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研究》與市場壓力
【大紅棗兒】中國電視理論學術期刊離市場有多遠?是學者在象牙塔中的自言自語嗎?
【特邀嘉賓:王 甫】這個可能會有三種情況,一部分學術期刊仍然會保持很高的學術品位,他們離市場可能比較遠,一部分期刊會增加它的可讀性,它們會逐漸地接近市場,還有一部分期刊會更多地考慮市場需求,擴大讀者範圍,有可能脫穎而出,比較順利地進入市場,只要文章的質量高,最高雅的刊物和最通俗的刊物都離市場不遠,不雅不俗的反而前景不好,最甜的棗和最酸的棗都有可能要買,不甜不酸的棗可能沒人要,“大紅棗兒”,你説對嗎?
【特邀嘉賓:王鋒】電視理論期刊離市場亦近亦遠。所謂“近”,中國的許多理論學術期刊都面臨著與市場經濟的接軌,也面臨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挑戰,在中國經濟轉型的社會背景下,學術理論期刊如何生存和發展,是一個相當普遍的問題,至今似乎還未找到一個理想的出路。我們不可期望電視理論期刊能夠脫離這個社會背景,自行其是。所謂“遠”,我認為還是要在市場經濟環境中保持理論刊物自己的品格,而不能完全等同於其它社會文化刊物。我們也不贊成理論刊物或者是理論工作者在象牙塔中的喃喃自語,更不贊成理論工作者和整個社會以過於功利的視角來看待理論期刊。
【特邀嘉賓:王曉明】 我曾經寫過一篇論文《産業化進程中廣播電視學刊走勢分析》,在這篇文章中,我嘗試指出了廣電學刊未來的三種走勢:一是,高端化的一流的學術期刊,依靠政府或機構的撥款支撐,不以盈利為目的;二是,分眾化的一流行業期刊,就廣電的某一方面,如管理、節目、主持與播音、産業等,作非常詳盡的資訊發佈和方案交流;三是,完全改頭換面,改造為面向市場的大眾通俗讀物。目前,廣播電視期刊已經開始出現分眾化的傾向。我個人認為,中國地市級以上廣播電視學刊超過一百家,沒有必要。
【五方齋1】《電視研究》辦了20年了,什麼時候進入市場啊!學術刊物有出路嗎?
【特邀嘉賓:趙立凡】現在我們電視研究應該説已經走向市場,隨著我們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電視研究還會進一步的發展,現在我們電視研究是公開發行的一個理論刊物,進入了國家的先進理論行列。電視因此已經進入了國家的百種期刊行列,獲得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辦法的“雙效期刊”的稱號,現在我們的發行量比較少,但是我們在電視的行列當中影響是大的。電視理論研究是跟電視實踐同步的,儘管我們做的還有不那麼到位的地方,但是我們現在在努力的進步、前進。
【特邀嘉賓:朱元亮】《電視研究》進入市場目前來説還只是處在思索階段,可以説有這個打算,但是難度的確很大。因為畢竟《電視研究》的讀者對像是電視從業人員,如果指望全國的老百姓把關注的目光都放在《電視研究》上似乎也不大可能。當然,做《電視研究》品牌的衍伸産品的開發還是有可能的。《電視研究》獲得國家期刊獎,説明它已經具有品牌效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品牌做其他産業的開發。以此來促進《電視研究》在市場上的規模發展。我不知道你所説的學術刊物有出路是不是指市場有沒有銷路?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説,學術刊物雖然它的發行量不大,但是它在中國電視事業當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能單純以市場有沒有出路來衡量它存在的價值。我相信你一定知道中國古代有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我覺得學術刊物它的存在價值應該體現在它對中國電視實踐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具有參考、解決的作用,這就已經體現出它的存在價值了。所以學術刊物的出路不僅僅是體現在它擁有多大市場規模,關鍵是要看它有沒有學術價值,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和對實踐的推動作用。
【難忘此時此刻】電視研究有中央電視臺為其強大後盾,是否感到有期刊市場競爭的壓力?
【特邀嘉賓:朱元亮】當然,相對於中央電視臺的發展來看,《電視研究》的發展步伐是慢了許多。在體現中央電視臺大颱風范的方面,《電視研究》還遠遠沒有做到中央電視臺的用蓬勃、騰飛來形容,相形之下,《電視研究》在期刊市場上沒有體現出中央電視臺在整個傳媒領域的領先勢頭。相對於高學術性、高理論性、高經濟效益的期刊來説,《電視研究》它的發展潛力,也就是需要開拓的領域還很多。它的競爭壓力時刻都有,我們會變壓力為動力,向著經濟效益和市場效益雙贏的期刊目標邁進。
【特邀嘉賓:趙立凡】我們也有這種壓力,因為不管是觀眾也好,還是讀者也好,總是希望最好的,如果我們電視研究做的不好,我們就可能要落後於其他的期刊,我們就會失去我們的市場。
【54新新人類】請問幾位嘉賓有沒有嘗試過中國電視理論學術期刊面向市場的探索?有那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特邀嘉賓:王 甫】 這方面的探索還很少,根據我了解的一些情況,電視理論學術期刊要走向市場,一個大前提就是要緊緊地依託電視事業的母體,充分地使用電視節目資源,充分地使用電視廣告資源,充分地使用電視觀眾資源,我們很想試一試。
【翔宇feng】 請問目前《電視研究》是有專門與讀者交流的平臺?
【特邀嘉賓:王 甫】我們刊物有一個自己的網址,另外每天也能收到大量的稿件,我們還開闢了一個“多棱鏡”的小欄目,專門刊登一些讀者的小評論,下一步我們要和央視國際開展合作,利用這個現代化的媒體擴展和讀者的交流!
【一切及其他】《電視研究》受歡迎程度如何,被轉載率高嗎?
【特邀嘉賓:王 甫】 我沒見多的人我也不知道,我見到的人都挺歡迎的,大家也看到了,在今天的嘉賓裏面,我是長得最醜的,但是這本刊物遠遠比我漂亮,所以碰到生人的時候總是説,我是從《電視研究》來的,我們刊物的文章經常被廣播電視理論動態和其他的一些電視期刊轉載,新華文摘上也曾經轉載過,轉載率我覺得還應該更高一些。
【木鐸金聲】我再建議趙總編,把這個電視批判論壇的網址刊登在《中國電視報》和《電視研究》上,讓觀眾網友好的批評和建議都能發出來,讓做電視的人都來看看!我是説真的,沒有比網絡論壇更方便發表觀眾最真實的意見了,可是好多觀眾都不知道這個論壇呢!
【木鐸金聲】電視是做給觀眾的,觀眾是最有權評點電視節目的,寫信和發短信被看到的幾率太小了,我覺得網絡論壇最好,電視人能看到,研究電視的人能看到,同為看不到好節目耳受苦的觀眾朋友們都能看到!
【特邀嘉賓:趙立凡】謝謝,您的建議很好,我們會選擇比較好的對電視事業發展有影響的、有價值的文章在我們有關報刊上發表。
【木鐸金聲】謝謝您的關注!但觀眾朋友們最關注的是他們要有一個自己能夠發言的地方,一個能夠自由評點各色電視節目的共同的講臺!電視臺靠廣告,廣告靠我們觀眾啊!不能你們做什麼我們就看什麼啊!我們得有個説話的地方不是?
【木鐸金聲】您再考慮一下我的意見?我今天碰巧知道有這麼個可以自由評點電視節目的論壇,但大家都不知道呢,讓您的大家都知道的《中國電視報》來告訴大家吧,我想跟他們交流,尤其是那些跟我一樣對很多電視節目不滿意的朋友!
【特邀嘉賓:趙立凡】謝謝,我們中國電視報還可以搞一個專題的和大家交流的在線論壇,討論怎麼樣提高我們電視報和電視理論刊物的質量問題。
【木鐸金聲】其它嘉賓也替我説兩句吧,謝謝各位了!好不容易在這裡一下碰到你們這麼多可以對電視進行指導的大人們!
【翔宇feng】目前電視研究的發行量是多少?
【特邀嘉賓:朱元亮】目前《電視研究》是自辦發行,發行量是8800份。在廣播電視學術期刊界還算是領先的。當然,與那些時尚雜誌,比如《讀者》、《新華文摘》、《半月談》相比,我們《電視研究》的發行量就微不足道了。當然我們會朝著更高的目標努力的。
【一切及其他】《南方電視學刊與》、《視聽界》發行與創收情況如何?《南方電視學刊》與《視聽界》發行與創收情況如何?請王曉明總編略談。
【特邀嘉賓:王曉明】《視聽界》面向全國公開發行,2005年自辦發行與郵發同步實施,除西藏、寧夏、海南以外,中國大陸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視聽界》的訂戶。《視聽界》的發行量將近1萬份,主要讀者是國內廣播電視從業者。我們的盈利模式:一是,發行收入;二是,常務理事單位會費;三是,廣播電視頻道、頻率形象宣傳廣告。每年的創收額在60萬-80萬之間。
【木鐸金聲】《南方電視學刊》和《電視研究》的定位有什麼區別?我覺得南方是個比較好的談論媒體的地方,思想活躍,思路開闊!
【中國吉祥0】南方?華南,還是江南?思想活躍的地方好象很多
【特邀嘉賓:王 甫】最主要的區別就是他們是六個字,我們是四個字,所以我們的刊物很多地方還要向他們學習,特別是學習他們思考問題比較活躍,立意比較高,提出觀點比較鮮明、大膽,另外文章的文筆也很漂亮,《電視研究》也有自己的優勢,結合電視實踐比較緊密,文章比較嚴謹,文風比較嚴肅,讓我們相互取長補短吧!
【特邀嘉賓:朱劍飛】關於兩個刊物的定位,《電視研究》的定位定在電視實現的理性思考上,無疑是非常務實的,也是《南方電視學刊》必須堅守的底線。但《南方電視學刊》在定位詞裏還有一種更迫切的追求,那就是電視業者的學者化。因為中國電視理論刊物的成長壯大,需要越過三大門檻:一是刊物的定位之爭。在我看來,這種之爭是細節決定成敗還是戰略決定成敗,理論務虛與實踐寫照是術有專攻,業有分類,各有其所,但落腳在刊物定位上,思想庫與工具櫃是有高下之分,優劣之別的。重戰略是論壇,偏細節是講座。因此相對於細節而言,我們的認識高度是,戰略決定成敗,觀念引領實踐。所以我們把電視的定位之爭當中是有思想與技巧之爭。這裡無優劣之別,卻有高下之分,就看實體各自的追求。在今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始終把理論雜誌的作用與功效依然定在啟迪心智、觀念先行上。如果在當前中國廣電産業集團化進程陷入誤區、遭遇曲折的關鍵時刻,實際上也是到了中國電視業需要更新一輪思想解放的十字路口。理論雜誌的前沿探索的使命感、智力支持的責任感,使在改革開放前沿地帶的《南方電視學刊》或許感受得更為強烈。
所以我們更為推崇搶佔大腦的戰略強調理論先導,注重戰略決策;要推崇觀念競爭戰略,提供思想交鋒,允許同思異想,倡導兼容並包,但論是非,不論異同,以良知質疑,以前瞻洞見,容逆向性思維,與反觀式思考,敢向學理覓新路,甘為他人縫嫁衣;推崇聚焦戰略,對選載的論文倡導課題化,學者化,看重思想的深度和內容的厚重,對於字數與篇幅沒有固定的限制。三大門檻之二是生存環境的爭取。理論刊物應該依託主流媒體,依託學術理論陣地,在她的身後必須有雄厚的思想庫的支持,而不能僅僅是一個平面媒體或出版印刷單位,因此我們真誠希望所有理論刊物都能在一個有研發系統的智力支持的系統內,在這方面,《電視研究》應該是得天獨厚,她的身邊擁有中國傳媒最寶貴的智力資源,關鍵看她怎麼開發。而把她簡單地推向自負盈虧的市場生存環境,讓其掙扎生存,不應該認為是一種最佳的選擇。至少目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