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理解新媒介——對 CCTV.com發展的思考 |
作者:中央電視臺總編室網絡宣傳部主任 劉連喜 發佈時間:
2003-6-23 13:59:50 |
|
三、理解央視國際進行文化推廣的意義
央視國際在發展壯大、努力建設網站文化的過程中,如何增強其大眾認知度,是我們一直在思考也在實踐著的重要課題。近年來,網站通過舉辦一些大型活動和成果的出版,使CCTV.com的形象和品牌得以大大提升。 2001年12月,正值央視國際網絡開辦5週年之際,為答謝觀眾和網友的支持與厚愛,推介中央電視臺名牌欄目及其主持人,我們策劃了“央視十佳主持人網上評選”活動。十佳評選由網友在網上公開投票方式進行。這次活動受到了來自觀眾、網友及其他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這次活動的投票總數達到40611245票。有報紙媒體報道説,央視十佳主持人評選,央視國際網絡出了名,他們説得很準,通過這次評選活動,確實使大家對央視國際網絡有了進一步了解。活動結束後,我們以出版《十佳主持人評選》畫冊的形式對整個活動作了一個總結。 今年,我們除了精心策劃了與春節聯歡晚會的互動以外,還圓滿完成了對今年兩會的報道,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升了央視國際網絡作為國家重點新聞媒體網站的形象。在中國,商業網站是沒有獨立採訪資格的。這次兩會,央視國際網絡一共有十個記者到一線進行採訪,這可以説是一個突破。與人民網和新華網相比,央視國際派出的記者數位居第二。 今年的兩會報道我們充分發揮中央電視臺網站的特色,在突出以視頻為主打這方面做了有益的嘗試。我們製作的《兩會專輯》包括:《網上視頻看兩會》,《兩會在線》,《兩會直通車》,《網站專稿》,以及《代表委員風采》等欄目,從動態新聞到深度報道,從現場圖片到視頻播報,全方位及時展現兩會內外的精彩內容,為海內外網友在網上關注兩會提供了方便。除了邀請代表委員在線之外,我們還組織我們上會的記者,一共進行了4場和網友的在線交流。我們製作的兩會專輯總訪問量是26萬,比去年高出23萬,令年總訪問人次7萬,比去年高出6萬。 臺裏2001年的工作表彰會,對我們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支持,總編室網絡宣傳部首頁組被評為2001年度先進集體。去年的開拓和探索,我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2002年我們將會邁出更大的一步。
四、理解央視國際網絡的品牌內涵
央視國際網絡依託于電視,又具有網絡的特色,搞清這個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對於打造央視國際這一品牌至關重要。 理解央視國際的品牌內涵,首先必須明確電視與網絡的區別。在描繪央視國際的藍圖時我們必須理清一個思路,央視國際網絡是帶有電視特色的網絡,而不是具有網絡特徵的電視。明確這一點之後,我們就知道央視國際網絡雖然依託于央視,但不僅僅是電視內容的複製。央視國際要發揮自己的特色,就必須在突出服務於電視這一功能的同時,努力打造發揮網絡特長的《央視互動》、《在線主持》、《視頻點播》等延伸後的精品欄目,並將這些自創品牌在首頁立體呈現。這樣才是凸顯央視國際自身品質之所在。 首頁代表著央視國際的形象,有人説央視國際網絡一看就是一個四十歲的人辦的網站。這可不是我們所追求的形象,我們追求的是要讓網民登錄央視國際網站時,能感受到時代的脈搏,感覺到心臟的跳動。 2002年5月25日,經過半年的精心籌劃,央視國際網絡推出了新版首頁。新版首頁從頁面上看鮮活了。其實,這次首頁的改版不僅僅是一次頁面的更換,更是一次理念的刷新。在內容上,我們除了將原有資源進行合理整合外,還重點推出了《視頻新聞》、《主題視窗》、《線上故事》、《電視批判》、《點擊主持人》等根據央視國際網絡自身特點策劃的系列欄目。這是基於我們在理解新媒體前提下的一次實踐。 其次我們必須界定央視國際網絡與商業網站的不同,作為國家六大重點新聞媒體網站,央視國際網絡擔負著“把政府的聲音傳入千家萬戶,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傳向世界各地”的神聖使命,必須確保傳播內容的準確性和導向性。央視國際網站的內容必須保持其真實性、純潔性、權威性。但作為互聯網家族的一員,我們又要知己知彼,對於中國的互聯網的現狀、世界互聯網的現狀,都要了然于胸,對於其他網站,包括商業網站的優秀經驗,要善於借鑒,並在這個基礎上研究和尋找央視國際網絡的定位。 再次,我們要正確區分電視的網站與報紙、雜誌等平面媒體以及廣播電臺辦的網站。我們必須研究什麼是具有電視特色的互聯網。我們的央視網應該是能讓網民一眼就能看到濃郁的電視特色和網絡化時代電視的特徵。這就對我們網絡的立體感、色彩、音視頻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基於目前互聯網的技術、帶寬、服務器、儲存還沒有達到一個高級的發展階段,所以我們還不能只是簡單地把節目從電視搬到網上來,做簡單的搬運工作。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利用現有的技術條件,在窄帶的基礎上,能夠更多突出電視的特色,來形成我們中央電視臺創辦的互聯網的一種特色。中國有一句話“一招鮮,吃遍天”,我們在這次的首頁改版上把工作重點放在這一方面。這次改版,一個非常大的突破是我們對於網絡的認識往前推進了一步,突破了以往對互聯網的認識局限于文字、平面式的展現這一模式,突出了電視的視覺呈現這一效果。我們重新選擇了在FLASH技術上更專業的頁面設計公司作為合作夥伴,FLASH的運用確實使我們的頁面呈現形態更具“電視化”的特色了。
五、理解搭建四大平臺的重要意義
央視國際網站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個部門,但因為它又是新媒體,在很多地方又與電視有著明顯區別。象所有的互聯網新媒體一樣,央視國際網絡要發展成為國內一流的網站必須搭建好內容平臺、技術平臺、管理平臺、經營平臺這四大平臺。這四大平臺是和央視國際網絡的發展總體戰略是一致的。 到目前為止,臺裏的367個欄目已有120個在央視網上網發佈。首頁改版後,現在的央視國際網絡共有電視指南、新聞頻道、財經頻道、文娛頻道、體育頻道、生活頻道、國家地理、西部頻道、廣告頻道9個頻道,再加上本次首頁改版央視國際自創的《主題視窗》、《線上故事》、《電視批判》等欄目的推出,內容平臺的搭建已初具規模。 在內容平臺的搭建工作走上正軌後,我們的工作重心將逐步轉移到技術平臺的搭建上。新媒體的一大特點就是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一是儲存器要足夠大,另外是要有比較便捷的傳輸通道。現在制約網站發展的因素就是技術滯後或者説是技術平臺不能夠及時適應、滿足、提前為網上的內容服務。不論內容平臺搭建的多麼好,缺乏有力的技術支持,傳播過程便會癱瘓,所以這個時代確實應該技術為先導。央視國際參與2002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互動,最使大家擔心的不是上網的人夠不夠多,而是我們的服務器能不能承受這麼多的訪問。據統計,春節晚會一個晚上,央視國際的點擊量超過一個億。很多網民反映他們想上網,可是卻打不開,有人甚至發帖子開罵:“央視國際這幫農民!”還有我們的視頻,這原本應該是我們的一個特色,可現在因為技術條件不成熟,常常打不開,有時甚至是既打不開又關不上。這是關心我們的朋友和網民迫切希望解決的,也是我們發展央視國際網絡所努力突破的瓶頸。 內容和技術平臺的搭建,離不開先進的管理。隨著網站從業人員的增加,業務量的成倍增長,黨和國家對央視國際網絡宣傳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內外同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管理的滯後和複合性高級管理人才的匾乏作為一個突出問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為了加強和提升央視國際網絡的內部管理,去年我們引進了一些管理人才,協助進行了戰略調研和策劃;今年年初成立了“形象工作室”,主要負責央視國際網絡的形象品牌、質量標準、績效評估和戰略文化的建設與管理,在宣傳事業單位的基礎上,結合現代企業制度,借鑒國際化標準,重新構架並立體提升央視國際網絡的管理平臺。 形象工作室自成立以來,在戰略規劃的基礎上,主要對網站的各項工作進行了戰略理念疏理,建立了評估框架體系,並開展了頻道工作,開始啟動文化建設項目。同時著手進行了部門建設。成立了央視國際網絡專家小組,組織召開了相關會議,為網站的質量評估和重大工作提供了理念和智力支持;開始疏理內部規章制度和管理流程;在品牌推廣、走出去工程中網站英文版建設、中文頻道內容的重整與管理、版權建設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下一步的人才招聘和業務的快速發展做好了準備,為網站的發展奠定了戰略、制度、標準、行為和文化基礎。 要想建成一流的互聯網站,人才是關鍵。我們的目標是加強人員建設,創建一批央視國際的高級編輯,名編輯、名記者、名主持人,服務央視,提升央視國際。 通過一次次的活動與實踐,央視國際網絡的發展目標與思路逐漸清晰起來,一年中所做的工作有令人欣喜和欣慰的一面,但更多的是一種責任與對未來的期盼。 我參加工作有十一年了,涉獵過廣播電臺、電視臺和網站,我的感受很不一樣,我覺得互聯網和廣播、電視相比,有共同的特點,又有很多不同。一年來,我也一直在思考什麼是互聯網?什麼是互聯網的文化?什麼是互聯網的規律?什麼是互聯網的運作方式? 我的深切感受是因為互聯網的海量和交互性,它的控制性比電視要難得多。另外,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媒體,它還沒有形成像傳統媒體那樣有成套的理論、定位、管理模式、運作方式、管理經驗,尤其缺少一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在感受互聯網的過程中,我認為,央視國際網絡所需要的新媒體人才要具備這樣一些素質:他首先要有很高的政治素質,其次必須具有專業的互聯網知識、專業的電視知識和外語水平,再次他要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才能。另外,他還需要有敬業精神和吃苦精神。 在我看來,互聯網這個新的媒介形態,實際上是一種智力的創造、測驗與競賽。我們必須站在所有的傳統媒體和前人的肩膀上進行再一次的攀登,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是“媒體”這一巨大山脈的不同山峰。我們正在攀登著這座媒體之山,同時也是在攀登著人類的智慧之山。 2002年 7月 8日于梅地亞中心 (完)
責編:邢立雙
|
共2頁 第1頁 第2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