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偶像劇的發展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偶像劇最初産生在日本,至今約有30多年發展歷史,兩位嘉賓是否了解日韓偶像劇的發展?能否簡單介紹一下?
【特邀嘉賓:劉 婷】偶像劇最早來源於日本,90年代初叫做“月九劇”,“月”是指星期一,固定的時間播出偶像劇是指在星期一的晚九點播出,這個時間是日本電視劇播出的最黃金時段,俗稱“月九劇”。青春偶像劇的中國叫法是來源於鳳凰衛視的前身,香港衛視中文臺的偶像劇,堅持很多年固定的偶像劇場,偶像劇的稱法由此而來。日本偶像劇,確實做得很早,像80年代的《血疑》到奠定偶像劇黃金時期的《東京愛情故事》《一百零一次求婚》到今天的《麻辣教師》,個人認為類型比較單純,比較模式化,跟韓劇相較,離現實更遠,這也是它被韓劇超過的原因之一。
【特邀嘉賓:周 涌】偶像劇最初是産生在日本,到今天在日本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劇種,但是在日本偶像劇一直有一個問題,就是日劇太簡單,故事情節的設計,裏面人設計的情感的複雜程度,這些東西相對簡單,但是實際上後面韓劇超過日劇就是在這方面超過了。如果我們把和做一個比較的話,像《東京愛情故事》和《冬季戀歌》,《東京愛情故事》裏面只有愛情,而《冬季戀歌》裏面親情、友情、愛情都有了,都比《東京愛情故事》要慘得多,在這方面確實要比日劇要好,吸引力要強。
但是從偶像劇的整個發展歷史來説,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韓國,總的來説,偶像劇都是有一個越來越趨於複雜化和極端化的趨勢。所謂複雜化就是它反映的人的情感和反映的社會生活都會越來越複雜,跟社會結合確實越來越緊密。像台灣的《鬥魚》,韓劇《夏娃的誘惑》裏面青年人的情感和生活,不像最初的日韓劇一樣,是生活在真空裏了,確實有生活的質感了。極端化就是裏面表現的人的生活和情感越來越極端,越來越刀刀見血。不光青春偶像劇,每一個電視劇都表現的生活的極端,你像羅米歐與朱麗葉放在生活中,誰都接受不了,但是放在熒幕上,是一種情感的想像,會要求你的故事的情感越來越激烈,情節越來越複雜化。
【半落梅花婉婉香】今天談的非常符合我的愛好。我喜歡《浪漫滿屋》、《冬日戀歌》等很多韓劇,但是覺得他們也有問題,比如節奏非常緩慢,兩位嘉賓談談他們的劇的缺點吧?
【特邀嘉賓:劉 婷】同意。《冬日戀歌》非常好的地方就是非常的細緻,但確實存在著節奏慢的問題,有些大段落可以完全的切掉,比如説最後一集,但我們的確要學習他們對於感情的精雕細琢。請注意,節奏緩慢跟花大段時間去精心的雕琢那段感情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偶像劇就缺少這樣的細緻和耐心。
【半落梅花婉婉香】為何美國沒有這樣類型的劇?作為影視産業大國,他們怎麼甘心落後?
【特邀嘉賓:劉 婷】我認為日劇和韓劇,包括中國偶像劇很多能感染你的一個因素就是悲情主義,悲情和苦難是可以凈化人的靈魂的,而恰恰中國、韓國,包括日本的民族都有深深的那種悲情的心理積澱在裏面。我想大概可以産生這樣劇的類型吧。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韓劇不僅在中國熱流涌動,而且風靡日本、東南亞,並也在歐美地區得到歡迎,這使得偶像劇成為繼汽車之後賺取外匯的第二大支柱産業,兩位嘉賓認為韓劇有什麼是可供我們借鑒的?
【特邀嘉賓:周 涌】我覺得太多了,不光韓劇,韓國電影可供我們借鑒也非常多。從創作上來説,我覺得韓國編劇寫日常生活的狀態,寫生活當中的細節寫得特別好,這一點在中國很少能看到編劇做到。而且他們寫情感也很細膩。另外一點,我特別羨慕韓國的演員人才輩出,總是不斷有青春偶像在産生。
【特邀嘉賓:劉 婷】從偶像劇的外圍來講,韓國人的民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比如他們為保護韓國民族電影所作出的光頭運動,保護並且發展了韓國電影,使得韓國電影今天在世界上所擁有的定位,而且僅僅只有我們三十分之一的人口啊。另外,韓國民眾非常熱衷於看本民族電影,居於韓國票房前四位的電影都是韓國電影,他們支持本民族的電影,而中國的電影觀眾是不是也應該學習韓國人的民族精神去支持我們中國的電影和電視劇呢。從創作角度來講,韓國偶像劇情感的細膩刻畫,畫面的唯美,情感的純粹,真摯,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東西。
【白沙 海浪】有的觀眾反映,韓劇的熱播不僅為青少年製造一個個不可實現的夢境,並且展現的完全是過時的、封建主義思想濃厚的家庭關係,兩位嘉賓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周 涌】韓劇並不是讚美封建的家庭關係,它還是讚美傳統的人際關係和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白沙 海浪】但是它實際體現的是一些過時的家庭觀念,這不會對人們造成觀念上的影響嗎?比如男尊女卑等等。
【小靈通2004】媳婦做的飯菜不好就會遭到婆婆的訓斥,婆婆再厲害也會聽丈夫的話,被丈夫訓斥,基本每部韓劇裏都會有這樣的情節。
【特邀嘉賓:劉 婷】不會。我個人認為人們的觀念是長期的歷史積澱而成的,不會因為個別的劇或者電影而受到影響,比如説今天的韓國電影,類型非常豐富多彩,比如説一些色情劇、暴力劇,韓國這個民族不會因為這個劇的出現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性情,觀眾是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選擇能力的。
【特邀嘉賓:劉 婷】韓國受中國文化影響很深,極具儒家傳統,家庭的長幼尊卑,甚至比中國更深。但是,從一個方面來説,在現代沒有更多價格約束和倫理規範的年代,有這樣的一些作品也並非一件壞事。
【我是石頭1】要認真考慮受眾對於青春偶像劇的訴求點,如果是現實批判,不如去看倫理道德片,重要的是生命旺盛的成長過程。
【特邀嘉賓:周 涌】你是對的。實際上青春偶像劇就是寫青春成長過程。青春的成長就是一個痛苦的蛻變過程,這種蛻變包括情感。
【特邀嘉賓:劉 婷】讚!!!
【芒果檸檬水蜜桃】兩位嘉賓認為當前青少年“哈韓”到底“哈”的是什麼?
【特邀嘉賓:劉 婷】這個“哈”是一個特殊民族的語言,意思就是中太陽毒之後的癡迷狀態,哈日、哈韓就是中了他們文化的“毒”。作為泱泱大國,這比較可悲。
【納蘭若.Ree】我國的偶像劇啊~~~~説句大實話,我還是喜歡看韓國的偶像劇!其實我很多同事都是這樣想的,不能怪我們太“崇洋媚外”而是中國內地的偶像劇實在看不下去!要麼就是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一點也不符合邏輯,要麼就是演員打扮太土氣或是年紀在我們來説一看就是做大媽的年紀還在那兒故作嬌柔,這讓我們光是看演員就已經倒盡胃口,聽説有的大陸導演甚至要求電視臺少放一些外國片子,與其那樣,還不如我們本國的電視劇質量提高一點,否則是永遠也吸引不了觀眾的眼球的,拜託各位大陸導演和劇作家,不要再寫一些又老套又沒趣味的戲了~~~~哈哈,我説話是不是太直了?抱歉!抱歉……
【特邀嘉賓:劉 婷】同意你的觀點。但是好象沒有聽説過大陸導演要求電視臺少放一些國外的片子,這也不是大陸導演所能夠決定的,而且少放外國影片也不能拯救中國的偶像劇,需要我們修煉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