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
|
|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戲曲節目 |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5-1-13 13:14:15 |
|
如何讓青少年喜歡戲曲
【hello1810】請問張老師,您對戲曲節目對青少年的影響有何看法?什麼樣的戲曲節目受到青少年的歡迎? 【中國百科全書】我不喜歡戲劇! 【hello1810】你不喜歡?為什麼呢? 【個性戲迷】你也是一個小朋友吧。 【個性戲迷】戲曲應該普遍受到歡迎。 【特邀嘉賓:張永和】過去戲曲劇目特別注重教育作用,所以有高抬教化、文以載道之説按照。由於傳統戲曲多表現歷史生活,其中飽孕的是忠、孝、傑、義等倫理道德觀念,曾有一度把這樣的倫理道德説成完全是糟粕,對它們進行抨擊和揚棄,這是比較片面的。其實,我們傳統文學裏面的《四書五經》忠孝傑義其中的精華對於我們今人仍然有很積極的教育意義,比如説一個忠字,就是忠於我們的國家、忠於我們的民族,應該特別予以強調,一個不忠於自己國家和民族的人,還有什麼值得提倡的;孝,如今不孝順父母,打爹罵娘之事,甚至傷害自己父母的事也屢有發生,所以忠孝是不應該偏廢的。還有過去非常講究信,説人無信不立,把信提到一個很高的程度,所以過去無論是待人接物,做買做賣都講究一個信字,由於我們曾經有一度對信,也就是今天所説的誠信強調不夠,因此造成了很多的令人遺撼的問題,戲曲中的關羽就是一個信字的代表,演出關羽戲潛移默化的對人們的誠信是有所建樹,有所影響的。 所以,戲曲中的這些倫理道德對我們的青年,它通過故事人物情節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的影響一代,過去許多沒有讀過書或讀書不多的人,他們往往也具有很崇高的道德,具有很強的誠信意識,應該説中國戲曲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節日慶典!】我很喜歡少年班的孩子們表演一些戲曲片斷,尤其是每年春節的戲曲晚會上總有一些,北京電視臺還搞過“姥姥家門前唱大戲”,我覺得這個形式不錯,專家們覺得是否能夠讓戲曲用新的形式感縮短與當今觀眾的距離呢? 【特邀嘉賓:趙景勃】“節日慶典!”網友,你喜歡少兒戲曲,我也喜歡少兒戲曲,因為小孩唱大戲有著特殊的審美情趣,我可以這樣説,看戲,看小孩戲看的是情趣,看戲校學生的戲,看的是活力、朝氣,看藝術家的戲,看的是爐火純青,所以,不同年齡段人演戲都會給人以不同的審美感受,你可以在看戲過程中體會我的這種認識。
【黛玉葬花花飛落】怎麼才能讓不喜歡戲曲節目的青年朋友來喜歡戲曲節目呢?電視節目是否應當改革啊? 【特邀嘉賓:張永和】你提出的這個問題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説要擴大戲曲的受眾群,應該説這也是一個很根本的問題。當然,這個問題也比較困難,因為我剛才已經説了,要想了解戲曲、熱愛戲曲,得需要花很較大的力氣,因為它和電影、電視劇這些藝術門類比較,它不是那麼通俗的,它需要有耐心,首先它要對戲的內容特別是一些傳統戲裏面的歷史內容有所了解,再有它要對這個劇種的唱腔有最起碼的了解,同時還要造成一種環境。如果缺了這些,由於沒有接觸或較少接觸,沒有領域其中的奧妙,所以就很難有興趣。戲曲有這樣的一種特點,就是你不接觸它的時候,或者只很少接觸的時候,你覺得又艱深、又難懂、節奏又慢,沒有什麼好看的,甚至還有一種誤解,認為這是一種歷史的陳跡,是老古董,我們青年人何必花時間去欣賞它,所以就把這個好的東西扔掉了。如果你一旦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對它有一點熱愛,堅持接觸下去,看下去,聽下去,你會覺得越來越有興趣,到了最後你就覺得如影純亮,欲罷不能。 【特邀嘉賓:張永和】可以這樣説,要想達到理解戲曲、熱愛戲曲,最好是分階段,開始接觸它的時候,最好從武戲入手,因為武戲動作性很強,它不需要你聽很多的唱;第二就是當你對武戲産生興趣以後你可以接觸情節比較複雜、有懸念的大戲,比如説像《四郎探母》《紅鬃烈馬》以及一些文武兼備的情節戲,如《野豬林》《響馬傳》等等,等這些戲你都能看了,再看一些唱功戲。我説這是有步驟的,不要著急,一步一步的來,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所有的青年都喜歡戲曲,這裡面還是有一個觀眾分工的問題,戲曲和搖滾、音樂劇比較起來節奏是要慢,因此對於一些非常青春活潑的青年來説,可能欣賞起來是有困難的,同樣老年人欣賞這些激烈的藝術門類也是有困難的。因此,我始終堅持觀眾的欣賞因年齡和文化背景不同是不能要求一致的。 【崔磊】我曾聽説有的大學戲曲課的老師可以使不喜歡戲曲的學生迷戀上戲曲,關鍵就是一個怎麼説的問題,戲曲節目應該有一個吸引人的形式;再就是節目內容要儘量貼近年輕人的生活和審美理想。
【崔磊】趙老師,您好!我看過青春版的《牡丹亭》,我覺得她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她將現代的舞美、燈光技術手段以及現代觀眾的審美趣味,與中國戲曲的“寫意”等藝術特色和劇戲精神很好的融合。您覺得現在的電視戲曲在把握現代傳媒和戲曲精神的關繫上有什麼優點和不足? 【特邀嘉賓:趙景勃】“崔磊”網友你好,你能夠去看連演三天的《牡丹亭》我很高興,因為我發現《牡丹亭》的演出有不少青年觀眾,這是一個很可喜的現象,你説得很對,青春版的《牡丹亭》它採取了只刪不改的演出方式,使整個演出既精煉、又完整,加上舞美和燈光的包裝,突出了崑曲的古典美,所以贏得了觀眾、獲得了成功!這個戲的經驗會對戲曲工作者有啟迪作用。
【love TV】CCTV-11有一個《名段欣賞》節目,請問老師,你們認為什麼樣的唱段才算是名段? 【特邀嘉賓:張永和】這個問題好象不是很好回答。我認為名家唱的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的唱段,有些地方戲我不太熟悉,不敢多説。就京劇而言,比如一些流派的創始者,如京劇老生的馬、譚、楊、奚、高、言,特別是余,這些流派的創始人所善演的名劇中的膾炙人口的唱段,比如馬派甘露寺中的《勸千歲》、譚富英先生的定軍山中痛快淋漓的《二六》唱段、楊寶森先生的午子胥中的《一輪明月》唱段、奚嘯伯先生的《白帝城》、《范進中舉》中的一些典型唱段等等,都應該算是名段。其它如旦角中的梅、程、荀、尚、張各流派中的典型唱段都應該在名段之數。
【崔磊】張老師,趙老師,戲曲電視劇應該更偏向戲曲還是電視劇?您們認為成功的戲曲電視劇應該是什麼樣的? 【特邀嘉賓:趙景勃】“崔磊”,你不僅關心舞臺,還關心熒屏,至於電視劇應該偏向戲曲還是偏向電視劇,應該説,戲曲電視劇是一個獨特的藝術品種,它具備著電視和戲曲兩種“基因”,所以,要很好地處理電視寫實、逼真和戲曲的寫意、虛擬的關係,如何處理這種關係要因劇種而異、因戲而異,程式性比較強的劇種和劇目更適合拍攝戲曲藝術片,貼近生活的題材和劇目更適合拍攝電視劇。胡蓮翠導演在戲曲電視劇方面作出很大的貢獻,她常常在一些實景的拍攝中注重畫面的抒情性,符合戲曲的寫意化的要求,在這一方面,應該説廣大的戲曲工作者和電視工作者正在積極地探索和實踐,尋求戲曲和影視的更完美的結合方式。
【個性戲迷】請問趙老師,《挑滑車》的故事是真實的還是虛構的?如果是真實的話,它又是誰的故事? 【特邀嘉賓:趙景勃】《挑滑車》這個戲是取材于《説岳全傳》,應該説是虛構的。
【春天花會開18】請教張永和先生,《梨園擂臺》的專家點評能否在細緻點、再直接點? 【黛玉葬花花飛落】如果張老師去了,可否做到呢? 【科蘭luck】 張老師就是他們的點評專家。 【特邀嘉賓:張永和】《梨園擂臺》的專家點評由於時間有限,很難點評的面面俱到,只能是蜻蜓點水式的。當然,今後如果開一檔講座戲曲知識的欄目,邊講邊示範,哪怕一個月有一期如50分鐘,那麼就可以做到比較細緻、比較直接。
責編:青葉
|
共6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