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節目的發展方向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在中國法制化進程日漸加快的今天,電視法制節目既順應了時代的需要,又深得觀眾青睞。請兩位專家談談,法制節目的發展方向?
【特邀嘉賓:劉 斌】我認為,法制節目的發展方向從內容上來講,應當由引導與教育公民懂法、守法,向引導公民提高權利意識的方向轉化。從形式方面來説,應當向多元化的方向努力;從題材方面來講,應當更加貼近於受眾的生活;從製作方法上來講,應當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特邀嘉賓:劉佑生】法制節目的發展方向今後肯定是多元的,所謂“多元”就是有秉公執法、有輿論監督的、有民事的、商事的、行政的、刑法方面的、還有國際法方面的、婚姻法等等。因為隨著國家法制建設的加強,從國家到每一個公民都離不開法律,所以我們的電視節目要培養專門的人才,比如説有的記者是專門拍婚姻法方面的,因為只有精通婚姻法的才能夠把節目做好,你只有通曉國際法方面的知識才能拍攝好國際方面的法制節目,同樣你只有通曉刑法領域的知識才能夠拍好公安、檢察、法院的故事。所以,今後的發展方向肯定是專業性更強。
【夕君】我想問一下兩位老師,你們認為,法制節目在農村應該如何普及?因為我們知道,農村的知識文化普及程度在有些地方很低,常常對於這一類的電視節目,老百姓會覺得距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了。
【特邀嘉賓:劉 斌】確實如同你所説的在農村,尤其是西北地區落後的農村,有一些法制節目距離他們的生活太遠了,要貼近他們的生活,法制新聞工作者在做節目的時候,首先心裏面要想到他;其次,要加大一些有關農民法律問題的法制節目,多報道一些發生在農村的法律問題;第三,法制節目的形式要多樣,適合農民的口味。
【特邀嘉賓:劉佑生】現在國家在搞普法教育,已經搞了十多年,現在12月4號又要開展全民普法教育,要結合發生在農民身邊的案例故事進行教育。首先,要用通俗的形式,比如説辦墻報、黑板報,讓農民自己寫學法體會;第二,現在按照司法部的要求,幹部下鄉宣傳法律;第三,媒體要找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案例,以案釋法,電視臺可以找一些案例故事來宣傳法制。
【明月夜!】兩位嘉賓,你們經常看法制節目嗎?我們看到在執行一些法律制度時,經常遇到一些阻礙,有的甚至是來自於領導者,如何逐步使法制代替人治?
【特邀嘉賓:劉佑生】我天天看。執法肯定是要遇到阻力的,有各種各樣的阻力,有領導施加的壓力,有親戚朋友施加的壓力,有被告人施加的壓力,但是阻力也要分清是大的還是一般性的,比如説人家要説説情,講講案子的情況,作為執法者來講是允許的,只要不是干預辦案,我們對一般的説情都是可以聽進去的,對於干預辦案的就應該排除。怎樣排除阻力呢?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可以向上面報告,有的可以用法律來説明,對有的領導違法亂紀,徇私舞弊,干預辦案的,國家法律是不允許的,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每年國家的司法機關都要追究一小部分人的徇私枉法責任,這就為我們從法律上排除阻力提供了保障。至於怎樣才能逐步使法治代替人治,實際上現在我們正在逐步從人治走向法治了,這個道路也要需要一個過程的。
【中國吉祥0】受過法律的系統教育的人數少,電視媒介不僅要讓人遵紀守法,而且還要讓這麼多平民百姓,沒受過系統教育的人們學會使用法律。守法到用法,我們的法制節目目標要高遠,起點也要高啊!
【特邀嘉賓:劉 斌】我同時作為中國政法大學法制新聞研究中心主任,當然經常要看法制節目,至於你提到的在執法過程中經常要受到一些阻礙,甚至有的是來自領導者,這確實是一種值得令人擔憂的現象。事實上,媒體對司法的影響並不是多大的,而真正對於司法産生影響的,比如説在案件的偵破階段,案件的批捕、起訴階段,以及案件的審判階段,是來自於某些領導,領導的電話、領導的條子、領導的指示經常搞得辦案人員不知所措,致使司法不能真正的獨立。至於如何逐步用法治代替人治,我認為必須要從體制上進行較大的改革。至於怎麼改?我知道你也知道,只是我們這裡不便説。
【中國吉祥0】法制節目通過電視傳播不僅僅讓人接受一種法律的條條框框,而是強化人們的一種法律意識。我想起了魯迅的故事,當時魯迅首先想用醫學救人民,而最後他想到用文學筆墨喚起人們蒙昧的心靈,也許,今天的法制節目或者更多節目也是如此相似,強化人們的意識最重要!嘉賓覺得呢?
【特邀嘉賓:劉 斌】我補充一句,強化公民的法律意識,首先要強化公民的權利意識,只有權利意識增強了,魯迅先生當年用文學筆墨要喚起人們的那種意識才能夠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