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體現的儒家文化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鳳凰衛視的劉長樂就直言:“韓國是把我們的文化精髓賣給了我們,相當於使用者向發明者收了版權費”。請問嘉賓,韓國文化與儒家文化之間是什麼關係呢?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有哪些讓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特邀嘉賓:韓振乾]儒教文化是我們傳給韓國的,傳到韓以後又進行了適合本民族情況的改造,並以此為理念,把它製作成了文化産品,反過來賣給了我們。當然,我們是要付學費的。誰叫我們不重視自己的傳統文化呢。你不重視,你又需要它,那你就得向人家重視的國家去學習,當然要付學費了。韓國文化的根基是儒教文化,而且這種儒教文化滲透到了它社會的方方面面,包括韓國的政治制度、公司的經營模式、文化的發展理念,以及家庭生活。韓國雖然在政治上引進了西方的議會制度,但是議會的作用卻遠遠比不上美國的大,相反,總統卻能對國家的政體起著決定作用。在經營理念上,公司的基本模式都是家族式的企業,而且在公司內部推行的是長幼有序的觀念。在文化的普及和發展上,大家也都重視的是傳統的一套,對西方的東西並不買賬。
在家庭生活上,孝道和長幼有序的觀念非常突出,就是在社會生活中,譬如説在一個大禮堂裏要開會,男的坐的地方和女的坐的地方是一定要保持一定距離的,因為男女七歲不同席嘛。所以到現在,韓國才有女子大學,這裡面上學的本國學生全都是女生,因為為了避免男女授受不親。當然,進入了現代社會以後,這種男女之間的授受不親的關係已經有所打破,但是他們這種思想和這種觀念在人們的頭腦裏還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説幾個人走在一起,裏邊有一個女的,這個女的絕不可以走在前面,一定要保持一定距離跟在這些男人的後面,不管是進會場,還是進餐廳都是這樣的。男尊女卑在他們思想裏已經深深地紮下的根子。在韓國歷史上,韓國人曾經自稱自己是小中華,並以崇拜中國文化而自豪,所以説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是同源的,而且有著非常深的關係。
[特邀嘉賓:田卉群]我其實不是特別同意這句話,使用者向發明者收了版權費,這似乎有一點點文化霸權的感覺。其實,文化是一個活的東西,它絕對不會原封不動的被照搬,有很多人説針灸是中國的發明,韓劇當中卻説是朝鮮的發明,因此很生氣。其實這也是沒有必要的,韓國的針灸跟中國略有不同,在電視劇當中就可以看到,他們是先把藥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在穴位上,《人魚小姐》當中的奶奶還因此被燙了呢,中國的針灸可不是這樣。
再比如茶道,應當是從中國傳入到日本去的,但是茶道在日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色,比如千利修的草庵茶道,豐臣秀吉的黃金茶道等等,甚至跟建築等等都結合在一起,我們應當歡迎文化的豐富性,同源的文化而産生出不同的分支,這是文化豐富的表現,我們不必堅持誰是祖宗,火藥是中國發明的,原子彈可不是,所以爭論這些不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還不如大家彼此結合起來,共同發現傳統文化當中可以借鑒的地方,我認為中國的儒家文化有一些內涵是非常非常深邃而且非常適合當今社會,比如中庸之道,棋聖吳清源曾經用很特殊的方法闡釋了中庸之道,提出了中的精神,他認為中這個字非常的和諧而美麗,而21世紀的圍棋下法,最好的那一子不是決定勝負的那一子,而是使得整盤棋顯得最和諧美麗的一子。
下棋如此,世事更如此,我覺得中的精神應當成為21世紀的主旋律。我對美國的中東政策是很有看法的,他就是過於的去爭勝負,而不是使得世界和諧美麗,所以不管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還是被韓國文化繼承發揚,我希望全世界都能夠在一個彼此溝通、彼此了解的基礎之上去發揚那種中的精神,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裏,沒有爭論、沒有偏見、沒有自私和狡詐。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韓振乾教授,您剛剛從韓國回來,請您談談韓國媒體是如何對待他們傳統的民族文化的?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特邀嘉賓:韓振乾]韓國媒體宣傳他們的傳統文化手段是各種各樣的,除了我們常見的電視劇和電影以外,他們還有其他很多的輔助手段。譬如説,有介紹韓國文化遺産的專題片,組織類似于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這樣的討論會。還有他們一些文化思想、文化遺産的專題講座,我舉一個例子,曾經有這麼一個講座,專門是講給那些家庭婦女的,韓國話裏面有一個詞兒叫“完璧”,在它的語言裏頭就是“完全”的意思,但是韓國一位教授在電視裏就向這些家庭婦女講了“完璧”的由來,把完璧歸趙這個故事通透到位講了一遍,下面人馬上就明白了,他們的語言就是從這種文化裏面抽出來的。除了他們的電視媒體以外,當然廣播新聞裏頭都有文化走訪的專題片。除此以外,因為韓國在這方面是對文化採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所以在這方面國家投了很多錢,而且韓國的憲法裏面還規定,每個公民有義務發展和弘揚本國的傳統文化。
在措施上,他們也採取了多種辦法來發揚這個傳統文化,譬如説,在海外發行的所有雜誌、週刊裏面都有介紹韓國文化的專題,還有在中國有一個《每週韓國》,這個是韓國出資搞起來的,而且是免費送給有關個人和單位的,而且在中國社科院搞的《卡麗亞娜》雜誌,裏頭也是有一大部分介紹和宣傳韓國文化的。它每年還要由國家投資很多錢聘外國的大學生去韓國聽文化講座,一般在暑期舉行。只要參加講座的,只要出機票就可以了,一切負擔由韓國負擔。而且還邀請外國的學生去韓國的各種景點去參觀。另外韓國還有一項政策是很好的辦法,就是對外國人和本國人,有對韓國的文化的發展和研究或者普及做出貢獻的人要授予勳章,這個勳章分三級,一級是總統文化勳章,第二級是總理文化勳章,第三級是世宗文化勳章,這個世宗是創制朝鮮文字一個皇上的徽號。另外,他們還有各種文化基金會,譬如説組織外國人到韓國來參加他們的韓語講演比賽,他們出資在世界各國組織學韓語的人進行韓語講演比賽,如果有人申請願意到韓國去進行文化或者語言文學的研究,韓國都可以給你包一切費用,時間長則一年,短則一個禮拜。這樣的基金會在韓國不下幾十個。我覺得有些東西是值得我們中國借鑒的。
韓國人非常重視自己國家的文化遺産的保護工作。一個,國家在這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一些文化遺址進行修繕,一些文化資源進行開發。另一方面,他們盡最大可能向聯合國申請世界文化遺産,希望能得到全世界的保護。譬如説,韓國的五月端午祭,還有韓國的支石墓,這是在奴隸社會的一種埋葬方式,周圍立四塊石頭,上面蓋一個大石頭。實際上中國早就有了五月端午節,但是這個節日隨著時光的流逝在大家的思想中慢慢地變得淡漠了,而韓國的五月端午祭現在規模越來越大。另外就支石墓而言,我們國家的東北也有所謂的支石墓,但是我們的考古學者和歷史學者對它似乎沒有重視過,這就是我們和韓國在歷史 文化遺産保護上的差異。
[牧言再生]如果把韓劇直接跟儒家文化挂鉤,我覺得有些勉強了。韓劇中是有很多地方表現了儒家文化的方方面面,可他們以為那就是他們自己的文化。是融合了中國文化和韓國自身文化的一種獨立的文化。因此他們信手拈來,收放自如,沒有絲毫的做作,因此我們還沒有必要用這麼高的標準來衡量韓劇。 同樣拿大長今來説,這種宮庭劇未必拍得很差,但是為什麼中國的宮庭劇就越拍越差呢?這也跟人家韓國人的敬業精神有關吧。還有,我在鳳凰網上看到,《大長今》在韓國還有三級片版,當時我就感覺如骨鯁在喉,韓國人的商業意識跟日本人也無什麼兩樣。
[特邀嘉賓:韓振乾]我們這裡所説的儒教文化主要是指儒教文化的核心思想和它的一種表現範式,而不是一種機械的東西。1392年,韓國的朝鮮朝建國以後,就全盤吸收了中國的儒家文化,並把它作為一種治國理念,延續了500多年。所以儒家的理念在韓國人的思想深處是根深蒂固的。而且到了現代以後,這種文化得到了發展和發揚光大,並把它引進了經濟發展理論,所以在韓國人的心目中才認為儒家文化就是自己的民族文化。當然,儒家文化傳到韓國以後,韓國人也進行了適合本民族情況的改造,譬如説他們認為韓國文化的核心就是天地人三才思想,而且天地人三才突出的是人,因此,在韓國近代歷史上有一個東學教,它提出了“民心即天心,人乃天”的口號。它主要是要跟基督教文化對抗。也就是説,在文化裏面起主導作用的是人,而且韓國建立的一些教派,它的教祖就是它的創始人,譬如説韓國的圓佛教是韓國一個很大的教派,但是圓佛教崇拜的祭祀的是它的教祖——樸重彬。
現在韓國還有一個統一教,它的理念是全世界兄弟姐妹是一家,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但它的教祖也是活生生的一個人,該教祖今年70多歲了,他提倡的是愛國、愛人、愛天,這個天指的就是自己。就是説希望這個教派的信徒有什麼困難,有什麼問題,都可以來找他,他可以代替老天爺替他解決這些問題。儒教原本是重視現世,重視人的作用的。進入韓國以後,他們強化了這種理念,而且在天地人三才之間認為人是取決定作用的,民心代表的就是老天爺的心這種思想更突出了。所以在他們整個社會裏,才希望大家都去聽現在所在的單位領導的指示,因為他是起決定作用的。
[牧言再生]他們這才是“家天下”了,呵呵……
[范偉110]請問韓振乾教授 ,韓劇對心理的刻畫很細膩,是不是民族性格使然?
[特邀嘉賓:韓振乾]恰恰相反,韓國人的性格比較急躁,而且容易看表面現象,也容易急於做結論。實際上在家庭矛盾中,也正是這些心理的反映,這些心理就會造成在處理問題上的一些粗粗拉拉的作風,因此也容易引起一些家庭矛盾。至於韓國電視劇反映的比較細膩,那是文藝創作的結果。
[范偉110]韓劇很長又很瑣碎,可看的人卻又很多,是不是説明很多中國觀眾很無聊?相信從韓劇裏品味它的文化的人不多。
[特邀嘉賓:韓振乾]你説的這種缺失我是贊成的。不是觀眾無聊,而是觀眾心理上有一種渴望,渴望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就是儒教文化能夠得到發揚,並把它反映到我們的文化産品裏面去,來彌補大家心理上的缺失。因為年齡稍微大一點的人,對中國文化的這種範式大家都已經非常習慣了,而且在一個家庭裏一般來説都希望兒女能聽父母的,並不希望兒女和父母的關繫上要平等。但是我們的文化産品,尤其是一些電視連續劇並沒有在這方面下大工夫寫出好的劇本來,並把它奉獻給觀眾。因此,當外來文化有這種可以彌補自己心理缺失的問題産品時,他就非常感興趣,並且看一遍還不解渴,想多看幾遍。這種現象從另一個角度恰恰反映了我們的電視作品對我們的傳統文化發掘得太不夠了,反映得也太不夠了。
[楊過110]中國人擁有的歷史遺産太多了,所以就不去挖掘不去開發我們的東西,而韓國沒有我們那麼多歷史遺産,他們就把自己的那點點發揚光大,這樣反倒效果更好?中國人反省啊。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中國同樣也有著可以發揮的文化遺産。比如迪士尼推出《花木蘭》,就是直接取材于中國傳統故事。此外,還有人説《侏羅紀公園》受到了自貢恐龍博物館的啟發。請問嘉賓,中國的歷史文化已經被世界關注,我們如何才能將自己的優秀文化轉化成影視産品呢?
[特邀嘉賓:田卉群]舉一個家常的例子,如果母親在身邊,每天叮囑你添衣吃飯,肯定就會覺得煩,而韓劇《加油,金順!》當中,金順沒有母親,反倒對母親的想象變的無比龐大。我們的文化遺産的確是非常豐富,難免就有點浪費了,但是我們的文化遺産也的確是受到了美國、韓國等國家的關注,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因為在他們進行關注的時候,會給我們提供一種全新的參照係,我覺得我們的文化遺産不是缺乏資源,而是缺乏觀點,比如現在我們再重新拍攝四大名著,或者是三言兩拍之中的故事,我們應當採用什麼樣的視點去關照它呢?如果還用那些傳統的視點,這樣的關注還有意義嗎?迪斯尼的《花木蘭》當中設計了一個奇特的小精靈,這個小精靈的身上就寄予著傳統的家庭文化,這種設計我覺得就很有西化的色彩,甚至有點像美國電影《亞當斯一家》,那只可以到處亂走的手,有一種魔幻的色彩,這是小節上的觀照發揚光大,在大節上我們也應當有一種全新的視點,我在看電視劇《雍正王朝》的時候,感受到了一點新的東西,把很壞的雍正皇帝表示成為一個“當家難”的皇帝,表現他怎麼樣辛辛苦苦勵精圖治,但是總覺得味道有點不對,還是充滿我們對於傳統封建帝王的那種仰視。再比如《康熙帝國》,片頭曲當中那麼一句歌詞:真想再活五百年。這真把我嚇了一跳,那豈不是現在我們還在康熙爺的統治之下嗎?!這是近期拍攝的電視劇了,我覺得這些電視劇當中還是有很多腐朽的東西,缺乏一種全新的視點,這個的確需要我們幾代人的共同努力。
再比如説戰爭題材的影片拍攝,我看了最近的《太行山上》,場面特技很不錯,而且也有粱家輝和劉德凱飾演的國民黨的高級將領,這在戰爭題材的影片當中已經是一個創舉了。但是,關注世界範圍的戰爭題材影片,從《現代啟示錄》開始,科波拉已經在關注戰爭對於人性的摧殘,《拯救大兵雷恩》片頭長達半小時的奧馬哈海灘登陸完全採用的是二戰士兵的視點,以至於有的老兵看到這個段落情緒激動難以控制,不知道導演如何能夠拍出他們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的東西,但是我們國家的戰爭題材影片,還始終沒有從個人視點進行拍攝,依然比較關注大場面、宏大敘事,關注戰爭的勝利,勝過關注戰爭當中死去的人,這個可能也是我們在創作自己的影視作品的時候需要加以反思的內容,這樣才能真正的以人為本,所以不管是看待歷史還是看待現實,不管我們有著多麼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我們的思想應當進步,應當體現出一個民主社會當中人作為個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