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電視之母”與“文學之鏡”—《電視批判》第10次論壇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2-12-29 16:57:53



                   作家——劇作家——優秀電視劇

【唐朝農民】一部好的電視劇,起關鍵作用的是誰?
【開往春天的地鐵82】我告訴你,電視劇的內容。
【高正奎】是劇本。
【小餮】我想的是劇情吧?
【黑雪39】還有導演。
【張銳鋒】我想,編劇可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劇本的成功與否是整個電視劇成敗的關鍵,它是起點,也是貫穿、籠罩整個過程的力量所在。
【楊志廣】首先,第一重要的是編劇,劇本好才給導演和演員充分施展的天地。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流的導演,大腕的演員,戲卻不成功,關鍵還是本子不好。
                
【唐朝農民】二位老師——你們覺得中國的電視劇為什麼每年拍得不少,而精品卻少之又少?什麼原因?
【格子布1980】你説一部《還珠》就搞得萬人空巷的,誰還會靜下心來去搞精品呀! 
【唐朝農民】別提那個“還珠”了,簡直就是胡鬧!
【開往春天的地鐵82】就是,我從來不看個濫東西的。
【小餮】你們的水平那麼高啊!我怎麼看著挺過癮的呢?
【楊志廣】據説是市場需求量極大,而高質量的創作人員,尤其是編劇、劇本供不應求,因為精品是不能大批量“救場式”創作出來的。

【黑雪39】編電視劇的是不是作家?
【熱情薯片】至少在我看來編動畫片的編劇,都是小學一年級畢業的,所以才把四大名著改寫成了“大王、混蛋”連罵人都沒有一點水平的粗話髒話!
【唐朝農民】別提中國的動畫製作了,簡直不值一提!
【黑雪39】所以,電視越改越差。
【主持人】據我所知,大家的一致呼聲是現在缺少好的編劇,也確實有一批作家轉型成劇作家了。不過電視畢竟與文學還有許多不同,所以並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成劇作家。
【黑雪39】中央臺辦個作家改行編劇培訓班,不就解決了。
【主持人】這個主意不錯,問問今天兩位老師願不願意。兩位老師,現在很多搞文學的人轉型寫劇本了,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們還堅守著自己的文學家園?
【黑雪39】是啊,沒有聽説過,改行能賺大錢嗎?
【青春殘酷物語錄】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空間,不一定轉行的都成功!
【張銳鋒】許多從事文學創作的人們,轉而從事影視創作,這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對於影視界來説,這是一件好事。作家和學者的參與,有利於提高影視的藝術性和表達深度,有利於提高影視的價值和聲譽。我們知道,從傳播學的意義上看,影視是一種現代手段,它的傳播力度比文學更大,覆蓋的面積更廣,在短時段上影響力更強,也更易於被大眾接受。它可以在短時間裏佔有空間。而文學是一種古老的藝術,它一代一代地向下傳播,它更多地佔有時間。這是影視不能做到的。文學創作者轉向影視創作的有幾種情況,一種是,作為個人的生存策略,影視工作可能比文學創作更能賺錢,也更易於被社會認可,尤其是被大眾認可,也更易於獲得社會知名度。似乎在金錢和個人聲譽兩方面,都是一條成功的捷徑。另一方面,有些人在從事了多年的文學創作之後,發現自己在影視方面更能夠施展自己的才能,這是一種自我發現。還有另一種情形,那就是,對自己的文學才能開始懷疑,覺得自己在激烈的文學競賽中被淘汰,被迫地以寫作為生,這是一種明智的撤退,一種對事業的降格以求。當然,我是針對這種轉行的現象而言,並不是説,影視的創作不需要才華。也許還有一些人,擁有選擇的權利,且缺少自我選擇的能力,因而就可能追逐時尚,走向了影視創作之路。人們有時簡單地投向誘惑,是可以理解的。
            
【唐朝農民】二位老師——怎麼解決電視劇的語言粗俗問題?我覺得這還是編劇的問題,【楊志廣】劇本寫得精緻一些,這些問題就能夠解決。
【唐朝農民】好象他們不來點粗俗的,就不足以顯示他們的潮流!
【格子布1980】粗俗是不好,不過太文學的也不好,演戲的痕跡太濃。
【熱情薯片】《大話西遊》中那種雖表面粗俗的話,但卻有一股十分活躍和不俗的氣質,這遠比大陸某些電視劇的死板要好,建議大陸千萬不要再有動畫片中那沒水平的“大王、混蛋”之類幼稚臺詞。 
【小餮】要是電視裏那些光著膀子的大老爺們張口閉口都之乎者也的,觀眾不暈才怪了……

【zxf029】楊老師,如果給你一筆足夠的資金,你選擇受歡迎的電視劇?還是作家電影,有品質,沒市場?
【楊志廣】如果我生活無慮,我會傾向於探索內心,追求品質。因為不缺錢,就可以不考慮市場。
【開往春天的地鐵82】其實我是一個不太懂得文學的人。電視節目中的那種配樂的散文形式很好,還有cctv10做的節目在體現文化方面好像來的更直接。
【王二Y】聽人説一流作品印成書(沒啥人看),二流作品拍電影(看的人不多),三流作品拍電視劇(好壞混個臉熟),楊先生以為如何?
【格子布1980】那是因為一流的人太少啦!
【楊志廣】從某種意義上説,這三句話有一定的道理,所謂一流作品,就是指作家的思考比較深刻,個人特點比較突出,文學探索意味比較強的文學作品。這樣的作品往往只在文學圈子裏受注意,一般讀者可能不會太關注。其它的作品——“二流”、“三流”,往往會更考慮市場的因素,考慮受眾的接受程度,考慮可讀性,所以,也就往往情節上比較好看。因此,容易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但是,實際上這種合理性也是很有局限的,古今中外,很多公認的一流的文學作品,被拍成了很好的電影或電視劇。

【主持人】文學藝術在電視蓬勃發展的今天,是否已經被推向了邊緣?
【張銳鋒】文學在中心或是被推向邊沿,實際上都是一種假設。文學和別的職業一樣,其位置從來是比較確定的。曾經有一個渴望表達的時代,那時,似乎文學出現在中心,為更多的人們所關注。現在人們看到了表達的虛無,利益變成了更重要的東西,文學好像就到了邊沿的位置上。是人們的目光掃到了別處,而不是文學本身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文學黯淡下來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回歸自身的過程。因為,人們附加在它身上的東西脫落掉後,文學才能真正地顯現出來。實際情況也正是這樣。20世紀90年代以後,文學也開始進入了空前的繁榮期。
【滄浪飛鴻】為什麼網絡文學不登大雅之堂,而純文學卻在象牙塔裏不下來?網絡文學就沒有好作品嗎?
【唐朝農民】其實網絡文學有他獨特的地方。
【張銳鋒】我同意“唐朝農民”的説法!網絡文學的確有獨特的地方,因為它幾乎都是即興之作。因而,它反映了創作者此時此刻的思想狀況。在我看來,今天的網絡文學是不成熟的,缺乏純文學中那種千錘百煉的語言、結構和內容。這種不成熟,不是因為我們從事網絡創作的時間短,而是由網絡文學的性質所決定的。它要求我們迅速捕捉到突發的火花,並迅速將它凝聚到文字中。因而,它帶有極大的原始性,在某種意義上説,更能夠展現真實。

【唐朝農民】請問楊老師——盜版給文學帶來了什麼影響,電視有盜版問題嗎?
【瀘州的老窖】電視應該不會有吧?從沒聽説過啊!
【黑雪39】應該沒有吧。
【楊志廣】盜版給文學創作帶來的肯定是災難,作家們因此受到的損失是巨大的。盜版只造福了那些盜版商,讀者們讀到的粗製濫造的盜版作品也是受害者。電視當然也有盜版問題,任何好的,受大眾歡迎的,都可能受到盜版的侵害。

【yq117】張院長,當前一些主流文學作品“淺藝術”現象也值得注意。有的不注重藝術功能,缺乏審美欣賞價值,“説教”太濃,藝術上平庸乏味,文學的功能和價值沒有得到較好體現和發揮,使人們敬而遠之。您認為如何改變這種現象。
【格子布1980】這種作品註定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你放心吧,時間自然會把他們刪去。
【張銳鋒】藝術的價值在於其恒久性。那些“淺藝術”的作品註定經不起時間的考驗,它們時刻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説教味”太濃,可能是主題先行的後果之一,也是創造力低下的體現,文學的功能和價值從來都由那些頂尖級的優秀作品來支撐。從時間的方向看去,次質的作品往往是陪襯,儘管它們數量巨大,在市場中也可能短時的熱銷,這是一種普遍現象,要改變這樣的現象是非常困難的,它必須依賴時間的篩選。

【yq117】楊主編,一些從事文學作品創作的作家游離時代,脫離社會生活,不願意直面社會,有意無意回避社會矛盾,對反映和記錄時代不感興趣,有的只重經濟效益,不顧社會效益,一味的迎合世俗,對這種現象您們是怎麼看的呢?
【楊志廣】我很同意您的這種分析,現在的創作中確實存在著這種傾向,有些作者或者只圖掙錢,或者視而不見社會現實和老百姓的生活實際,一味的自説自話。我個人和我們的刊物只能對這樣的作品不予扶持,而大力支持那些關注現實,直面人生的作品。
【唐朝農民】可大環境好象不怎麼支持這方面的創作,好象對於反映現實題材的電視劇都不怎麼感冒?對於一些社會問題,電視劇反映得很少!
【格子布1980】所以現在好多片子只能以古論今。
【yq117】請問張院長,一些劣質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影視作品,為什麼能“賣得出”,大概還是有“買方”,要不怎麼有一定“市場”呢?
【張銳鋒】一些劣質的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大量銷售,是因為在創作者、編輯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一個隔層,那就是市場的營銷者對市場缺乏認識。在他們看來,只有低擋的東西、閱讀的東西,才有市場,才能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這樣,就形成了出版者與市場之間的錯位。消費者需要的,市場上缺少甚至沒有,消費者不需要的,市場上大量氾濫。當人們進入市場之後,只能被迫的選擇與自己真正的喜好有差距的東西,只能降格以求。這樣,反過來又給市場造成低劣作品旺銷的假象,給更多的出版者以錯覺。

【yq117】楊主編、張院長,文學是電視文化的最基礎的資源,您二位認為,作為文學的創作者是否有一個如何定位的問題。
【唐朝農民】任何東西都有一個定位,就向個人一樣,希望達到一個什麼高度,然後朝這個目標前進。
【楊志廣】肯定有“視點”和“定位”的問題,實際上每個作家一定都有自己的視點和定位,您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也不是唯一的。因為文學藝術服務於人民的渠道是多方面的,主旋律和百花齊放都是需要的。您提的是一種高要求,有使命感的作家應該朝這方向努力。

【主持人】你們認為電視文化怎樣才能體現“人文關懷”?
【熱情薯片】先藝術,後攢錢。
【小餮】邊藝術,邊賺錢。
【熱情薯片】有的時候人們往往當用心想一事的時候,事實卻會相反,光記住發財了,最後品質下降了,財源還是沒有!
【格子布1980】以人為本,深刻體現人的內心、需求、精神世界等等。不要老是追求空洞的、浮躁的娛樂遊戲,真正把人放在首位。
【楊志廣】我覺得格子布的説法很有道理。電視文化不論是什麼題材,用什麼方式,終極的目的是要關心人,以人為本,做到這樣那就不管你是在講什麼故事,反映什麼對象,都做到了人文關懷。
【熱情薯片】只有讓觀眾感到有精神家園和自己被關懷的味道,才能長期留住顧客,電視也應該要走可持續發展。
【蕭兒26】電視“人文關懷”意味著將電視觀眾的利益置於節目的首位,是對人的重視,對人的挖掘,對人的自律。
【張銳鋒】我們電視文化的傳統一般是注重“大”的東西,注重大起大落的集體事件,很少注意到平凡生活中個體生命的細微的感受。我們經常以國家、民族、集體的東西覆蓋了個體生命,或者説個體受到了忽視。我們應該改變這種狀況,應該注意到個體的經歷、輕微的疼痛、細小的不易察覺的內心傷害。這樣的東西在今天的電視中很少看到,同質同構的作品太多,具有獨創性的作品很少,使電視受眾卻少選擇可能性。這樣,我們就很難以藝術的力量、貼近受眾的細膩情感來撫慰人的精神。但願我們能夠從最細小的地方開始,就像給一個處在寒冷裏的人披一件衣服一樣,給平凡的生活以哪怕是很小的溫暖。
【熱情薯片】其實有時就連一個小小的鏡頭也常能夠使人流淚,怎能説很難去貼近觀眾?而需要自己更大的努力。
【choc_eagle_456】前天我看了重慶商報上的一篇紀實報導:一對老人半個世紀曲折的戀情。每看一次,我都會情不自禁的流淚。若能拍成電視劇,相信會感動很多人的,也會給那些現今一些人不正確的愛情觀有個很好的導向。我想這就是人文關懷。


結束語


【主持人】請兩位老師談談對於《電視批判》欄目的建議以及做客央視國際的感受。
【楊志廣】《電視批判》欄目是一個很有文化品味的欄目,這個設想非常富有挑戰性。在人們大多崇拜電視,癡迷于電視的時候,央視網站推出《電視批判》,體現了一種深層的思考和反思。《電視批判》是一種充滿了建設意味的批判,我覺得對於提高我們的電視文化品味,同時也引導了觀眾,無疑是十分有益的。希望這個欄目越辦越好!批判的色彩和深度不妨再加大一點,在一片迷醉電視的背景下,保持一份難得的清醒。今天來央視國際網絡感受非常強烈,網民們的積極和涌躍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大家對文學和電視的關心使我們這些文學工作者十分的受感動。我會更多的關心這個欄目,經常來這裡跟各位交流。
【張銳鋒】來這裡作客我是第一次,我也第一次看到了網友們熱情的談論,其中有不少尖銳的問題使我感到難以回答。這一切都很新鮮,為平凡的生活增加了一些生動的思想波瀾。尤其是《電視批判》這一欄目意義深遠,針對性很強,很有建設性。它肯定會為我們今後的電視建設起到推動作用。今天我感到時間很短,聊天的時間很快就結束了。我相信,以後我們還有機會見面。感謝網友們提出了許多有意義的問題,感謝央視國際網站給了我一次與眾多網友會面的機會,使我能夠將自己的一些所思所想説出來,與大家共同討論。謝謝大家!再見!
 


責編:邢立雙

 共4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