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念的更新不僅是教育界的問題
【漫遊世界】教育觀念不僅是教育界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有不少學生家長錯誤的認為教育孩子是學校及老師的事,而自己卻疏于教育,導致家庭教育成為盲區或誤區,因此形成一個社會大教育觀念也就顯得猶為重要和迫切,嘉賓認為如何?
【特邀嘉賓:談松華】我很贊同這位網友的看法。現在的教育問題在我們國家受到家庭和社會這麼樣的關注和重視,這是教育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動力和環境。問題在於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為我們學校的發展,為我們孩子的發展究竟營造一種什麼樣的氛圍,我們學校要給孩子寬鬆發展的環境,家庭、社會也要給孩子營造一種寬鬆發展的氛圍。因為,人的發展,尤其是人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發展,是需要一種寬鬆的環境的,包括有允許他去試驗,也允許他失敗。我們現在就是説,好像不允許失敗,當然我們現在制度也有這個問題,因為一旦失敗的話,就影響到終身。所以我們的制度要讓我們的學生能夠去嘗試,去做更多的嘗試,這種嘗試中間如果有失敗的話,不要緊,還有機會。這樣就會讓學生能夠向讓他自己感興趣的,或者他自己願意去追求的這個領域去發展。這樣才有可能涌現出各有特色的多姿多彩的人才。同樣的,我們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也不要給學生過多的心理上的壓力,因為這種壓力,當然是一種期望,但是壓力過重以後,他往往會成為一種負擔。這樣使他應該發揮出來的稟賦和潛能就會受壓抑。所以我想,學校、家庭、社會有功同的責任,為我們孩子的發展營造一種健康的環境。
【史記ggggg】一直都想問什麼是素質教育?現在人們説素質教育就是會唱歌會點特長就是素質教育成功?可我總覺得不對。謝謝電視批判給我這個平臺能和專家交流。
【特邀嘉賓:談松華】 素質教育可以説是中國教育一個熱門話題,它確實是經歷了一個將近20年的探索的過程。這位網友提出來的問題過去很多有一些教育界方面的人士都提出來,就是好像素質教育僅僅是指課外的一些活動,包括音樂、媒體、勞動技術教育,就是課堂教學之外的這些教學活動,有的人這就叫素質教育。當然這一點看法是和素質教育的本義是不符的。因為我想,提出素質教育這個問題開始來講是針對基礎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因此學校教育中間就偏重於考試科目的教學,對於不考試的科目學校教育中間不予重視,這樣就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當時素質教育針對這種現象,它是要加強非考試科目這方面的教學,因此給人家的印象,好像這個素質教育就是要做這些方面才叫素質教育。隨著素質教育實踐的發展,我想國家對於素質教育的本質、它的內涵有了更加完整的科學的界定。它實際上指的是全面發展的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讓學生個性能夠生動活潑主動發展的教育,也可以説,它是培養適應21世紀的人的素質的要求的教育。所以它不是説就唱唱歌,加強一些課外活動就能夠實現的一種目標,而是要按照21世紀人才培養的素質要求來實施全面發展的教育。而其中,又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作為重點,這就體現了知識經濟時代對人的素質新的要求。
【走進幕後】我們當前對教育的理解似乎還局限在通過正規學校課堂上所學的和從書本中學到,請問嘉賓,你們認為受教育的渠道有哪些?
【特邀嘉賓:丁興富】其實學習可以發生在兩大類情景中,一類就是學校教育情景,通常就是正規的課堂教學;另一類是在學校以外的社會生活和其它社會活動中。我覺得對年輕一代,應該重視這後一類社會生活活動中的學習,比如我們現在講的社區教育、家庭教育、實踐性的教育,當然也包括現在我們講的基於資源和信息技術媒體的學習,比如我剛才説過的中央電視臺科學與教育頻道的許多節目,北京電視臺三套的節目,中國教育電視臺的許多節目,都是很好的可供利用的學習的資源。書本上的知識是人類文明積累下來的優秀成果,這些間接經驗,我認為還是要認真學習和繼承的,問題是要把這些人類文明的成果和當今社會生活的現實結合起來,要學會應用,還要學會創新,因為現在知識的更新非常快,知識陳舊的週期越來越短,我們面臨的各種重大的全球問題的挑戰越來越嚴峻,比如能源問題、環境問題、人口壓力的問題、恐怖主義的問題,這些都是書本上沒有的,要靠我們在實踐中去分析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所以,我們現在提倡的研究性學習、探索性學習、問題解決類的學習,其實都是要解決一個理論與實際結合的問題,所以要向校園圍墻以外的世界的現實生活去接觸、去探索,去吸取營養,去尋找靈感,也去獲得學習的夥伴,去尋求更多的老師,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請丁教授談談,到底新教育觀念包含哪些方面?
【特邀嘉賓:丁興富】 我想用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應該用理念的創新來引導制度的創新,用制度的創新來推動整個教育的創新和教育的轉型。那麼什麼是新的教育理念呢?我覺得教育是一種有特定教育目標和對象的有計劃的、有組織的教育學的形式,所以新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這樣一些內涵:從學校教育擴展到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體制創新);從“應試教育”發展到素質教育(目標創新);從精英教育發展到大眾教育和全民教育(對象創新);從分科教學、學科中心到綜合教學、問題中心(內容創新);從課堂中心、教師中心、傳授為主到基於網絡、學生中心、學習為主(形式創新)。此外,新的教育理念還應該包括教育改革的主要動力,還是在於教師,其核心是教師關於自身的角色和功能的理念的轉換,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與教育的評價和考試體制的改革有關,其核心是關於教育評價和考試的方式和功能的理念轉換。我覺得教育的轉型也好,新教育體制的確立也好,包括我們現在基礎教育的新課程改革面臨的挑戰和困惑也好,都和上述的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確立和取得共識有關,當然這裡有一個比較複雜的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從體制創新來看,未來的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體系中,學校教育依然是重要的、基礎的。
【特邀嘉賓:丁興富】從目標創新來看,素質教育依然需要教學評價和考核。從對象創新來看,到了大眾化的高等教育階段後,依然需要保持和發展精英教育的成分;從內容創新來看,綜合教學和問題中心並不等於文革期間的開門辦學和三機一泵。形式創新並不等於要否定課堂面授教學的價值,特別是並不否定教師的重要性。所以,這些新的教育理念的確立還要經過一段相當長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