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法制節目之二
作者:《電視批判》欄目專稿 發佈時間: 2004-11-21 18:09:34



對央視即將開播“社會與法”頻道的評價與期望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據國家廣電總局統計,截止到2000年,全國共有33個衛星頻道開辦了法制專欄。請問兩位嘉賓,央視即將開播“社會與法”頻道,你們對此有何評價? 
  【特邀嘉賓:劉 斌】我認為這個頻道的開通非常必要。辦好這個頻道既有利於普及法律知識,同時也有利於我們國家的民主與法制建設,所以,我認為這個頻道的開通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
  【中國吉祥0】推進民主法治進程,傳媒起到重要作用。
  【特邀嘉賓:劉佑生】這個頻道肯定是好,因為中央電視臺的頻道很多,有經濟頻道、有音樂頻道、文藝頻道,但是過去沒有專門的法制頻道,我覺得是一個遺憾,這與我們國家重視法制建設不相成。我們黨和國家把依法治國作為一項戰略目標,作為中國最大的電視媒體應該有一個專門的頻道來講法制,促進國家的法治建設。從這個意義上講,首先,中央電視臺決定開闢專門的法制頻道,我覺得是適應了國家法制建設的需要;第二,中國的老百姓每天最喜歡看的電視臺就是中央電視臺,央視的水平高一些,製作的節目也好一些,所以央視開闢專門的“社會與法”頻道必將能夠提高中國的電視法制宣傳水平;第三,農村的百姓最需要講一些法制故事,中央電視臺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今日説法》等頻道拍攝法制故事的經驗,我相信“社會與法”頻道的開播必將能夠産生良好的社會效果;第四,我希望“社會與法”頻道開通以後,天天為老百姓提供法律服務,傳播法律知識。我作為法制媒體的負責人願意與中央電視臺合作。

  【心安在】在辦“社會與法”頻道裏除了要宣傳法律知識外,還想看到公民在受到不法危害時如何保護不受侵犯,介紹一些防護措施。如現在夜間攀樓撬窗入室偷盜情況時有發生,自行車被盜嚴重,有什麼好辦法來解決,來防範?
  【特邀嘉賓:劉佑生】這是一個社會治安問題,如何防止公民的人身權益不受侵犯,財産不被偷,因為每一個地區的情況不一樣,所以各地的公安和治安保衛部門應採取不同的措施來提醒老百姓注意什麼。對於發生的案件要及時向公安報案,媒體可以總結犯罪嫌疑人的作案規律進行調查,在電視(主要是地方電視臺)上提醒百姓近段時間要注意一些什麼,怎樣防騙、防盜、保護自己。

  【leeyue平衡】請問各位嘉賓:我們在製作法制節目的過程中,怎樣做才能避免“普法”的過程中可能帶來的“教唆犯罪”呢?尤其在對案件的電視解讀中應該如何做?
  【特邀嘉賓:劉佑生】雖然我們強調報道案件要講故事,但是對那些鬥毆的、兇殺的、色情的案件細節,儘量一掠而過,不能有這些畫面,説到這類犯罪的時候,要從法律上進行引導,使之不産生負面效應,這樣才能使電視在講案例故事的時候既做到普法又不避免“教唆犯罪”。
  【特邀嘉賓:劉 斌】你指的應該是案例報道中,而不是“普法”過程中吧,確實有些法制節目由於沒有注意導向和技術問題,有教唆犯罪之嫌,要改變這種現象就需要注意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對於犯罪過程報道得不可過詳;二是對作案的手段也不可做詳細的報道。

  【麵包屑兒】電視法制節目對於電視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請問你們覺得法制節目編導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特邀嘉賓:劉佑生】編導首先要注意國家,注意黨的事業;第二,要有足夠的電視專業知識,文化素養;第三,要了解社會生活;第四,對於法制電視記者來説,還要有法律知識;第五,做人要堂堂正正,要有正義感。

  【中國吉祥0】運用電視的傳播手段,傳播法律有很多種形式。採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的形式來表現法律故事,傳播法律知識,也許很新鮮,嘉賓覺得可行嗎?嘉賓有什麼建議?
  【特邀嘉賓:劉佑生】講法律故事當然可行,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每起案件就是一個好的法律故事,中國老百姓生活中天天都發生著與法律相關的各種各樣的案件,所以我們只要留心去拍,這種節目是做不完的,所以我覺得是可行的。我建議電視記者要經常看看平面媒體是怎麼做故事的,了解新聞線索;另一方面記者還要經常的深入到老百姓中去,還應該經常到法院、檢察院、公安,甚至可以住在那裏,經常與他們接觸,就能夠發現新聞。

  【leeyue平衡】我有這樣一種擔心,在我們為了避免枯燥乏味而強調案件故事化、可看性的同時會不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就是“法律娛樂化”?怎樣避免受眾可能産生的“看熱鬧”、“追求刺激”等心態呢?謝謝。
  【特邀嘉賓:劉佑生】所謂的娛樂,就是兇殺、色情等,這種案例國家是禁止的。我們説的法律故事是具有典型意義,能夠啟迪人的法制觀念,這樣的案例來教育大家,通過看這樣的案例故事,比如在民事案件方面,大家不知道怎麼打官司,看一個案件以後,就學到了民法知識,這樣大家就不是看熱鬧了,是通過案例來學習某一類法律,增強法制觀念,而不是為了尋求刺激;有的人尋求刺激,那是他個人的問題,不是法制宣傳所帶來的。


責編:羅石曼

 共8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