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畫面語言?—《電視批判》第14次論壇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2-12-29 16:55:33



    2002年10月2日晚7:30,解放軍畫報社大校、高級編輯駱飛,中央電視臺主任編輯鄒亞丁做客央視國際網絡《電視批判》論壇,與網友就“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畫面語言”展開了交流與探討。
    有人説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也有人因此擔心讀圖會使我們的思維變得簡單化。的確,不管是平面的還是立體的,靜態的還是動態的,這個時代更多的信息量蘊涵于圖片、圖像之中。兩位嘉賓,一位是攝影家,一位是知名編導,他們對這樣的問題會有什麼樣的見解?在圖片、圖像氾濫的時代,我們又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畫面語言呢?讓我們共同關注他們的談話。


                                主題發言

    【主持人】各位新老網友,大家晚上好,我是絲路,歡迎你們準時相聚《電視批判》論壇,希望我們共同度過一個美好的夜晚。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畫面語言”。今晚的兩位嘉賓解放軍畫報社大校、高級編輯駱飛,中央電視臺主任編導鄒亞丁已經來到了我們的網絡演播室。先請他們分別來個開場白吧。
    【鄒亞丁】各位網友,你們好!非常高興能和你們一起就電視節目進行交流!
    我從83年到中央電視臺就開始做電視工作,至今做了快20年了。做電視做的時間長了,可以説是越做越困惑。電視事業發展得非常快,快得讓人意想不到,以至於搞電視的人魚目混珠,有許多非電視專業的人到了這個行業,他們有很好的思維和觀念,但是,對電視語言缺基本功。我收到過很多觀眾給我們編導組的來信,許多觀眾對電視的粗製濫造,鏡頭語言的模糊不清很有意見。由於現在國外的一些影片、好的電視節目可以通過不同渠道引入到我們的家庭裏來,所以現在的電視觀眾水平很高,對畫面語言的接受能力很強。流暢的影片、好的畫面,觀眾很快就能喜歡,這類優秀的影片和電視節目看多了,自然對那些粗糙的東西接受不了。應該承認,目前我們的電視界有許多節目是拼湊出來的,甚至一些好的編導也要做一些拼湊的電視節目,原因很簡單,因為,電視每天都要播,電視的創作已經成為生長化的行為,完全是按模式來生産。今天能夠到這裡來做客,和各位網友交流,是我的榮幸。下面我想就電視語言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現場全景
    【駱飛】大家好!我是駱飛,在解放軍畫報社工作。非常高興,在《電視批判》裏同大家一起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這樣一個既嚴肅又輕鬆的話題。
    先完成規定動作,説説“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畫面語言”?有人説,21世紀是讀圖時代,也有説是圖像時代。這説明大家對圖像文化的重視。我以為,圖像時代還沒有真正到來。準確地説,我們正面臨一個前所未有的"圖文時代"。自從一個半世紀前,狄蓋爾發明了攝影術,伴隨著科技發展而獲得嶄新翅膀的圖像文化便以不可阻擋之勢迅速發展起來。特別是攝影、電影、電視迅速崛起,成為時代的寵兒。電視和攝影一樣,也許因為生長期短,問題還不少。要健康發展,要迎接新的挑戰,必須揚長避短。電視和其它傳媒的不同之處,換句話説,它的優勢就在於,它是通過聲像對位的畫面語言吸引觀眾的。它所傳遞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發生、發展以及結果的喜怒哀樂,都是靠視覺語言,靠畫面情節,靠形象説話的。無論是什麼電視節目,也不管你在前頭冠以什麼天花亂墜的欄目名稱,只要你的畫面語言不過關,你的電視語言不新穎、不生動、不深刻,你的視覺衝擊力不強,觀眾就會在幾分鐘甚至在幾秒鐘調換頻道。幹嘛要在電視機前冒著損傷視力的危險去聽節目而不去找一個舒服的地方躺下來聽收音機呢?我想,大家都不傻,都會選擇。電視節目最起碼的要求應該是能看、好看。要能夠通過畫面語言流暢地記錄社會、生活、人物、事件,傳達原材料、原場面、原元素的精神風貌神韻。具體地説,要新穎、生動、深刻。老一套的面孔大家會煩,新的表達才能引人入勝。而生動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有興奮點,要抓人。至於深刻,那是一個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深刻的電視畫面語言,而是這樣的畫面語言提煉太不容易。不知道你們看過"鳳凰衛視中文臺"關於"9.11"的電視報道沒有?其中就有不少準確、深刻的畫面語言,大家可以回想一下。

         
                              對話攝影家駱飛先生

    【主持人】駱老師, 您認為成為一名優秀的攝影師,最重要的素質是什麼?
    【駱飛】怎樣才能做個優秀的攝影師?這個問題很大。要做一個基本稱職的攝影者已經很不容易,若要做得優秀,更是難上加難。同樣是拿相機,優秀不優秀的區別在哪?我想,區別至少有這麼幾點:一是感覺。沒感覺的人是不能搞攝影的。這包括思想上的敏銳感覺和藝術上的獨特感覺;二是人品人格。幹什麼都要講這一點,搞攝影尤其要強調這一點。你是拿著相機直面人生,直面事物,直面一切。你的作品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來的就是你的品格修養,你的內心,你的情致。如果你沒有寬容博大的胸懷,沒有善良友愛之心,沒有對萬事萬物的情意,你就不可能幹好攝影;三是嚴格的專業技巧。攝影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複雜創造的一項體腦結合的行為,是技術和藝術高度結合的過程。面對複雜情況,滿足特殊要求,實現個性創造,過硬的專業技術,不可或缺。關鍵時刻,拿不下畫面來,一切都是白搭。四是文化素質、文化修養。這是根基、基礎。如果這個根基不好,你就是有很好的技術技藝,也不會有上乘之作。你或許只能是精通攝影技術能玩相機的工匠、攝影匠。真正的藝術永遠不會只是靠技術生産出來的。它需要綜合素質的錘打、文化爐火的冶煉、藝術修養的灌注。
    藝術永遠是需要人的創造性的,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你舉起相機,就得選擇拍攝對象,決定了拍什麼,還要考慮角度、光線、色彩、影調等等,這裡面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唐詩裏有這樣的句子:"兩隻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就是用色彩創造了意境。攝影同樣要用色彩説話。再比如,音樂講究韻律、節奏,而攝影的畫面語言也同樣有韻律和節奏。無論什麼藝術,包括電視和攝影,都必須構築在一個堅實的根基上,這不是什麼別的,就是雄厚的文化基礎。作為一個創作主體,必須自覺進行審美結構,將自身的價值、理想貫徹于一個龐大系統之中,這就要求自身的素質,綜合素質不斷提高。否則,就難免捉襟見肘,甚至會鬧出笑話,玩出問題,別説“舉重若輕”就連“舉重若重”都達不到。藝術本身如果失去堅實的文化基礎而變成狹隘的個性化操作,而缺乏人文精神,就無 解放軍畫報社大校、高級編輯駱飛  
法妥善地處理從藝術內部到藝術外部的各種矛盾,就無法使作品達到具有深度的時代性與歷史性的統一。由時代、環境、個人素質與藝術個性的綜合而成的對歷史、生活、自然與人類的深層把握,是攝影藝術不可或缺的靈魂。如果沒有它,作品恐怕要大打折扣。

    【主持人】駱飛老師,從傻瓜相機到數碼相機的普及,使人似乎拿起相機就能拍攝,您認為攝影之所以成為藝術,它的要素有哪些?
    【駱飛】自從一個半世紀以前迪蓋爾發明了攝影術,攝影以非常迅猛的速度向前發展,以前有許多技術問題都被電子技術、數碼技術代替,特別是傻瓜相機和數碼相機全面普及。但並不等於拿起相機都能拍出非常好的藝術作品,原因在哪呢?就在於攝影藝術不是對生活的翻版,不是見到什麼就照什麼,照了什麼就都是作品。攝影藝術是攝影者思想觀念、藝術修養、專業技術以及文化積澱的綜合表現。要讓攝影真正成為藝術,就不僅僅是照的清楚還要有思想,要有藝術的感染力,要有視覺上的表現力。而這一切都來源攝影者的藝術創造力,來自於對生活、對周圍事物的獨特感受力。真正稱為“藝術”的作品應該有明確的主題,也就是要讓大家讀懂你説些什麼,要説的東西很多,你的選擇很重要,要説得新穎、説得深刻很不容易。另外,要有形象生動的畫面語言,靠畫面説話,不是空洞的、公式化的説教。

    【主持人】駱飛老師,可以談談《祖國在我心中》這幅攝影作品的構思嗎?
    【駱飛】《祖國在我心中》,是主題性作品,但它有藝術表現的考慮。在確定了愛國主義的主題之後,要把概念變成形象,要把抽象的文字轉化成形象可感的視覺語言,這是攝影者經常要遇到的。這幅作品,場面很大,幾千人的升旗儀式,你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選擇,我之所以沒有在這其中抓特寫或中景,而拍攝了大場面,不只是為了大而大。我認為,這麼重的主題,有這麼巧的機會,一定要拍得大氣,而畫面處理又不能雜亂。色彩上,綠色基調為主,加上紅旗的紅色,白手套的白色。只有三個顏色,單純、協調,而又明確。綠色交  駱飛攝影作品:《祖國在我心中》
待了軍人,紅色成了視覺中心、趣味中心,白色與紅色呼應,又交待了主題,深化了主題。同時,我注意了畫面的韻律感和節奏。這是一幅真正用攝影的視覺語言説話的作品,你不再需要為它作任何注解,主題一目了然。

    【主持人】駱飛老師,看了您的作品《依天俯地樂山大佛》,很受震撼,可以談談這幅作品的構思嗎?
   
【駱飛】《依天俯地樂山大佛》,是在四川樂山拍的,樂山大佛舉世聞名,“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其威凜然,其勢浩然。確實不可多得,不可不見。我對這尊大佛的感覺不像一般的遊客,只是去欣賞它,我記得當時,站立許久,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用中國傳統美學説法,找到了一種意境,天人合一的境界。我隱隱感覺到,人與佛在對話。你看,大佛巍然,雄踞于上,俯視人間蕓蕓眾生,或許有許多感慨。所以我從一個特別的角度,俯拍了這尊佛,企圖把攝影這"第三隻眼"與大佛的眼統一     駱飛攝影作品:《依天俯地樂山大佛》
起來,用與大佛視點一致而又高於大佛視點的制高點,重新審視大佛以及大佛周圍流動的人群和紛繁的生活。也許,看了這張照片有人會悟出點什麼,那樣更好,達到了一種更新的境界"悟境",這是藝術的高點,也是欣賞的亮點。當然,也可能你看了以後,什麼感覺也沒有,那也不要緊,一切順其自然。

    【主持人】您的作品《背負希望》中,那浸染著汗水的一個個十字架給人印象非常深刻,當初您是如何構思這幅作品的?
    【駱飛】《背負希望》是不少人推崇的。實質上是意念很明確、思想表達很強的一幅作品。它是1999年攝自北京的沙河閱兵村。戰士們為了迎接國慶檢閱,在攝氏40多度的高溫下,練正步,走隊形。記得那天攝影者很多,但大多是從正面拍攝。我這幅照片,大家看了,是從背後拍過去,為什麼要選擇這個角度?我先是完全憑感覺。我當時首先看重的是這個閃光點:十字架。戰士為了使背更挺,身姿更雄健,都背上了十字架,這是訓練技術的考慮,但它作為一個符號,在陽光下,在戰士身上閃閃發光,我一直看著它,先是心動,  駱飛攝影作品:《背負希望》
繼而産生衝動。在這個前提下,我進行認真的構思和選擇,又抓住戰士用力踢起的綁沙袋的小腿和汗水濕透了的脊背。現在看來,這些元素是很有表現力的,將它們有機地組合疊加在一起,既産生了較強的視覺衝擊力,很深刻地説明問題,又避免了以往正面表現的"老一套"、"公式化",給人多少有一點新鮮之感。我想,這種情境下,戰士的面部表情並不重要,觀者要看到的,要想到的,是那一顆顆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滾燙的心。誓言無聲,卻鏗鏘有力: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這熟悉的旋律一下子會在我們心裏激蕩起來。

    【wanghui-0311003110】攝影一定要有美術基礎嗎?
    【駱飛】攝影和美術是不同的藝術門類,有許多方面的要求是互補的。如果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再從事攝影,一定會有很多好處。因為,你對色彩、線條、影調、構圖等等方面有一定的鍛鍊和修養,而這一切也是攝影需要的。但是,並不是等於你搞過美術就一定能搞好攝影,因為攝影有它的特殊要求。攝影是瞬間的藝術,它用的是減法。同時,它面對拍攝體有一個瞬間判斷和選擇,在這裡眼光很重要,而美術常常是用加法,可以根據自己的構思一筆一筆地往畫面上加,可以反復修改直到滿意為止。攝影也不一定非要美術基礎,但有美術基礎更好。這樣的回答你滿意嗎?

    【高正奎】大家都記得,解海龍有個作品《睜大眼睛的小姑娘》,請駱飛老師從一個攝影記者的角度來解讀這作品!
    【駱飛】看來你對攝影作品很有研究,這幅作品是解海龍拍攝“希望工程”中的一幅,現在已經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成了“希望工程”的代表性符號。這幅作品對人物的神態抓的很準,生動地表現了貧困山區孩子渴望知識的心情,一對睜大的眼睛也是整個畫面的“眼”,許多要説的話都通過這對眼睛傳達給觀眾讀者,給人有一個很深的印象,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視覺衝擊力和藝術感染力。

    【麥田守望者34】我希望電視媒體多多關心社會弱勢人群的命運,真正做人民的喉舌。
    【yq117】請問駱編輯,如何拍攝出詩一般意境的動人畫面呢?特別是紀實性,還有綜藝節目、故事片等影視圖像。
    【駱飛】你這問題提的很好,看來你是個熱愛生活的人,也是個充滿熱情的人,要使我們的文藝作品充滿詩情畫意,首先作者的心中得有詩情畫意,需要有一定的文化修養,當然還需要有對藝術的精通。
    【yq117】謝謝駱編輯的回答。我覺得作為攝影藝術家也應該富有激情,這一點我覺得很重要。有了好的技術,為什麼有的還不能拍出震撼力、衝擊力的畫面來呢?我覺得主要是缺少對生活的激情。激情是人們心靈對生活感悟的具體表現,感悟的越深刻,對生活畫面聚焦的越清晰,就越能深刻反映出事物的本來面目和人物的心靈,這樣的畫面語言可能更感染人。

    【草兒不私語】現在好像大家都比較喜歡一種陰柔美的,有點壓抑,或者模糊的畫面,這難道也是一種趨勢嗎?
    【駱飛】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水平!藝術的多元化似乎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是陰柔美是相對於陽剛美而存在的,有人喜歡陰柔美,事實上是對過去我們有太多的慷慨激昂的標語口號式的“創造”的一種反叛。這並不是也不可能成為一種趨勢,但它有存在的合理性。陰柔也好,壓抑也好,模糊也好,都必須符合創造的意圖,否則就沒有什麼意義了。前不久,播出的電視連續劇《激情燃燒的歲月》其實是很陽剛的,大家也很喜歡。看來,“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才是正常現象。

    【唐朝農民】你看看CNN記者拍出來的畫面,那就知道什麼是激情。他們為了最好的畫面,最好的視覺效果,往往離戰火最近。
    【駱飛】你説的很有道理,不僅是搞攝影,從事任何藝術活動都離不開激情,技術問題常常不是主要的,有人技術掌握的很好各方面的設備也不錯,可就是出不來好作品,原因在哪?恐怕跟他對生活缺乏理解、缺乏激情有關。創造需要一個好的狀態,有的時候進入了狀態就拍什麼有什麼。你同意這個看法嗎?
    【熱情薯片】我覺得,好多作品我看了很感動,有時就連走在路上時也能浮現時電視中的東西,很多畫面甚至能夠讓人覺得找到內心的最深處的感覺,我真的很佩服攝影師,有時甚至超過寫小説的人!

    【唐朝農民】請問駱老師,在電視畫面的拍攝上,我們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多大的差距?請實話實説。
    【駱飛】看來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人,很關心我國的電視發展。説實話,我們現在的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還很大。我跟你説一個例子,1992年,我應邀到美國去訪問,參觀了好萊塢影城,當時的感覺就好像是“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我對朋友説:相比之下,我們好像要落後50年,許多東西我們見的少,研究的少,人家的電影電視對畫面處理十分講究,甚至不惜代價。十多年過去了,我國的電視事業發展很快,但是問題也很多,急功近利、浮躁心理、利益驅動等等都妨礙著我們在電視畫面的拍攝上多下功夫。我們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缺乏研究。我真希望我國的電視很快與國際接軌。

    【幾度空間】我覺得畫面就是給人一個美的感覺。
    【駱飛】從審美的角度説,任何藝術都應該給人帶來美,無論是攝影畫面還是電視畫面,當然也要給人以美感,但這不是全部內容。畫面要傳達的東西很多,它包括真實的再現環境、人物、事件。它只是一種與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藝術語言,最終要表達的是真善美。


責編:邢立雙

 共3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