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文化?—《電視批判》第15次論壇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2-12-29 16:55:08 |
|
2002年10月9日晚7:30,北京大學教授王岳川,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總編輯程大利做客《電視批判》論壇,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文化?” 這一主題展開了熱烈地交流和探討。 同時參與討論的還有王老師的博士生和北大碩士生,他們作為網友嘉賓的加入活躍了論壇的學術氣氛,閉版時間破例延長半小時,在結束時許多網友仍意猶未盡,現將當晚對話精粹選錄於此,與諸位共享。
對文化概念的闡釋
【王岳川】開場白:大家好,非常高興到央視網站做嘉賓和網友們討論電視文化問題。 【王岳川】主題發言:電視傳媒在促進人們彼此間的信息交流方面,提供了快捷多樣的形式。拒絕傳媒是愚蠢的,然而,同時又必須看到,大眾傳播行使自己的權力時,又在不斷地造成信息發出、傳遞、接受三維間的"中斷"。傳媒"炒"文化的負效應,使人們跟著影視的誘導和廣告的誘惑去確立自身的行為方式,傳媒的全能性介入中斷了人的獨處內省和人我間的交談。媒體具有"敞開"(呈現)和"遮蔽"(誤導)二重性,媒體不斷地造成各種"熱點"和"事端"。傳媒在多頻道全天候的持續播出中,人不斷接受儲存很多蕪雜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卻無法處理,並因超負荷的信息填塞而導致信息膨脹焦慮症和信息紊亂綜合症。電視終於將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習俗的人,連結在傳媒系統中,並在多重傳播與接受過程中,將不同人的思想、價值認同都整合為同一觀念模式和同一價值認同。這種傳媒介入所造成的私人空間公眾化和世界"類象化"有家庭化,導致了傳媒的全球化傾向。因此需要關注消費社會中傳媒的身體與自我問題、身體與他者問題、肉體取代靈魂而靈魂在肉體中沉睡問題,以及當代電視文化的若干具體現象,分析並作出科學的批評。 北京大學王岳川教授
【程大利】開場白:網友們,你們好!很高興能跟大家交流。我們一起就電視批評這個話題討論一些有意義的問題。 【程大利】主題發言:新科技革命以來,隨著數碼與網絡技術的推廣,人類進入信息時代和視覺文化時代。感性直觀的圖像的知識接受方式,使電視媒體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 毫無疑問,媒體對建立社會公共空間、推動信息交流、監督社會生活、倡導多元文化、改變人們的觀念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傳媒作用的日益擴大,也帶來諸多問題。 一、媒體權力的膨脹。今天,市場經濟環境下,媒體已成為商業文化的權威代言人。其影響力足以使思想界和學術界黯然失色。媒體按照自身的喜好和商業運作的規則不斷製造熱點,甚至以暫時的偏狹的需要和標準褒貶時事、臧否人物,使得思想單一、時尚氾濫。 二、 低俗化傾向。製作週期短,即時性、快餐性、娛樂性導致了它的表面化、簡單化,缺乏嚴肅的批判精神。影像傳播的直觀化接受方式取代了傳統的書籍閱讀方式,喪失個人化的獨立思考。 商業化運作:媒體已成為利潤極高的産業,它完全進入商品生産的規律之中,經濟杠桿支配著媒體。媒體培養公眾口味,反過來又加以迎合,比如暴力、煽情、揭人隱私以及言過其實的商業廣告、無休止地追星。不正當的市場競爭使媒體被利益所驅動,不問社會效果、乃至喪失新聞原則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誰來監督媒體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趣味。媒體需要價值控制。倡導真實的、道德的、美學的價值取向,抑制泡沫和垃圾。但是誰來實施?誰來監督?這背後其實是整個民族的素質建設問題。
【主持人】今天做客我們論壇的還有王老師的博士生和北大碩士生,也請他們與大家問個好吧。 【網友嘉賓:雲慧霞】各位網友,大家好。來到央視國際和大家交流,非常榮幸,希望我們就電視文化這個題目能暢談自己的看法。 【網友嘉賓:洪麗】大家好!我是北大的碩士生,非常高興能夠來到央視網站,參與電視批判的精彩討論。
【srilan】王教授,請用最簡短的幾個詞來概括電視“文化”是什麼樣的文化? 【王岳川 】文化的定義有成千上萬種,但是最重要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電視文化是我們接受信息的一種生活方式,它在三個維度上展示出來,一是寬度,攬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二是深度,它將觸及到人類靈魂的普遍性問題;第三是一定的高度,將對現代社會的文化品位加以提高。當然反方向的三個維度是我們所不贊成的,也可以説匱乏文化的。 【北京之秋】 怎樣界定娛樂節目的“電視文化”?娛樂節目怎樣做才能有“文化”? 【程大利】娛樂節目也要注意本身的精神含量,所謂這種精神含量就是它能給人以美感,有較高的審美價值。中國有一句話叫“寓教娛樂”,這種“教”不是説教,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它給人以某種啟迪或給人以某種感動,給人以某種思考,這樣我們就稱之為有文化,如果這一切都沒有,我們就認為它很無聊。電視的策劃、編導、主持人和演員自身的審美取向,他們的審美品味,審美格調決定著娛樂節目的高下。娛樂節目是很難做的,娛樂節目的製作人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有好節目出現。
【豌豌豆豆】王教授您好!我想説一些我對電視的疑惑,希望能得到您的解答。如果説傳統的電視主要承擔的是娛樂功能,那麼現在的電視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了一種信息渠道。雖然現在的電視無論在手段上,還是在它的深度廣度上都比以前有很大進步,可是最終是什麼東西可以使電視成為一種“文化”?您覺得電視是“文化”嗎?在這個無法拒絕媒體的時代,您認為“電視文化”應該如何面對“網絡文化”的挑戰?謝謝! 【王岳川 】電視是一個信息傳播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可以有非常精緻高雅的東西,也可以有一些低俗的東西,但是人類終將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使得電視成為一種精神,成為人與人之間對話的一種橋梁,所以它是信息時代的一種文化。 【浪漫永恒】電視文化是否等於“雜家”文化? 【王岳川 】電視文化相對來説是一種平民文化,因此它在探討問題的時候將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它不僅僅是為一小部分人服務,它要為最大多數的民眾服務,所以這種多元文化的選擇和定位使得它的形象比較雜,但是在這種雜當中它將突出真正的文化意義和精神需求,並且為海外的對中國文化感興趣的人提供一個窗口。
【網友嘉賓:雲慧霞】文化無處不在,一言一行都是文化,你説的問題是想問如何表現出自己的優秀文化,這既是媒體應該考慮的問題,也是每個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考慮的問題。你的看法呢? 【王岳川 】您説的很對,每個個體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表現自己的優秀文化,但是媒體是後現代社會最重要的傳播渠道和高能量的傳播方式,它將無數個個體通過它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電視文化群體,改變著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改變著電視文化的形象。 【陽光蘭心】我覺得電視目前還算不上什麼文化,只不過是文化的載體,所謂的文化底蘊不過是涉獵了文化而已。 【開往春天的地鐵82】對,對,我很同意你的看法。 【王岳川 】您的看法很有道理,文化的載體也有一個文化化的過程,當文化的含金量升高的時候電視就會找到自己的文化底蘊,電視就不會僅僅是涉獵了文化。 【陽光蘭心】就從近幾年的電視發展來看,它在內涵上經歷了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一批人做到了某個高度,另外一批人又從頭做起,似乎繼承性很差,年輕人更熱衷於否定。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只有電視剪接手段有明顯的提高。
【高正奎】美學對電視的發展有什麼推進作用? 【程大利】美學對電視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電視人還是電視的受眾,都有一個審美問題,審美就有價值取向和價值判斷,而審美就是美學中間的重要問題。我們學習美學最重要的是解決審美問題,審美是美學的實用,所以它對電視的作用不言自明。 【浪漫永恒】目前有很多美術專業的人轉行做影視,請問程教授學美術的人是否適合搞影視?我認為影視是三維立體視聽藝術,而美術是二維平面藝術,有不同的專業性。 【程大利】學美術的人搞影視應該説有一定的畫面基礎,但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影視最重要的是需要思想, 中國美術出版總社程大利總編輯 需要一種文化責任感,在這個前提下,然後去談審美問題和由此帶來的技術層面的問題。 【唐朝農民】程老師——您是搞美術的,能説説美術和電視的關係嗎? 【程大利】美術和電視的關係是很密切的。電視藝術是視覺藝術,但又綜合了文學、美術、攝影、電影、音樂等形式的許多功能。它是綜合藝術,最終以視覺藝術形式出現,以影響畫面的形式出現。所以就要研究視覺藝術規律,要講究視覺藝術的美感。可是許多畫面無美感可言,人們就把它關掉了。繪畫藝術講境界、講氣韻、講構成,講色彩、講精神含量,這些都值得電視畫面學習借鑒。
責編:張青葉、邢立雙
|
共5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