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與國産劇如何形成優勢互補?
[嘉賓主持:周玉波]陳老師,我們知道,韓國政府的支持與積極參與,推動了韓國影視劇在世界文化貿易中的流通,對“韓流”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韓國政府的努力包括制定具體的産業政策、設立影視劇發展基金、建設各種文化基礎設施、培養專業人才、開發高附加值的文化商品等等,並提出要將韓國建設成為一個“文化強國”的目標。您對韓國政府在“韓流”傳播中所起的作用有何評價?這種作法對我國影視文化産業的發展有何借鑒作用?
[特邀嘉賓:陳默]韓國政府在韓國文化産業方面的發展起了關鍵性的作用,在韓國,形成了很好的媒介生態環境,在1998年,韓國就正式提出以文化立國的方針,他們清楚的認識到,國家與國家的市場經濟競爭不僅是産品競爭,更是文化的競爭,它的文化觀光部長南宮鎮就説,19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20世紀以經濟征服世界,21世紀是以文化建構新時代的時候。韓國政府將文化産業作為21世紀國民經濟戰略支柱性産業,是作為優先其他産業而大力推動發展的産業。韓國政府在1999年自2001年就頒布了《文化産業發展5年計劃》、《文化産業發展推進計劃》,韓國電視節目出口得到飛速發展,1999年出口額為761.5萬美元,2001年為1235.6萬美元,2002年為1639萬美元,2003年上升為4300萬美元,2004年上升為7140萬美元,這個速度是驚人的。
由於韓國的政府的産業政策使韓國的企業資本大量進入影視市場,如三星、大宇都投入了大筆資金。韓國政府文化産業政策對我國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我們一定要認識到在21世紀是文化傳播媒介所操縱的世界,市場經濟的較量首先是文化上的較量,美國最大的實力也在於它是傳播的帝國,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傳播著他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商品消費方式,形成巨大的、無形的影響力。隨著韓國影視品在亞洲國家的熱播,他們的商品出服裝、韓國料理、韓國的美容店、韓國的旅遊業、韓國的偶像消費品都大量涌入,他們是通過文化的輸入,先佔領消費者的意識,獲得文化的價值觀的生活方式的認同,隨後,也認同了他們要輸出的商品。這給我國政府的啟示是,要優先發展文化産業,制定出有利於文化産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要具有跨文化傳播的意識和視野,要制定具有引領亞洲文化和融合全球文化的發展戰略。
[紅小兵8]請問申慧善博士:看到韓劇走悄中國,你是不是認為中國人比較幼稚,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是不是認為中國人太崇洋媚外了?希望你心裏是怎麼想的就怎麼回答!
[網友嘉賓:申慧善]很理解中國人喜歡韓劇,不覺得中國人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覺得中國人崇洋媚外。我覺得中國人喜歡韓劇是因為中國人能夠在韓劇中看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一些夢想,韓劇的電視劇已經超越了民間的文化價值,已經在國際上樹立了一個倡導文化的國家形象,同時韓劇遇上了國內外電視劇發展的鼎盛時期,大範圍內以全世界為對象,所以受到中國觀眾的歡迎也是無可厚非的。
[中藍之北]我個人的一些感覺是在韓劇中,中國傳統文化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地,與中國觀眾的文化認同比較接近,這也是中國觀眾愛看韓劇的一方面原因。
[@平靜如藍@]其中有些東西也太“儒家”了吧!!韓劇是可以的,其中的細節描寫真的很細緻,很生活話 ,也很實在。恩,是比較吸引人的,國內的電視劇對這方面的就做的不是很好,其中缺少生活化的特寫。但是韓劇其中的儒家思想也太具有“儒家”的特點了吧!在裏面我感到其中有明顯的男女不平等的!如果女的讓男的幫他做了些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如果婆婆知道之後就可以狠狠的罵兒媳婦的!!!這樣也太.......了吧!!!
[特邀嘉賓:李勝利]儘管韓國的家庭劇現實主義的特點很明顯,但它畢竟是電視劇,是虛構出來的藝術作品,而不是現實生活。據我個人的有限了解來看,在當今的韓國社會,有些婆婆在媳婦面前確實仍然很有威嚴,但越來越多的兒媳婦和婆婆之間逐漸建立起一種新的倫理關係。在今年的八月份,韓國的MBC有一部電視劇中,甚至出現了媳婦打婆婆耳光的鏡頭,當時在韓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因此我們在看韓劇中的“儒家”思想的體現時不要把電視劇和生活畫等號。今天在場的嘉賓有一位是韓國女性,她已經做了母親,做了媳婦,你可以向她諮詢一下這個問題。
[中國吉祥0]看得真仔細啊!那您覺得中國電視劇相對於韓國電視劇有什麼可以互補的優勢?韓國電視劇比較有什麼不同之處?
[網友嘉賓:申慧善]最近,KBS播映的《成吉思汗》是與台灣作品不同的中國大陸代表作,同時也是傳達很多中國感覺的作品。在韓國,有些人對週末黃金時間段播出中國電視劇提出不滿,電視臺在節省經費方面收到不少受益(電視臺自己製作的《永垂不朽的李舜臣》或《海神》等作品的收視率和反映很好,但是花費的製作費用較大,收益方面是虧損。加上KBS最近頗受經濟困難),很多觀眾認為,能夠看到與韓國不同的古裝戲是好事。從留言板上的觀眾反映來看,大部分都持有肯定態度。有人認為這是成吉思汗與韓國政治狀況的委婉比較,有些孩子和家長一起觀看後説:“爸爸,電視劇《成吉思汗》在弱者同情, 有能力時最終成為強者的方面有意義”,它給人帶來很多思考。音樂很好,但在市場上買不到,怎樣才能夠買?為什麼播映電視劇的同時不賣這些商品呢?雖然很不清楚,韓國電視劇播映的同時可以買到背景音樂CD,中國好像不是這樣。
[中國吉祥0]兩國電視劇的題材內容以及表現手法有什麼不同?
[網友嘉賓:申慧善]在電視劇的構成因素中,不能排除演員的演技。在中國大受歡迎的《大長今》中的長今或韓尚宮等,演技很好,使得身上充滿傳統儒教文化的婦女形象深入人心;但是同時,最近在《浪漫滿屋》、《屋頂上的小貓》、《我的名字金三順》中的女演員塑造的和具有傳統儒教文化印記的婦女形象的差距很大,演技也很好。我想,這是他們最近受到觀眾的歡迎的原因。在電視劇的題材處理方面,中國電視劇的題材表現的是現實的,韓國的電視劇題材則能夠體現儒教文化和西方思想這兩種文化。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李勝利老師,我知道您特別去韓國一年對韓劇進行了專門研究,並寫出了一本研究報告《1992年以來中韓電視劇比較研究》,您能首先為網友們闡釋一下中韓劇的差異主要存在於哪幾個方面嗎?
[特邀嘉賓:李勝利]中韓劇的主要差異首先體現在生産過程的不同上,在當前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現狀的影響下,這些不同的生産過程便産生了不同的生産結果:韓劇的主要類型為三類:愛情劇(中國稱之為青春偶像劇)、家庭劇(中國也稱家庭倫理劇)、歷史劇。這三種類型所佔的比例依次大約為30%、50%、15%。在中國,偶像劇和家庭劇近年來才成為主要的電視劇類型。即使在三種相同類型的電視劇中,中國電視劇和韓國電視劇也有不少區別。 比如,在家庭劇中,韓國家庭劇往往在大的情節架構和小的細節選擇上都很生活化,而中國的家庭劇往往在大的情節架構上有一定的傳奇情結。韓劇往往溫情看世界,中國劇有時會非常冷靜地看世界。在韓劇中,東方儒家傳統與西方現代觀念都有所體現,在中國的劇中,儒家傳統的東西越來越遠離我們而去。
在社會評價和反饋層面,兩個國家也有不同。韓國的學界對大眾文化更多地持褒大於貶的態度,他們認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文化批判理論只能用於批判,不能用於建設。因而,韓國的國家、學界、業界對大眾文化産業都持比較寬容的態度。而在中國情況不完全一樣。對大眾文化的批判聲音還很強很多。就韓國普通觀眾的反應説,也與中國不一樣。一般情況下,他們比中國觀眾更為“寬容”。舉個例子吧,《流星花園》在中國大陸播出的時候中途被禁,但在韓國有線電視頻道反復播出的時候,沒有人説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