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傳播的策略與發展
【網絡主持人:張青葉】面對國際傳媒的激烈競爭,我們不僅要變革傳播觀念,還需要提高國際新聞傳播競爭力,這同時也是一個傳播策略問題,請問兩位嘉賓,你們對此有何看法?
【特邀嘉賓:劉笑盈】變革傳播觀念是我們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要改變過去的宣傳觀念,而變宣傳為傳播。因為宣傳強調的是觀點,傳播強調的是事實。用事實説話,增大信息量,是我們提高傳播競爭力的關鍵。除了改變觀念以外,我們還需要增加對傳播的投入。除了政府的投入以外,還要整合社會和民間的力量,包括媒體的力量,形成所謂的對外大傳播。在傳播策略方面還應該有市場觀念,要了解受眾,採取合適的方法,選擇適當的內容,把受眾需求放在週期的位置。
【s秋水伊人s】國際傳播是過濾式的傳播。國際傳播的主體既然是國家,其最高原則就是國家利益。傳播者在對外傳播時,必然要選擇那些有助於樹立國家良好形象的信息,而將那些無利或有害的信息剔除掉;趨利避害是國際傳播的公理,中西媒體概莫能外。請兩位嘉賓談談,在對外傳播中,我們在傳播內容與方式上注意些什麼?
【特邀嘉賓:曲 星】你的評價非常精闢,看到了問題的根本。當然,有時候勇於暴露自己的某些弱點,對改進自己的弱點也是有必要的。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面正漸漸的熟悉這個過程,比如説,當我們的一些地方非法小煤窯發生爆炸的時候,當事者往往處於某種原因想蒙蔽事實,最初外國記者去揭露、報道這個事實的時候,我們一般人的感覺是外國人故意往中國人臉上抹黑,現在我們知道外國記者的這些報道實際上有助於我們這個社會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以及解決這個問題。再舉一個例子,過去只要一提外國人説中國的運動員有服興奮劑的,全國人民就覺得受到了侮辱,覺得是外國人見不得中國人拿好成績,現在我們也知道興奮劑的現象在中國同樣存在,現在政府對制止興奮劑現象採取了很多措施,這也是媒體監督的結果,包括外國媒體。所以我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對中外媒體判斷標準應該是一樣的,西方記者往往在這個問題上用一種邏輯來判斷中國的媒體,然後對自己的媒體可能用另外一種邏輯來判斷,這也就很難説是一種真正公正的態度了。
【s秋水伊人s】非常感謝曲教授,只有客觀公正的報道才能讓海外觀眾對中國媒體産生信任,我們更要克服自卑、虛弱的心理。
【種高梁的人】新的世界性文化傳播者渴求沒有邊界的世界。英國天空電視網將節目發射到“沒有疆界的世界”,衛星覆蓋面突破了過去完整的國家領土。由此看來,我們國家海外落地的節目是否還不夠多,這樣的傳播意義體現在哪?
【特邀嘉賓:曲 星】現在傳媒技術確實有了大的突破,信息的傳播,跨過了國界,跨過了文化和種族的障礙。正是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個國家為了體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存在,讓世界了解自己,所以都希望讓自己的聲音、自己的信息傳達給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電視臺作為中國正在高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的世界型的大國,非常有必要把自己的形象、自己的聲音傳達到世界各個角落,所以説目前國際上電視出現多種途徑傳播的情況,對中國正好是一個挑戰,所以對中國來説,並不是因為別的國家有了這種跨地域的宣傳,我們就沒有必要再搞,而情況恰恰相反,這要求我們加速的把我們的聲音傳播到世界各地。
【中國吉祥0】那我們搞跨國際傳播實際上是一種很有必要的競爭,對我國的文化影響力有推動作用,對我國的國力增強必然有益!(這是長遠來看)對吧?
【特邀嘉賓:曲 星】你的回復非常有道理。實際上文化對外傳播,搞外交人的行話叫做“文化外交”或者叫做“公眾外交”,就是國家總體外交的有效組成部分,而且它比政治外交、經濟外交更容易被外國受眾所接受,因為它具有潤物細無聲的特點,不像政治外交那樣容易被人理解為功利,也不像經濟外交容易被人誤認為發散出的銅臭。所以,一個重視自己國際競爭力的大國必然要重視自己文化的傳播,要了解你才能跟你接觸,才能對你有好感,説到底這是一個大國全球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明月夜!】世界進入信息時代,快速的跨文化傳播成為現實。央視海外平臺是否應該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建立起不同文化間平等對話、交流的傳播空間呢?
【特邀嘉賓:曲 星】“和而不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當然應該根據這樣的理念進行不同文明間的對話。
【一千零一頁】所謂的話語平臺,是一種公共的話語空間,不能採用單純的灌輸和引導,中國的電視節目對海外受眾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傳播策略,才能吸引他們關注中國?
【特邀嘉賓:劉笑盈】我覺得應該用真實的和富有人情味兒的傳播,才能吸引他們關注中國。我曾經聽美國《紐約時報》的發行人在一次演講中講:《紐約時報》去年得獎的一篇文章是一個13歲的美國孩子眼裏的北京,這篇文章就是因為它真實、富有人情味兒才得到好評的。當然,中國節目的海外傳播也要考慮海外受眾的話語符號,用他們可以接受的這種符號來進行傳播。
【明月夜!】對外傳播是一種以民族、國家為主體而進行的跨文化信息交流與溝通,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把國際社會的重要事件和變化傳達給本國以外的受眾,二是把有關本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請兩位嘉賓談談,你們認為中國電視媒體走向世界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準備?
【特邀嘉賓:劉笑盈】我認為中國電視媒體走向世界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條件。中國已經成為世界關注的重點之一,這就使我們有足夠的消息源向國外傳播。同時,中國在國際社會中表現出來的獨立性和大國意識,也使得世界上其他國家的民眾希望了解中國對國際事件的認識和看法。這些都是中國媒體國際化的基礎。我們現在需要做的:一是傳播渠道的建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傳播;二是建立合理的機制;三是找到合適的傳播方式。
【高粱49】人類的許多品質是共有的,像善良、勇敢、個人奮鬥、追求成功等等,我們的對外傳播中,也應該象中央臺的《東方時空》的《百姓故事》那樣,多從一些普通百姓身上表現美好的東西,從百姓身上反映我們時代的變化,我們國家的發展。兩位專家對此怎麼看,有什麼好的建議?
【特邀嘉賓:劉笑盈】的確是如此。美國好萊塢的大片之所以能夠在全球市場發行,也是找到了很多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有人説,好萊塢的電影是類型化的電影,比如愛情,比如英雄主義等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念。他們的電影投資巨大,僅僅靠美國市場無法收回成本,所以必須得尋找這種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在我們的對外傳播中,也應該用具體的真實的事例,帶有人情味兒的故事來傳達這種人類共同的價值觀。同時,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念對國外的受眾可能也有吸引力。例如姚明東方式的家庭觀、愛情觀,美國人也可以接受。關鍵是把這些觀念具體化,受眾反感那些空洞的説教。
【高粱49】謝謝劉老師的解答。
【明月夜!】在對外傳播領域,由於不同的國家在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方面的矛盾依然存在,必然導致在新聞報道中持有不同的立場,甚至報道的事物也大相徑庭。中國電視媒體如何向海外發出自己的聲音?
【特邀嘉賓:曲 星】中國的媒體當然要反映中國的立場,因為中國的立場與中國的利益是密切相關的,至於報道的事務是不是大相徑庭,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甚至是哲學領域的問題。因為,同樣一件事情發生了,兩個在場的人目睹,在回憶的時候,他們描述出來的事實可能就是不一樣的。中國古代有一個寓言叫做“盲人摸象”,同樣是一個象,大像是一樣的,但是幾個盲人對大象的感受卻非常不同,因為他們摸到的是不同的部位。其實在複雜紛繁的國際和社會事務中,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這樣的情況,你説了一個基本事實,未必説的就是事物的基本屬性,所以報道什麼,怎麼報道確實受立場的影響,這也是媒體的力量,這樣的力量的社會效應也就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這是不足為奇的。當然,我們在向海外發出自己的聲音的時候,是要以基本事實為依據,以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準繩,以中國文化的和善、友好、共榮為理念來進行報道。有時候某些報道可能不一定反映了事情的全貌,但是惡意歪曲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這也是媒體生存的基本前提。