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通俗、低俗應區別對待
【leeyue平衡】是否有必要首先對“庸俗”做一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上對其的解釋為平庸鄙俗;不高尚,而《辭海》中的解釋是平俗。前者有明顯的貶義,後者則不然。如採用前者,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去把握庸俗與平俗的界線?謝謝。
【特邀嘉賓:周 星】我認為需要區分幾個概念,庸俗在一定意義上説是貶義詞,但在某些場合併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壞詞。我的觀點是:通俗、庸俗、低俗不能一樣對待。正如同不能不尊重大眾要求、平民趣味和百姓生活意願,走向大眾不是壞事。因此説:通俗是接近大眾百姓、表現常人生活理想的藝術形式,相對應的是高雅的藝術;庸俗是表現上情趣平庸,不思上進,思想上意識上沒有高尚追求,得過且過的生活態度表現,無論在藝術上還是境界上都無甚可取;低俗則不是藝術表現範疇,違背人類理想期求,靠攏卑下的本能的衝動,沒有藝術可言的表現和沒有思想的內容,對於精神世界有危害作用。不用説,低俗是必然擯棄之列;通俗是必要之舉;而庸俗則是需要指正和點撥分析的對象。近年電視的娛樂化成為趨勢,走向通俗、靠攏庸俗、以至於屈就低俗已經十分明顯。特別是電視機構從被動求取收視率到主動的“媚俗”傾向更是十分危險的,因為這就是庸俗化。
【夏日綠茶#】看了周星老師對庸俗、通俗、低俗的解釋,我覺得很有道理,您説庸俗需要點撥,那您能否現在點撥一下您認為庸俗的電視節目?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希望周老師大膽開刀:)
【特邀嘉賓:周 星】近年來,為了滿足收視率的需求,中國電視全面化的爭奪觀眾眼球,其中當然有出色的藝術化的節目,高雅的欄目,以及多樣化的創新類的節目,但不可否認,我們似乎感覺到在整體上都在不惜一切朝著通俗以至於庸俗的方向走,比如優秀的藝術類的節目,不惜改版成為俗不可耐的所謂高收視的節目;比如文化成分十足的欄目和節目,淡出頻道;比如曾經很有藝術光彩的文化類節目,充滿了滿足低俗要求的調侃。最難以接受的是不僅在地方電視臺,甚至在代表國家形象的中央電視臺的不少欄目都不惜屈就俗眾要求,降低品味。我以為地方檯為了生存要求的滿足地域觀眾要求尚可理解,但連中央電視臺都大張旗鼓的為娛樂開道,一些節目比地方檯走得還遠,這顯然不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美人香】大俗大雅也許是一種境界,但何為大俗?何為大雅?每個人的思維視覺可能不同,但電視節目的庸俗化至少能夠看出節目的檔次是有低級趨勢的。作為受眾,我們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欣賞品位,想問一下老師如何看待如今的受眾的欣賞品位和視角?
【特邀嘉賓:周 星】我對雅俗共賞一直有這樣的觀點:就總體而言,應當看到:“雅”與“俗”是相對的觀念形態稱謂,雅、俗是人們對藝術文化功利評判和高低層面劃分的産物,對於産生雅俗的現實而言,沒有先天的高下主觀意圖,卻有人們根據精神文化增長的需要而加以價值判斷的成分;因此,必須明確,“雅”與“俗”都是觀念形態的産物,是人們對文化存在狀態的兩極性區分,這樣看來,雅俗的區分是必要的,但區分不是絕對的。雅與俗是隨著時代、文化、經濟的變遷而內涵變異、發展、變化的。不難看出,筆者主張辨證看待雅俗問題,因為雅俗是相對的,而且雅俗是隨著時代而逐漸變化其分界線,互相轉化的,同時,雅俗是與經濟基礎與發展有相互緊密關聯關係的。
追本搠源,文藝本身是否有雅與俗之分是必須廓清的事實。首先,雅俗命題是指“高雅”與“通俗”,需要反對是在“雅”前加高,在“俗”前加低,“高雅”和“低俗”具有直接價值判斷,混淆了雅俗的原本區別。而我們所謂的“雅俗”之“高雅”與“通俗”則是相對區分,一開始沒有價值褒貶的含義。雅俗的受眾面的大小、接受層面的寬窄雖然包含有上下的分野,但只是在知識的層面而沒有高下之別。其次,文藝作為意識形態的層面的存在是與物質層面存在相對而言的,所以,文藝本身相對於物質生活就是雅的,而物質生活是俗的,或者説文藝是“雅俗”共存的,因為其本身包含了人在物質存在基礎上創造的各種層面的精神藝術需要。人們只是站在現有文化環境中人為劃定文化的等級,過去對衚同文化、天橋雜耍的生活形態的判斷,就是含有俗的平民成分,而對大院的機構文化則含有階層高一點的判斷,知識階級的文化藝術觀顯然呈現。但不言而喻,只要是變成了“文藝”的曲藝和平民生活的電影,或不是流蕩在街頭而是音樂會的演奏曲目的《二泉映月》等,就都自然成為是雅的藝術品。
再次,但當要對文藝進行概念劃分時,則雅俗的區別似乎就難免有了高下判別。儘管“通俗歌曲”、“美聲唱法”是唱法的未盡合理的稱謂,但無形中在音樂界就多少有了高低之別。如果以接近大眾面廣或窄、知識科班教育和本色與技巧多寡的難易來附加,那麼,確實也有雅俗文藝的感覺,所以,相對比較而言的區別難以排除:現在的一些人們説京劇是雅,話劇是俗;而戲劇是雅,電影則是大眾文化;當電影是藝術時,看電視是沒文化的表現的認識也自然而生。諸如此類的比較,都是簡單的價值判斷,不是合理的説法。總歸而言,藝術是人類的精神需要而創造的超越物質層面的愉悅享受,因此,對於物質需要而言,“藝術”都是精神價值的雅;而從人類發展的人本意義而言,絕對意義上的精神沒有高低貴賤價值分野,通俗與高雅不是等級貴賤的代名詞。至多只能説,雅俗的意義更多是感官享受的多寡和本能、與後天教化組織的程度來劃分的相對性而已。
當然,在此基礎上需要做價值判斷時,實際上有低俗文化和低俗藝術表現的認定,但這裡不是指藝術形式本身,而是包含具體藝術作品的藝術觀念、藝術表現內容的低俗,在具體藝術作品丟掉藝術的提升人的精神價值,而單純滿足官能物質刺激的情況下,高雅與低俗有了判別的意義。但需要強調這決不意味著可以輕易判斷某種藝術形式的高雅低俗,實際上,表現內容的高雅低俗之別無論在什麼形式中都可以出現,簡單的例子就是比如用“高雅”的芭蕾舞來表現低俗情態。
【美人香】我想電視節目的平民化不能和庸俗化混為一潭,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往往在很多時候,小故事的背後往往蘊藏著大背景,小人物的身後常常反映著大社會。平民化的節目不好作,平凡但不平庸,關於這一點如何平衡我想向周老師取取經。
【特邀嘉賓:周 星】關於平民化問題。平民化是電視正當走向。電視是大眾傳播媒介,從本質上是傳播大眾社會的信息,滿足的是百姓生活要求。所以,電視是現代社會大眾獲取和交流信息、愉悅和共同歡樂的媒介。因此,電視具有平民大眾的特性。近年電視走向;最大限度的滿足百姓需要,於是我們看到電視迅速的轉向:從教化—寓教于樂—羞羞答答兼顧娛樂——大張旗鼓倡導娛樂。這是一個明顯的過程,不能不説在從教化工具到娛樂媒介的轉變,是電視落實自己媒介本性的必然。但不能不看到問題的另一面:電視越來越重要的事實(從廣告增長最大媒體就可以看出)就不能不考慮其動輒關涉幾億受眾接受的問題,事實上,電視本能並且主動屈就更為大眾的低層次要求,已經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格調,並且在表面上引領大眾的後面其實是被動跟隨大眾文化本我物質欲求,許多時候走到了大眾也難以忍受的地步。批判反對庸俗已經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無論對於拯救電視社會形象還是對於救贖社會人心,都是必要的。平衡沒有它方,就是真實表現生活靠近大眾凡俗需要,但在精神上需要超越凡俗靠近審美和理想追求。關鍵是創作者的精神世界不是是否高尚而平和,追求物質利益和收視。
【紫色的城堡】邵老師我小時候家裏的電視只有兩個頻道一個是市裏的一個是省裏的,但是只要打開電視就覺得電視節目精彩,一般都看到晚上電視節目全結束為止,現在家裏有40多個頻道可怎麼也找不到想看的?這和電視節目庸俗化有關嗎?
【特邀嘉賓:邵培仁】你小時候可供娛樂的內容比較少,再説,當時電視頻道也沒這麼多,所以,你一直看到電視節目結束為止。現在可不一樣了,一般電視機都可以收四五十個頻道,你肯定會滿田挑瓜挑得眼花,好的電視節目被淹沒在大量同質化、庸俗化的電視節目當中了。
【臟袖子】另外我還要説一點,現在有些訪談節目,在講究人情味的同時過於煽情.一個訪談類節目一旦流於盲目地引發觀眾情感上地共鳴,而沒有更深入地挖掘人物背後的能夠反映我們整個時代和社會需求的東西,只能是真人秀。
【特邀嘉賓:周 星】首先應該説真人秀是一種節目類型,不應該一概反對,而且我們的真人秀其實做得並不地道。我承認一些訪談節目也似乎只能靠煽情來博取觀眾的歡心,但好的節目的情感需求是需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太缺乏對內在情感挖掘的好節目,讓觀眾共鳴不應該是壞事,做到這一點也已經不容易。我們已經發現訪談節目其實是中國電視中比較與文化的節目,但已經在娛樂的導向下被削弱。所以問題實質是電視整體上浮泛,不能給靜下心來觀察社會,反映人心需求,更不用説對整個時代的主流做深入的挖掘。
【一節彩虹】邵教授,説中國的電視節目日益娛樂化、庸俗化是媒體的炒作還是客觀事實?中國的電視節目娛樂化、庸俗化到了什麼程度?真的是登峰造極、無以復加了嗎?
【特邀嘉賓:邵培仁】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中國電視節目娛樂化,既是客觀現實,也是媒體的炒作。中國電視節目庸俗化現在確實已經到了必須嚴肅面對的時候了,因為電視節目的內容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本來媒介包括電視,它應該是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和新信息的生産基地和傳播基地,是信息社會和媒介時代精神領域裏的“發電廠”和“供水廠”。如果媒介出了問題,那麼要人類的精神領域不出問題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須重視源頭,否則我們只能喝受到污染的水。
【臟袖子】邵老師説得對,就算清高的學者教授也會有他們的需求點。是人都會享受娛樂,問題在於針對不同的收視群體,我們的節目是否能雅俗共賞?
【特邀嘉賓:邵培仁】在這裡,我們可以採用傳播理論中的易讀性研究的成果,也就是説,我們可以將電視節目的製作水準、內容品質和品位置於中等偏上的位置。這樣,既可以吸引高級知識分子,也可以拉升一般觀眾的欣賞水平。
【北冥有】現在的許多主持人尤其是地方檯的一些娛樂節目主持人一味追求港臺的風格卻又學不像,給人的視覺和聽覺感都很不美,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特邀嘉賓:周 星】很高興第二次和你見面。主持人是中國電視娛樂化的典型體現,這在地方電視臺尤其顯得明顯,追求港臺的風格首先是喪失了自身的個性,其次是降低了自己的品格,不是説港颱風格不好,而是各電視臺自身沒有確立風格,是主持人的大忌。你所説的一味追求而又學不像,確實是普遍性的問題,這表明相當一些主持人隨波逐流,把末流的主持風格視為標誌性的東西,比如髮式、穿著、腔調,做作的語態,從根本上説顯示的是沒有文化涵養,解決之道首先是主持人像主持人,要有自己的基本樣式;其次,語言表達上要有民族的風格;根本的是要自然、活潑,而有文化涵養。中國電視主持人應該達到這樣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