完成的,而且電視也存在著目標與質量標準的不確定性。因此,創作者會在工作中很迷惑,他們的創作思路經常得經過層層把關,戴著鐐拷實在無法舞蹈。
【高正奎】電視在保護和繼承我國傳統文化所起到的作用是什麼? 【熱情薯片】我覺得好象非常大,就像是企業離不開電視廣告一樣,民族文化也需要電視來讓大家知道。 【高正奎】但是在事實上,年輕人喜歡一些日韓的,而本土的那些優秀電視節目有幾個年輕人喜歡呢? 【熱情薯片】我很佩服日韓就連偶像劇裏也處處都有和服、廟宇、櫻花、楓葉、柔道等,韓國世界盃最最鮮明的是民族形象!他們融西方元素,但同時不忘自己。 【王岳川 】説的好,在拿來主義又不忘掉自我,使得日韓在現代化過程中能保存本土文化,因此這説明一切全盤西化都是邯鄲學步。 【熱情薯片】所以我們才愛看日韓獨特的民族個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都和歐美一模一樣,我們也就不去看了。 【高正奎】我現在一直在想,我們的民樂為什麼在金色大廳那麼受外國人的喜歡,難道僅僅是因為一種新鮮感? 【熱情薯片】我覺得我國的民樂還忽視了很多東西,如古典的蕭、戰國時期和秦漢的編鐘、南郭先生吹的樂器……還有歌舞和服飾的配合!不知道當外國人看到這些東西時會作何感想?因為我們民族的底蘊實在是太深厚了! 【高正奎】我們不正是需要電視把這些包裝好,宣傳出去,讓更多的國人以及外國人了解我們的民族文化。 【熱情薯片】可惜人們對民族文化的思想都已經僵化了,好象十幾年來從沒有聽到過這些樂器上正式場合。我國的民族文化有很多,只要自己稍留心一點,隨處都能有靈感!也千萬不要只記住光頭辮子,那樣就太慘了。
【網友嘉賓:洪麗】我想這個作用只能是一種期待中的,還需要不斷完善,即怎麼借用現代化的機械媒體,傳示出美侖美煥的電視節目,這樣傳統文化才能具有吸引力。 【熱情薯片】我相信中國美的東西和有待開發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如中國仙女的形象,簡直真是太美了,還有俠客的形象,酷得使人晚上睡不著覺。 【網友嘉賓:洪麗】今晚的電視批判討論讓我學習到不少東西,真沒想到,具有侵蝕強權的電視也開始被批判,看來我們這個社會的批判力量並沒有缺失,這很可喜啊! 【程大利】誰來監督媒體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這是個很大的問題,這背後其實是整個民族的素質建設問題。因為媒體需要價值控制,倡導真實的、道德的、美學的價值取向。觀眾的眼界都高了,泡沫和垃圾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間。但是,民族的素質如何提高呢?那就要看政府的決心了。 【王岳川 】説的好!我國的音樂在現代化過程中確實已經相當程度的西化了。但是,八千年的骨笛,三星堆的玉珮清音,戰國編鐘,仍然可以為我們當代的音樂增色。需要的是,將他們納入我們今天的音樂文化肢體中。
【網友嘉賓:洪麗】程老師作為美術出版社的總編,對審美一定有很深厚的理解,我也看過您的一幅美術作品,殘陽如血,騎手投槍,非常具有震撼力。因此,我想問程老師,您認為電視應如何引導觀眾的審美趣味? 【程大利】趣味的問題是個好話題,趣味有高低,電視給於人的應該是一種高尚趣味。按美的多樣性原則,有壯美、有秀美、有崇高的美、有陰柔的美、婉約的美、催人淚下的美。這一切都會給人帶來一種視覺享受,乃至心靈享受,透過這些,還能給人一種精神的力量。我們的許多電視節目缺少這些,不知道編導究竟要給觀眾什麼?這點不明確。電視人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是:給觀眾什麼?觀眾又有層面的劃分,不能泛泛的説老百姓喜歡,老百姓是誰?王教授是不是老百姓?部長是不是老百姓?總裁是不是老百姓?要分層面,對不同層面的不同審美趣味要研究,要把目標鎖定,因人制宜,不能一個模式。不管對哪個層面都要倡導個性,提倡深度,不停留在淺表層次上。 【高正奎】電視文化的精髓在哪?在吸收外來文化的電視節目如何實現節目的本地化? 【玫瑰精靈紫虹】不管是外來的還是本地的,我覺得只要給人們帶來正面的反映,那就是精髓的所在。並且它還能夠給人們帶來幸福。
【網友嘉賓:雲慧霞】王老師您認為在全球化時代,中國電視應該有怎樣的走向? 【高正奎】引用央視國際的理念:視聽全球,傳播中國。把國際上先進的文化帶給大家,把一個完美的中國呈現給世界。 【srilan】電視批判是CCTV.com在互聯網上為熱愛文化的人們開闢的一片文化綠洲,你們幾位專家想為這片綠洲説些什麼,同我們一起來開墾與澆灌,共同建造一條通向文化綠洲的地鐵? 【熱情薯片】我希望開出最美麗的花朵,使人們驚奇! 【網友嘉賓:戴登雲】地鐵當然只能建在地下,但地下往往也就是天空。關鍵是在地下、在邊緣要想著天空和中心中的問題。 【網友嘉賓:雲慧霞】我還是希望這列車建在地上,可以讓我們看到地上的綠洲、天上的白雲,還可以呼吸著沒有污染的新鮮的空氣。 【熱情薯片】當地鐵開動的時候,就可以看見希望,我們嚮往到地上的花園去。 【網友嘉賓:洪麗】如果大家都來關注電視批判,我想我們的電視節目一定會作的越來越精彩! 【程大利】這句話説得很好,有信心就有前途,有責任就有結果,網友的責任正是電視希望的所在。誠如網友們所説:電視不是電視臺長和電視臺總編輯的,雖然他們負有重大的責任,電視是社會的,是每一位觀眾的,所以當每一位觀眾把自己看做是電視文化的主人的時候,我們的電視就會有更美好的前景。 【王岳川 】説的好!文化綠洲必然出現,前提是大家懷有共同的願望,拋棄過多的經濟決定論,拋棄過多的世俗化倫理,拋棄過多的文化虛無主義,文化綠洲就在我們前面,當然,還不能忘了我們的《電視批判》,它是保證文化綠洲不變色的關鍵。 【srilan】 理想主義在流浪嗎?何處是其歸宿? 【王岳川 】理想主義在流浪中尋找自己新的家園,對人類的發展要有耐心、恒心。 【yq117】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使社會的空間越來越大,人們接受信息和文化的途徑越來越廣泛,信息傳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作為我們的電視文化如何發揮好正確的引導作用是至關重要的。
責編:張青葉、邢立雙
|
共5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