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經濟節目的受眾與傳播效果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4-18 10:19:46



經濟節目的受眾和傳播效果


  【她在説】兩位老師可否總體評價一下央視經濟頻道的傳播效果如何?它是否抓住了受眾的需求呢?應當有怎樣的改進?
  【特邀嘉賓:陳 剛】我只能説感覺了,從目前中國相類似的頻道來看,應該説央視的經濟頻道傳播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比如很多的觀眾都會一致的提到像《對話》這樣一些欄目,還有像《第一時間》這樣有特色的新聞節目,其實僅從《第一時間》看,我覺得這應該是中央臺的一個突破,能以這樣一種生活化的方式播出按照過去的標準應該是很嚴肅的新聞,應該是適應了目前這種受眾的需求。怎麼改進,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紅拂且佇】兩位嘉賓好!我想請教的問題是:經濟類節目是否一定要定位於所謂的“收入中高端”受眾,雖然出於對廣告客戶的考慮,似乎應該對這個群體有所偏重,可是,為數眾多的收入一般的市民乃至於農民,難道理應被忽視嗎?
  【特邀嘉賓:劉燕南】經濟類節目的定位和目前收看經濟類節目的受眾,就我們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經濟類節目的觀眾群一般相對於其他節目它具有的特點就是文化水平比較高,而且成人收入相對比較高一些,這也可能無形中給大家一種印象,經濟類節目是定位於收入中高端的受眾的,但是我想從目前來看,我們的經濟類節目雖然被認為是小眾化的節目,但是它還是一個大眾化的小眾節目,也就是説,它的這種細分度並不是特別高,還是主要面向廣大受眾。

  【薄荷50】請問劉老師,對中國受眾的未來分眾化趨勢是怎樣看的,大眾受眾可能會逐漸消失嗎?
  【特邀嘉賓:劉燕南】國內國外都有不少人認為,從大眾到分眾傳播是一個趨勢,這種趨勢的發展是和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相關聯的,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目前很多人認為專業頻道不專業,從另外一個方面來看,實際上就是受眾分化還不足以支撐起純粹的專業頻道,所以,我們還很難斷定至少在最近的將來大眾受眾會消失。

  【冒氣泡兒】如何界定經濟節目?現在出現在央視二套的節目有益智的、有法制的、有新聞的,該如何界定它們的類別呢?
  【特邀嘉賓:陳 剛】如何界定經濟節目,其實剛才我也談到了,不能按照信息的內容來劃分,並不是經濟類的節目所有的內容都是經濟信息,頻道的專業化應該是根據特定的收視對象來劃分,經濟節目的收視對象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關注經濟類的內容,但同時他還有其它方面的需求,比如新聞等方面的需求。所以,作為一個專業化的頻道,除了經濟信息,必須有其它的信息,滿足受眾群體的需求,這應該是很正常的。
  【特邀嘉賓:劉燕南】節目分類是一個最基本的,也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節目評價體系中多數引起爭議的問題實際上都源於節目分類,2003年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課題,後來寫了一篇論文叫做《電視節目“多維組合”分類法及編碼設計》發表在《現代傳播》,並被一些報刊包括廣電總局主辦的《中國廣播影視報》轉載。就是為了改變過去那種傳統的“單維”分類法,在分類體系中引進多種元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這篇文章。

  【dearlingling328】國內目前有不少專業的財經類雜誌,定位於一部分高端的社會精英,雜誌辦的相當有聲有色。那麼經濟頻道改版後的受眾定位是什麼,也會走類似的高端路線麼?
  【冒氣泡兒】只能是部分欄目走這樣的路線吧,因為電視媒體是大眾媒體啊。
  【特邀嘉賓:陳 剛】電視不同於報紙和雜誌,作為這種媒體是24小時在持續播出,高端的社會精英不可能在這麼長的時間內持續的觀看電視節目,這就是財經類電視頻道的困難,所以我同意“冒氣泡兒”的看法,只能部分欄目走這樣的路線,在其它的時間應該是以財經類的生活吸引更廣泛的受眾。

  【Walden】劉老師,請問您我們從微觀上來衡量一個節目或頻道的傳播效果,除了收視率指標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參考指標?
  【特邀嘉賓:劉燕南】傳播效果分為不同的層次,是否收看了節目這是最基本的效果,收視率高的節目不一定都是高質量的節目,但是,一個節目沒有人看,沒有收視率,它肯定不能算是一個好節目,衡量節目和頻道的效果,除了收視率指標之外,還有其他的一些指標,比如説滿意度,我們心裏有很多的電視臺、頻道在對節目做評價的時候,都引入了多種指標,當然其中基本上都包括了收視率指標。這就使得我們對節目的評價更全面,注重各種意見和效益的平衡。

  【黑夜裏的玫瑰】劉老師,您曾多次參加電視(節目)傳播效果評估,您評估的指標有哪些?經濟節目有什麼特定的衡量標準?
  【特邀嘉賓:劉燕南】目前比較通用的節目評估體系當中,收視率、滿意度,而在主觀指標當中,有領導意見,專家意見等等,至於説經濟節目的特定衡量指標,還是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

  【大紅棗兒】“傳播學研究在受眾問題上經歷了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槍彈論、創新與擴散理論、議程設置等”。請嘉賓能否對傳播學在受眾問題上的研究歷程作個簡單説明與介紹?
  【特邀嘉賓:劉燕南】這實際上是一種效果的理論,在傳播學的效果演進過程當中,最初的槍彈論認為受眾是完全被動的,隨後是最低效果法則,認為受眾是頑固的受眾,也就是説當傳播對受眾作用是比較有限的;到了近期以後,叫做適度效果理論,認為大眾傳播並不像槍彈論所説的那樣,效果無比強大,也不是有限效果論那樣認為當傳播沒有什麼效果;當傳播要取得效果,需要與其他因素的結合來發揮作用,它既不是完全沒有作用的,也不是有巨大的作用的,所以我們稱它為適度效果理論,這種效果理論背後的受眾觀不是那麼片面了。


責編:青葉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