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經濟節目的定位與潛在受眾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0-10 17:38:16 |
|
消費時代經濟節目應創造消費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都説現在的社會過渡到了一個消費時代,隋老師,您認為我們的經濟節目應如何定位? 【特邀嘉賓:隋 岩】當代中國已經從商品短缺時代過渡到了商品過剩時代,有效地培育和引導消費,是大眾傳媒富有時代特色的新的社會功能,尤其對於經濟欄目來説。大規模的消費是當代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正如鮑德里亞所説,我們被物所包圍,我們生活在物的時代,我們根據物的節奏和不斷替代的現實而生活著。大規模的物的消費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且改變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社會心理和社會關係。這種消費模式的改變同時伴隨著文化的整體性轉型,即現代消費文化成為當代中國的宏大敘事主題。所謂“現代消費文化”,簡單地把它理解為可以用來消費的文化産品是不夠的,而應當認識到它已成為影響、引導、乃至操縱消費的文化體系。當然,其中蘊含著複雜的文化立場和價值導向。電視經濟節目的定位或許應該是以絢麗多姿的聲像符號編織富有象徵性的消費盛宴,創造消費的文化意義。我甚至認為健康的消費文化可能成為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社會邁向現代化的動力之一。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隋老師,您提到我們確實已經走進了“消費時代”,那麼您認為在消費社會中典型的消費特徵是什麼呢? 【特邀嘉賓:隋 岩】現代消費社會中消費的典型特徵,就是非物質形態商品的消費和物質形態商品中非物質因素的消費,越來越具有顯著的地位。所謂“非物質形態”的商品,如旅遊,休閒,各種服務,各種娛樂。所謂“物質形態商品中的非物質因素”,是指産品的品牌、包裝裝潢、營銷策劃、廣告宣傳、公關、形象設計、CIS導入等。當代社會消費的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我們已經從原來單純地消費物質形態商品,過渡到不僅消費物質形態商品,而且消費非物質形態商品和物質形態商品中的非物質因素。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隋岩老師,您認為當前經濟節目應當創造消費,那麼您能談談當前我們的經濟節目的製作理念和您提出的觀唸有何差距? 【特邀嘉賓:隋 岩】我不敢妄加評論央視經濟節目的製作理念,但是我理解所謂消費文化的製作理念,應該是以一種全新的話語陳述方式營造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類似“每一個品牌都對應著一種風格和身份、對應著一個有著獨特意義的文本”,“選擇什麼樣的品牌,你就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消費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購買佔有使用,而且攜帶著新的理念,這就賦予了消費以文化和社會意義。正如我在上大學時學到的一句英語:“You are what you eat”,特別適合作《電視烹飪大賽》欄目的CIS。 我在歐洲的一個小時裝店裏就看到過這樣的廣告:Life is not a size, it's an attitude.我感覺這就是典型的消費文化,為服裝賦予了精神內涵。當然,這也有一種嫌疑,文化成為了“幫閒”,在鼓吹消費,甚至是在鼓吹奢侈誇飾性的消費,但我認為當代社會中大眾媒介的確就是生産和消費的鏈結,尤其電視媒介中的經濟節目,創造消費文化,引導消費,服務消費社會是它的一個主要功能,尤其是在當代這樣一個消費對生産具有決定意義的社會。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隋老師,您能否深入地談一談如何製造消費文化? 【特邀嘉賓:隋 岩】首先,我們要認識到媒介尤其是經濟節目是生産與消費的鏈結,承認這是電視媒介的新的社會功用。其次,隨著生産和消費步伐的加快,社會時尚、流行趣味也一定是變化不居的,這時,各種符號體系包括電視文化勢必乘虛而入,來控制社會時尚、操縱消費趣味,那麼是積極的乘虛而入、還是消極的跟進?我想有預見性的媒體應該充分利用媒介的文化整合力量,積極地創造新的消費理念,領導消費。第三,消費文化中還有一個文化立場和價值導向的問題,傳播健康的消費理念,合理地利用符號權力、文化權力是媒介應該注意並自律的問題。第四,我甚至認為健康的消費文化應當成為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社會邁向現代化的動力之一。
【起洛】隋老師,您提到符號權力和文化權力,我感覺經濟節目反映出的權力失衡格外嚴重,大多數經濟節目注目于主流群體,所謂的精英人群更是享有著大部分的話語權,而弱勢群體,一方面不佔有經濟資本,另一方面又不佔有文化資本,成為電視特別是經濟節目忽略的一群。您怎麼看這種現象?您同意弱勢群體也是經濟節目的潛在受眾這種説法嗎? 【起洛】補充一點我的看法。經濟節目並不一定就與弱勢群體絕緣。象央視的《勞動就業》欄目,它主要是針對老百姓的,其實在內容設置上可以更多關懷一下城市貧困群體。一是因為勞動就業問題正是許多下崗失業、無業人員比較關心的話題,可以引起他們的興趣並提供一些實際的幫助;二是因為它的時間安排比較合適,正好是中午剛過一點,對於很多貧困家庭來説,這正是他們的黃金時間,而在一般意義上的晚間黃金時段,則因為家庭居住條件所限,孩子要做作業,反而看電視不多。所以對於“勞動就業”這個欄目來説,城市貧困群體就是它的潛在受眾,這一塊不容忽視,即使經濟效益不明顯,但社會效益卻不可小視。 【特邀嘉賓:隋 岩】我認為央視的經濟節目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並不少,如《經濟與法》欄目中的很多期節目。另外,弱勢群體完全可以成為經濟類節目潛在的受眾,甚至可以成為反映表現描述主流群體的經濟類節目的潛在受眾。因為,弱勢群體在收看以主流群體為主角的節目時可以從中獲得一種替代性的滿足,這是文化工業的一個基本特徵,也是所謂“肯定的文化”(affirmative culture)的主要特徵。
責編:詩曼
|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