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現狀
【史記ggggg】中國教育淵源流長,請談老師説一下我國教育現狀是怎樣的?
【特邀嘉賓:談松華】因為要從中國教育歷史淵源講到中國教育的現狀,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想中國教育的現狀是可以從它的發展、改革和人才培養不同的角度來講,我覺得中國教育的發展在近20多年應該説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速度比較快,發展水平比較高的狀態,也就是説在短短的20多年中間,我們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從3年到4年,提升到了7.8年,9年的義務教育基本普及。當然這裡面要説明一點,因為農村的初中輟學率在一些地方還是有反復,但是畢竟在這些大的農村人口中間,能夠大面積地普及9年義務教育,這一點應該是在世界教育史上還是一個很令人矚目的事情。高等教育的發展從99年擴招以後,也使在校生增加了兩倍。所以在數量和速度這一點來講,它的進度是很明顯的。我覺得從體制改革、課程改革這些方面,我覺得也有明顯的進展。現在的問題主要是教育經費不足,尤其是政府對教育的投入水平還沒有達到世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一點就造成了現在教育在發展上的諸多困難,尤其是城鄉教育的差距拉大,農村教育面臨著很多困難。這兩年中央政府和很多的地方政府注意加強了農村教育,困難的狀況有所改變。但是應該説,要使得教育的數量發展和質量提高能夠協調,那麼教育投入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條件。教育方面另外一個方面目前的現實問題就是我們的人才培養還是比較偏重於知識、考試分數、學歷這些方面,而對於學生的能力的培養,包括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仍然不能適應現在知識經濟和國際競爭的需要。
【一節彩虹】相當一部分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是由於缺乏起碼的文化教育,不具備起碼的道德水準,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沒有自尊和尊重社會、尊重他人的觀念,缺乏個人行為約束力。另一方面,他們又由於缺乏一定的文化知識,難以掌握必要的就業技能,進入合法謀生、自食其力的工薪階層,所以中國的教育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投入。丁老師請分析一下。
【特邀嘉賓:丁興富】我覺得不管在什麼國家、哪個社會,沒有接受最起碼的教育機會確實會導致缺乏自食其力、合法謀生的這樣一種能力,個人會處在一種非常無奈的狀態,更談不上有較高的道德水準,對社會的奉獻等等。所以,我認為我們現在這個國家很重視對西部貧困地區的教育投入,最近啟動的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就是為了給西部貧困地區的農村中小學加強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建光盤播放點,衛星接收站和計算機教室,從而將東部發達地區的優質教育資源、特級教師的示範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成果傳播到西部農村地區來改變西部教育的落後狀況,使西部的兒童和青少年能夠享受優質的教育,從而縮小數字鴻溝;又比如近年來我們國家很重視城市裏面的外來打工子女的教育,以及殘疾兒童的教育,加強了這方面的教育投入,這些都是使得社會上處境不利人群的子女能夠得到最基本的教育權利,從而得到將來就業、謀生的能力,構建一個和諧社會。
【牧言再生】大家好!談到教育,我覺得我很有沉默權。面對中國目前的教育現狀,我只能沉默。當前和以前的中國是一個人才浪費而又人才奇缺的矛盾社會,新教育方式的出現可能會改變一些邊邊角角,但不會在實質上取得多大的成就。與孔夫子他老人家比起來,我們現在都很臉紅。孔老夫子尚知 “因才施教”,而我們卻非要“全面發展”,每個人的個體不同,卻沒有多少選擇的權力,新教育“風暴”的來臨,只不過是為以後更大範圍的教育方式改革提供一方試驗小田而已。
【特邀嘉賓:談松華】我看到這位網友談到的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的關係,我認為這是現在實施素質教育和改革人才培養模式中間一個很重要的現實問題。我想,全面發展的教育的一個依據就是教育要讓人的潛能能夠得到全面的充分的開發,也就是説,教育不要去讓學生片面地發展自己,特別是在應試教育這樣模式下面,往往是犧牲了學生的其他方面的發展,而片面地去發展他的知識,或者叫書本知識。這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書獃子。所以素質教育要使得我們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加全面和充分的發展。但是這樣一種全面發展並不是説要所有的人在所有方面都得到同一種水平,人是要差異的,人的發展是各有所長的,所以全面發展不是一種補短的教育,而是一種揚長的教育。這個我想就和這位網友講的因材施教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説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從他的實際出發,盡可能使他的聰明才智和身體心理素質、審美情趣能夠得到充分的開發。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日本提出的教育目標有三條:具有寬廣胸懷的日本人,自立自強的日本人,在國際事物中能幹的日本人。美國教育面向21世紀的培養目標具體化為“三大基礎、五種能力”。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否過於籠統了呢?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 背景資料:美國教育面向21世紀的培養目標具體化為“三大基礎、五種能力”,五種能力:1.資源能力:合理使用和分配時間、金錢、物資、人力等資源的能力。2.人際能力:與他人共同合作的能力。3.信息能力:獲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4.系統能力:理解複雜的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能力。5. 技術能力:在工作中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的能力。這“五種能力”是基於以下“三個基礎”之上的:1.基本技能:讀、寫、聽、説,完成一般的數學運算。2.思維技能:創造性地思考、做出決策、解決問題、想像。知道如何學習和進行推理。3.個性品質:有責任感,自尊,有社交能力,能自我管理,正直和誠實。
【特邀嘉賓:談松華】 教育目標是有兩種:一種是體現教育目的的基本目標,這個基本目標我看各國個體都是德、智、體、美、勞,還有中國香港、台灣的叫德、智、體、美、群。另外一種目標叫做體現人才規格的具體目標,這個目標是可以按照不同時期或者時代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可以加以具體區分的。這裡講到日本提到的這三條,實際上體現了日本21世紀教育國際化、信息化、個性化這樣的基本的發展的趨勢,這幾條都是體現21世紀教育的基本要求。美國的“三大基礎、五種能力”沒有成為一種目標,它是由美國勞工部提出來的,它是根據2000年美國教育戰略提到的新一代美國工作者需要具備的“三大基礎、五種能力”。同時它也提出來,美國的教育還不能培養出具有這樣子要求的工作者。這也就成為美國教育改革,培養人才的目標依據。而我們國家在人才培養上基本目標是前面我們講到的德、智、體、美,同時也提到了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所以這是一個比較總體性的目標。在國家其他方面的文件中間,也提到過一些具體的目標,但是現在看來,這些目標中間確實還沒有具體分解為培養的規格,這個問題現在在教育部門的評價目標中間正在研究制定。
【散文家1】專家好,教育現在已經成為一種産業,産業的發展總會受經濟發展的影響,那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會不會走向功利化?
【特邀嘉賓:談松華】我想這裡要區分一點,教育作為一種産業和教育産業化這兩者是既是有聯絡,又是區別的概念。教育既具有産業的屬性,又具有公益事業的屬性。而教育産業化只強調了教育的産業屬性,這就會使教育的社會功能片面化,也就是説,把教育純粹作為一種産業來發展,這就很容易滋長一種功利化的傾向。因為産業是要講求投資和收益的、成本和效益的,就會把經濟效益放在一個過重的地位,而把社會效益放在一個比較弱的地位。這就是教育上現在出現的這種高收費,過於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而忽視了教育育人本質的功能。現在有一些教育機構急功近利、浮躁,甚至於有的提出來學術腐敗,我想都和這樣的一種教育過分強調教育的産業屬性和功利化的傾向是有關的。這種現象已經引起了社會方面和教育界的關注,因為現在這樣的一種過於追求經濟利益就使得受教育的成本大大提高,當然這裡要説一點有的收費問題是和政府投入不能滿足學校基本的需要是有關係的,但是這種收費過高的現象就使得相當多的低收入家庭就不能得到公平的受教育的機會,受教育機會的不公又會進一步影響社會的不公。所以,要在正確處理公平和效率的關係的前提下,政府更多的去保證教育機會的公平,而使得市場對教育的調節作用建立在政府保證基本公平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