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韓劇的文化成因和類型化生存
作者:《電視批判》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0-27 22:21:14



韓國的本土“故事銀行”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儒家文化的底色上,韓國人先是進行了文化上的“去殖民化”,即擺脫了日本統治的陰影,之後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去美國化”,即擺脫好萊塢模式的美學類型化。最後用充滿細膩風格的本土元素去建立韓國人自己的“故事銀行”,對此,兩位嘉賓是如何看待的呢? 
  [特邀嘉賓:黃有福]你分析得特別好! 

  [黑夜裏的玫瑰]主持人説韓劇去了殖民化,恰恰相反,韓劇沒有,它的日本味道很足,甚至一些武俠劇中武俠拿刀的姿勢都與日本武士如出一轍,而且,它的美國類型片的模式也足,就是造夢,不斷地造夢,是內容不同的美國商業版本電視劇。不知兩位老師對此如何看? 
  [特邀嘉賓:周 星] 韓劇的類型化是很明顯的,也很容易被我們批評。比如層出不窮的女性白血病,比如不斷重復的“王子”和“醜小鴨”女性的情感糾葛等等,但很奇怪的是,不斷重現的生活悲劇和家庭倫理糾葛卻不斷地打動觀眾的情感心脈。這只能説明,人類的情感故事大同小異,人們的情感夢幻是需要不斷的重復的。我這裡主要想附和你的意思的是,文化的相近是很難用一些情節、姿態、故事的相近來簡單比較的,我同意開放的國度的藝術創作,很難抹去似曾相識的東西,所以你説韓劇日本味濃是因為我們心裏存有韓國被日本奴役的文化印記,你説韓劇雷同於美國類型片的模式——造夢,也是約定俗成的認為只有美國商業劇喜歡造夢,這些都不無道理。但問題在於,東方文化無論在它的主要源頭——中國,乃至到日本、韓國、越南都有扯不斷的關係。想去除掉這層關係,也並不容易。從文化的角度看,也不可能。至於人類對夢境的期待也未必只有好萊塢才是原版。我的意思是要強調各個不同的國度對於夢的表現是有差異的,對夢的期待也未必相同。至於韓劇極力實現大韓民族的文化夢想,卻實在難以割斷東方文化的千絲萬縷聯絡也在情理之中。我們需要反問的是,中國電視劇,你是要去……化,還是要俯就韓流,還是老美流?其實,中國人的文化創作在開放的背景下,肯定會吸納不同文化的進化,也包括需要借鑒商業生存的一些策略,但它的本質是不太容易改變的。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問兩位嘉賓,你們認為是什麼原因讓韓國影視劇吸引了中國乃至亞洲的眼球? 
  [特邀嘉賓:黃有福]因為韓國電視劇裏頭反映了亞洲的思想和亞洲人的價值觀,所以在亞洲國家是比較容易接受的。但這些東西拿到美國肯定吃不香的,因為跟西方的價值觀還是不大一樣,韓國人拍電影的時候,也有專門為迎合西方人而製作的電影。 

  [漫遊世界]請今晚嘉賓談“韓流”對歐美國家影響如何? 
  [特邀嘉賓:黃有福]韓流對歐美國家的影響及不上亞洲。韓國影視界針對歐美市場創作的一些歐美表現手法來反映韓國傳統文化的影視作品,近幾年陸續在歐洲電影界得到了認可。 

  [中國吉祥0]我們每個人都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就形成“漢流”嗎?一個國家國民重視自己的文化傳統那對發展文化來講是多麼好的事,這樣觀眾喜歡看,電視劇不缺乏。可是,現代社會,傳統文化不被人們重視,這是個問題。 
  [特邀嘉賓:黃有福]實際上,“漢流”已經形成,在韓國已經出現了學習漢語熱,歐美國家也是一樣。中國由於文化源遠流長,文化遺産豐富,受到世人的矚目。我們應該努力用現代化的視覺去開發我們的傳統文化,並把它們推向世界。 

  [s秋水伊人s]中韓兩國電視劇自身內容所承載的文化意義的差別,也是吸引中國觀眾眼球的一個法寶。這種差別迎合了中國觀眾對韓國文化的好奇心理,嘉賓們認為呢? 
  [特邀嘉賓:黃有福]韓劇所反映的傳統文化,對中國觀眾來説,是比較吸引人的,也是我們過去比較忽視的。與其説是好奇心,不如説是東方文化的認同性。 

  [太平天國11]《神話》大家看過了嗎?好美啊,韓國明星金喜善出演主角,這是電影,我好多同事看了一次還想看第二次,就覺得有一種割不掉的感情,周老師給分析一下吧? 
  [特邀嘉賓:周 星] 《神話》票房逼近一億證明它市場上比較成功,其中因素之一也未必沒有金美女的功勞。這再一次證明産業化生存的影視劇不能不重視百姓的心理需求,儘管這些需求未必都和藝術的需要有本質相關。我同意《神話》有它特色的地方,比如明星的吸引力,比如現實和時空交叉的表現手法,以及在一些技巧表現上的出色之處,但是《神話》中的金喜善我個人並不欣賞,也許她的明星吸引力有一定的受眾,那算是類型化的一招,但她在影片中的表現卻未盡如人意。我相信導演更看重的是她的出場效應,而不是藝術表現的才華。事實上,表演的餘地沒有得到發揮。另外一個問題,韓國影視劇的文化成功還逐漸體現在大量輸出所謂的明星,不能不承認這是他們文化産業政策高明的一招,卻未必是中國影視劇有益的現實。近兩年來,相繼出現港臺明星的大陸影視劇蜂擁而至的現象,接著就是韓國明星接踵而來的“盛況”,他們未必有益於中國影視劇的繁榮。但這是現實。 

  [明月夜!]韓國的製作人和觀眾的心態都比較開放和放鬆,韓國的文化負擔沒有中國那麼沉重,請問嘉賓,你們認為是這個原因讓中國的年青人喜歡韓劇的嗎? 
  [特邀嘉賓:周 星] 我也覺得韓劇呈現出來的文化樣式沒有中國電視劇顯得那麼沉重,比如説他們的家庭關係更多溫文爾雅、尊老扶幼,於是顯得更為傳統而符合東方文化,這可能更符合看多了中國電視劇,強調爭鬥、爾虞我詐的陰謀來得更溫馨動人。這其實還和産業化的生存有一定關係,中國老百姓,包括年輕人喜歡韓劇某種程度上正是因為中了他們著意造就的欣賞圈套。要説韓國文化的負擔遠比中國沉重,既有目前的半島分制的威脅,又有外國兵(美國)駐紮的現實存在的矛盾心理,還有久遠的文化源頭在哪的負擔(漢城改首爾)。而中國正處在欣欣向榮的發展初期,文化的優勢和心理的優勢本不該有那麼沉重的負擔,但實際上,我們的藝術創作以往更多強調了這種沉重感,所以近年最優秀的一些電視劇也往往是表現生活的苦難、多樣的矛盾的電視劇。當然,藝術的狀態也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文化狀態的表現,但我以為,中韓電視劇的這種反差,其實未必是實際生活的真實體現,還不如用韓劇成功的産業類型製作遮掩了實際狀態,而我們的電視劇也以成功的藝術創作減弱了生活的實際狀況。不知道這麼説有沒有點道理。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同是在“儒家文化圈”,這個一百年前還依附著古老的大陸帝國而生存的半島國家,今天卻為什麼能在文化上突然崛起並光彩奪目呢? 
  [中國吉祥0]呵呵,斑竹的提問越來越有“民族主義”了。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主要是想聽到專家們的分析,絕對不含“民族偏見”。 
  [特邀嘉賓:黃有福]在幾千年曆史中,韓國受中國文化的影響,當時文化的流向就是從大陸流到半島,再從半島傳到日本。在近代化過程中,日本通過“明治維新”,首先實現了資本主義化,所以明治維新以後文化流向從日本通過朝鮮半島再流到中國來,當時孫中山等很多的革命家都到日本求學。但是二戰結束以後,特別是中韓建交以來,現在的國家關係平等。曾經在上海和重慶等地活動過的韓國的國父金九先生曾説過,他希望今後的韓國是一個文化大國,而不是經濟大國或者軍事大國。他的這一思想在戰後韓國社會得到了廣泛的反響。一方面是文化人的努力,另一方面是國家的積極扶持文化的政策造就了現在的韓國文化。 

  [水月人間]我也愛上了韓劇。最近我也在看“韓劇”,似乎也很喜歡韓劇的溫馨、平凡、執著、儒雅、忠貞、專一……但是我擔心,如果現實生活中我們經歷的和感受到的並非如此,會失望嗎?會對愛情和生活産生怨氣和失去信心嗎? 
  韓劇劇情較接近我國的國情,她把人情、愛情以及人性都揭示和演繹得真實、美好、到位、深刻,既平凡現實,又源於生活且略高於生活。特別是她反映的愛情生活,給人留下的感覺非常的美好但又並非“高不可攀”、“不可效倣”,特別是那種一旦“有感覺了”,就大膽、熱烈、執著、專注地去追求、 爭取、直至“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追求方式,雖並非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也有不少的“愛情悲劇”,但給人留下的都是非常美好的感覺。再加之那些美女、帥哥們,無論是“人工打造的”也好,“自然天成”的也好,不得不承認,他們的確是“美”,是“帥”,能一飽人們愛美的“眼福”,能滿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的慾望。但是韓劇那種相對完美的故事情節以及“文火慢煨”、“漸漸深入”的發展表現手法,如下這些人是很難細細品味出和體驗到韓劇的“甘美”的。
  [特邀嘉賓:黃有福]韓劇跟中國的電視劇一樣,都是屬於藝術的創作,跟現實不一定完全是吻合的。所以如果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遇不到典型愛情以後,或者其他的生活經歷這些應該是可以理解的。不應該産生怨氣或者失去信心。 


責編: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