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節目應如何服從和服務於主體文化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有專家指出:每一個民族都應更加清醒地牢牢鞏固和拓展自己的優秀文化,在這個意義上講,引進節目不應該成為我們本土文化傳播的主體與主流,但它又應該服從和服務於主體與主流。請問引進節目應如何服從和服務於主體文化呢?
【特邀嘉賓:段 鵬】首先本土文化並非鐵板一塊,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有現代化的問題。通過吸收、揚棄,使本土文化永保活力。其次,引進的節目應該符合我國國情,如《幸運52》、《開心辭典》、《倖存者》均可。但某些低俗節目則很難達到這一要求。第三,要注意發現先進的引進節目,並精心進行本地化包裝,使之適應性更強。
【s秋水伊人s】段老師,引進節目很多是經過電視臺精挑細選,翻譯製作出來的,但是我認為還是本土節目是最受觀眾歡迎的,所以我們不要怕國外的節目會佔領中國市場,而應該多引進讓電視人感受到競爭和挑戰,您同意嗎?
【忘記時間的】我覺得不能盲目放開,國外的很多節目由於文化背景不同,所以他們所倡導的價值觀和人生狀態都不一樣,還是要有所挑選,要精品啊!
【特邀嘉賓:段 鵬】兩位的觀點都有道理。畏懼競爭,就只能使我們的電視人能力退化。但是在本土電視節目生産機制尚不成熟,盈利模式尚未健全的條件下,超大規模地引進國外節目也可能會傷害到本土電視人的創作積極性。另一方面,西方的價值觀與我國確實存在較大差異,盲目引進可能會導致文化變異等嚴重問題。
【s秋水伊人s】五千年的文化積澱哪會那麼容易就被同化或變異啊,你看日本就很特殊,外國節目在日本就不很受歡迎嘛。
【忘記時間的】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文化差異的重要性,現在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美國文化已經逐步滲透進來,我們還是要提高警惕性,尤其是對受眾影響巨大的電視媒體。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引進節目既要保持原生狀態的語言特質,加入本民族長期形成的語言表述習慣,還要尊重異域文化,給我們民族文化帶來新的營養,請問兩位嘉賓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特邀嘉賓:麻爭旗】我的觀點是,譯製是保護民族語言的有效手段。作為影視文化産品的重要形式,譯製片給我們帶來了好處,但同時也帶來了負面影響,那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衝擊。保護民族語言、保護民族文化也是全球化語境下國際社會的重大議題。針對英語語言文化的強烈滲透,不少國家都採取了積極的保護措施。比如法國以立法和行政的手段對英美語匯的大量“入侵”進行“雙重維堵”。法國議會在1994年頒布了“杜蓬法”,規定公共場所地所有標語公告牌必須用法語書寫,即使原文是外語,也要翻譯成法語,而且法語字母不能小于原文。法國總統希拉克以倡導“文化多樣性”而著稱於世。他曾堅定地説:“我們必須確保莫裏哀和加繆的語言不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漏掉!”
我們認為,引進不是簡單的拿來,開放也不是沒有選擇,沒有控制。採取譯製的作法,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保護措施。一方面,譯製猶如設置一道堅固的天然語言屏障,能有效地抵制外來語言文化的滲透。另一方面,譯製以規範的、美的語言來消融、抗拒、防範不美、不規範,甚至是低劣、粗俗、淫穢的語言對社會語言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腐蝕作用(比如有的光碟的字幕,語言蒼白、低劣、粗俗甚至不堪入目,這無疑是對民族語言純潔性的褻瀆)。在此意義上,譯製片的存在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消費選擇的範疇,而是作為一種保護民族文化的策略和手段,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