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教育節目的困境與出路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9-21 22:02:19



教育永遠都是悲哀的嗎

  [紫色的城堡]愛因斯坦沒有獲得文憑,他討厭學校沉悶、死板的教學和軍國主義教育,除數學外,他的好幾門功課都不及格,老師們都説他是一個不可藥救的蠢材,一位教師對他説:“愛因斯坦,你永遠不會有出息的。”愛因斯坦以典型的“差生”未拿到文憑就被勸其退學而離開了學校。這是教育的悲哀嗎?
  [楊過110]教育永遠都是悲哀的。大師永遠都不是被教育出來的,他們往往是反教育的。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想把你所説的“教育永遠是悲哀的”,改成“教育應該永遠是快樂的”。 
  [特邀嘉賓:楊東平]教育和人的成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至於天才的成長就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基本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所以在我們的教育現實中既有愛因斯坦這樣被冷落和歧視的天才,也有很多獲得了順利的成長的天才,也許這只是説明真正的天才是任何制度都擋不住的。正因為這一段特殊的經歷,所以愛因斯坦對教育也有很多深刻的理解,他對於什麼是教育有一段妙語可以跟大家分享,他説:當一個人把學校教給他的所有的東西都忘掉之後,剩下的就是教育。 

  [太平天國11]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體現在哪些方面?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我認為就是關注人們的成長,這是教育電視節目的以人為本。

  [楊過110]個人覺得,假如高考沒有大改的話,中國的教育培養模式就還是在科舉制的框架內。不過高考似乎大改不了,在中國國情下,科舉制有他很合理的地方,動了他,就動了國之本。不知嘉賓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 
  [特邀嘉賓:楊東平]我認為高考制度是需要改革,也可以改革的。一個基本的方向是地方化和多樣化,使得考試製度能夠適應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適應不同類型的學生的需要。譬如説一個只可能上大專的人沒有必要參加研究型大學為目標的高水平的考試準備,現在的一張考卷的模式就是讓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水平的所有的學生都用畢生的精力去準備這場考試,所以台灣的考試改革就是用一種多元化的模式,譬如説上研究型大學的、上普通本科的、上職業院校的或者説學習文科、學習理科的、學習藝術的,可以選擇不同類別的考試,而不是所有的人都要考同樣的高難度的科目。高考制度改革的另外一個方面是錄取制度的改革,這主要是克服目前地區差距過大,所謂傾斜的高考分數線的弊端。 

  [楊過110]中國教育改革改的怎麼樣了?還要改多少年呢? 
  [特邀嘉賓:楊東平]今年是199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發表20週年,實際上中國的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20年,但是90年代和80年代的情況是不同的。80年代是以體制改革為主,而90年代在某種程度上是我們所説的加引號的教育産業化,就是圍繞財政教育經濟問題。 

  [麵包屑兒]香港迪斯尼曝光了內地遊客很多不文明的行為,讓人汗顏,雖然我們富了,但是卻沒有贏得別人的尊重和尊嚴,此事雖小,但是國民的素質修養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兩位嘉賓,教育能改變這種陋習嗎? 
  [特邀嘉賓:楊東平]人的道德行為的養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完全是學校教育的産物,家庭教育的功能可能更為重要,社會環境和社會教育也有很大的作用,很多孩子在學校裏可以規規矩矩,得到老師的好評,但是在家庭中或者社會上會有另外的表現,就是一個例子。 

  [中國吉祥0]有另一種聲音:説這是“先入為主”,是素質歧視,嘉賓認同嗎?請問:什麼是文明?文明與高雅有固定的現實指向嗎?因為有另一種聲音認為:遊客不文明是有理由的,理由是客觀環境與條件的不適,所以所謂的不文明是錯誤的。嘉賓,您認同這種辯解嗎? 
  [特邀嘉賓:楊東平]我們過去比較習慣的説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人很不理解,他們認為他們的社會文明程度,基礎文明的素養比內地要好的多,怎麼我們反而成為文化沙漠了?!這就是對文化和文明的不同理解,遊客素質體現出的主要是一種基礎文明,基本的行為規範,在這方面國人的素養在整體上的確是不如香港,這種整體素養不完全是和學歷、教育程度成正比的,而是在一種所謂現代社會的文明環境中被規範和塑造的。所以,國人的基礎文明素質較低,應該是一個事實。 

  [太平天國11]在教育發展史上,教育從來就是作為社會的工具而存在的,它幾乎沒有自己的世界,它必須維護它所在的社會的要求及觀念。顯然,這種工具化的教育只是要使學生適應現存的社會。適應必然要以束縛為其先決條件,而束縛則必然走向教育本意的反面。當代教育所暴露出的種種價值取向與品質及其所面臨的種種難以擺脫的危機,都是其工具化的角色與品質使然。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育節目是否擔當起了扭轉者局面的任務?那現在這種不健康的教育什麼時候才能有所好轉,想請兩位老師都回答一下。 
  [特邀嘉賓:楊東平]學校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是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需要從學校的教育觀念培養模式、培養目標等很多方面去加以改變和塑造。但是,電視媒體在這方面所能起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為電視相對而言是一種比較膚淺的媒體,不大可能承載很多嚴肅的或者理論性的思想性的東西,所以教育改革主要還是在學校內部發生的。 
  [《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你所提到的當代教育的危機,以及我們《當代教育》的危機,確實值得我們思考。我最近在中央教科所做訪問學者研究的課題就是教育類電視節目品質的構成,實際上一個欄目的品質,或者説教育類電視欄目的品質是最重要的。但你所説的不健康的教育我認為在《當代教育》欄目的節目中不像你説的那麼可怕。 

  [漫遊世界]現在的學校教育往往是追求模式化,缺乏個性化,許多學生成為這種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犧牲品,請嘉賓分析一下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官僚主義、教條主義的社會的或思想的、政治的、經濟的根源?謝謝! 
  [特邀嘉賓:楊東平]影響當前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我們學校管理的過度的行政化,也就是説學校的校長和教師主要是依據上級主管部門的規定來辦學。而實際上一種理想的教育應該是自下而上的,從學生和學校本身的需要産生的管理,僅僅是自上而下的貫徹上級部門的意圖,或者按照上級的指示來辦學必然造成學校管理的中官僚主義,行政化的傾向,文山會海,以及教條主義。 

  [范偉110]想法很好,但中國歷來專制,實行起來是不是會碰到很多困難和阻力? 
  [特邀嘉賓:楊東平]這涉及到教育改革的模式需要改革,也就是説改變自上而下的主要由“內部人”進行的改革,這種改革往往不能有效的反映第一線的學生和教師的意願,所以廣泛的社會參與是一場有效的教育改革的前提,現在有些學校也開始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等機構來擴大社會參與,這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措施。 

  [范偉110]請問楊教授,現代教育最基本的常識是不是回歸人性,而不是工業化生産“人才”? 
  [特邀嘉賓:楊東平]毫無疑問,教育的對象或者培養目標首先是人,然後才是才。在我們的現實當中,往往培養“才”的目標模糊了“人”的目標,是需要克服和糾正的。 


責編:羅石曼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