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綜藝訪談類節目
作者:《電視批判》論壇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27 21:13:01



如何界定綜藝訪談節目

  【曾經年少過】如何界定綜藝訪談節目?
  【特邀嘉賓:姚喜雙】關於綜藝訪談節目,我覺得從實際的做這個工作來講,一方面要注意它的概念,另外一方面還是從實際的需要來考慮。綜藝節目是綜合藝術的意思,它包括高雅的文學、藝術,還有亞藝術的層面,像雜技、口技、小品這些,雅俗共賞,通過電視這樣的傳輸手段,出來的這樣一種節目類型。綜藝訪談節目實際上在裏面考慮它的核心我覺得還是訪談,現在好多綜藝訪談節目比如訪談一個藝術家,我們看到很多的是這樣的節目。當然理解可能有很多多種含義,綜藝訪談是綜藝式的訪談,人們想象當中,這個主持人或者是一種表演型的訪談,可以訪談綜藝問題,也可以訪談藝術的問題,也可以訪談其他的問題。比如我過去是演相聲的,相聲式的、小品式的,我們是綜藝式的訪談。另外,訪談必須得有綜藝的內容,比如我訪談這個藝術家,是怎麼唱歌的、是怎麼演小品的等等,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好多恰恰是這些藝術家談自己的生活,而不談他演藝方面的東西。如果我們從各個角度追究,可能很多地方是不一樣的。有的一個純的綜藝式的訪談好像還沒有見到。當然從發現未來主持人發展的趨勢來看,現在綜藝主持人還是一種常態的電視人的真實身份,而不是化裝成一個角色去訪談。
  所以我們説,綜藝的訪談節目,今天我們來談就按照我們目前節目現狀,比如《藝術人生》,有的人認為它是綜藝訪談,有的人則認為不是。朱軍這次評優秀主持人,就是屬於綜藝訪談類的主持人。有的專家認為他不是綜藝訪談類的主持人,訪談主持人是一個真實的人,不是表演式的,很多是生活當中的瑣事、往事等等。我覺得看這樣的節目還應該是綜合,應該寬泛一點,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大家在討論過程中很鑽這個尖,看不到明確的概念,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來談這個。我們認為只要訪談的對像是做綜藝的,我們就可以算綜藝訪談。



  【yogalover】《實話實説》《高端訪問》《藝術人生》、《對話》、《文化訪談錄》、《鄉約》、《交流》、《成長在線》、《心理訪談》、《小崔説事》、《新聞會客廳》等都是訪談節目,如何將它們具體分類?為何?
  【特邀嘉賓:邢欣】這些訪談節目當然是不一樣的。我們認為訪談類的節目實際上是有多種形式,比如説對人物的訪問,就可以分為對新聞事件人物的訪問,比如説一個突發事件,像海嘯這樣的事件,我們採訪當事人,這是一種。再比如,對名人的訪問,如經濟人物、社會人物,對他們的訪問又不同於對新聞事件人物的訪問。再如,對普通人物、弱勢群體人物、娛樂人物、另類人物(比如《冷暖人生》中的一些人物),他們的要求都不一樣,但是基本上我們可以把這樣的一種欄目定位在新聞人物的訪談欄目上。而像《藝術人生》這樣的欄目,它雖然也是訪談人物,但是它主要定位在與藝術有關的人物上,節目本身不僅僅是一個訪談,而且有一些娛樂性在裏面,比如一些嘉賓的表演,而主持人本身也是演藝圈中的演員出身,因此這一類欄目可以看成是綜藝人物的訪談。所以説,對不同的欄目甚至不同的人物我們都要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有不同的定位。
  【嘉賓主持:郭龍生】作為訪談類節目,各自的出發點不一樣,各自所屬的欄目不一樣,他們所尋找的訪談對象也不同,一般來説,訪談節目的形式多是主持人和幾位嘉賓,有的是一位,有的是兩位,有的可能是幾個,有的訪談類節目有現場觀眾,有的沒有,有的原來沒有的,現在還要準備增加現場觀眾,所以,儘管都是訪談類節目,但是它的具體表現形態是不一樣的。至於如何給它們分類,我覺得,一個根據它的訪談運作方式來分類,就目前的訪談類節目來看,基本上都是一致的,所以不好從這個角度來分類,只能就訪談的內容來分類,比如説:《對話》它的內容一般限于經濟類的,訪談的對象多為企業界成功的人士,這可能跟它所屬的欄目有關係,因為它是屬於中央二台經濟頻道的欄目,所以,這只是一個分類的標準。我們還可以探討別的分類標準,比如説:有沒有現場觀眾,有沒有與場外觀眾的互動,或者説是男主持人還是女主持人,訪談的對像是哪一類人物,分類的標準可以有多種,看你自己的需要。

  【yogalover】姚老師,您説綜藝訪談節目根據被訪對象來界定,被訪人從事藝術的即為綜藝節目,那《高端訪問》也對藝術家有過採訪,是否也可以定為綜藝訪談呢?
  【特邀嘉賓:姚喜雙】謝謝【yogalover】的提問。你提供了一個非常高端的問題,非常好。現在我説的綜藝訪談節目,根據訪談對象的界定只是一個方面。關鍵還是在於訪談,從廣義上來講,我覺得可以概括,對於我們研究節目主持人、研究多種訪談的形態、研究多種體現的能力來講可以概括,可以寬泛一些。因為我前面所説的綜藝訪談並非指的是綜藝式的訪談,綜藝式的訪談要求訪談者要求非真實、演出式、探討的形態,現在的訪談還只是真實的身份,所以我們説他訪談的對像是藝術類的,我們也可以算進來。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幾位嘉賓認為綜藝訪談節目是否應體現人文關懷?如何定義人文關懷?“創造一個傾訴的空間、讓嘉賓和觀眾留下一汪熱淚”就是體現人文關懷嗎?
  【特邀嘉賓:邢欣】任何一個欄目都應該體現人文關懷,但是人文關懷不代表著眼淚,而是體現在每個人都是真誠和發自內心的,比如我看過一期央視的欄目,當問到被訪者痛苦的隱私時,被訪者留下了眼淚,觀眾也都為她的痛苦的經歷難過。可是,當時那個主持人卻無動於衷,用一種非常冷靜近於冷酷的表情繼續追問。看到這裡我對這個主持人的表現留下了非常糟糕的印象,儘管她是一個很有名的人,但是以後我遇到她的節目或者是採訪,我基本上不看。而《魯豫有約》中魯豫在遇到嘉賓流淚時,她會遞上紙巾,遇到嘉賓開懷大笑時,她會發出會心的笑聲,這些細節體現了主持人參與其中的與嘉賓同悲同喜的人文關懷。這種人文關懷是參與其中的,而不是用一種旁觀者的態度完成的。


責編:邢立雙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