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欄目發展的關鍵點在哪?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陳力丹老師,您曾説,中國的電視期刊分量不足,那麼您認為我們《電視批判》欄目是否有必要整合期刊資源?
【特邀嘉賓:陳力丹】中國的電視期刊主要要加強理論研究的內容,所謂理論不是政治套話,而是有很深刻學術內涵的,可是我國現在的電視期刊的多數內容都是關於節目的評價,而且多數是説過年話的。我建議除了收入電視類的期刊,也要收入一些包含電視傳播的新聞傳播學的論文,以提升電視批判的數據庫的理論層次。CSSCI收入了461種我國的主要學術期刊,可以從中選擇一些納入電視批判的資料庫。
【策馬嘯西風愛祖英】我記得咱們電視批判有一段時間曾經做過高校的巡迴討論,那延伸一下,新聞院校可不可以開設一門“電視批判”的課?陳老師能不能向高院長建議一下,由咱們廣電教研室的老師開設這門課?謝謝。
【特邀嘉賓:陳力丹】 我很同意你的意見,我會向高院長提這個建議的。電視批判可以作為廣播電視學專業課的一個內容,但不宜作為一個獨立的課,因為現在學生要上的課太多了。
【cctv.com負責人:劉連喜】這個問題提得很好。三年前,剛剛開辦《電視批判》的時候,我就曾經跟一位大學教授交流過這個話題。我建議他在大學裏開辦一門電視文化評論的課程,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有文學批評、文藝理論批評,今天大學裏理所當然地應該開設一門電視文化評論的課程,如果有可能的話,我願意參加。
【春來未幾薄雪余,蹇驢偶過城西隅】嘉賓們,你們認為電視批判的未來發展空間在哪?應該向哪個方向側重?
【特邀嘉賓:彭吉象】 我認為,《電視批判》的空間很大,一方面,它可以“以服務促深化”,就是加大服務的功能,比如説:把國內最著名的電視刊物文章全部上網,我相信會受到廣大電視從業人員和電視大學生們的歡迎;第二個方面,還可以“以批判促建設”,就是加大《電視批判》的力度,真正對一些不良的電視現象和節目進行批評;第三方面,還可以“以活動求發展”,比如説組織關於一些熱點、焦點電視問題的討論等等。
【特邀嘉賓:姚喜雙】我先談談央視電視批判欄目的發展空間和側重方向。我覺得首先要突出服務性,要從受眾和網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分析哪些朋友關心電視批判 ,他們為什麼要打開這個欄目?他們打開這個欄目最想了解的問題是什麼?比如,首先是一些學界的朋友、老師、大學生,還有我們的業內人士等,他們可能最想了解目前電視界討論的熱點問題,他們最想看到專家們的最新的和最前沿的學術觀點,他們也想把他當成一個資料庫、知識源,他們也想讓他變成一個講壇走進校園,反映學術活動,節目製作者也想讓他成為一個策劃基地,學術交流者也想讓他成為一座橋梁,許多電臺和媒體也想和他互動,各方面的學者也想讓他成為一個交流的平臺,學生們寫論文也想把它作為一部參考書等等。這些需求都為央視電視批判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目前即將推出的央視電視批判新版我認為已經越來越接近上述各方面的需求了,新版的成功就是他們進一步突出了服務性,細化了服務內容,提升了服務質量。關於電視批判發展空間和方向就是要密切聯絡電視傳播世界,掌握傳播規律,了解受眾需求,加強針對性和服務性,抓住熱點問題亮點問題,作為主打,就能開拓廣闊的服務空間。
【嘉賓主持:董關鵬】還是我剛才説的整合問題,已經很難得的做到名師、名家、名人薈萃,但是還是應該把他們精彩的觀點提煉與整合工作做好,以後不一定總需要那麼多專家,但要加強與專家的近距離實際性接觸,比如我在策劃會上曾經建議,每週請一位專家“坐診”電視批判,為本週撰寫批判周評,為全部的文字提供學術支持,很多網友尤其是新聞與傳播領域的學生,都會借助這個機會向“坐診”的大師和學者發問,與此同時,可以幫助那些不能夠在特定時間參與論壇的工作比較忙的新聞傳播從業人員,也能夠獲得與大師學者交流的機會,因為他們想起問題隨時發問,大師也可以在方便的時候隨時解答,算不算是一個好主意?
這是“坐診”的主意,強調專家一週任何時間都不停地上網查看網友們提出的問題,並給予解答,網友們在首頁上就可以得知誰是這一週可以回答他們問題的人。如果工作發展的需要,央視國際還可以考慮聘請“坐診”效果好的專家成為簽約特邀評論員,那就使這些專家真的成為電視批判的品牌和人力資本的一部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電視批判》論壇開版于2002年7月,著重對電視現象進行評判,主要“務虛”,但自2004年3月始,《電視批判》欄目再辟《CCTV優秀電視欄目在線》 版塊,邀請央視優秀節目的主創人員、專家學者和網友在線交流,通過對央視優秀節目的個案分析,共同探討中國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和社會責任,著重“務實”,幾位嘉賓認為開展個案研究的意義在哪?理論探討與實際個案分析的結合對電視理論探討有何積極的影響?
【特邀嘉賓:彭吉象】我認為電視的理論探討必須結合實際個案的進行,才能真正將電視研究推向深入,因為電視説到底是一個很務實的行業,如果純理論的批評,只能從宏觀上來進行,但是,真正的電視批評應當是宏觀和微觀的結合,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賈磊磊老師,您曾説,官方網站和民間網站之間的界線在越來越模糊,請問您認為在這種越來越模糊的趨勢下,《電視批判》應該怎樣做?
【特邀嘉賓:賈磊磊】首先,在相同的社會體制內,我們不應當把官方網站和民間網站截然對立起來,好象有一部分內容是民間做的,而另一部分內容是官方做的,凡是大眾關心的問題,其實都是網站應該關注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官方的網站依靠自身的優勢應當對那些大眾所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給予深度的報道和透徹的分析。比如,《電視批判》依靠自身的國有傳播平臺,和雄厚的學術資源,對許多大眾關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當把官方網站和民間網站在傳播的內容上對立起來,實際上,在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塊土壤上,官方與民間的區別只是資本的歸屬不同,而並不存在不同的價值尺度和審查標準。固然,在傳播的內容上,官方網站更具有思想的責任,而民間網站更具有娛樂的傾向,但是,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把這兩類網站對立起來。作為立足於中國主流媒體之上的《電視批判》,在藝術語言的表述上,在對新聞事件的評述上,在對學術思想的闡發上,在對觀眾心理的洞悉上,都應當佔據一線的位置,而不應該退居其二。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姚喜雙老師,您是搞語言研究的,您曾説,《電視批判》欄目應加強“辯”,加強思辯與論辯,您認為從語言學的角度應如何打造《電視批判》“辯”的魅力?
【hello1810】辯論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不過在“電視批判”中很少看到辯論很激烈的現象。
【牧言再生】也有過不少,不過大家都很理智,很文明:)
【漫遊世界】思辯與論辯,才是提高《電視批判》的魅力所在,讓思想在思辯與論辯的交鋒中得到進一步升化,請姚老師務必談如可打造“電視批判》“辯”的魅力?
【特邀嘉賓:姚喜雙】這個問題提的很好,抓住了問題的關鍵,我覺得電視批判欄目要辦出特色就應該突出一個“辨”字。從語言傳播的角度講,語言表達有各種樣態和樣式,有描述、有敘述,也有論辯等,不同的語言樣式適合於不同的節目類型,電視批判的語言的基本樣式應該是論辯式,可以有不同學術觀點的爭辯和交鋒,人們最喜歡看的就是爭辯而不是簡單的敘述。網絡的優勢既有線性的過程,又有頁面的空間。其傳播既是時間的又是空間的;既是共時的又是歷史的,他的優勢在於我們不光是可以把觀點的結果給他看還可以把觀點産生的過程給他看,人們更愛看觀點産生的過程,更愛看不同觀點的交鋒,所以更需要論辯的語言,論辯的思維,論辯的場景。所以電視批判欄目應該注意抓主這一規律,充分應用央視網絡和電視批判欄目的優勢,加強“辨”,使電視批判欄目內容更深刻,欄目的個性更鮮明,欄目的參與者更廣泛,欄目的思想動力和知識源的作用發揮的更好,欄目服務的質量更高。
【策馬嘯西風愛祖英】請各位嘉賓總結一下,電視批判的對象到底有哪些?謝謝。
【特邀嘉賓:彭吉象】《電視批判》的對象毫無疑問第一就是電視本身,包括央視自己,當然也包括全國的電視節目,電視批判的對象第二,我認為也是涉及到文化的問題,當然首先是電視文化,其次也包括與電視有關的其他文化問題。
【牧言再生】嘉賓們對電視批判有什麼意見和建議呢?請暢所欲言,你們所提出的任何一個意見和建議,都是電視批判成長的最好肥料:)
【特邀嘉賓:張頤武】關注點更廣闊一些,話題花樣更多一點,有趣的討論更豐富一些,網友們的提問更有趣一些,專家們回答更活潑一些,電視和我們的關係更近一些!
【特邀嘉賓:賈磊磊】建議《電視批判》的整個欄目設計,從色彩上突出思想性的獨特品格。
【火腿-老法師】我支持這個建議,讓《電視批判》節目越辦越好,越辦越接近廣大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