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論電視劇《長征》的攝影造型 |
作者: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副主任:王偉國 發佈時間:
2002-10-30 16:15:23 |
|
四、選景
作為攝影造型美成功的典範--《長征》中,還有些的創作成功經驗也值得總結。 第一, 成功的選景。 作為電視劇製作的重要環節----選景,導演、攝影師、美工師是十分重視的,併為之付出了創作的辛勞。選景就是深入生活,據説《長征》的藝術家們十分認真地、以高度的藝術創作責任心,沿著當年紅軍長征路線“走了一下”,他們説走了一下,是在選擇場景,感受歷史,感受生活。試想一部24集史詩性的重大題材,要選擇多少場景啊!但這是創作規律,要拍好電視劇,就必須尊重它。這個選景的過程是深入生活、了解生活的過程,也是産生立意的過程,在深入生活、觀察生活過程中不斷地構思,思考,創作活動也就此開始了。我國清代畫家鄭板橋有“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的論述,他説:“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霧氣,皆浮動於疏技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題畫:竹)選景,對於攝影師講就是觀察生活,就是“眼中之竹”。通過觀察、比較、選擇,攝影師逐步形成立意、思考醞釀,這就是“胸中之竹”,這是藝術想象和創作主體情感積極活動和思維過程。最後“手中之竹”就是攝影師通過技巧的運用,把生活形象轉化為藝術形象。 《長征》的藝術家們正是按這一創作規律嚴肅進行創作,經過選擇,他們營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典型環境:簡陋的軍團指揮所、樸實的毛澤東臨時住所,貧窮的劉富家、臨時戰地醫院、破舊的政治局會議室,炮火中的戰鬥指揮所……以及大量的場景所展現出來的濃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所以他們創造當年紅軍真實的生存空間—他們可以在海拔四千米的雪山上拍過雪山、在真實的草原沼澤地拍過草地、過鐵索橋……惡劣的氣候、艱難的生存環境在觀眾的視覺中不斷涌現。這些真實的生存空間深深地征服了觀眾。可以毫不誇張地説,《長征》的成功,其中由於選景的成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景是人物活動的空間,是人物關係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攝影造型的基礎,是塑造人物表現人物情感不可缺少條件。人物離不開環境。當然選景並不是一選就完事了,創作者們往往根據劇本的提示,戲劇矛盾的需要、時代背景表達的要求,對所選的景進行一定的加工,使其更符合人物的情感表現 、更符合人物的真實的生存空間、更符合典型性要求。
五、霧
《長征》中,作為造型元素—霧(含煙)的處理比較成功。放煙,經常被導演和攝影師所追求。但往往也因為放煙出現問題,或由於風的因素,用人工方法施放的煙被風刮走,成為動態的煙(不是戰爭片);或是由於長鏡頭,開始時有煙(霧狀)但到後來就沒有煙了,畫面的清晰度在一個鏡頭內有變化;或是煙的濃度控制不好,在全景中往往是好的,而在中近景中顯太濃,鏡頭連接後就不統一;或是乾脆在室內也放煙,或企圖通過煙來製造光束,往往也因為控制不好,畫面上霧濛濛,清晰度受到很大的影響等等。造成上述種種缺陷的原因是多樣的,有自然的原因,放煙後來風了;也有人的原因,劇組放煙的人,只顧放煙,不清楚拍的什麼景別,要放多大濃度,需要多大的面積,以及在什麼空間裏放;還有就是為什麼放煙的目的性不清楚。 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的一種天氣現象。它是由大量懸在空氣中的水分子或冰晶組成。水平距離能見度在1000米以上稱為輕霧,否則是濃霧。在有霧的天氣時,景物的影調結構、色彩的色彩飽和度以及清晰度等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就攝影造型處理講,輕霧是理想的,能較好地構成大氣透視。過濃的霧就會影響對被攝體基本面貌的表達,對造型不利。霧是視覺對象,又是造型對象,是畫面構圖結構的元素,它的造型美不但表現它大氣透視規律之美,也會呈現一齣種“白”之美,這種“白”,既藏拙,又藏境,可達到藝術上含蓄之美,它具有獨特之美感。 在《長征》中攝影師充分利用霧的造型之美,營造了藝術的氣氛,給視覺效果增添了神來之一筆。如第一集廣昌保衛戰在大雨中進行,雨一方面讓我們感受到戰鬥環境的艱難,同時,由於雨的因素,天氣中形成了一種霧狀,這一霧狀有簡化畫面影調的造型效果,構成了一種“自然白”,有藏拙----隱藏雜亂的東西,也有藏境的效果—--藝術簡化的作用。又如第9集中,紅軍決定無論如何要偷渡烏江後,有兩場戲,一場是毛澤東與朱德推心指腹的談話,批評宗派主義及朱總想念母親並由此感慨地提出朱毛不能分家;第二場是行軍途中的李德和博古討論渡烏江萬一失敗怎麼辦。這兩場戲均是陰天拍攝。從造型意義上講陰天拍攝的效果有諸多不利的因素。但是攝影師在此用人工施放煙霧及利用天然霧(輕),再用人工光對人物進行修飾性照明。通過這一造型處理,使背景中原是樹林的景形成淺色調的景並簡化了背景景物,從而使前景中較暗的人物構成明暗對比,人物形象得以凸出;簡化了的背景洗練,並更富於層次感,形成構圖結構美;全景與近景的氣氛(霧)銜接十分完整、統一,統一也是美,在拍攝近景時,攝影師運用長焦距鏡頭拍攝,使背景不僅虛化,而且霧狀效果更好。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第9集中還有毛澤東、王稼祥和洛甫行軍中路過一座已棄空的房子,討論如何開好遵義會議問題。這場戲用人工煙霧進行了造型處理,由於煙施放得得法,即它的濃度、面積恰到好處。使背景中雜亂的景物虛化,藏了拙;同時淺色的霧狀又可凸現出前景中人物—毛澤東、王稼祥和洛甫;由於室內要用人工光的(側逆光)對人物進行照明,逆光下的霧的效果更為突出。應該説,《長征》中霧作為一個藝術形象,攝影師十分重視它的獨特的美感效果。 要將主旋律作品拍得好看,不僅要有好看故事,並將故事“講”得好看,而且要全面地調動所有的敘事元素來參予“講”故事。其中造型就是重要方面。用“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優秀電視來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水平,是電視人的歷史責任!
責編:邢立雙
|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