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引進節目為中國電視帶來了什麼?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20 16:00:52



引進節目個案評析及國內外電視節目製作水平差異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央視有十幾個引進節目欄目,其中不乏深受觀眾喜歡的品牌欄目《正大綜藝》、《人與自然》、《動物世界》、《國際藝苑》、《海外劇場》、《探索發現》等,兩位老師,你們對央視的引進節目有何意見和建議?
  【特邀嘉賓:麻爭旗】如果説建議,我想強調譯製的重要性。譯製就是把一種語言的影視片,經過劇本翻譯、配音、字幕、錄音等加工手段,用另一種語言表現出來。譯製作為一種特殊的翻譯方式,是對不同的語言文本進行二度編碼、進行信息溝通的轉換器。譯製的過程是實實在在的藝術創作實踐。每一個環節都是藝術家的活動:翻譯視之為一種有特殊要求的文學翻譯形態,導演視之為有特殊組織規律的藝術表演形式,演員則把配音看作是一門用聲音進行表演的永恒藝術。可以説,一個譯製班底就是一個創作集體,一部譯製作品是整個集體的創造性的勞動結晶。譯製藝術的理念也早已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同。譯製片早已在我國名正言順的取得了作為獨立藝術門類的資格。
  央視的譯製片有著優良的傳統。但也有質量不高的,尤其是專題類節目,有的在譯製理念和藝術水準上都需要提高。比如腳本的翻譯、加工,配音和主持的創作等,似乎缺乏人才梯隊的培養和建設,理論研究大大滯後,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leeyue平衡】不知各位老師是否重點關注過陽光衛視所引進的那些history channel的節目?請問你們如何評價?
  【特邀嘉賓:段 鵬】陽光衛視在改版前可謂“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問題在於它沒有找準中國電視近期發展的方向。因為我國電視受眾的主體、文化水平、欣賞趣味並沒有偏重於純文化類節目,這種情況可能在一二十年內很難徹底改觀。同時,在國外,此類節目主要是作為收費節目出現,而我國的受眾很難一下接受頻道收費的現實。history的前後缺乏大量商業廣告的支持,而只能靠自身形象廣告來填補空檔,就足以説明這個問題。現在陽光衛視正在積極改版,但遺憾的是,它浪費了此前幾年的黃金髮展時間。

  【一千零一頁】兩位老師,你們認為我們引進節目的數量是多了還是少了,你們想看什麼樣的引進節目?
  【特邀嘉賓:段 鵬】我認為引進節目的數量,就北京地區所能接收的而言,是少了,而不是多了。比如國外的財經類專業節目和體育類節目,以及不少觀眾喜聞樂見的境外娛樂節目,都可以先行大量引進。我個人比較喜歡看的娛樂節目,包括日本的《貧窮大挑戰》和美國的《誰能嫁給百萬富翁》等。舉例而言,《貧窮大挑戰》就是由日本最著名的影視明星按照劇組提供的地址去尋找東京最“窮”的人,兩組明星各找住一位最具代表性的“窮人”(這些窮人往往是具有某些特殊的收藏愛好導致生活拮據的,且均具有超強的表演欲),觀察他們的生活,並由他們介紹如何節約開支,以及對付貧窮的小竅門。最終選出最“窮”的人,併發以重獎。該節目製作精良,現場互動感強,幽默有趣,發人深思。

  【明月夜!】老師們能否説説,國外綜藝節目與國內節目的差距在哪?為什麼會造成這種距離?
  【特邀嘉賓:段 鵬】首先,國外綜藝節目投入比我們大得多,美國電視網一般的綜藝節目每分鐘製作成本也要在5萬美元左右,而我們與它的差距顯然很大。其次,我們的綜藝節目開發模式單一,至今沒有找到有效的多元化的多層次的反復開發道路,這也是我們無法在加大投入方面與美國抗衡的主要原因。比如美國一部投入較大的電影《木乃伊》,首先是頭輪播映的收費,其次是二輪播映的收費,第三是影視節目産品,及海外發行的收益,第四是相關電視節目的收益,第五是道具及紀念品拍賣售賣的收益,第六,還把剩下的道具建成主題公園大賺一筆,比如美國的環球影城就是這樣建起來的。
  第三方面,我們的綜藝節目定位沒有美國準確,製作也沒有它精良。這方面的差距也不可謂小。

  【一千零一頁】那為什麼台灣、香港的綜藝節目會那麼火爆呢,至少比大陸的綜藝節目火爆吧?
  【明月夜!】雖然港臺的綜藝節目只是單純的娛樂,但是讓人看得很輕鬆,尤其是主持人輕鬆幽默的控制場面的能力,讓我們感到自己的主持人太生硬了:)
  【特邀嘉賓:段 鵬】我個人比較欣賞吳宗憲式的主持風格,在台灣吳和張菲、胡瓜都屬於個人帶動節目團隊的典型,整個節目的品牌價值幾乎都體現在個人身上。這方面由於我國大陸娛樂節目開展的歷史較短,與港臺存在一定的差距,也是正常的。

  【leeyue平衡】請問段老師,您經常去歐美國家講學、訪問、交流,您是否發現他們也有引進我國的電視節目?若有,是什麼樣的節目?
  【特邀嘉賓:段 鵬】説實話,我在歐美從來沒有接收到或收看到我國的電視節目,但在港臺地區,我國大陸製作的《走向共和》、《雍正王朝》等電視劇集還是非常受歡迎的。但大陸的綜藝節目似乎港臺也很難見到。

  【學在定福莊住在梆子井】段老師好像經常能看到台灣節目似的。那時候聽你講傳播學,很喜歡你講台灣那邊的節目,不知道對《猜猜猜》這樣的節目怎麼看?
  【特邀嘉賓:段 鵬】《猜猜猜》也是根據日本的一檔綜藝節目來進行改制的,應該説,結合了不少台灣本土文化的特色,很適合台灣省的民眾欣賞眼光。對於我國大陸來説,除了小部分內容難以接受之外,應該説這是一檔較受歡迎的娛樂節目。

  【忘記時間的】段老師,我們的綜藝節目還是非常受觀眾歡迎的,但是和國外一些成功欄目相比,很多不能成為歷久彌新、長期播放的王牌節目,這是為什麼呢?
  【特邀嘉賓:段 鵬】我認為,這與機制相關,也有品牌更新帶來的持久生命力有關。國外的王牌節目都可以以主持人為中心進行整體包裝,比如拉裏金主持的脫口秀節目,可以投資巨大,甚至他本人都可以獲得幾千萬美元的年薪,手下的工作人員完全由他掌握調整調動權。另外,國外的知名節目都能夠在進入節目半衰期後立即著手改版或人員重組,補充新鮮血液。而我國缺乏這樣的機制和手段,以及後續保障。所以,許多節目出現了“守住一畝三分地”一直到節目無人問津為止。這種涸澤而漁的辦法是極不可取的。
  【一千零一頁】段老師分析得很精闢,機制上不改革,就會影響節目的生長和發展。


責編:詩曼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