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優秀記者的標準是什麼
[夕陽天水]陸老師,在你心目中一個優秀記者的標準是什麼呢?
[特邀嘉賓:陸小華]什麼是好記者,一個記者是如何成為好記者,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我們在研究的課題之一,一個優秀記者的標準應當是社會公認的,在我看來他可能應當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涵:
首先是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對記者來説如何認識世界、如何認識自己、以什麼樣的價值標準來判斷所面對的外部世界和新聞事件,來判斷所面對的複雜現象與發展趨勢,是決定所做的報道正確、得當、有益與否的基本因素。其次是思維方式、判斷方式,也就是説一個記者應當具有客觀、全面看待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判斷問題應當是辯證的、準確的,又同時應當是能夠抓住問題的核心,一語中的、一針見血,而不是模糊不清。第三是具有比較強的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其實人在剛出生的時候智力不會有太大差別,人在成長過程中是在不斷的利用外界的信息和營養才能夠成長,應當説自然成長過程和社會化成長過程都是要不斷利用外界的信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説決定人們綜合素質差異的重要因素就是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但對記者來説,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更為重要,因為它不僅關係個人的成長,也關係到他作為記者履行職業責任的工作成果。第四是見識,一個記者必須有見識,這個見識既包括要對他所處的環境有系統的歷史的了解,比如説在中國當記者就必須對中國的國情有系統的歷史的全面的了解,這個見識也包括他必須對當今世界有比較清晰、宏觀的把握,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從世界範圍看待中國,以中國的眼光看待世界。
今天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在把握住時代發展大趨勢的前提下來看待具體的新聞事件,這都要求記者的見識必須是綜合的、系統的,這都要求記者的見識是基於集體的見識的基礎上。第五,當然包括專業素養,但是今天所説的專業素養內涵已經和人們習慣中所認識的有很大不同,比如這個專業素養其實是一種多學科式的,而不僅僅是新聞的,是有理論支撐的,而不僅僅是僅有業務技能的。
[s秋水伊人s]陸老師,你怎樣看待記者這個職業的?為何當今人們對記者的態度不再象過去那樣崇敬和敬畏了?
[特邀嘉賓:陸小華]我個人心目中,記者這個職業是神聖的,因為記者在記錄歷史、在反映時代,他們的報道和行動本身都會深深的影響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都會深深的影響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我們有幸從事新聞工作,實際上是擔負了一份責任,這份責任如此沉甸甸,經常會使我感覺必須以全身心的付出去履行我應當履行的職責。我們有幸從事新聞工作,不是因為我們比別人更聰明,而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機會和幸運,我從來不把能有幸從事新聞工作、能做記者,能做一點事情,視為自己的功勞,我們只不過是在履行我們應當做的義務和責任,正是因為我們的工作成果可能會産生我們個人所難以預料或承擔的影響,我們就只能把它當做一件非常神聖的工作,只能把它做好。今天人們對記者的態度和以往相比,有一些變化,這與時代的變化有一定的關聯,人們的信息渠道多元化,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為全面,對記者這個職業的認識也會更為客觀,這首先是一種正常現象。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1908年,美國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院長威廉斯博士公佈了《記者守則》八條,其中強調新聞媒介要為大眾服務,要堅持一個超然的地位,就是永遠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介入社會生活,用平靜、客觀的筆觸去描寫你所看到的新聞事實。請嘉賓談談,作為新聞記者該如何去客觀描述事實呢?
[特邀嘉賓:孫有中]客觀描述的最起碼標準是用事實説話,而不是記者站出來説話。這方面西方記者有很高的本領。如CNN最近一則新聞報道一個美國民間人士前往巴基斯坦地震災區救援,電視畫面上的衣著樸素的美國婦女不僅深入難民賬篷中去慰問,而且和災區的孩子一起玩排球,非常人性化,並讓一位巴基斯坦的災區老漢親自説話:“我喜歡美國人”。然後順便提一句:國際社會的援助行動遲緩,遠遠不能滿足災民過冬的需求。這不是在為美國做宣傳又是什麼?但真實可信,這就是美國媒體的本領。我們的對內對外報道應該最起碼做到用事實説話。這是新聞客觀的第一層意思。
用事實説話並不能保證“公正”報道,因為選擇某些事實,忽略另一些事實,凸現某些事實,淡化或壓制另一些事實,記者在根據自己的標準對事實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已完成了對現實的“重構”。在這一意義上,可以説沒有絕對客觀的報道。我這裡不是主張新聞虛無主義,而是要提醒記者們客觀報道之不易。為了避免基於事實的偏見,記者必須始終注意不為一葉障目,不被事實的表象迷惑,不以偏蓋全,不袒護某一方面的事實,等等。這就是,客觀性必須建立在全面的真實與公正的立場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