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平民劇“先叫座再叫好”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平民劇的熱播通常能夠印證一句話:酒香不怕巷子深。多數平民劇“先叫座再叫好”,前期炒作非常少,與一些大製作的歷史劇、明星陣容強大的偶像劇等明顯不同,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兩位嘉賓認為這樣做是否符合電視劇市場的運作規律?
【特邀嘉賓:孫宏華】其實任何一個影視作品宣傳按照規律來講,從來都是極為重要的,甚至國外很多大片,他的宣傳費用幾乎等於他的製作費用。這一點在中國來説,還不能夠做到這麼大的比例。因此,宣傳的力度和他投資的費用,以及投資方預期的目的,有著極大的關係。從製片角度來説,它的宣傳費用應該最一開始總的預算上就有準確的劃撥。但是現在往往是製作超預算,擠掉了宣傳的費用。這可能是平民劇遠不及大製作的歷史劇、明星陣容強大的偶像劇宣傳的力度的原因。再一點,作為平民劇來説,往往對於這個戲的預期值不是很大,最典型的莫過於《激情燃燒的歲月》。製作一部電視劇最大的一部分預算是用在演員的勞務費上,因為設備費、場地費、後期製作費都是有章可循的,只有演員,不同的演員他的勞務報酬差距極大,相差十幾倍、幾十倍都有可能。
但是一個戲能不能夠在市場打響,演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我們有些戲如果要走出國門,不用港臺明星、韓國明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用這樣大牌演員,不宣傳,就等於浪費掉明星效應。從這個意義上講,“酒香不怕巷子深”是一種無奈之舉。要是從電視劇市場運作規律講,顯然失去宣傳效應就等於失去了發行的一條腿。這倒是需要投資方和製片方注意的。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有人稱如今的電視屏幕是“往來皆大款,出入無寒丁;滿眼萬歲爺,平民消影蹤”。這樣的觀點未免偏激,現在平民劇越來越顯現出它的魅力與實力,兩位嘉賓能否簡單談談當前平民劇的發展現狀?
【特邀嘉賓:沈好放】我拍過《孫中山》,他募集來的錢很多,他可以算是大款;我拍過《東周列國》,孔子可以算是有學問的了;我拍過《天下第一醜》,更多的卻是平民。就我個人的拍攝感受而言,拍攝平民電視劇能夠激動我的成分最多,因為它特別貼近現實生活,演員的每一個反映幾乎我們都能夠説出個道理來,我常常在現場感受到拍普通人的時候,拍現實題材的時候,現場的工作人員反映最強烈,往往一句很簡單的臺詞都能夠引出他們一連串的眼淚,但是在拍其它的題材時卻往往沒有這種直接的效果,這一點我作為導演也是一樣。實際上我想觀眾也是這樣,因為大家最愛看的還是自己身邊最熟悉的事情。電視劇經過了它的發展階段,現在已經走向成熟,這個成熟很大的特點就是越來越貼近現實生活,不但貼近現實生活當中的柴米油鹽,也慢慢的在接近現實生活的本質,這是一個很不得了的進步和發展。
作為電視劇導演,除了他的藝術功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敢於面對現實生活的勇氣,這一點導演要比演員的責任、比編劇的責任都大,為什麼這麼説呢?有些劇本拿到手裏,可以這樣處理,也可以那樣處理,但是你要把它放到現實生活當中真實的處理的時候,做去偽存真的二度加工的時候,你就知道導演是很重要的,有的時候演員在表演的時候,由於某種原因達不到你需要的這種激情的時候,或者你需要的那種真實程度的時候,你會覺得他表現的現實是無力的,那麼如何用現實生活當中的道理去啟發他,去調動他的創作積極性?這又是導演的責任,不要小看導演喲。:P
就平民劇的發展現狀來説,現在表現平民生活的電視劇越來越多,而且被人能夠説出名字來的電視劇也不在少數,這説明大家關注的程度越來越高,這是一個很好的兆頭,這説明中國的反映現實生活的平民題材的電視劇會越來越有市場,有市場就會吸引更多的創作者,有市場就會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覺得多培養年輕一代的電視劇導演或者編劇,讓他們更多的關注生活,讓他們更多的深入生活,再加上現在的市場肯定會不斷的出現更多更好的反映平民生活的電視劇,在這方面我是比較看好的。
【麵包屑兒】孫老師,您説一部好的平民劇要有一個好的故事,怎樣詮釋這個“好的故事”?好萊塢總結出了一部影片的經典模式,就是五分鐘一大驚、三分鐘一小驚,以此來抓取觀眾,我們的“好故事”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模式?
【特邀嘉賓:孫宏華】好萊塢的經典模式並非是萬靈藥,電影和電視劇也有很大的差異,90分鐘的電影敘事方法和30集電視連續劇的敘事風格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因此,那種“五分鐘一大驚,三分鐘一小驚”在電視連續劇中顯然辦不到。從某種意義上講,電視連續劇和連續評書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每一集中能夠解決一個不脫離主幹的矛盾是連續劇應該完成的任務,但是不可能讓某一集成為全劇的懸念的集中點。嚴格地講,連續劇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
【夏日綠茶#】孫老師,您作為一個影評人,經常會品評各種類型的電影電視,您認為平民劇哪些可貴的因素是值得以後發揚的?是較之其他類型劇所沒有的特點和特色。
【特邀嘉賓:孫宏華】作為電視劇來説,我們有三種視點:仰視、平視、俯視。我們更多的可能是仰視和俯視,仰視以帝王將相,甚至包括那些武俠片中的英雄,都是高不可攀的,或大權在握,或有驚世駭俗武功的,我們只能仰視。再有一種,現在已經比較少了,是一種嘲諷,把我們的優越感和劇中人物窘迫的境遇成為對比的作品。這兩種可能在商業上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卻很難從真心打動觀眾。平視是把主創人員,把觀眾和劇中人物等同起來,關注他們的命運,並使得觀眾用自己的生活閱歷、自己的經歷,去拓寬故事的內涵。其實這一種最高級的創作模式——把觀眾納入到自己創作的範圍之中。從這一點上説,可能這是平民劇最可貴的一點。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沈好放老師執導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在京最高收視率15%,您曾説,“電視劇能獲得高收視率在於將大題材平民化、小題材放大”。平民劇應當屬於小題材放大,你認為“小題材放大”是放大的哪些因素?怎樣放大才能抓住百姓心?
【特邀嘉賓:沈好放】在拍攝之前,編劇劉恒曾經説:把細節放大了給觀眾看,我很感興趣,問他用什麼給放大?劉恒笑著説:用放大鏡,我説:不行,用顯微鏡。因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在拍平民生活現實題材時,這個問題就顯得更加重要,這與編劇和導演以及演員藝術功力和藝術見解都有關聯的問題,什麼事情可以放大?什麼事情不宜放大?又和所有編導演的愛憎有關係,不是什麼細節都可以放大,有的細節放大了就成為恐怖電影,有的細節放大不好就讓人家很倒胃口,甚至生理上反映不暢。我主張把那些人人身上都有的經驗、感受或者是情感經歷放大,在這種放大過程當中你可以體會到以往沒有注意的藏在人內心的各種複雜情感,這個放大過程是很複雜的,不是説把鏡頭推上去或者在動作中加一個特寫就叫放大了,跟鏡頭有關係又沒關係,更重要的是敘事過程當中如何用電視劇語言、用鏡頭語言在觀眾意識不到的時候突然對準一個焦點,這個焦點在導演的意識裏指的是“反應”,這是一個很專業的領域。
比方説張大民鼓起勇氣對李雲芳説:雲芳,我愛你!在這部電視劇中就有過兩處截然不同的反應,一處是李雲芳聽傻了,滿是淚水的眼睛瞪著張大民,以為自己看見了一個傻瓜,還有一處是在香山張大民向李雲芳説同樣的話的時候,李雲芳欣喜若狂,這兩種都叫反應,怎麼掌握它的分寸、掌握它的度是很重要的,可以放大,而且可以放的很大,這要看導演和主創對這個事情的態度,這裡面就有導演對社會生活的立場和觀點。這種放大越準確越能抓住電視觀眾的心,因為我相信電視觀眾除了對電視劇的娛樂期待之外,真正打動他們的還是你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對真善美和假醜惡的一種態度。
【美人香】如何才能將瑣碎的事情打動人心?平民劇如何才能不平淡?
【特邀嘉賓:孫宏華】任何一個故事都是由瑣碎的事情組成的,關鍵是你如何去將這些瑣碎的事編排得合理,編排得有趣。就像做菜,基本原料就是這些,但是大師和一個庸手的最大差異就是配料與火候。一個戲不平淡有兩個基本要素:第一,有一個獨到的切入點;第二,能不能將問題推到極致。這兩點説很容易,實際上操作起來是非常難的。儘管我們説任何一個事情都有無數個切入點,但是真正找到一個與眾不同的點,同時還能夠拓展開來,是考驗編劇和導演功力的一個試金石。將問題推向極致,它的基礎是合理。既要合理,又能推到極致,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做不到。美國有一個影片叫《致命的誘惑》,它就是把一個很普通的婚外情推到極致,因此能起到一個震撼人心的效果。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導演尤小剛曾説,“要想把電視劇拍得有收視率,一定要清楚電視劇是什麼東西,它其實是承載通俗故事的”。兩位嘉賓認為電視劇應當承載什麼樣的功能?平民劇需要承載什麼?
【特邀嘉賓:孫宏華】電視劇作為一個視聽藝術,它有別於其他電視門類的關鍵一點,就是它的故事性。因此,説它承載通俗故事這句話等於沒説,沒有故事就沒有電視劇。故事沒有通俗與高雅之分,因此,對於平民劇來説,它和其他類型的電視劇一樣都是靠視聽來完成敘事的過程。至於説,平民劇需要承載什麼功能,恐怕沒有一個導演在事前把這個作為考慮的一個因素。電視劇所承載的社會意義和它起到的教化作用,是受眾在審美之後依據自身的感受能得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我們在一開始先賦予一個電視劇承載的其他的東西的時候,他是違背藝術創作規律的。但是有一點,藝術是歌頌真、善、美的,鞭笞假、惡、醜的,這一點已經成為任何一個藝術創作最基本的共識。這不是任何戲所承載的,而是它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