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傳播應遵循的原則
【冬天的野性百合】我們總是在強調樹立我國的良好形象,什麼是“良好形象”?樹立良好形象就意味著屏蔽一切負面新聞嗎?
【特邀嘉賓:胡智鋒】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我認為幾十年來我們有了很大的變化,起初,比如二十年前,我們在説良好形象的時候,也許意味著回避負面的內容,比如災難,比如不幸,或其他在當時看來負面的內容,因為當時我們國家的對外開放程度很低,我們承受國際輿論的壓力的能力很弱,我們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在全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格局中影響和地位都有限,還有相當強的窮國、弱國的心態,那麼我們對於自己負面內容的傳達是非常敏感的,是不自信的,所以那個時候,樹立良好形象也許是一個弱者的過度自尊的一種體現。而經過改革開放的幾十年的建設,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地位在全世界都獲得了有目共睹的確認,我們的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我們國家的建設成就,令人羨慕和敬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對外宣傳塑造良好的形象更多強調的是有利於我們的建設,有利於我們國家的利益,有利於國家未來的發展需要。在這種情況下,樹立良好形象並不意味著回避問題,回避負面的新聞,我們其實已經在這方面有了相當大的開放,一些重大的災情和問題,經常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的傳播,這顯示了我們大國的自信和敢於面對現實問題的勇氣和能力。
我想,我們現在所説的良好形像是指的這一點。當然,我們的處境畢竟是發展中國家的處境,我們面臨的問題有許多是涉及國家的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經濟安全和文化安全,有些禁區是從國家利益出發來設置的,這並不影響我們良好形象的塑造,有些從國家利益的考慮,必須回避和處理的負面問題,是不能隨便報道和傳播的。這並不是我們弱者的選擇,而恰恰是一個強者的出於安全的選擇。當出現這樣的處理的時候,並不意味著我們的樹立良好形象就等於回避問題,回避負面新聞。
【特邀嘉賓:范紅】每個國家都在強調自己國家的良好形象,但是良好形象不是通過政治宣傳能夠形成的。許多軟性的東西、隱性的東西是良好形象不可缺少的部分,比如,這個國家公民的道德素養,這些都是要通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形成的。我們的良好形象宣傳大都停留在表面的、物質的現象,比如,我們的建築多了,道路寬了,這些硬體是宣傳的主要內容,也是受眾能夠看得見的。關於負面新聞,比如説官僚作風、貪污腐化,對於樹立國家的良好形象的確不利,但是新聞宣傳必須是真實客觀的,如果只是片面強調正面的、積極的新聞內容,忽視負面新聞,那麼受眾就會以為我們的形象已經是很好的了,就會看不到我們存在的問題,對樹立國家的良好形象就會缺乏一種正確的認識。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海外宣傳與海外傳播有何本質上的不同?兩位嘉賓認為我們現階段應遵循哪個原則?
【特邀嘉賓:胡智鋒】簡單地説,對海外宣傳是將我們的立場、觀點和看法直截了當的、旗幟鮮明地傳達出去,更多意味著比較主觀的以我為主的一種報道,而海外傳播則更強調相對的客觀性、中立性,或者客觀和中立的立場、方式與方法,應當講,對於中國的對外報道而言,海外宣傳和海外傳播經常是重疊的,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或者合二為一的一個大領域,如果硬性的去分,那麼,海外宣傳強調主觀,強調以我為主,強調旗幟鮮明的立場觀點和看法,海外傳播則更強調客觀、中立,相對回避宣傳和教育的味道,強調信息與服務的客觀性與中立性。現階段,我們選擇怎麼樣的對外報道的道路,我認為不要簡單地把二者硬性的拆開,應當講,宣傳中有傳播,傳播中也有宣傳,有時只是視角的變化而已,其原料素材往往是一致的。我認為,我們目前應更多強調按照國際慣例和所傳遞的受眾那邊的習慣,盡可能的遵循這些國際慣例和觀眾習慣,有針對性的去進行選題的組織,尤其是報道方法的貼近性與親切感,提升中國對外電視報道的公信力和權威度。
【冬天的野性百合】范老師,您提到了語言疆界問題,我認為非常重要,因為李白的詩翻譯成英文還可以讀嗎?您認為應如何跨越這個語言的障礙去傳播中國文化呢?
【特邀嘉賓:范紅】謝謝你提出這個問題。在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翻譯的好壞的確影響傳播的效果,許多文化內涵豐富的語言一經翻譯就失去了原有的美麗的色彩。就拿李白的詩來講,翻的再好也不可能展現李白所創造的那種意境、那種氣勢,只能把他想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而已。要跨越語言這個障礙去傳播中國文化,我們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需要精通中外語言文化的人才;二是需要尋找到正確的跨文化傳播途徑。比如,李白的詩在翻成英文之後,可以選擇影視畫面等手段來體現詩中所展現的意境與氣勢,以彌補文字的不足。
中西文化的融會和貫通非常重要,中國的文化價值觀與西方的文化價值觀不能在字面上等同,比如説我們中國喜歡用“先進”這個詞,我們説先進技術、先進個人、先進青年,那麼先進技術翻成英文用advanced這個詞可以理解,但是先進青年翻成advanced youth就讓英語母語者難以接受了,因為在西方的價值觀念中人是沒有先進與落後的,但在中國我們常常用這個詞來衡量一個人的好與壞。這就需要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在翻譯中進行必要的語義轉換。許多詞語的內涵中英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民主”、“人權”等,翻譯工作者必須深入了解這些文化差異才能將它進行正確的轉換,至少不讓西方人有誤解。
【中國吉祥0】我們應傳播中國文化的哪一方面?
【半落梅花婉婉香】方方面面。
【特邀嘉賓:范紅】要回答好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一個非常大的概念,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它主要包括語言、傳統風俗習慣、文化價值觀等內容,要傳播中國文化首先要傳播中國語言,只有讓更多的人使用漢語,他們才能掌握了解中國文化的有效工具。其次,媒介作品要反映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念,反映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要反映中國社會的現狀。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央視張長明副臺長在談到對外傳播時提到,對外傳播的重要元素首先應是“需求”,比“節目質量”更重要,兩位嘉賓對此怎麼看?
【特邀嘉賓:范紅】張臺長提到的“需求”實際上是從受眾的角度出發,這是對外傳播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果我們考慮受眾的需求,並以它來指導節目的製作,那麼我們就把媒介節目當成了産品,受眾當成了客戶,只有考慮到受眾需求的媒介節目,才能走向受眾,才能被受眾所接納,才能實現有效傳播,才能創造應有的經濟價值。節目質量也很重要,良好的質量是吸引受眾的一個因素,沒有任何一個受眾喜歡粗製濫造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